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條詞條名為一切的結果 展開

一切

漢語詞語

“一切”泛指全部事物,有“全部,所有,完全”之意。代指範圍廣,包括所有事物。本詞可解釋意較窄。在古文中,也指(1)權宜,臨時;(2)一概,一律;(3)一般的,普通的。

詞語信息


【拼音】yī qiè
【注音】ㄧ ㄑㄧㄝ ˋ
【近義詞】所有全部、萬物

引證詳解


1、權宜;臨時。
《戰國策·秦策五》:“說有可以一切而使君富貴千萬歲。”鮑彪註:“一切,權宜也。”
《淮南子·泰族訓》:“今商鞅之啟塞,申子之三符,韓非之孤憤,張儀蘇秦之從衡,皆掇取之權、一切之術也。”
《漢書‧平帝紀》:「群臣奏言大司馬莽功德比周公,賜號安漢公,及太師孔光等皆益封。語在莽傳。賜天下民爵一級,吏在位二百石以上,一切滿秩如真。」如淳曰:「諸官吏初除,皆試守一歲乃為真,食全奉。平帝即 位故賜真。」師古曰:「此說非也。時諸官有試守者,特加非常之恩,令如真耳。非凡除吏皆當試守也。一切者,權時之事,非經常也。猶如以刀切物,苟取整齊,不顧長短縱橫,故言一切。他皆放此。」
《晉書·王廙傳》:“是以三載考績,三考黜陟,不收一切之功,不採速成之譽。”
《新唐書·高郢傳》:“夫廟猶不越禮而立,況寺非宗祏所安,神靈所宅乎?磾萬人之力,邀一切之報,其為不可亦明矣。”
2、副詞。一概;一律。
《管子·臣乘馬》:“國無幣,以谷准幣。國谷之櫎,一切什九。”
《史記·李斯列傳》:“諸侯人來事秦者,大抵為其主游閑於秦耳,請一切逐客。”司馬貞索隱:“一切猶一例,言盡逐之也。言切者,譬若利刃之割,一運斤無不斷者。”
《後漢書·光武帝紀》:“詔隴蜀民被略為奴婢自訟者,及獄官未報,一切免為庶民。”
宋 陸遊《老學庵筆記》卷六:“方大駕南渡,典章一切掃蕩無遺,甚至祖宗諡號亦皆忘失。”
3、全部,所有。
北齊賈思勰《齊民要術·栽樹》:“凡栽一切樹木,欲記其陰陽,不令轉易。”
《百喻經·二子分財喻》:“如是一切所有財物,盡皆破之而作二分。”
李贄《答焦漪園書》:“今世俗子與一切假道學,共以異端目我。”
明孫承宗《答袁節寰(袁可立)登撫》:“以展錯為酌計,海上諸兵如淮遠之兵,俱可授之立圖大計,其一切舟楫器械有無多寡,敢煩興綜料。”
清 周中孚《鄭堂札記》卷一:“洵若楊氏所云,則將舍六藝而言道德,且驅古今一切之書,俱以文藝之末概之矣。”
巴金《我和文學》:“一切舊的傳統觀念,一切阻止社會進步和人性發展的不合理的制度,一切摧殘愛的努力,它們都是我最大的敵人。”
4、泛指全部事物。
晉葛洪《抱朴子·論仙》:“然則古史所記,一切皆無,何但一事哉!”
宋陸遊《老學庵筆記》卷六:“今世一切變古,唐以來舊語盡廢,此猶存唐舊為可喜。”
艾青《<詩選>自序》:“對一切都興奮,就是對一切都不興奮。”
5、一般的;普通的。
《史記·范雎蔡澤列傳論》:“范雎、蔡澤世所謂一切辯士,然遊說諸侯至白首無所遇者,非計策之拙,所為說力少也。”
漢應劭《風俗通·過譽·度遼將軍皇甫規》:“去病外戚末屬,一切武夫,尚能抗節洪毅,而規世家純儒,何獨負哉?”
李漁《慎鸞交·棄舊》:“那內監總是無兒,盡著他的家私辦作粧奩陪嫁。你說下官這箇新郎還是做得過做不過?這還是一切小事。”

例句


一切不事事。——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豈可一切拘以定月哉?——宋·沈括夢溪筆談》。
常覺一切事。——清·梁啟超《譚嗣同傳》。

佛說


一切隨緣,若是有緣,時間、空間都不是距離。若是無緣,終是相聚也無法會意。凡事不必太在意,更不需去強求。世間萬物皆幻象,一切隨緣生而生,隨緣滅而滅。就讓一切隨緣吧。

英文翻譯


let it be 或 All along with reason (一切隨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