圖經本草

圖經本草

《圖經本草》全書21卷,見於現存的古籍中的葯條就有780種,其中新增103種,635種藥名下附本草圖933幅,多數圖是寫實圖,形象逼真。實際上這是一部全面描繪植物的類別、形態,圖文並茂的書籍。

發展


圖經本草
圖經本草
由唐至宋,由於時代變遷社會發展,醫藥學進步和藥物日漸繁雜,原有本草已經不能滿足當時需要。宋仁宗決寫詔修《嘉佑補註神農本草》。參與修書的有蘇頌等人。是福建人,生於北京宋隆盛時期的學者家庭,博通經史百家,除修書外,在內政外交、軍事教育、天文水利、醫藥諸方面都有重要貢獻。他鑒於《新修本草》除文字部分外,還有圖經輔行。而圖可以記載形色,使人易知,診斷處方有據,所以建議別撰圖經,得到皇帝批准,公元1061年編成,次年與《嘉佑本草》同時頒行。這部圖譜性本草學著作,集中反映了當時全國用藥的實際情況,也反映了當時博物學的水平和成就。
《圖經本草》的編撰,是由政府下令全國各郡縣將所產藥物,不分動、植、礦物,一律繪圖,並註明植物開花結實、收采季節及功用等(進口的外來藥物,要詢問關稅機關及商人,辨其來源。)並配一、二枚或一、二兩樣品送往京都,供繪圖之用。當時(公元1058年)全國有150個州縣很快進呈本草圖近千幅,連同相應標本和文字說明到京,由蘇頌擔任全收統編,他先對藥物品種分類考注、區分條目,對植物莖葉花果形態詳加著錄,對文字說明追求本源,對資料中不同的說法兩存其說,對不能解釋的缺而不錄。資料來源異常豐富,編寫態度也十分認真。實國性藥用動植物的普查。
在635種藥名下,附本草圖933際上這是一次全幅。描繪植物的類別、形態。多數圖是寫實圖,形象逼真、圖文並茂。如草部、木部、菜部及米穀部的許多圖,都可以作為鑒定植物到科屬甚至到種的依據。特別是收錄了前代本草著作中從來沒有著錄的103種藥用植物,豐富了本草學內容。
《圖經本草》將所載藥用動植物分為草部、木部、禽獸部、蟲魚部、果部、菜部、米部,另外還列有本經外草類和木蔓類。在草部和木部內再分為上中下三品。基本上採取了《神農本草經集注》的分類方法。對藥用植物的形態描述一般是按苗、莖、葉、花、果、實、根的順序,對花萼、子房、果實、種子形態的描述十分精細,使用了一些相對穩定的術語,以描述植物的特殊形態。例如,把植物按生長狀態不同,區分纏繞莖(菟絲子)、攀援莖(茜草)、葡萄莖(蒺藜)、直立膝:"春生苗,莖高二三尺,青紫色,有節,如鶴膝,又如牛膝狀,以此名之。葉尖圓如匙、兩兩相對。於節上生花作穗。秋結實甚細。"書中清楚地指出牛膝節部藤狀膨大,葉對生,穗狀花序等基本特徵,可以鑒定為莧科植物中的懷牛膝。還有,書中根據若干植物形態性狀相近的特點,把它們排在一起這也意味著植物自然類群關係的進一步了解。這對以後著作都有很大啟發。蘇頌寫作《圖經本草》,採取了"博物者亦宜堅考其實"的科學態度,使本草學中的博物學內容更加明顯,對古代生物學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圖經本草》原著已經佚失,只有輯本,圖則多保存在現存的《重修政和經史證類本草》(1116年)里。日本科學家評價說:"北宋蘇頌《圖經本草》達到了世界的最高水平。""《本草圖經》已經遠遠超越了它作為《補註本草》的補充附圖的意義。"

內容


《圖經本草》全書21卷,見於現存的古籍中的葯條就有780種,其中新增103種.635種藥名下,附本草圖933際上這是一次全幅。描繪植物的類別、形態。多數圖是寫實圖,形象逼真、圖文並茂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