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崖山
靈崖山
靈崖山俗稱天爺洞,位於新密市西南十公里處,平陌鎮境內,中華人文初祖皇帝,在打敗炎帝戰勝蚩尤被諸侯尊為天子后,曾在靈崖山舉行規模宏大的拜天儀式。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靈崖山,因黃帝在此拜天而聞名遐邇。靈崖山主要景點有天爺洞,1963年被新密市人民政府認定為靈崖山舊石器洞穴遺址。
靈崖山風景
靈崖山風景
靈崖山
靈崖山山勢巍峨,松柏蒼鬱,怪石嶙峋,石穴玲瓏,天爺洞就像璀璨的明珠懸掛於峭拔險怪的靈崖山半腰。天爺洞內曾出土過距今3萬~5萬年的舊石器和動物化石,是新密市文物保護單位。天爺洞對面為裴李崗文化時期的莪溝北崗遺址,距今約八千年,正是中華文明初始時期伏羲氏活動的遺跡,足以說明天爺洞是遠古人類發源地之一。
上古時期,黃帝為了感謝三皇的指教和上天點化之恩,擇吉日奔赴靈崖山天爺洞,趁吉時封禪拜天祭祖,並下令每逢農曆三月三、六月六、九月九為朝拜“三皇祖”的聖日。逢日,他都要帶領妻子嫘祖和文臣武將到天爺洞朝拜祭天,名聲遠播。之後興盛民間,香客、遊人如織,這一祭天拜祖的風俗一直沿襲至今。每年農曆正月初九、三月三、六月六、九月九,天爺洞廟會都要舉行盛大的祭天拜祖儀式。凡遇廟會時,遠處外省市的八方香客一般都頭天趕到,參加祭祀活動。
祭祀儀式由廟中的道士主持。主神位前擺豬、羊大祭,其他大殿都擺放供品。眾香客頭頂一塊長約百米黃布(稱:喬布),沿通天橋、經一天門、拜天閣、登望天梯、過二天門、進入天爺洞大天爺殿,進行祭祀。主祭者,叩頭,上香,行九叩或二十四叩大禮,儀式莊重嚴肅。祭祀典禮過後,來往的香客則開始上香,念經、擔經擔等紀念活動,高橋,竹馬,說書戲,劇團等民間文藝演出開始。之後幾天會期,則有群眾香客自己上香祭拜,每個山頭,每個大殿,人山人海,香煙裊裊,鞭炮聲聲,此起彼伏,把廟會活動推向高潮。以祈福華夏和諧,國泰民安。靈崖山天爺洞拜天祭祖廟會古今就是新密一大景觀。2008年,天爺洞黃帝拜天祭祖廟會成為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從天爺洞現存岩洞、廟宇及其廟會活動中,我們可以感悟一部中華民族從舊石器、伏羲時期、黃帝時期一脈相承的發展史,其各種類型的文化價值都包含其中,是祖先留給我們一筆厚重的歷史文化財富。平陌鎮地域文化遺存俯拾皆是,黨委政府適時順勢,大力推進特色農業與文化旅遊的對接融合,實施結構調整,加快經濟轉型,實現互助共贏。
靈崖山是具茨山的主峰之一,此山雖不高,遠近觀之平淡無奇,來到跟前,山勢陡峭,怪石嶙峋。石大者數百丈、小者身不盈尺。都昂首挺胸,大有凌空欲巨之態,間有卧石似龍、似虎、似魚、似鳥,千姿百態,美不勝收,加之石頭縫裡生長著憂憂蒼蒼青翠欲澈的柏樹,更為靈崖山增添了一派秀氣,特別靈崖山上石穴溶洞星羅棋布,溶洞各異七十二個,洞洞棋連,洞中有洞,優美秀麗。
天爺洞
天爺洞
相傳,在5萬多年前的古人類時代,靈崖山周圍是大片原始森林,山上有大小72個溶洞,這些溶洞是羚羊的棲息之地。有了人類之後,又被人類佔領居住。有一天,森林裡竄出一條大蟒蛇,連連害人。人們正為此事束手無策時,從東邊過來一位英俊後生,不知道用了什麼辦法,大蟒就老老實實地回到深山老林里去了,並且從此再沒有出來害過人。那英俊後生降服了惡蟒之後,繼續留在這一帶,上山採藥,治病救人。人們對他感激不盡,把他擁到靈崖洞里,坐在上座,又是作揖,又是磕頭。後生急忙下座把眾人攙起,說自己本是光嚴妙樂國凈德國王的兒子,是父王讓自己到民間為民辦實事的。說完,不見了蹤影。有人挪動王子坐過的座椅,卻驚奇地看到,下面有一口深井。後來有好事者往井裡撒一把麥糠,第二天竟從10多裡外的超化金花泉冒了出來。
數萬年過去了,一天,黃帝率兵來到靈崖洞焚香拜天,接著演練八陣兵法,第二天率兵出陣,一舉擊敗了勁敵蚩尤,平定了天下,統一了中原。正月初九這天,黃帝又率領文武將士前來封禪拜天,慶祝勝利。直到這時,人們才知道,黃帝與蚩尤作戰,屢戰屢敗,黃帝日日憂心如焚。這天晚上,黃帝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覺,朦朧中有一娘娘來到面前,說自己是西天王母,丈夫是玉皇大帝,讓他趕快到靈崖山靈崖洞接受玉皇大帝秘傳戰法。並說,玉皇大帝就是凈德國王子,因為他行醫治病,濟世救人,學道修真,又歷經磨難,如今已經當上了“昊天金闕至尊玉皇大帝”。言罷,飄然而去。天亮后,黃帝依言來到靈崖山焚香拜天,果然格外開竅,一天一夜就學會了全部兵法,還打了勝仗。為此,特來祭拜玉皇大帝。
原來,降伏惡蟒的凈德國王子就是玉皇大帝。如今黃帝都來參拜,那就是最高的神了,是“老天爺”了。人們明白了一切,就在每年的正月初九玉皇大帝生日和三月初三王母娘娘生日這天,以及“小滿”、九月初九重陽節這天請來大戲,連唱三日。時間長了,就成了傳統古會,人們也都把“靈崖洞”稱做了“天爺洞”。
每年正月初九、三月三、六月六、九月九在靈崖山舉行規模盛大的紀念性廟會
交通資訊:距新密市區20分鐘左右車程,在新密西站有直達天爺洞公交車,半小時一班
自駕車指南:鄭少高速—新密市區—平陌鎮(超化鎮)—天爺洞,沿途有路標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