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李春芬的結果 展開

李春芬

我國近代區域地理學的主要奠基人

李春芬(1912—1996),江蘇興化白駒鎮人,我國近代區域地理學的主要奠基人。研究涉及自然地理自然區劃、理論地理、城市地理、農業地理、區域地理等學科領域,其中以世界區域地理的成果最為卓著。

1933年考入中央大學外語系,次年轉入地理系。1937年畢業並留校任教。1940年轉往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研究生院受教於地理學家泰勒(G.Taylor)教授。1943年獲加拿大第一個地理學博士學位,同年赴美國哈佛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1944年進美國內政部地名局工作。

1952年轉入華東師範大學,出任地理系首任系主任,並在擔任該系主任26年的時間裡,將華東師範大學地理系建成了國內一流、國際領先的地理系科。

個人經歷


1912年10月10日,生於江蘇省興化縣(現大豐縣)。
1933年—1935年,考取中央大學外語系,先在外語系學習一年,後轉至地理系。
1937年—1939年,地理系畢業留任中央大學助教,同年中央大學西遷重慶沙坪壩;1939年考取中英庚款第7屆留英公費生旋因歐戰爆發暫緩出國,待命期間,庚款委員會指定在李四光黃國璋教授指導下,進行業務準備。
1940年—1943年,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研究生院攻讀博士學位,受教於國際著名地理學家G.泰勒教授。1943年獲加拿大地理學第一個博士學位。
1943年秋—1944年,在美國哈佛大學地質地理系從事博士后研究;1944年進美國內政部地名局,任專業第四級區劃地理學家。
1946年5月—1949年,應竺可楨校長之邀,離美回國,就任浙江大學文學院史地系教授,杭州解放前夕,出任史地系代系主任。
1949年8月—1950年,浙江大學理學院成立,出任地理系主任;1950年中國科學院成立,受聘為專門委員和地理研究所籌委會委員。
1951年—1952年,成立浙江師範專科學校,兼任地理科主任;1952年調往華東師範大學任地理系主任。
1962年—1996年3月6日,兩度出任華東師範大學副校長;還任學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學位委員會副主任;1980—1985年任中國地理學會副理事長;1953—1985年任上海市地理學會理事長;1965—1996年任中國地理學會世界地理專業委員會主任。
1979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8年8月,加拿大地理學家協會授予特別榮譽獎狀。
先後擔任第四、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
求學生涯
1939年,李春芬考取了中英庚子賠款公費留學。翌年離開戰火紛飛的祖國,去到楓葉之國的加拿大深造。在泰勒教授的指導下,經過三年的潛心攻讀和野外工作,於1943年完成了題為“格蘭德河中遊河谷的區域地理研究”的博士論文。這是中國留學生第一次以外國地區為內容的區域地理研究。正是這篇論文,使李先生夙願以償,為中華民族在海外贏得了榮譽,也為中加兩國在科學文化史上增添了友誼的篇章。
1943年6月,多倫多大學90多歲的老校長將加拿大第一個地理學博士的學位、授與論文作者、年青的中國地理學家——李春芬先生。多倫多市的《明星報》為此刊登了李先生的照片。40年後的今天,每當中、加兩國地理學家聚首的時候,總是忘不了加拿大地理學史上的這一段佳話!中國地理學會應加拿大地理學家協會的邀請,1983年秋組成代表團訪問加拿大,在麥克馬斯特大學首次舉行的中、加學術會議上,該校副校長、地理學家金代表加方致開幕詞,內中提到“在地理學領域內,象徵親切關係的一個佳例,就是加拿大第一個(地理學)博士學位在1943年由多倫多授於李春芬博士,他現任上海華東師大地理系主任”。
榮譽是汗水的結晶。要在學業上取得成就,沒有一點拚搏進取的精神是不行的。在20年代初,他剛從私塾轉到小學念書,頭一學期就考了第2名。從此以後,無論小學或中學,他都認準競爭對手,奮力趕超。1937年,這位年少志高的可畏後生,已從中央大學地理系畢業並被留校任助教。為了堅持追求所定的目標,他白天做好助教工作,晚上專心致志地勤奮攻讀,嚴寒酷暑,從不中輟。在兩年內瀏覽了20餘本中外地理書籍,對其中的8本還作了詳細的筆記,泛讀和精讀結合,打下了雄厚紮實的專業基礎。這種鍥而不捨和刻苦好學的精神,實為現代青年的楷模。也正是這種精神,使他在漫長的中外求學期間,一直躋身於第一流學生的行列之中。
李春芬先生不但是一位聲名卓著的區域地理學家,還是一位有貢獻的地理教育家。全國解放后,他受命先後創立三個地理系(科):浙江大學理學院地理系(1949年)、杭州大學地理系的前身——浙江師專地理科(1951年)和華東師範大學地理系(1952年)。國家初建,百廢俱興。要辦好一個地理系,儘快為國家經濟建設輸送優秀人才,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為辦成第一流的地理系,李春芬先生下了很大的功夫,他首先注意充分利用原有的基礎。在浙大地理系的創建中,原浙大史地系的長處和優點,他都兼容並畜,並很好地利用來為新中國服務。李先生在分析了全面情況之後,認定該系的科研工作具有很大的潛力,於是他極力推動全系教師開展聯繫實際的科學研究,並在此基礎上撰寫論文,選登有關的《學報》,把浙大地理系辦得生氣勃勃,很有特色。
李先生還認為,辦好一個系的關鍵,必須有健全的教師隊伍。他先為延聘人材而到處奔走,繼之又為師資隊伍的建設殫精竭慮。他識才愛才,千方百計把學有專長和年富力強的人調入,以便形成一支整齊的教師隊伍。胡煥庸教授是中國地理界的老前輩,又曾是李春芬先生的業師,解放初期,胡老先生離開多年的教育崗位,從事治淮工作。為了發揮胡老的所長,他不遺餘力地延請胡先生到滬執教,從這一個例子中,可見李春芬先生在創辦地理系時所花的心血。
一個第一流的地理系,必然應當培育出第一流的人才。李春芬先生說:“我在學生身上是捨得花時間的。”作為系主任,他以身作則,身體力行,對學生精心培養。有一位後來在地質部工作的學生,在浙大念書時就寫了一篇論文,為了幫助這位同學,李先生花了幾天的時間進行悉心指導,並親自逐段逐句地加以修改,此文在該同學畢業后第一年就發表於《地質學報》。李先生除了擔任系的行政領導工作外,還親自授課,並給學生輔導專業英語。由於教育有方,要求嚴格,當時的地理系畢業生一般都能閱讀英文專業文獻。現在他的學生已經桃李滿天下,不少人在科學事業上已取得顯著的成績,或被破格提拔為教授和招收攻讀博士學位學生的導師,有的還被選為研究所的所長。部門地理和區域地理是地理學兩個相輔相成的學科。離開了區域,部門地理要研究的規律就會變成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從這一意義上說,區域的研究是地理學的基礎,在20世紀的上半葉,區域地理甚至被視為地理學的核心。但是,近二三十年來,區域地理本身存在的問題日益與形勢發展的需要不相適應,為此,李春芬教授決心為區域地理的研究闖出一條新路。
繼承固然要付出辛勤的勞動,創新更需要嘔心瀝血的努力。新中國成立十周年前夕,一本令人耳目一新的區域地理專著《南美洲地理環境的結構》寫出來了,由科學出版社出版。該書一經問世,即得到地理界同行的交口稱譽,堪稱中國世界地理領域內過去少見的一本有分量的專著。這裡有作者學習辯證法的心得體會,有博採眾長的學識總結。最寶貴的是,書中以作者完整的學術思想——地理環境結構的整體性和差異性,作為貫穿始終的主線。
所謂整體性,就是指地理環境各組成要素、各組成部分之間的內在聯繫。所謂差異性則是指存在於地理環境各組成要素之間和組成部分之間的地帶性和非地帶性差異。《結構》一書以南美洲為例,廣證博引,闡明了地理環境中整體性和差異性、地帶性和非地帶性的對立統一,以及共性和個性的辯證關係。這種理論化的區域研究,使區域地理從描述的困境中解脫出來,成為一門綜合性和區域性緊密結合的學科。書中所論述的一些基本觀點,對部門地理也有一定的學術指導意義。
《結構》一書的精闢分析和富有哲理的真知灼見,立即在學術界引起了反響。《地理學報》編委會組織專文進行評價,為此,編委會曾有一信致李先生說:《地理學報》書評一欄,過去只限於外國地理學家的專著,這次對中國地理學家您所著《結構》進行評介是很意義的。該書出版后不久,科學出版社曾打算讓它參加出國書展,英文版《中國建設》也對該書作了報導。一部區域地理著作,能如此備受重視,實在是不多見的。整體性和差異性的學術見解,在全國師範院校系統中的影響,則更為廣泛。現行的《世界自然地理》統編教材就以李先生的學術觀點,作為全書的指導思想。
凡是讀過李先生的區域地理論著的人,無不為他由表及裡,層層剖析,立論有據,說理深刻的文風所折服。有一位世界地理工作者在看了“秘魯200〖FJF〗癹〖FJJ〗海洋權的地理分析”一文後,拍案叫絕地說,這才是真正的世界地理論文。再如,為配合國際海洋法會議要求,《人民日報》國際版曾向李先生組稿,所寫“拉丁美洲國家為保衛本國資源而鬥爭”一文發表后,立即為《北京周報》全文譯成英文發表。
李是一個興趣廣泛的地理學家,他一生的研究領域並不局限於區域地理一隅之地。早在1944年,他在美國《經濟地理》雜誌上發表的“安大略省西部格蘭德河中游的土地利用”一文,是中國地理學家對實際地區劃分土地類型,並運用這一方法研究土地利用的較早的一次嘗試。他的研究成果曾被泰勒教授所著的《加拿大》一書列為推薦文獻。美國《地理評論》雜誌1945年7月號的“地理記錄”一欄中,曾對該文加以引述。此外,李先生對城市地理也頗有研究心得,1946年,曾在美國《經濟地理》雜誌上發表了“雙子城——滑鐵盧和基欽納”的論文,回國后又講授過“聚落地理”。
值得提出的是,李具有較高的地理學理論素養。他的“從發展過程中認識自然地理學的對象,任務和方法”的見解,就以江蘇省為例,對平原省區自然區劃的等級單位系統和區劃界線指標的認識,進行了深入研究。“區域地理:問題和展望”一文,名為區域地理的理論文章,但文中論述的面向問題和人地關係的觀點,實際上是當今地理學的主要發展方向。李先生在“地理學的傳統和近今發展”一文中,切中要害地突出了當前一個總的發展趨向,即三種分析、兩大系統的觀點。三種分析指空間分析、生態分析和地域綜合體分析。通過空間分析,探索地表事物或現象的分佈模式的形成與變動;通過生態分析,研究人文因素與環境因素的相互關係;通過地域綜合體分析,著重研究區域和區際聯繫與交流。這三個方面的研究可以歸納為兩大系統,即聯結人和地的生態系統和聯結區際關係的空間系統或地域系統。這兩個不可分割並相互聯繫的系統,結合起來就是人地關係的地域系統。這些都是當代地理學研究的中心課題。
李春芬故居高清組圖
李春芬故居高清組圖
了解李先生的人,對他的治學態度是有口皆碑的。他平生崇尚腳踏實地、務實求是、一絲不苟的嚴謹學風。正是這些,使他受到廣大地理學工作者的愛戴和尊敬,也使他的著述能得到廣泛的流傳和一致的好評。

主要著作


《南美洲地理環境的結構》,科學出版社,1962年。
“秘魯200海裏海洋權的地理分析——兼及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的結合”,《華東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1979年,第1期。
“區劃地理:問題與展望”,《世界地理集刊》,1980年,第1集。
《美國自然資源》(與湯建中合作),中國財經出版社,1981年。
“中國高等教育中的地理學”(英文,與湯建中合作),JournalofGeographyinHigher,1982年,第6卷第1期。
《北美洲地理環境的結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