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斷天涯
劉治全所著的長篇小說
《望斷天涯》是一部反映現實的長篇小說,作者劉治全,2011年9月出版,全篇共計47萬字,書號2011181969。
目錄
《望斷天涯》是作者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構思的一部長篇小說。小說通過對江南一家國有大型煤礦企業職工在海南經濟特區創業經歷的描述,從一個側面反映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社會變革。作者在謳歌我們這個時代偉大變革的同時,也對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的一些不和諧的、不美的、甚至是錯誤的和醜惡的東西進行了尖銳的批判和鞭撻。
作品中的許多人物,如許紹元、成城、張旗、周正清、李森林、肖金萍、張吾義、李冰、黃玉蘭、張運來、呂小鐵等,在現實生活中均確有其人,他們都有活生生的生活原型。小說中描述的許多事件大部分也是在現實生活中曾經發生過的,因為這些事件本身就頗具戲劇性和充滿矛盾衝突,足以體現和刻畫人物性格,所以作者沒有刻意地去虛構更多的故事情節。
小說主要是描寫贛西煤礦企業一個中層幹部利用國有企業的優勢,在海南經濟特區創業的故事。作品以在海南創業為主線,逐漸展開故事情節,刻畫各種人物。贛西煤礦作為內地的一家國有老煤礦企業,之所以要派人員去大特區開闢新天地,進行第二次創業,是為了擺脫資源瀕臨枯竭的困境,推動非煤產業發展。而許紹元去大特區創業,既是為了個人的物質利益,更是為了在仕途上能夠飛黃騰達,成為“人上人”。誠然,其他每一個離鄉背井、從內地去海南特區創業的人,都各有各的打算,各有各的企望,但不外乎是想贏得財富,或為了擺脫貧困、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當然這都是正常的,是合情合理的。
而許紹元創辦海南雄心公司的目的與這個公司其他人的工作目標則有本質區別,所以,他們在創業過程中總是同床異夢,總有矛盾衝突。小說圍繞創業這一中心事件展開故事情節,充分揭示人物的各種矛盾衝突,展示人物各種不同的思想性格和精神風貌。他們為了實現各自之目標,在實際的工作和生活中,其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不可避免地發生了激烈的碰撞。於是乎,真與假,美與丑,善與惡,正確與錯誤,真理與謬誤,各種矛盾都在人物的相互交往中發生激烈的碰撞,得到充分的演繹。在經濟建設時期,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社會變革中,許紹元置人世間一切美好的傳統道德於不顧,充分利用各種人物和條件,耍美人計,搞以劣充優,撒彌天大謊,過河拆橋,排除異己,貪贓枉法,吹牛拍馬,但卻步步高升,最後爬上了一家國有大型企業董事長的寶座。而在他事業受到嚴重挫折、公司難以維持之際被他請來幫忙的好友成城,工作踏實,吃苦肯干,一心一意謀求公司發展,以誠待人,剛正不阿,不逢迎討好,敢於當面反對許紹元非法走私,反對他遇事總愛往自己臉上貼金、往別人頭上扣屎盆子,於是,當他們公司局面出現好轉時,許紹元便對成城進行無情打擊,使成城下了崗,成城的妻子劉芸後來也失了業。
成城為生活所迫,借錢跟別人合夥辦廠,又被人坑了,弄得血本無歸,只得回到報社重操舊業。成城雖然在創業的道路上屢受挫折,但他不氣餒,不悲觀,不怨天尤人,在兢兢業業地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還鼓勵自己的子侄們大膽地去自主創業,教育年輕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日子過得舒心而充實。
許紹元、溫建強、薛建陽這一類人物,通過各種不正當手段,雖然一度達到了個人的目的,謀到了一己私利,得到了近似乎奢侈的物質享受,或者也曾名噪一時,風流一時,但,統統不過是曇花一現,最終都不得善終,都逃脫不了牢獄之災。這也驗證了一句老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有人認為,在當今改革開放的時代,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要想有所作為,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總立於不敗之地,就得有手段,就得心狠手辣,就得臉厚如城牆、心黑如煤,無所不用其極。這種觀點是極端錯誤的,也是非常危險的。事實上正好相反,在當今改革開放的偉大時代,在新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作為一個創業者,更需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修養,更需要遵紀守法、誠實守信、腳踏實地、勇於開拓創新。作品中有兩個不可忽視的人物,一個是張旗,一個是張運來。他倆雖然各有不同的人生經歷、不同的文化層次和不同的思想品格,但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待人誠實、做事踏實,為人善良厚道,因此,他們在事業上都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小說的創作取材於活生生的、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成功地塑造了一群有血有肉、形象生動、真實可信的藝術形象,讀後給人一種強烈的心靈震撼和思想啟迪,而且有著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值得好好閱讀,細細品味。
惟肖惟妙的人物畫廊
讀完劉治全先生的長篇小說《望斷天涯》,心情舒暢,感慨良多。在當今市場經濟體制下,許多作者寫出來的小說或是追求情節詭異,以吸引讀者;或是打打殺殺,尋求刺激;或是描寫男女情仇,挑逗性感……《望斷天涯》的作者沒去追求所謂的時髦,而是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憑著作家的良心,給我們塑造出一批有血有肉的性格各異的人物形象,較好地展現出中國大地上這場出波瀾壯闊的偉大變革。這是一部純文學性質的小說。要全面品評這部長篇小說,筆者力不從心。現就小說中幾個主要人物形象的刻劃和塑造,談點我個人的體會。
這部小說描寫的是中國大地上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偉大變革中,各種人物的矛盾衝突。這裡既有事業的衝突,也有利益的衝突,還有性格的衝突。事業在矛盾衝突中得到壯大,利益在矛盾衝突中得到解決,人物性格在矛盾衝突中得到完善和發展。比如美術學院畢業的張旗,首先分配在國營企業工作,由於他的能力和水平,很快當上了團委書記。當這場變革來臨時,他面臨著的第一個矛盾:是舒舒服服躺在正科級的位置上打發時光呢,還是下海轟轟轟烈烈干一番事業呢?作為一個有事業心的又受過高等教育的青年,他選擇了後者。下海之後是不是就如某些人想象的那樣,很快就能掙很多錢,成為大富翁呢?答案是否定的。張旗下海之後與人合夥做的第一筆硫精砂生意,辛辛苦苦、風餐風宿露三個多月,結果一分線都沒有賺到。是不是就不幹了呢?不,他還得繼續幹下去!於是他和叔叔、堂兄、堂弟們在海南三亞辦起了一個家族式工廠-----飲料廠。但由於叔叔的貪婪和武斷,加上市場上的其他原因致使工廠倒閉。在一個接一個的挫折面前,張旗沒有氣餒,而是挺起胸膛繼續前行。後來在南海的一家鎮辦工廠做工。他為了企業的穩步發展,以主人翁的精神,站在維護企業整體利益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和開展工作,從圖紙設計到工廠點火投產,把自已的全部心血和智慧都用在工作中,幫鎮里把工廠做大做強。好心必有好報。他的誠心終於感動了上帝,他成為這家工廠的股東。張旗的性格在矛盾衝突中得到發展和完善,結果事業有成,婚姻也有了一個完美的結局。換句話講,張旗終於成了商海弄潮的勝利者。從這個角度上講,《望斷天涯》是一部創業者的讚歌。
真、善、美的東西,毫無疑問地是我們這個社會、我們這個時代的主流,值得濃墨重彩,放聲歌唱;假、惡、丑的東西,是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難以避免的暗流,它雖然起不了大的風浪,但它不利於社會的安定與和諧發展,是應該批判和鞭撻的。《望斷天涯》也用辛辣、犀利的文筆描寫了這種醜陋的東西。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許紹元這個人物。
許紹元何許人也?他出身於剝削階級家庭,在無產階級專攻的時期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他不甘心於命運的安排,在逆境中奮力拚搏,終於小有成就,成為一位既有一定寫作能力和領導能力,又有開拓進取精神的年富力強的基層領導幹部。後來為什麼又成為經濟領域醜陋人物的代表了呢?這就是《望斷天涯》要揭示的另一主題-----“我們這個會滋生腐敗的土壤和條件太好了”。許紹元正是在這種土壤和條件中,慢慢變壞的。從辯證唯物論的角度講,事物的變化必須是內因通過外因的不斷作用而逐漸發生變化的。許紹元變壞的根子是他貪婪的私慾。本來他已經是贛西煤礦的一位處級幹部。當市場經濟浪潮席捲而來時,他看到有的人發財了,便也夢想發財,於是他主動提出到海南去辦公司。這是好事,領導非常支持,於是他成了贛西煤礦設在海南的雄心公司的總經理。這裡天高皇帝遠,許紹元大權在握,花花綠綠的鈔票從他的手裡經過,有幾個人能不動心呢?於是許紹元開始揩公家的油水了:買一輛汽車,人家開價才26萬,成交價不但沒有降,反而增加了一萬元;出差途中,明明安然無事,卻硬說在車上失竊了,想變著法兒“挽回點兒損失”…… 巫建強坑蒙拐騙,鋃鐺入獄。薛建陽貪贓枉法,擅自將度假村抵押擔保,險些造成國有資產嚴重流失。因為他觸犯了法律,最終也逃脫不了法律的制裁。而許紹元通過採取各種不正當手段,不但肥了腰包,而且官運亨通,登上了贛西煤礦老總的寶座。更加無恥的是,在雄心公司搬遷的問題上,自己撈足了油水,卻讓辦公室主任成城背黑鍋。成城與他發生了衝突,便想方設法將其調走,將自己的親戚取而代之。許紹元的所作所為,在現實生活中比比皆是。從這個角度講,《望斷天涯》所揭示的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或者說是一個嚴重社會問題。作家不能解決這種問題,但卻有教化的責任。所以在作品的後面,對許紹元這個人物還是有一個明確的交代:許紹元雖然已經退休,他自認為“萬丈竹竿也打不到他了”,可是在法治制度不斷健全的當今中國社會,他仍然成了階下囚,受到了法律的懲罰。它告訴我們,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一條鐵定的規律。作品通過許紹元這個活生生的典型告訴人們,做任何事都要守住道德底線,不可損公肥私、損人利己。從這個角度講《望斷天涯》是一部懲惡揚善的道德小說。
《望斷天涯》中給人印象最深的是贛西企業報記者成城。成城雖然是生在紅旗下,但他的青少年時期卻是多災多難的:正當長身體的時候碰上三年困難時期吃不飽飯;正當要讀書的時候碰上文化大革命沒有書讀(只讀到小學便輟學了)。再加上父親早逝,哥哥又莫名其妙被打成“現行反革命”,一家子的生活重擔過早的壓在了他的肩上。於是他必須在炎炎烈日下到煤矸石中去揀煤渣,在高高的腳手架上爬上爬下運磚瓦,在潮濕陰暗的巷道中扯拖……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成城從小經歷人生諸多苦難,磨礪成能吃苦耐勞、堅韌不屈的品格。所以他雖只有高小畢業文憑,但通過自學,能勤練文筆,寫得一手好文章,成為一名優秀記者。本來他可以在報社一直從事“人類靈魂工程師”的工作,但這個社會有時“有點邪門,拉關係比做事重要,好的醫生當不上院長,好的教師當不上校長,好的記者當不上總編、社長。”為人耿直的成城在報社受到排擠。在這微妙時刻,他原來的好朋友現已經成為海南雄心公司總經理的許紹元來邀他去辦實業。為了朋友的事業,古道熱腸的成城捨棄了記者工作,跟許紹元去跑生意。第一筆精流砂生意首戰告捷,為公司掙了一筆錢。於是許紹元又叫他和李冰去做帶魚生意。這時他發現公司為了錢竟然不擇手段(使美人計)坑害客別人。於是成城與許紹元之間有了裂痕。但他還是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以為這是為了公司利益。但在以後的幾件事(一是動用全公司的力量為領導買豪華進囗走私小車,二是不顧黨紀國法走私水貨,三是當面一套背後一套讓成城在雄心公司搬遷的問題上背黑鍋,四是不顧公司利益排擠打壓正直無私的中堅幹部,到處安插親信)中逐漸發現許紹元的廬山真面目。於是他與許紹元展開了面對面的鬥爭。在當時的情況下鬥爭的結果不盡人意,但最後還是正義戰勝了邪惡。從成城這個人身上我們看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力量,那就是君子愛財取之間有道。在任何情況下,一個人都應做到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從這個角度講,《望斷天涯》是一部宣揚中華傳統文化、豎立浩然正氣的好小說。
由於篇幅所限,對小說中的人物和主題就談這些粗淺的看法。不管別人咋樣看,我認為,《望斷天涯》的正式出版,是我國文化界的一件大喜事。它將在中國當代文學的長廊里增加一群有血有肉、有笑有淚、栩栩如生的文學形象。誠如是,則是劉治全先生之喜,更是我輩後學之喜。
時代變革的見證與思考
——長篇小說《望斷天涯》讀後感
讀完劉治全老師創作的長篇小說《望斷天涯》后,不僅為小說中的主人公成城這一人物形象所感動,更為作者對人生態度的純真與執著而感動。
成城這一代與共和國同步成長的人,註定要比我們這些成長在改革開放時代的一代人、甚至可以說比那些成長在e時代的人,多了一份滄桑,多了一份純真,也多了一份落寞。偉大領袖的精神情結鑄就了他們對社會改造和人性改造的熱忱;相對貧乏的物質生活練就了他們在人生歷程中的耐力與韌性。當持續了二十八年的計劃經濟開始逐漸向市場經濟轉型時,這些正值壯年的人註定要在改革的經濟浪潮中一博。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他們下海了。成城下海了,帶著文化人的一絲不安一絲憧憬;許紹元下海了,帶著官本位的躊躇和野心;張旗下海了,帶著打破鐵飯碗的果敢和自信;張運來下海了,帶著改變命運重寫人生的願望與拘謹;李冰、溫建強之流下海了,帶著僥倖的投機與淘金的夢想;肖建萍、萬海雲下海了,丟棄了文化人的清高多了市井之人的圓熟;那些迫於生計的下崗女工下海了,帶著無奈與屈辱……
許紹元是一個既會抓住機遇也會製造機遇的人,他成功了,他實現了作為個人的權利慾望和物質慾望的雙豐收;可是他也墮落了,當他置一個百年企業的發展前景於個人利益之後時,他就已經喪失了作為一個企業家的良知和責任,他的結果是註定的。唯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但願在鐵窗下的他能悔悟個人物慾的膨脹使他喪失了作為一個時代弄潮兒最起碼的品質,是他人性沉淪的根因。
有人說,像成城這樣的人註定是個悲劇式的人物。他能文能武,敢想敢做,卻不斷碰壁,跟著朋友下海,朋友關係斷了,錢沒賺到,官沒撈到,最終連回到原單位都要四處求人。而我,卻感動於成城的那份純真、那份對人生底線的堅持。
這是一個魚龍混雜的時代,這是一個物慾了的社會。也許是窮怕了,也許是曾經禁慾得太久的緣故,人生的價值體現於個人性格的聲張;在於你個人外在的光環諸如房子車子票子之類。於是笑貧不笑娼,於是坐著高檔車出入豪華酒店嘴裡滿口粗俗言語的暴發戶,於是只想著在任時的政績而不顧長遠規劃的官僚,甚至還出現為應付上級檢查給樹木噴綠漆的愚蠢行徑。而這些都是當今世人所謂的成功一族之人。更為可懼的是當只注重結果不注重過程的價值觀已經如毒瘤一樣腐蝕到第三代第四代共和國成長的人。這不僅體現了“富二代”人的無知、狂妄,更體現社會風尚的墮落和人性良知的喪失。“孩子,好好讀書,要不將來找不到好工作就過不上好日子!”這是一般普通人家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如何爭得一席之位,過上所謂的“有房、有車、有錢”的好日子成了一代人的理想和追求的時候,在全民皆商、全民言錢的時候,沒了理想,沒了信仰,沒了社會的責任感,我們這個民族將岌岌乎殆哉!
所以,我覺得,像成城這樣雖然沒有外在成功的光環,但在起起落落的人生海洋中,能始終堅守一份信念,保留心中的一份凈土,真是難能可貴。當代社會需要更多像成城這樣的人。如今,我們社會的物質生活已經逐漸邁上了富裕的行列,人們追求的是更高質量的生活。試問:什麼樣才是高質量的生活呢?難道僅僅有車有房有錢就行了嗎?不,那最終將人推向空虛的精神狀態導致社會風尚的整體墮落。這個時代缺少的是對精神文化的追求,對理想信念的重塑,高度發達的物質生活必須有高尚的精神文明相匹配。
小說《望斷天涯》以國有大型企業贛西煤礦在海南經濟特區設立“窗口”、發展非煤產業這一中心事件為線索,著重刻畫和塑造了許紹元、成城、張旗、周正清、張吾義、李冰等人物形象,反映了他們在創業過程中的各種矛盾衝突。這些矛盾衝突有脾氣性格上的,有思想品德上的,有人生觀、價值觀方面的,也有個人物質利益上的。這些人物的思想性格在各種矛盾衝突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其個性鮮明,形象豐滿,呼之欲出。尤其是許紹元這個人物形象,更是把他那自私、貪婪、狡詐、虛偽和膽大妄為的本質刻畫得淋漓盡致,入木三分。許紹元、成城、張旗他們“下海”創業的故事,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社會的這場偉大變革,或者說它是中國社會這場偉大變革的一個縮影。而且,它描述的這些人物和故事,不僅僅是三十年來中國改革的見證,更為我們留下了改革後作為個體的人的價值觀念的思考。我們去讀一讀這部小說,足可以從中獲得不小的教益,尤其是青年朋友。
望 斷 天 涯 情 猶 在
淺談長篇小說《望斷天涯》中的幾個人物形象
讀了劉治全先生的長篇小說《望斷天涯》,激動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感受良多。小說反映了在改革開放時期,發生在一個國有企業的故事。
作者通過報社記者成城棄文經商的一段經歷,讓我們看到在當代經濟社會這個大舞台上,各種類型的演員形形色色的表演。作者以飽滿的熱情頌揚了改革開放給有識之士展示了“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充分施展才華的廣闊天地,也以犀利的筆墨無情地揭露、剖析、批判了幾個別人借改革開放之機、尋找政策的空子以謀取私利、中飽私囊的卑劣行徑。這種人最終墜入了犯罪的深淵,成為歷史的罪人。
成城與許紹元他們代表兩種類型的人物,刻畫得都比較成功。小說中的成城,儘管他為了理想和抱負,捨棄了所鍾愛的且來之不易的編輯工作,準備在特區大幹一番事業,然而,卻屢遇小人暗算,遭受挫折。在艱難地跋涉,坎坷地行走了一個大圈后,又回到了原地,干起了老本行——為他人作嫁衣裳的報紙編輯工作。
在作者的筆下,“下海”的成城在經濟特區創業,由於各種原因而未能實現自己的願望,在事業上沒有成功,但是,他在我們讀者的心目中卻是一個大寫的人。成城這個人物有膽識,有才華,有正義感和坦蕩的胸襟,刻畫得有血有肉,形象豐滿、生動。成城是個性格率直的人,心裡有事藏不住,似魚骨梗喉,不吐不快。譬如,雄心公司在海南購房的時候,成城是不贊成許紹元圖便宜而將辦公樓選在一個四處堆滿垃圾、破爛的偏僻角落裡,為此,兩人還發生了摩擦。可是後來當許多人都指責許紹元時,許紹元又把責任推到成城頭上,成城對此非常惱火。不久,許紹元陞官了,他看在老朋友的份上,問成城對他有什麼要求。在常人看來,這是一次足以使自己的職務得到晉陞的極好機會,萬萬不可錯過,可是成城則根本不考慮這些,而是想到許紹元在買房事情上的不地道行為,便藉此機會對許紹元提出了批評和警告,使許紹元感到十分難堪,兩人不歡而散。而且,還使許紹元產生了要設法撤掉他職務的念頭。顯然,這種結果,可以說完全是成城的性格使然。成城是個率直的人,同時也是一個善良而厚道的人,小說的結尾處寫道,當成城得知許紹元被繩之以法,被判處了十多年徒刑的時候,飽受其害的他,沒有像人們想象中的那樣歡欣鼓舞,興高采烈,而是感到痛惜,為我們黨多年培養一個幹部的墮落而痛惜,為一個人才的毀滅、為一個家庭的悲劇而傷感……成城的願望,也正是老百姓的願望。老百姓不願意看到有人因犯錯誤或者犯罪而受到懲處,而是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夠自由、快樂、幸福地生活著希望我們的社會能夠長治久安,能夠和諧健康地向前發展。我以為,這也是成城的高尚之處。
成城曾經是一名新聞記者,為了豐富自己的人生經歷,為了在改革開放、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大潮中有所作為、有所建樹,踏踏實實、盡心儘力地工作,從來不考慮個人利益,不貪不沾,也不去搞吹吹拍拍那一套,始終以共產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廉潔奉公——在碼頭意外地多收了千多斤魚,毫不隱瞞地全部入賬,不但自己不貪不佔,而且也不許手下的同志多吃多佔——儘管如此,卻是好心沒有好報,竟然屢遭許紹元、薛建陽之流的排擠和打擊,被推下崗位自謀職業,妻子劉芸的大集體工作也沒有了,生活處境非常窘迫。可以說,成城“下海”到海南經濟特區創業的希望是破滅了,但他並不悲觀,不沮喪,也不後悔,他沒有被生活中的任何風浪所擊倒,而是坦然面對。因為他這個人不是平庸之輩,不那麼功利主義,他很注重感受創業的過程,注重社會實踐活動,儘管後來不得不再次回到報社重操舊業,但對海南這片土地始終有著深厚的感情,回到報社多年後還寫文章回味在海南創業那段生活,表現了一種深深的眷戀之情。此時,兒子和侄子們長大了,成城並沒有因為過去所受的挫折而畏懼,仍然鼓勵他們勇敢地投入到自主創業的洪流中去,並告誡子侄們,作為青年一代,不要怕吃苦,不要怕冒風險,不要貪圖安逸,要敢於拼搏,敢於自主創業。只有創業,才能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他希望所有有條件、有能力的人都能夠投入到創業的洪流中去。只有真正實現全民創業,我們的祖國才會更加富強,社會主義中國才能對人類做出更大的貢獻。由此可見,,成城這個人物的精神境界有多麼崇高,胸襟有多麼寬廣!如果說一個人一定要有自己的人生價值的話,難道上述這些還不能體現成城這個人物的人生價值嗎?回答絕對是肯定的。
許紹元的本質可以說原來並不是很壞,但是,他骨子裡面很自私,他不能正確對待自己在過去那個年代所遭受的不公,總想伺機撈一把,把過去失去的東西都奪回來,而且他更經不起物質利益的誘惑,私慾太重,貪得無厭,為達到個人目的,背信棄義,過河拆橋,安插親信,排斥異己,竟然不知天高地厚地將自己凌駕於組織之上,將國有企業當成了他的私有企業,使自己一步一步走向犯罪的泥潭而不可自拔。這種人不要說做官,就是做人,也失去了資格。
可以說,許紹元這種人物,有時候像一條凍僵的蛇,你同情不得;有時候又像一顆定時炸彈,你待在他身邊,不知啥時候“轟!”的一聲響,自己也跟著報銷了。在經濟特區“下海”期間,他手下的溫建強、薛建陽都因經濟問題觸犯了法律而坐了班房,成城如果當初也跟著他轉,去走私低彈絲,說不定十九年前就跟著他一塊兒進了監獄。然而,成城沒有聽他的,在一些哪怕是非常細小的是非問題上,成城也不隨意附和,因而被“洗了腳”,下了崗。許紹元後來因為“會吹”,把上級主管部門對他們海南雄心公司由投資二十萬元到後來增加投資到兩千多萬,說成是自己“滾雪球”滾到了兩千多萬,因而被上級認為是他們公司賺了兩千多萬,成績顯著,遂把他提拔上去了。他爬到了贛西煤礦董事長這一國有大型企業最高領導的寶座之後,手下又有幾個管理幹部因經濟犯罪問題而鋃鐺入獄。在本單位與外單位合作開發項目的時候,他為了一己私利,公然把企業黨、政、工、團各級領導班子統統“掖在褲頭上”,獨斷專行,損害職工群眾和企業的整體利益,將一個好端端的、和諧穩定發展的企業一下子推到了一個危險的邊緣。通過許紹元這個人物形象的塑造、刻劃,使人們清楚地認識到,作為個人,切不可與自私自利、貪得無厭的小人交什麼朋友,作為單位或企業,切不可重用利欲熏心、膽大妄為之人,否則,將後患無窮。
作品中的兩個女人:劉芸和李曉蘭,筆墨不多,卻給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李曉蘭,沒有出現過幾次,但是,就是這位被許紹元視為有幫夫運的福星妻子,最終成了他的剋星。中國有句老話: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一個想做點兒事的男人沒有一個賢內助,不能說不是他的悲哀。成城的妻子劉芸,雖然沒有多少文化,但是識大局,顧大體,是典型的中國傳統女性。她集賢妻良母孝媳的美德於一身。為了丈夫的事業,她捨棄自己的工作,最後連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沒有,但她無怨無悔。在丈夫事業處於低谷的時候,她總是不離不棄,為丈夫分憂,讓男人有一個溫柔的可以小憩的港灣,感受到家的溫暖。這個礦工的女兒,具有煤的奉獻精神,燃燒自己,溫暖他人。這對相濡以沫的伉儷,榮辱與共,在平淡平常的生活中,品嘗著生活的酸甜苦辣。作者在《後記》中道明,這是取材於一個真實的故事,讓我在驚愕之餘,多了一份欽佩。一些人在生活中受到一些磨難之後,就容易失去稜角和個性而變得世故圓滑,就不敢直面現實,不敢說真話了,而《望斷天涯》的作者卻是以一種辯證唯物主義者的姿態直面現實,直面人生,對真、善、美的東西,予以熱情歌頌,對假、惡、丑的東西,予以毫不留情青的揭露和批判,旗幟鮮明地表明自己的立場和態度,其精神是難能可貴,值得人們尊重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