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齡鴿

脊索動物門鳥綱動物

2005年1月19日,是李梅齡博士逝世33周年的忌日,他生前育成的"李鳥",是上世紀30年代叱吒風雲的"一代天驕",正似歐洲鴿壇的偉寄、西翁、司達沙那樣,在當今許多冠軍鴿的血管里還流淌著"李鳥"的一滴血。李梅齡留給我國鴿界的財富是一言難盡的,概括起來,有"三個第一":他,我國引進歐洲名系的第一人。他,開創了長程競賽並獲得冠軍。他,創建了現代賽鴿第一個協會。

個人簡介


李梅齡祖居廣東梅縣,是在中學生時代就養著20多隻信鴿,其中有廣東的"佛山流砂"和"東莞白砂"等古老名種鴿。他多麼想參加比賽,可是梅縣(現在的梅州市)當時沒有信鴿會,哪有比賽。
字串5
1922年高中畢業考取了上海同濟大學醫學系,畢業以後又向德國駐上海總領事館考得博士學位即返廣州行醫。在同學的幫助下,再來上海掛牌當開業醫生,隨身帶來一批老種信鴿,在白克路(今鳳陽路)診所的陽台搭了一個鴿棚。由於長期近親交配鴿子逐漸退化。訓放到昆主(50公里)已經失去大半,到蘇州(87公里)所剩無幾,到不了南京,更過不了長江。

主要成就


據郭子頤和歐陽惠民前輩告訴我,1929年僑居上海的英美養鴿者成立一個"上海信鴿俱樂部"(Shang hai Homring Clud),會址在虹口公園(今魯迅公園)。說是"上海信鴿俱樂部",可不給上海養鴿者參加,理由是"上海的信鴿不夠水準"。所以,上海的養鴿者叫它"西人信鴿會"了。英國僑民樊波、保恩司、哥倫布?別克依仗他們有英國洛根系,戈登路(今江寧路)捕房的巴爾自稱“巴爾鴿”,還有英商綸昌紗廠的傑克遜有司葦沙鴿子,他們的水準是比上海老種要高出一個檔次。李梅齡和黃鐘、郭子頤、周昌善也知道不是他們的對手,決心引進歐洲鴿子和西僑一決雌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