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洲鎮

安徽省銅陵市下轄鎮

老洲鎮,隸屬安徽省銅陵市郊區,濱臨長江,總面積114.24平方公里。截至2019年,老洲鎮轄19個行政村;常住人口5598人(2020年)。

1968年,縣革命委員會取代縣人民委員會後,老洲區成立革命委員會,老洲成立革命委員會。2005年,鄉鎮合併后,由原老洲鎮原老灣鄉合併成新的老洲鎮。2018年10月,安徽省政府批准老洲鎮劃歸銅陵市郊區管轄。

2018年,老洲鎮完成財政收入1720.2萬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800萬元;商貿限上企業銷售額達7268萬元;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11.1億元。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98元;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26187元。老洲鎮是第三批全國發展改革試點鎮,2017年榮獲全國文明村鎮、安徽省文明村鎮(社區)、省級生態鄉鎮和安徽省衛生先進單位稱號。

歷史沿革


1968年,縣革命委員會取代縣人民委員會後,老洲區成立革命委員會,老洲成立革命委員會。
1981年,恢復老洲人民公社。
1984年,老洲公社改稱老洲鄉,屬老洲區。
1992年2月,老洲鄉(王套、振興、湖東3村劃歸老灣鄉)與紅楊鄉合併為老洲鎮。
2005年,鄉鎮合併后,由原老洲鎮原老灣鄉合併成新的老洲鎮。
2018年10月,安徽省政府批准老洲鎮劃歸銅陵市郊區管轄。

地理環境


老洲鎮濱臨長江,總面積114.24平方公里。

自然資源

老洲鎮農業用地面積5900.36公頃,其中耕地面積4963.43公頃,基本農田保護面3236.24公頃,農業用地主要以水田、旱地為主,種植水稻、小麥、油菜、棉花、山芋等農作物為主。全鎮建設用地面積1918.65公頃,主要用於集鎮建設和農村村民住宅用地,主要分佈在大橋集鎮區和老灣工業園。尚未開發利用土地面積3515.32公頃,主要分佈在長江外灘和內陸灘塗,用於補充耕地後備資源。

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老洲鎮轄19個行政村,364個村民組。

區劃代碼

340823103000老洲鎮340823103200121沙池村340823103201220羅墩村340823103202220紅楊村340823103203220高沿村340823103204220桐貴村340823103205220陶圩村340823103206220同心村340823103207220下圩村340823103208220老洲村340823103209220同樂村340823103210220裕豐村340823103211220老灣村340823103212220聯合村340823103213220橫裕村340823103214220桃源村340823103215220源潭村340823103216220姚崗村340823103217220王套村340823103218220鴨河村
代碼代碼村名
340823103200121沙池村
340823103201220羅墩村
340823103202220紅楊村
340823103203220高沿村
340823103204220桐貴村
340823103205220陶圩村
340823103206220同心村
340823103207220下圩村
340823103208220老洲村
340823103209220同樂村
340823103210220裕豐村
340823103211220老灣村
340823103212220聯合村
340823103213220橫裕村
340823103214220桃源村
340823103215220源潭村
340823103216220姚崗村
340823103217220王套村
340823103218220鴨河村

人口民族


截至2017年末,老洲鎮總人口63637人。
截至2019年末,老洲鎮總人口7.5萬人。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老洲鄉常住人口為5598人。

經濟


2018年,老洲鎮完成財政收入1720.2萬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800萬元;商貿限上企業銷售額達7268萬元;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11.1億元。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98元;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26187元。
老洲鎮共有3個工業園區,分別為橋頭工業園區、永久工業園區和老灣工業園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家,限額以上商貿流動企業10家。規上企業主要從事紡織服裝、高新材料製作。
老洲鎮農產品資源豐富,傳統的有水稻、山藥、花生、媒鴨,新興的有蘆筍、苔干等農特產品。全鎮各類農村專業合作社47家,家庭農場100家,擁有多家農業龍頭企業。老洲鎮土雞養殖業年出欄量達200萬隻。

地方特產


樅陽媒鴨
樅陽媒鴨(姚崗村)獲地理商標。樅陽媒鴨是當地勞動人民經過長期馴化和選擇而形成的優良地方水禽遺傳資源,原產於安徽省的西南部,緊臨長江下游北岸,氣候溫和而濕潤,水網交織,湖泊、塘堰星羅棋布,食物資源豐富,引來大量的野生水禽,尤以各種野鴨為多。解放前,當地群眾世代以漁獵為生,獵民們主要網捕各種野鴨和大雁,吃不完的就圈養起來,經過長期的馴養和馴化,形成了樅陽媒鴨這一水禽遺傳資源。

交通運輸


老洲鎮是歷史有名的水運交通重鎮,合銅公路、樅陽下北線、銅安公路、合銅黃高速公路、國道347公路(老洲段10.8公里)穿境而過,擁有長江黃金岸線28.2公里,是合肥銅陵經濟帶重要腹地。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02年,老洲鎮有3所中學:老洲中學(縣直屬完中)、桐貴初中、紅陽初中,中學教職員工139人,其中高級教師1人,中級教師18人,初級教師30人。配置理化實驗室、圖書閱覽室、廣播室等。全鎮共有18所小學,小學正式教師260人。小學高級教師33人,中級103人,初級45人。配置閱覽室、圖書室,配置圖書總數4680冊。幼兒教育始於1983年,老洲鄉同心小學開辦第一個幼兒班。至2001年,各村便出現了1—2個私辦學前班。學生數少則10人,多則30人。全鎮18所小學,總佔地面積8321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為16902平方米。1995—2002年,全鎮成人培訓人數總計達21430人。

文化事業

截至2002年,老洲鎮設有老洲文化站。1985年由文化站牽頭成立樅陽縣第一個民間文學社團“莽林文學社”,出版刊物《莽林文學》。1990年文化館建起兩層樓房,內設圖書室、錄放室、球室等群眾活動場。2001與廣播站合併為文化電視站。

醫療衛生

截至2002年,老洲鎮有老洲衛生院,各村診所。老洲鎮衛生院有副高職稱2人,主治醫生職稱6人,師(士)職稱12人。醫療用房約1000平方米,衛生院設有7個臨床科室,4個醫技科室,1個護理部,1個預防保健組。全鎮18個行政村都設有醫療診所。老洲設有血吸蟲病防治組,至2000年,累計查螺面積391.66萬平方米,消滅釘螺面積173.42萬平方米,使轄區有螺佔地面積下降55.7個百分點,查病50萬人次,治療病人9萬人次,其中醫治晚期病人400人次。

社會保障

2018年,老洲鎮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383戶9551人,其中未脫貧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474戶3618人,2018年擬脫貧785戶2335人;貧困村4個,分別為裕豐村、羅墩村、源潭村和橫裕村,其中裕豐村已出列,2018年羅墩村和橫裕村擬出列。

獲得榮譽


老洲鎮是第三批全國發展改革試點鎮,2017年榮獲全國文明村鎮、安徽省文明村鎮(社區)、省級生態鄉鎮和安徽省衛生先進單位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