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馬六甲的結果 展開
- 馬來西亞十三州屬之一
- 相聲演員馬志明長子
- 四川江口醇集團白酒品牌
馬六甲
馬來西亞十三州屬之一
馬六甲州(英文:State of Malacca;馬來文:Negeri Melaka),簡稱“甲州”,首府馬六甲市(Kota Melaka),是馬來西亞十三個聯邦州之一,位於馬來西亞半島西邊,與森美蘭州和柔佛州毗連。面積1720平方千米,2018年總人口92.22萬(包括4.77萬外籍人士),下轄3個縣。首府馬曾是馬六甲王國所在地,鄭和下西洋6次在此停靠。如今為馬六甲海峽這條海上生命線的咽喉所在。
馬六甲州最主要的經濟活動為旅遊業及製造業。2017年,馬六甲州州民人均GDP為46015令吉,高於馬來西亞人均GDP。馬六甲州內有馬六甲國際機場,火車站點銜接西海岸線,巴士總站為馬六甲巴士總站和亞羅牙也巴士總站,南北大道是它與其他州屬連接的主要公路。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2008年7月7日的加拿大魁北克當地時間上午9時30分(大馬時間9時30分)召開的世界文化遺產大會,宣布馬六甲市正式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正在修建馬六甲皇京港項目。
馬六甲在漢代至唐代稱為哥羅富沙。唐永徽( 650年-655年)中,曾獻五色鸚鵡。明永樂三年(1406年,酋長西利八兒速喇遣使上表,願為屬郡。永樂七年(1410年),明成祖命三保太監鄭和封西利八兒速喇(即拜里米蘇拉)為滿喇加王,從此不隸屬暹羅。永樂九年(1412年),拜里米蘇拉繼王位,率領妻子和隨從540人來朝,進貢麒麟,明成祖賜黃金相玉帶、儀仗、鞍馬,賜王妃冠服。九月拜里米蘇拉王辭行,明成祖賜宴於奉天門,賜黃金相玉帶、儀仗、鞍馬,並賜黃金一百兩、白金五百兩、鈔四十萬貫。此後直到成化末都多次朝貢。
《榜葛剌進貢麒麟圖》永樂至宣德年間鄭和下西洋,曾以馬六甲為大本營,建立城牆、排柵和鼓樓、角樓,並建設倉庫儲存錢糧百貨。鄭和船隊開往占城、爪哇等國都先在馬六甲停泊;由暹羅、忽魯莫斯等國回程時,也在馬六甲聚集,打點錢糧,入庫保存,等候信風駛返中國。
馬六甲保存了諸多鄭和遺跡,三寶山為鄭和船隊在馬六甲紮營的地點。在山腳仍有一間三寶廟及一口相傳為鄭和下令挖掘的三寶井。三寶廟左邊有座抗日紀念碑,上面留有蔣中正題的碑文“忠貞足式”四字。近代的有著名的華人岡州會館館址。
馬六甲[馬來西亞十三州屬之一]
拜里迷蘇拉在1414年皈依回教,並改名"Iskandar 沙蘇丹"(但按照明史書的記載,拜里米蘇拉在1414年去世,他的兒子繼承王位)。開始從漁村成長為該地區最重要的港口,吸引來自爪哇、印度、阿拉伯和中國的商人,作為兩次季風之間中印貿易的停泊點。拜里迷蘇拉統治時期,中國帝國和商人的船隊,中國人的居留地在中國山鄰近地區--馬六甲風水(占卜)最好的地方。蘇丹沙死於1424年,由其子Sri Maharaja繼位。不幸,馬六甲的繁榮引來了暹羅的入侵。1446年到1456年,首領Tun Perak試圖抵擋。馬六甲這時發展和中國的關係,是抵擋暹羅攻擊的一項戰略決策。
由於它的戰略位置,馬六甲成為鄭和壯觀的遠航船隊一個重要的前哨基地。為了加強聯繫,漢麗寶公主帶500名隨從到達馬六甲,嫁給蘇丹曼蘇爾沙(統治從1456年到1477年)。她的隨從嫁給當地人,主要住在Bukit China(中國山)。
活躍的貿易導致Peranakan人的擴張,擴散到該地區其他重要居留地。
1511年8月24日,馬六甲被葡萄牙在阿方索·德·阿爾布克爾克擊敗后征服(馬六甲圍城戰),並成為葡萄牙人在東印度群島擴張的戰略基地。馬六甲最後一位蘇丹Mahmud沙往內地避難,在陸地和海洋打打停停的襲擊葡萄牙人,讓葡萄牙人吃盡了苦頭。最後在1526年,一支由Pedro Mascarenhaas率領的強大的葡萄牙艦隊,摧毀了蘇丹的基地,蘇丹和全家渡過馬六甲海峽到蘇門答臘的Kampar,兩年以後死在那裡。
耶穌會傳教士方濟各·沙勿略於1545年、1546年和1549年在馬六甲停留了幾個月。1641年,荷蘭人擊敗葡萄牙人佔領馬六甲,得到柔佛蘇丹的幫助。
1511-1641 葡萄牙人佔領
1641-1824 荷蘭人佔領
1824-1957 英國人佔領
加入馬來西亞
1963年,加入馬來西亞,成為馬來西亞13州屬之一。
馬六甲位於馬來半島西南面,與蘇門答臘遙望相對,北部與森美蘭州交接,東部則與柔佛州相連。
馬來人:50%;
華裔:40%;
印度裔:為數相當大的少數民族,包括稱為遮地(Chitty)的族群;
其他:娘惹族(早期華人和馬來人通婚的後代,也被稱為土生華人),少許葡萄牙後裔和當地人民通婚的後代族群。這些歐亞混血兒仍然使用稱為Kristang的古葡萄牙語。
主要城市為馬六甲市、亞羅牙也縣市(Alor Gajah),馬日丹那(Masjid Tanah),野新(Jasin),萬里望(Merlimau),普羅斯邦(Pulau Sebang)及愛極樂(Ayer Keroh)。
馬六甲的居民主要有馬來人、華人(華人中基本為福建人)、印度人、葡萄牙人後裔及歐亞混血兒等,多通曉數種語言。
儘管第一位馬來 蘇丹來到馬六甲,但是該州已經沒有蘇丹。州的元首是州長。
馬六甲由州議會和執行委員會(EXCO)管理。州議會是州的最高機關。執行委員會由議員組成,任期五年,並對州議會負責。州議會由州長(Yang Di-Pertuan Negeri)領導。
首席部長是州政府的行政支柱,管理全州一切的行政。出於管理需要,馬六甲州分為三個司法區:馬六甲、亞羅牙也和野新。
馬六甲[馬來西亞十三州屬之一]
淡邊或稱淡冰(Tampin),離開馬六甲市區以北約30公里,是最靠近馬六甲的火車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淡邊與馬六甲有鐵道相連,可是已被日本人的軍隊在戰時破壞以建造惡名昭彰的死亡鐵路。雖然這條鐵路的遺址仍然可見,可是自從戰後還沒被重修。
馬六甲的公共巴士車站有定時班車開到吉隆坡(Kuala Lumpur)、新山(Johor Bahru)及馬來半島其他地點。她也有一個位於峇株安南Batu Berendam 的機場,多數為區域內的包機服務。
愛極樂(Ayer Keroh)是馬六甲銜接南北大道的主要出口,馬六甲境內其它兩個大道出口是亞羅牙也(Alor Gajah)及野新(Jasin)。
馬六甲[馬來西亞十三州屬之一]
甚至許多自從葡萄牙佔領以來的古代傳統儀式還在進行,例如Intrudu(標誌天主教四旬期齋戒開始的水節)、branyu(傳統舞蹈)和聖cruz(一年一度街頭慶祝的節日)。
馬六甲娘惹的房子馬六甲的私立醫療服務於甚至遠自印尼和新加坡的病人。Mahkota醫療中心、Pantai Ayer Keroh醫院、馬六甲醫院和南方醫院是四家主要的私立醫院提供的服務達到先進國家水平。州政府是南方醫院的主要股東。
馬六甲風光
市內彙集有多國風格的文化遺產。華人領袖鄭芳楊於1567年建造的青雲亭,是馬來西亞最早的廟宇,供奉有觀音菩薩、關帝、王母娘娘,是華人宗教活動的中心。中國之上是一座大山岡,是馬來西亞保留中國史跡最完整、最豐富的地方。此外還有紀念中國明代航海家鄭和的三保山、三保井、三保亭等。葡萄牙式古迹有聖地亞哥古城門和聖保羅教堂等。荷蘭式建築有史達特斯教堂(現為市政廳),以及由荷蘭民宅改建的馬六甲博物館,館內陳列有國王(蘇丹)曼蘇爾·沙建國構想圖、鄭和與公主漢麗寶朝見國王的圖文、古代兵器、農村用具等。郊外的東奎那教堂為蘇門答臘型式建築,內有柔佛蘇丹的陵墓。
馬六甲 地圖
2.聖保羅教堂:位於市中心聖保羅山上,1521年建成,是葡萄牙人在馬六甲最早建立的天主教堂。
3.馬六甲博物館:位於市區東部、馬六甲河畔,建於1641-1660年間,是東南亞古老的荷蘭式建築物之一。原為荷蘭總督的居所,因為其牆、木門均為紅色,當地人稱它為“紅屋“。館內收藏有馬來西亞、葡萄牙、荷蘭和英國的歷史文物。紅屋附近有建於1912年的馬六甲俱樂部,屬哥特式建築,之後是獨立陳列紀念館。
4.青雲亭:位於市區Jalan Tokong,是馬來西亞是古老的中國寺廟。建於1946年,為紀念中國明朝使節而建,供奉天后娘娘及觀世音菩薩,又稱"觀音亭"。整座寺廟全部楠木結構,雕樑畫棟,金碧輝煌。
5.三寶山:又叫中國山,位於Jalan Temenggung街尾,是明代三寶太監鄭和的軍隊駐紮地,也是明朝公文下嫁馬六甲時的居所。山上的寶山廟供奉著鄭和的戒裝塑像。廟右側的三寶井,是馬六甲最古老的水井,相傳是1409年鄭和率軍到此為尋找飲用水而挖掘的。
葡萄牙城山:
葡萄牙城山
在聖保羅山的山頂上有一座聖保羅教堂,是葡萄牙總督阿伯於1511年建立的,是歐洲人在東南亞修建的最古老的教堂。教堂幾經戰亂被毀,但教堂前全身潔白的聖芳濟百雕像,雖歷盡滄桑,面目仍然清晰可見。
法摩沙城堡:葡萄牙人1511年建造,荷蘭入侵期間結構被破壞。由於1808年Stamford Raffles爵士的干涉,英國人放棄了摧毀它的計劃。
聖約翰城堡:荷蘭人18世紀末重建,城堡的火炮指向大陸,因為當時對馬六甲的威脅主要來自內陸而不是海上。
聖伯多祿堂:1710年荷蘭管理時期建造,是馬來西亞最古老的天主教堂。立面和裝飾是東西方建築風格的混合。大鐘是1608年來自果阿。
基督堂:1753年建造,反映荷蘭建築風格。該建築收藏手工製作的教堂長凳,無縫天窗,一個聖經的銅複製品,一塊用亞美尼亞文書寫的基石,一件《最後的晚餐》的複製品。
聖方濟各·沙勿略堂的石雕方濟各·沙勿略堂:這座哥特式教堂由法國的Paderi Fabre神父建造於1849年,紀念16世紀來到東南亞的天主教傳教士,“東方使徒”方濟各·沙勿略。
紅樓:1650年建造,荷蘭統治者的官邸,反映荷蘭建築風格,已變成"歷史與人種博物館"。該博物館展覽傳統結婚禮服和馬六甲製品,帶人們回到從前光榮的日子。
雞場街(Jalan Hang Jebat):以古董聞名。
為了吸引更多的遊客來到馬六甲,州政府建造不少博物館收藏豐富的文化遺產。
三保廟:
在馬六甲附近的三寶山腳下有一座寶山亭,原是一間大伯公廟。它是為了紀念1405年至1435年間七次下西洋的中國明朝三保太監鄭和而建的。鄭和曾七次下西洋,五次駐節馬六甲,掀開了中國與馬來西亞友好交往的歷史。馬六甲人為紀念鄭和,稱該廟為"三保廟"(Cheng Hoon Teng/Temple of Bright clouds)。
三保廟
三保廟四周大樹環繞,林蔽樹蔭,十分清涼寧靜。廟的大門繪有兩個身披戰袍、手執刀斧的將軍的畫將,威嚴英武。門柱兩旁寫著一幅對聯:"五百年前留勝跡,四方界內顯英靈"。廟內中央一尊戎裝佩劍的鄭和像,上掛"鄭和三保公"橫幅,兩旁排列著許多文官司武將的神像,這表達了後人對鄭和的頌揚和懷念。
這座廟建於1673年。整個建築飛檐翹角,紅柱粉牆黛瓦,富含中國民族建築風格。據說,所有建築物的材料,哪怕是一磚一瓦,都是從中國運來的。
寺內香火甚盛。廟門口有一對金色的獅子,周身金光耀眼。只有獅子的頭頂部,金色已脫落。原來信徒們認為:走過獅子身旁,撫摸它的頭頂,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好運。
三保山:
三保山
關於這口井的由來,另有一說是鄭和下西洋時開鑿,而且自從三保公喝了這口井的水,井水才變得如此清澈。傳說喝了這口井的水,出門遠遊或下海捕魚,遇到風浪會逢凶化吉。如今,它被譽為"許願井",據說只要將一枚銅錢投入井內,以後將會重遊此地。
荷蘭紅屋:
荷蘭紅屋
跨過馬六甲河橋,在河的東岸有一個整潔的廣場,廣場上有一座紅色的針塔和維多利亞時代所建的噴水池。廣場四周都是荷蘭式的紅色建築物。它們是荷蘭人在東方保留下來的最古老的建築物,大約在公元1641年至1660年左右建成。其中最大的一座古老建築物就是正對廣場的荷蘭式惹蘭叻參紅屋(Studthuys)。它在三百多年來一直是政府機關所在地,直到1980年才改為馬六甲博物館。荷蘭式惹蘭叻參紅屋有厚厚的紅磚牆,笨重的硬木門,門前是寬闊的石級。館內保留了馬六甲各個時期的歷史遺物,包括荷蘭古代兵器,葡萄牙人16世紀以來的服裝,馬來人的婚嫁服飾,金、銀、珠寶等手工藝品,以及在馬六甲港口停泊的各類古代船隻的圖片等。館內還收藏有稀有的古代錢幣和郵票。
法摩沙城堡:
由於1808年Stamford Raffles爵士的干涉,英國人放棄了摧毀它的計劃。荷蘭入侵期間結構被破壞。荷蘭從1641年到1795年統治馬六甲,但對將其發展成貿易中心不感興趣,作為治理中心的重要性被印尼的巴達維亞(雅加達)取代。
馬六甲依照1824年英荷條約割讓給英國以換取蘇門答臘島上的Benkoelen。從1826年到1946年馬六甲先是由英國東印度公司 統治,後來是直轄殖民地。和新加坡和檳城一起組成 海峽殖民地。在直轄殖民地取消后,馬六甲和檳城成為馬來亞聯邦(後來的馬來西亞)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