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攻大宛之戰
漢攻大宛之戰
徠漢攻大宛之戰是公元前104年(太初元年)至公元前101年(太初四年)西漢與大宛之間的戰爭,該戰爭先後進行了兩次,持續四年。
漢武帝
漢武帝正寵愛李夫人,欲使李夫人之兄李廣利封侯,由於漢高祖規定無戰功者不得封侯,於是漢武帝遂任李廣利為貳師將軍,趙始成為軍正、浩侯王恢為嚮導、李哆為校尉,率屬國騎兵六千及郡國惡少年數萬討大宛。因為目的是去貳師城取回良馬,故號“貳師將軍”。
李廣利雕塑
公元前103年夏,浞野侯趙破奴擊匈奴,其所部2萬騎兵全軍覆沒。朝臣認為應停止進攻大宛,全力打擊匈奴。漢武帝認為,大軍已發,卻不能降伏大宛小國,有損漢朝在西域的聲望,西域諸國將輕視漢朝,不利於漢對西域的統治,因此堅持要征服大宛。漢武帝將竭力反對出兵大宛的鄧光等人下獄問罪,然後動員全國的力量準備第二次遠征。
漢武帝下令赦免囚徒,又調集惡少年及邊騎6萬人,加上大量自願從軍者。另外還徵集牛10萬頭,馬3萬匹,驢、駱駝數以萬計,用來馱運軍糧及兵器弓弩等,受命參與這次軍事行動的有50餘位校尉。漢武帝又下令徵集了大批水工,用來切斷大宛水源。同時增派甲兵18萬,駐紮於酒泉、張掖以北,並設置居延、休屠兩縣以護衛酒泉。漢武帝又徵調全國七種犯罪之人,負責給李廣利軍運送軍糧。漢武帝還拜兩位頗知馬者為執驅校尉,以待攻破大宛后挑選良馬。
公元前102年,漢武帝命李廣利再度遠征大宛。沿途西域小國不敢抵抗,紛紛開城出迎,供給食糧和飲水。只有輪台(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輪台縣)抗拒漢軍,閉城緊守。漢軍攻數日後破城,屠輪台。為了便於沿途獲得足夠的食糧和飲水,漢軍分作數隊西進,李廣利率主力3萬人先抵大宛。大宛出兵迎敵,被漢軍擊敗,宛軍退守郁成城。李廣利繞過該城,直襲大宛都城貴山城,首先其水源,然後將城團團包圍,日夜攻打,連攻40餘日,破其外城,俘虜大宛勇將煎靡。
大宛貴族多怨大宛王毋寡匿寶馬、殺漢使,於是殺死毋寡,遣使持毋寡首級赴漢營求和,表示願將良馬驅出供漢軍挑選,如果不許和,則殺盡良馬,與漢軍血戰到底。此時,康居已派兵來救大宛。李廣利答應大宛的要求,停止進攻內城。大宛也趕出所有馬匹,任漢軍隨意選取,並供給漢軍大量糧食。漢軍取其寶馬數十匹,中等以下馬3千餘匹。又立昧蔡為大宛王,與他盟誓后,撤兵東歸,從此大宛服屬西漢。
最初,貳師將軍從敦煌以西啟程,因為軍隊人數眾多,所經沿途國家無力供給糧食,所以將軍隊分成幾支,從南北兩路前進。校尉王申生和曾任鴻臚之職的壺充國所率的千餘人的到達郁成城時,向守軍索要食物和飲水,遭到拒絕。郁成城守軍偵知王申生人少勢孤,便於一日清晨以3千兵馬出城突襲漢軍。王申生全軍覆沒,僅數人得以逃脫。李廣利命搜粟都尉上官桀攻打郁成城。經過激戰,郁成城守軍抵抗不住,戰敗投降,郁成王逃往康居。上官桀率軍追至康居,康居王見大宛已破,遂將郁成王交與上官桀。上官桀手下上邽騎士趙弟在途中殺郁成王。
漢武帝得知勝利后大喜,封李廣利為海西侯、趙第為新畤侯、趙始成為光祿大夫、上官桀為少府,李哆為上黨太守。軍官中升任九卿者三人,諸侯國相、郡守、二千石的官員有百餘人,千石以下的官員千餘人,士卒得到的賞賜價值四萬金,充軍的罪犯免罪。
公元前100年,大宛貴族認為昧蔡過於巴結漢朝,遂發動政變殺死昧蔡,另立毋寡之弟蟬封為國王,並派遣蟬封之子入漢朝為質。漢朝也派使者加以安撫,並承認蟬封的地位。大宛同意每年向漢朝進貢兩匹汗血馬。
西域
漢軍擊敗大宛,威震西域,西域諸國紛紛遣子弟入漢朝貢,並作為人質,使西域各國與漢朝交往日益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