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是什麼
歷史學是什麼
《歷史學是什麼》是由葛劍雄、周筱贇所作的講述歷史的圖書。
《歷史學是什麼》有人說過去的事實都是歷史。但能不能真正成為歷史,還要取決於後人如何記錄。從這個角度講,今天我們所看到的一切歷史,都有其主觀性,因為它都是人所記錄的。既然是人所記錄的,就不可避免地受記錄者本人的思想感情、方法手段的影響。歷史事實沒有改變,但是記錄的人變了,記錄的觀念變了,記錄的手段變了,歷史重心就會發生轉移。但是無論如何,過去一切的事實都成為歷史是絕對不可能的。人們都希望穿越時間隧道,能夠回到過去,但到現在為止這還只是個科學幻想,我們真正能做到的主要還是閱讀歷史文獻,通過這種方法了解過去。所以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歷史事實,都已經經過歷代歷史學家或者歷史記載者的選擇、加工。
葛劍雄,祖籍浙江紹興,1945年12月生於浙江吳興縣(今湖州市)。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國際歷史人口學委員會委員、中國秦漢史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史學會理事、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委員、上海市歷史學會副會長。主要著作有:《西漢人口地理》(人民出版社1986年)、《統一與分裂:中國歷史的啟示》(三聯書店1994年,台灣錦繡出版公司1992年)、《中國人口發展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中國歷代疆域的變遷》(商務印書館1997年)、《未來生存空間·自然空間》(上海三聯書店1998年)、《中國移民史》(主編.1、2卷作者,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等。
閱讀說明
總 序
引 盲
1.歷史的來歷
1.1 “歷”和“史”
1.2 從口耳相傳到結繩記事
1.3 圖畫與歷史
1.4 文字與歷史
1.5 遺跡遺物與歷史
1.6 神話與歷史
1.7 民間故事與歷史
1.8 歷史還是新聞
1.9 歷史信息
1.10 未來的歷史
1.11 歷史學是什麼
2.歷史的類型
2.1 時間系列
2.2 空間系列
2.3 內容系列
2.4 人物系列
2.5 另類歷史
3.為什麼要了解歷史
3.1 董狐的力量
3.2 《春秋》筆法
3.3 太史公的地位
3.4 《資治通鑒》:歷史的“資治”作用
3.5 古為今用
3.6 影射史學及其遺風
3.7 走出廬山
3.8 歷史的智慧
3.9 從歷史看未來
4.怎樣學習和研究歷史
4.1 有沒有真實的歷史
4.2 要不要真實的歷史
4.3 能不能獲得真實的歷史
4.4 了解歷史
4.5 復原歷史
4.6 認識和把握歷史
閱讀書目
後記
《人文社會科學是什麼》系列叢書的出版可以說善莫大焉、功莫大焉,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彌補嚴重缺乏人文精神和獨立人格這一人生缺憾的機會。……我知道把專業知識和精神用淺顯有趣的方式和文字表達出來是極其困難,也是最能考察作者真實的知識與能力的。從各種細節來看,本套叢書顯然是經過精心策劃的。衷心希望這套叢書的編撰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和永續的過程,做成一個像法國《這是什麼》叢書的品牌。
--河北:王紫薇高二學生
感謝你們出了這麼一套好書!通俗生動,是相當難得的社會科學普及讀物。對我的文科學習大有幫助,懂得了很多事。人文知識在當今中國比科學技術還貧乏、緊缺,適合大眾、學生的文科讀物就更少了,感謝你們為我們文科學生辦的這件好事。
--昆明:陳太微本科
我是個罪犯,我唯一的建議就是,你們能把"人文社會科學"帶進小學嗎?從娃娃抓起,使他們從小就明白"人文社會科學",最好是"倫理學""社會學"、"法學"。如果我從小讀到這些書該多好!
--湖南:曹澤崎服刑人員
作為人文科學殿堂的北大,值此新世紀之初出版此叢書,乃我之大幸,希望北大其博大的胸懷讓更多追求你的人們從你那裡獲得更多知識吧!
--山西:申永軍大專學生
這套叢書很有價值,能讓我粗略掌握各門學科的基本知識,比較全面,而且作者都是國內有名的學者,希望繼續出版更多的這類叢書。
--浙江:邱芳烈碩士學生
一 歷史的來歷
1 “歷”和“史”
我們要想確切地了解“歷史”的真實含義,就必須分別從“歷”和“史”這兩個字的意思談起。
“歷”的繁體作“歷”,其下部的“止”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字形,就是一隻腳,表示人穿過一片樹林。漢代許慎所著的《說文解字》里便說:“歷,過也,傳也。”“過”是指空間上的移動,“傳”則表示時間上的移動。
古人在長期觀察中發現,天象並非恆定不變,而是以某一時間為周期做循環運動,某一天象與農時、氣象可以相對應。《禮記·月令》中就記載了日月星辰的位置以及此時對應的物候現象,比如“孟春之月,日在營室。昏參中,旦尾中。……東風解凍,蟄蟲始振。魚上冰,獺祭魚,鴻雁來。……是月也,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天地和同,草木萌動。”(夏曆的孟春正月,太陽的位置在營室。黃昏時參星在南方天中,黎明時尾星在南方天中。……東風使江河土地解凍,冬眠的蟄蟲開始活動。水底的魚游近水面的薄冰,獺捕魚,鴻雁由南而來。……這個月,天氣下降,地氣上升,天地二氣融合,草木開始萌發。)
人類已經進入了21世紀。
在新的世紀里,我們中華民族的現代化事業既面臨著極大的機遇,也同樣面臨著極大的挑戰。如何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把中國的事情辦好,是我們當前的首要任務。要順利完成這一任務的關鍵就是如何設法使我們每一個人都獲得全面的發展。這就是說,我們不但要學習先進的自然科學知識,而且也得學習、掌握人文科學知識。
江澤民同志說,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而創新人才的培養需要良好的人文氛圍,正如有堂學者提出的那樣,因為人,文和藝術的教育能夠培養人的感悟能力和形象思維,這對創新人才的培養至關重要。從這個意義上說,人文科學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