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成驤
原四川省議會議長
駱成驤(1865—1926),字公驌,四川資中人。光緒二十一年狀元,官至山西提學使。民國元年,任四川省議會議長,后執教於四川法政學校、成都高等師範。
駱成驤
駱成驤天資聰穎,自幼勤奮好學,刻苦用功,能過目成誦,有長進。九歲即隨養父就讀於成都的錦江書院,悉心培養。十四歲應州試,試文為知州高培谷及襄理考試的楊銳等人所讚許,特置首選,旋以歲試第一入成都尊經書院深造。因敏悟勤奮、學業大進,書院主講王壬秋十分器重。
1893年在四川中鄉試第三名舉人。翌年入京會試落第,困留北京,后經友人推薦,代館教八旗官學。清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乙未科會試中了進士,參加殿試。光緒帝臨軒策問,其策論中:“言詞異切,文句懇誠,辨理精微,”光緒帝同正考官尚書徐桐,副考官侍郎李若農等議閱后,看到卷中“殷憂啟聖”,“主憂臣辱”,“主辱臣死”等語深為光緒帝所動,遂拔置第一,特“欽定第一”,成為頭名狀元。
駱成驤
1916年6月26日,陳宦離開四川時,以建立學生軍的名義存款4千元贈送給駱成驤。駱成驤當時任四川高等學校(今四川大學前身)校長,便將這筆贈款撥給了高校。因而駱成驤家用貧困,廚灶屢空,有“窮狀元”之稱。
駱成驤雖然是文狀元,晚年卻熱衷講武,積極倡導“強國強種”的體育運動。
駱成驤書法作品
清代四川唯一狀元郎
科舉作為中國封建社會選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一大制度,其影響巨大。中國自隋唐至明清實行開科取士1300多年間,四川所出狀元屈指可數。資中似乎得天獨厚,竟出了兩名狀元。一名是南宋紹興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辛未科狀元趙逵,另一名是清朝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末代狀元駱成驤。
在聞名遐邇的“資中八景”之一“重龍晴嵐”中,古柏參天、鳥鳴悠悠,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西蜀名剎永慶寺莊嚴肅穆,清代四川唯一狀元駱成驤就曾在此開館授徒,留下一些歷史遺跡。據資中縣文管所資料記載,“駱成驤,字公驌,生於清同治四年(1865年),資中舒家橋七里溝人。
光緒乙未(1895年)會試得中,參加殿試,光緒帝德宗臨朝策問,駱文引經據史,論證變法自強,勢在必行,帝為之動容欽定第一,曾任翰林院修撰,京師大學堂提調,奉清廷命留學日本,考察憲政,主持桂林法政學堂,任山西提學使,創辦四川大學,籌建在成都的資屬中學,民國初曾任四川省臨時議會議長。”
駱成驤中狀元后,按慣例授翰林院編修,先後任貴州和廣西鄉試主考官,山西提學使、京師大學堂(北大前身)首席提調,執教過桂林法政學校、四川高等學校(川大前身)、成都高等師範學校……一輩子都同教育打交道,梁啟超謂其“狀元公教書有癮”。聶榮臻元帥評價他,“辛亥革命前就在成都辦高等學堂,熱心教育事業……”駱成驤一生正值我國近代史上風起雲湧、國事艱危的多事之秋,他經歷了甲午海戰、公車上書、戊戌變法、辛亥革命、護國倒袁、五四運動、軍閥混戰等一個又一個巨瀾,都能夠緊扣時代脈搏,順應時代潮流,在言論上、行動上與進步思潮同步而行。
有“布衣狀元”之稱的駱成驤一生清廉自守,不求高官厚祿,至今資中民間還流傳著他的兩件事,一件是中舉之後,有人建議在他老家修建一座狀元府,被他婉言謝絕,另一件是駱成驤曾在資中重龍山“三賢祠”設館教讀,其用餐僅有二菜一湯,非常簡單,以至讓前來遊覽的地方官員吃驚不小:“狀元何清庫如此?”駱成驤回答道:“門生有此足矣!”其潔身自愛,甘於淡泊,不取不義之財,節操高雅一般人不能及。
駱成驤晚年提倡“強國強種”的體育運動,1921年,四川武士總會成立,駱成驤為會長,爾後,駱成驤把作碑文的千元稿酬捐給武士會,並又募集了一些資金,在少城公園內建立了國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