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爾-28轟炸機
蘇聯空軍第一種雙發噴氣轟炸機
伊爾-28轟炸機(俄文:Ил-28,英文:Ilyushin IL-28,北約代號:Beagle,譯文:獵兔犬),是20世紀40年代末期由蘇聯伊留申設計局研製的蘇聯空軍第一種雙發噴氣轟炸機。
伊爾-28轟炸機是按照對前線軍事目標和水面艦艇進行戰術轟炸的要求設計,採用雙發、平直翼常規氣動布局,載彈量2噸,最大平飛速度900千米/小時,最大航程2260千米。
伊爾-28轟炸機於1948年7月8日首飛成功,1950年開始在蘇聯空軍和海軍服役,持續達三十年之久。該機是蘇聯第一種大批量生產的噴氣轟炸機,20世紀60年代開始逐漸被雅克-28轟炸機取代。蘇聯曾經批量出口伊爾-28各型飛機到世界上22個國家,包括:中國、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古巴、埃及、奈及利亞、朝鮮、阿富汗、阿爾巴尼亞、東德、阿爾及利亞、保加利亞、匈牙利、印尼、伊拉克、摩洛哥、奈及利亞、波蘭、索馬利亞、葉門民主人民共和國、敘利亞、越南。
伊爾-28系列主要型號為:伊爾-28轟炸機、伊爾-28R偵察機、伊爾-28T魚雷轟炸機和伊爾-28U教練機。伊爾-28出口改型有偵察機、魚雷機、反潛機、靶機等。各型伊爾-28總計製造6316架
德國Me-262噴氣戰鬥轟炸機
德國梅塞施米特公司研製的Me-262型噴氣戰鬥機於1942年7月首次試飛,後來由於希特勒的堅持,Me-262曾被用來執行轟炸任務。Me-262可載兩枚重500公斤炸彈,轟炸地面目標。
同時,德國阿拉多公司研製了另一種Ar-234型噴氣轟炸機。該型可載彈1400公斤,轟炸地面目標。德國的Me-262和Ar-234是世界上最早的、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僅有的兩種噴氣轟炸機。
德國Ar-234轟炸機
根據蘇聯政府下達的任務,蘇聯伊留申設計局開始設計研發新的噴氣轟炸機,採用平直機翼、雙渦噴發動機翼上布置,編號為伊爾-28(IL-28)。
蘇聯空軍的伊爾-28轟炸機
波蘭伊爾-28
另外,採用將機身蒙皮切割成大型面板,便於技術人員使用壓鉚技術製造成型,這種新技術的採用在伊爾-28整體製造中佔比高達75%,使機身生產勞動強度減少一半。伊爾-28於1956年停產。到1956年為止,伊爾庫茨克工廠共生產了459架伊爾-28轟炸機。
伊爾-28三視圖
伊爾-28是蘇聯第一種大批量生產的雙發亞音速前線轟炸機。從60年代開始逐漸被雅克-28轟炸機替代。伊爾-28採用平直上單翼常規氣動布局,流線形圓形截面機身,最前部是領航兼投彈員的玻璃頭部座艙,稍後的背部上部有一個氣泡形飛行員座艙蓋,下部是轟炸雷達罩。機身中部內設一個內部炸彈艙。
伊爾-28尾部機槍塔
伊爾-28於1947年首次試飛,1950年“五一”節首次公開出現,同年開始裝備前蘇聯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部隊。伊爾-28共生產幾千架,已全部從前蘇聯前線航空兵退出現役。
蘇聯空軍伊爾-28
伊爾-28Beagle-轟炸機基本型
伊爾-28R-偵察型
伊爾-28T-魚雷轟炸機型
伊爾-28P-民用郵政飛機改型
伊爾-28U-教練型
中國轟-5
轟-5-轟炸機型
轟-5魚-魚雷轟炸機型 轟教-5-教練型
轟-5R或(轟偵-5)-遠程偵察機改型(已退役)轟電-5-電子對抗改型(已退役)
轟-5測試平台-專用於測試彈射座椅的飛行試驗平台,後由瀋陽殲-6改造的實驗平台代替
B-5-轟-5的出口型其他國家
B-228-捷克斯洛伐克空軍給伊爾-28的命名
伊爾-28
伊爾-28側視剖視圖
伊爾-28發動機
伊爾-28尾部炮塔
為了提高伊爾-28轟炸機的自身防禦能力,設計師在伊爾-28頭部設置兩門23毫米NR-23型機關炮,同時在尾部設置同樣採用23毫米NR-23型機關炮的尾部炮塔。而蘇聯的NR-23型機關炮,比美國波音B-29轟炸機的同類機關炮具有更好的射界,NR-23型機關炮射界為水平+/-70度,俯仰+60~-40度,大大高於美國的30度。
伊爾-28座艙內部
其中包括AP-5型自動駕駛儀、ark-5型無線電羅盤、測高雷達、飛機盲降系統、初期osp-48型和後期sp-50型應答識別器。
另外還有指揮通信收發器。
伊爾-28轟炸機參考數據 | |
乘員 | 3人(駕駛員和領航員艙在頭部,尾部有密封的通信射擊員艙) |
長度 | 17.65米 |
翼展 | 21.45米 |
高度 | 6米 |
機翼面積 | 60.8平方米 |
空重 | 12,890千克 |
最大起飛重量 | 21,200千克 |
動力系統 | 2×BK-1A渦輪噴氣發動機 |
推力 | 2×2,700公斤 |
最大飛行速度 | 900千米/小時 |
實用升限 | 12,300米 |
航程 | 2,260公里 |
作戰半徑 | - |
爬升率 | 15米/秒 |
翼載荷 | 348.7千克/平方米 |
推重比 | 0.25 |
起飛滑跑距離 | 875米 |
著陸滑跑距離 | 1,170米 |
伊爾-28結構剖視圖
伊爾-28T側視圖
中國空軍圖-2轟炸機
伊爾-28T及PAT-52火箭助推魚雷
1950年蘇聯援助中國一批圖-2轟炸機,這是中國轟炸航空兵早期的主要裝備。這些圖-2轟炸機不僅擔負空軍的對地轟炸,還要擔負對海作戰。在1955年1月10日攻擊台灣"中權"號登陸艦時,這些轟炸機使用的是250公斤的普通炸彈。當時參加轟炸的圖-2編隊在離大陳島十多海裡外爬升到了3000米以上高度,致使轟炸航線超過了港灣中的台灣高射炮的有效射擊斜距,很多台灣高射炮火全部打空。而此次轟炸只炸中了停泊艦群中笨重的運輸艦隻,這已經顯現中國轟炸航空兵缺乏對海上作戰艦艇攻擊能力。由於螺旋槳活塞發動機的圖-2轟炸機在二戰期間的對海作戰中,並沒有取得過很好的對海軍艦艇的戰果。隨著戰後噴氣式飛機時代的到來,轟炸機也很快全部噴氣化,中國在1952年開始引進生產蘇聯的伊爾-28轟炸機。在引進噴氣轟炸機的同時,也非常重視機載反艦武器的引進。與伊爾-28配套的РАТ-52航空火箭魚雷同時引進,作為對艦艇的主要攻擊武器。
中國海軍航空兵在50年代初獲得了伊爾-28轟炸機生產線和РАТ-52魚雷,中國產型號分別為轟-5轟炸機和魚-2魚雷,這讓中國海軍航空兵初步具有航空反艦能力。
中國轟電-5電子對抗飛機
轟-5於1963年1月開始研製,1966年9月25日,首架轟-5在哈爾濱廠試飛成功。1967年4月,轟-5進入量產,隨後裝備部隊。1984年停產。採用了兩台渦噴-5甲型渦噴發動機,該發動機是殲-5使用的渦噴-5的改型,單台推力26.48千牛(2700千克)。蘇聯空軍的伊爾-28機身兩側加裝固體燃料火箭助推器,以增加起飛推力,但中國空軍的轟-5未見安裝相關設備。轟-5在伊爾-28的基礎上更改量達40%,主要更改是:
1、將蘇聯原機兩半扣合的結構改為普通結構,減重110千克。
2、機載航電設備則盡量與當時同期仿製的新型轟-6轟炸機通用,如採用轟-6的尾炮塔,引起了飛機尾部結構的一些變化。
經過修改,轟-5的戰術技術性能有了一定的提升,尤其是雷達探測距離加大,新瞄準具擴大了瞄準角和觀測角,轟炸精度和敵我識別能力也提高很大;新炮塔系統電氣操縱隨動性好,備彈量增加,射速大、射程遠。
中國:蘇聯向中國出口的首批60架伊爾-28轟炸機於1952年10月在齊齊哈爾交付。至1956年,對中國出口171架。曾參加了中國的空投核武器爆炸試驗。中國的仿製型號轟-5於1963年開始仿製,1966年首飛,1967年量產,1984年停產。伊爾-28/轟-5在中國的各種改型有照相偵察機、電子偵察機、電子干擾機、魚雷機、教練機(轟運教-5)。轟-5甲核彈投放機的改裝代號“2152工程”,1968年完成。中國於1971年起分兩批向羅馬尼亞出口了12架轟-5,後來又出口了2架轟教-5教練機。
埃及伊爾-28在空戰中(油畫)
古巴:蘇聯共向古巴送去了42架伊爾-28N,但在古巴導彈危機發生後由赫魯曉夫下令又將這些飛機撤回了國內。
奈及利亞:空軍從埃及空軍那裡得到了四架二手的伊爾-28,隨即又從蘇聯那裡得到了兩架同類型飛機,這批飛機在內戰期間參與了戰鬥。
捷克斯洛伐克的伊爾-28
阿富汗:阿富汗空軍在1957年從蘇聯得到了54架伊爾-28,包括四架Il-28U教練機。1994年以後,只有教練機還在使用。
伊拉克的伊爾-28
捷克斯洛伐克:捷克斯洛伐克空軍使用的該型號飛機中包括了蘇聯製造的伊爾-28和伊爾-28U以及捷克Avia公司生產的B-228和CB-228。
東德:民主德國空軍主要將伊爾-28用作拖靶飛機或引擎試驗平台
蘇聯:從50年代起,蘇聯空軍,蘇聯海軍和蘇聯海軍航空兵先後使用了超過1500架伊爾-28,其中一部分直到八十年代還留在作戰序列中。
除了軍用外,還有一小部分伊爾-28被改造成郵政飛機交給蘇聯民航使用。
芬蘭的伊爾-28線圖
中國轟-5轟炸機群
埃及的伊爾-28
3、在第四次中東戰爭曾,埃及穆巴拉克命令埃及空軍的222架飛機(包括米格-21MF、伊爾-28)從阿斯旺、曼蘇臘、開羅和尼羅河三角洲中部的30多個機場同時起飛,閃電突襲以色列部隊在西奈半島的空軍指揮部和雷達系統等軍事設施,取得初步勝利。
波蘭的伊爾-28
伊爾-28可以說是一種融合了新舊兩個時代技術特徵的飛機。在上世紀50年代初,既採用了先進的噴氣發動機,又保留了螺旋槳發動機的機翼氣動布局。因此,該型難免存在局限性,影響了長期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