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藨草的結果 展開
- 莎草科藨草屬植物
- 中藥
藨草
莎草科藨草屬植物
藨草(拉丁學名Scirpus triqueter L.)是莎草科植物,挺拔直立,色澤光雅潔凈,主要用於水面綠化或岸邊、池旁點綴,較為美觀,也可盆栽庭院擺放或沉入小水景中作觀賞用。全草入葯,主治食積氣滯,呃逆飽脹等症;稈可代替細麻繩包紮東西。蓮座狀葉叢欖綠色。葉面有橫向銀灰色條斑,葉背有白粉,緣有小鋸齒,復穗狀花序從葉叢中伸出,小花序扁平。
抗寒耐濕,為濕生植物。喜生於潮濕多水之地,常生長於溝邊塘邊、山谷溪畔或沼澤地,成片出現藨草佔優勢的群落。《新華本草綱要》:具有健胃的功效。用於食積氣滯、呃逆飽脹。孕婦及體虛者勿用。
匍匐根狀莖長,直徑1-5毫米,干時呈紅棕色。稈散生,粗壯,高20-90厘米,三稜形,基部具2-3個鞘,鞘膜質,橫脈明顯隆起,最上一個鞘頂端具葉片。葉片扁平,長1.3-5.5(-8)厘米,寬1.5-2毫米。
苞片1枚,為稈的延長,三稜形,長1.5-7厘米。簡單長側枝聚繖花序假側生,有1-8個輻射枝;輻射枝三稜形,稜上粗糙,長可達5厘米,每輻射枝頂端有1-8個簇生的小穗;小穗卵形或長圓形,長6-12(-14)毫米,寬3-7毫米,密生許多花。
鱗片長圓形、橢圓形或寬卵形,頂端微凹或圓形,長3-4毫米,膜質,黃棕色,背面具1條中肋,稍延伸出頂端呈短尖,邊緣疏生緣毛;下位剛毛3-5條,幾等長或稍長於小堅果,全長都生有倒刺;雄蕊3,花藥線形,葯隔暗褐色,稍突出;花柱短,柱頭2,細長。
小堅果倒卵形,平凸狀,長2-3毫米,成熟時褐色,具光澤。花果期6-9月。
藨草
抗寒耐濕,為濕生植物。喜生於潮濕多水之地,常於溝邊塘邊、山谷溪畔或沼澤地,成片出現藨草佔優勢的群落。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境。耐寒,喜水濕,怕乾旱,耐陰。生長適溫 13~19℃,冬季溫度不低於7℃,其地下部可耐-15℃低溫。
資源分佈:除廣東、海南外,中國各地區均有分佈;俄羅斯、歐洲和印度、朝鮮、日本等國也有。
有性繁殖即種子繁殖。3-4月份在室內播種,用盆裝入培養土並整平壓實,后將催好芽的種子撒播在上面,然後灑上一層細紗或土覆蓋種子,再將播好種的盆浸入水中。保持室溫20-25℃,20天左右即可發芽生根。
無性繁殖在清明節前後,把越冬苗從田或盆中挖出,把土抖掉,用枝剪或快刀將地下莖切成若干塊叢,每叢8-12個莖芽,進行栽種。
露地栽培,選擇水景區適合的位置,在地面上挖穴栽植,株行距30cm左右,如肥沃地(池),當年即可旺盛生長連成片。盆栽,選用無泄漏地水盆,每盆栽8株左右,保持25℃左右溫度及淺水(1-3cm)15天左右即可發芽。在生長發育季節時,應及時清除田中、盆中雜草,初期水淺,中期深水,後期淺水,以促使地下莖越冬芽地形成,提高來年的繁殖係數。
藨草[藨草]
需要注意:孕婦及體虛無積滯者慎服。
適於盆栽觀賞。
適口性劣等,幼期馬、牛、豬、羊樂食。藨草質地柔軟,產量高。可利用期為6~8月,供青飼。粗老之後纖維多,飼用價值降低。由於生長在水濕地或淺水中,造成收穫和放牧的困難,故未被廣泛應用。全株除刈割飼用外,是造紙和編織(編席、編帽子、編坐墊)的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