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碎米薺

小花碎米薺

小花碎米薺(學名:Cardamine parviflora)是十字花科碎米薺屬的植物。分佈在朝鮮、高加索歐洲北非西伯利亞、日本以及中國大陸的內蒙古、黑龍江等地,生長於海拔700米的地區,多生在河灘和河流兩岸的粘泥質濕草地。花期5-6月,果期6-7月。

形態特徵


小花碎米薺
小花碎米薺
一年生矮小草本,高7-20厘米。根短,纖維狀。莖單一,直立,纖細,稍曲折,有時帶紫色,無毛。基生葉有葉柄,小葉1-5對,多為線形,頂生小葉倒卵形,長2.5-3毫米,寬1-2毫米,頂端圓,基部楔形,側生小葉較小;莖生葉有短葉柄,小葉3-8對,頂生與側生小葉均相似,線形或長條形,頂端尖,基部漸狹,無柄,全緣,頂生小葉長4-6毫米,側生的長2.5-5毫米,全部小葉均無毛。總狀花序頂生,有多數花,花極小,直徑約2毫米;花梗纖細,長1.5-3毫米;萼片狹卵形,長約1.5毫米;花瓣白色,長橢圓狀楔形,長1.3-3米,頂端圓;花藥卵形;雌蕊柱狀,花柱極短,柱頭比花柱稍寬。角果線形,微扁,直立,與向左右曲折的果序軸近於平行,長約15毫米,寬約1毫米;果瓣淡褐色,微隆起,光滑無毛,種子間縊縮;果梗斜向開展,纖細,長約5毫米。種子橢圓形,長近1毫米,褐色,邊緣有極狹的翅。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700米的地區,多生在河灘和河流兩岸的粘泥質濕草地。

分佈範圍


主要分佈於我國黑龍江(哈爾濱市)、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呼倫貝爾盟)等地。歐洲、北非、蘇聯高加索和西伯利亞地區,以及朝鮮、日本均有分佈。

主要價值


是中草藥的一種,可以清熱利濕。用於尿道炎膀胱炎痢疾,白帶;外用治疔瘡

植物變種


在黑龍江綏芬河流域尚有一變種,東北小花碎米薺 C. parviflora L. manshurica Kom. (C. manshurica Nakai),其與正種的主要區別是:小葉多為3-5枚,較寬,倒卵形,頂生小葉多為3裂,裂片近圓形;花3-6朵;角果長約12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