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緩的結果 展開

漢語漢字

緩是漢語漢字,拼音是huǎn,最早見於先秦時代。基本含義為慢,與“急”相對;延遲;放鬆,鬆弛;蘇醒,恢復。《孟子·滕文公上》有記載:民事不可緩也。

基本釋義


緩 huǎn ㄏㄨㄢˇ
● ● 慢,與「急」相對:~步。~行(xíng)。~慢。遲~。 
● ● 延遲:~刑。~辦。~役。~征。刻不容~。 
● ● 放鬆,鬆弛:~和。~沖。~解(jiě)。和~。 
● ● 蘇醒,回復:~氣。~醒。

詳細釋義


緩huǎn
〈形〉
● ● (形聲。)
● ● 同本義[relaxed;be not tense]。如:緩帶(放寬衣帶。從容自在的樣子);緩服(寬鬆的服裝。對戎裝而言);緩帶輕裘(寬鬆的衣帶,輕暖的皮衣。形容從容儒雅的風度)
● ● 慢;不急迫。與「急」相對[slow]
緩,舒也。——《廣韻》
夫人於事己者過急,於事人者過緩。——《戰國策•衛策》
民事不可緩也。——《孟子•滕文公上》
● ● 又如:緩緩(緩慢的樣子。同徐徐);緩步代車(慢步行走以代替乘車。同安步當車);緩轡而行(信馬由韁地慢走)
● ● 柔軟[soft]。如:緩土(柔軟而鬆散的土壤);緩歌慢舞(悠柔美妙的歌聲和舞步)
● ● 不陡[峭][gentle]。如:緩坡
● ● 軟弱;柔弱[weak]。如:緩箭(去勢微弱之箭);緩聲(柔緩的音樂和歌聲)
詞性變化
緩huǎn
〈動〉
● ● 延期,延遲[delay;postpone]
今夫緩於事己者,安能急於事人?——《戰國策•衛策》
君子以議獄緩死。——《易·中孚》
● ● 又如:緩死(寬緩減免死刑;延長壽命);緩召(軍事用語。應受動員召集或臨時召集的後備軍人以及國民兵,因故延緩徵召的,稱為緩召);緩決(法律名詞,對已宣判死刑的犯人,依據特定的狀況,於一定時期內暫緩處決)
● ● 下垂[hang]。如:緩耳(緩弛下垂之耳)
● ● 蘇醒,復活 [recuperate;revive]。如:緩氣;緩醒
● ● 怠慢 [neglect]。如:緩怠(緩慢鬆懈;拖延怠忽);緩留(緩慢遲鈍)
● ● 刑法等寬宏、寬恕 [forgive;pardon]。如:緩決(對死刑犯人暫緩處決);緩獄(寬緩刑獄)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未集中】【糸字部】緩
〔古文〕《廣韻》《正韻》胡管切《集韻》戸管切《韻會》合管切,音浣。《說文》,或省作緩。綽也。《玉篇》遲緩也。《廣韻》舒也。《釋名》緩,浣也,斷也。持之不急則動搖,欲斷則放縱也。《禮·樂記》其樂心感者,其聲嘽以緩。《疏》歡樂在心,故聲必隨而寬緩。《孟子》民事不可緩也。《疏》惟民事當急,而不可緩也。《前漢·朱博傳》齊部舒緩養名。《注》師古曰:其性遲緩,多自高大以養名聲。
又《集韻》火遠切,音咺。苦緩切,音款。義同。

字形書法


書寫演示

第一筆第二筆第三筆第四筆第五筆第六筆
緩
緩
緩
緩
緩
緩
第七筆第八筆第九筆第十筆第十一筆第十二筆
緩
緩
緩
緩
緩
緩

書法欣賞

行書楷書草書隸書篆書
緩
緩
緩
緩
緩

音韻彙集


韻書集成

方言集匯
粵語:wun6

中上古音

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ɢʷaːnʔ
廣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胡管上聲一等合口上二十四緩ɣuɑnɣuɑnɣuɑnɣuɑnɦuɑnɦʷɑnɦwanhuan4ghuanxhuaan舒也又虜姓緩稽氏後改爲緩氏胡管切十四
蒙古字韻
八思巴字八思巴字 修正八思巴字 其他形式音譯音譯 修正音譯 其他形式擬音聲調註解
ꡣꡡꡋXonɣɔn上聲
中原音韻
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四呼寧繼福註解
桓歡合桓歡去聲合口呼xuɔn
洪武正韻牋
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胡管九旱上聲
分韻撮要
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註解
第二十七官管貫括陽去遲緩徐緩

用法搭配


相關組詞

緩和、緩頰、緩刑、緩徵、徐緩、滯緩、緩坡、緩役、緩行、弛緩

相關成語

緩兵之計、輕重緩急、勢不容緩

相關詞語


緩兵之計huǎn bīng zhī jì
(1)
[the strategy of stall of immediate attack by enemy;stratagem to gain a respite]∶使敵方延緩進軍的計策
孔明用緩兵之計,漸退漢中,都督何故懷疑,不早追之?――《三國演義》
(2)
[stalling tactics]∶後用以比喻拖延時間使局勢暫時緩和的策略
黑妮最後才採用了一個緩兵之計,拖到第二天再決定。――丁玲《太陽照在桑乾河上》
緩步
huǎn bù
[walk slowly;walk unhurrily] 慢步,步伐舒徐。
他緩步穿過一條田間小路。
緩衝
huǎn chōng
[buffer;cushion] 緩和…的作用;減小…的影響;緩和…的衝擊;使衝突緩和。
緩衝國
緩動
huǎn dòng
[work] [岩石] 緩慢移動、上升、下降或滑動。
緩和
huǎn hé
(1)
[relax;ease up;mitigate]∶使不再緊張;變和緩。
緩和緊張局勢
(2)
[mild;demulcent;mitigated;alleviate]∶作用或感官上溫和;減輕
緩急
huǎn jí
(1)
[pressing or otherwise;of greater or lesser urgency]∶舒緩與緊急
(2)
[emergency]∶指需要相助的事
緩急或可救助。――清·梁啟超《譚嗣同傳》
緩急人皆有之
緩急相濟
huǎn jí xiāng jì
[help each other in case of need;give mutual help in an emergency] 凡遇到困難,不管緩急,都進行幫助
朋友本來有通財之義,何況我們世交,這緩急相濟,更是平常的事了。――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緩頰
huǎn jiá
[dissuade sb. from taking certain punitive action] 婉言勸解或代人講情
緩頰往說魏王豹。――《漢書·高帝紀》
緩降
huǎn jiàng
[strike] 逐漸降低(拱形物或拱頂的支架),以使拱形物或拱頂安全達到最終平衡安放狀態
緩解
huǎn jiě
(1)
[dull]∶使喪失鋒芒;使鈍
稍微緩解了公眾不滿情緒的銳勢
(2)
[remission;remittence]∶疾病、痛苦等的減輕
緩勁
huǎn jìn
[ease] 使更加柔和、緩和或緩慢
他在路邊歇了一下,好緩一緩勁兒
緩慢
huǎn màn
(1)
[slow]∶徐緩;不敏捷
緩慢的前進
走路緩慢的人
(2)
[laggard;delayed;tardy]∶怠慢
在建立一個健全的大陸防禦實體方面一直十分緩慢
緩坡
huǎn pō
[gentle slope] 與水平夾角小的坡地;平緩的斜坡
緩期
huǎn qī
(1)
[respite;suspend;postpone a deadline]∶延緩期限
(2)
[delay]∶延長或增加時間
緩氣
huǎn qì
[get a breathing space;take a breather] 舒緩氣息;指短時的休息放鬆
八小時連軸轉,緩氣的功夫都沒有
緩瀉
huǎn xiè
[hypocatharsis] 用性質緩和的瀉藥或減少瀉藥用量的方法瀉下通便
緩行
huǎn xíng
(1)
[walk or drive slowly]∶慢行或徐徐行駛
車輛緩行
(2)
[postpone]∶暫緩實行
計劃緩行
緩刑
huǎn xíng
[probation;temperarily suspend the execution of a sentence] 法律名詞,即受刑之宣告后,依據特定情形,在一定時期內暫緩執行
緩性
huǎn xìng
[be slow in taking effect] 慢性
緩悠悠
huǎn yōu yōu
[slowly] 慢悠悠,動作遲緩的樣子
老師緩悠悠地展開教案,清了清嗓子,開始講起來
緩徵
huǎn zhēng
[postpone the imposition or a tax of levy] 暫停徵收;緩期徵集
災區緩徵公糧兩年
⑴緩慢。《素問·至真要大論》:“治有緩急,方用大小。”
二減緩。《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使志安寧,以緩秋刑。”
⑶遲緩;渙散不收。《素問·舉痛論》:“喜則氣緩。”
四鬆弛。《靈樞·百病始生》:“皮緩則腠理開。”
⑸從容和緩。《靈樞·本臟》:“五臟皆大者,緩於事,難使以憂。”
⑹舒緩。《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披髮緩形,以使志生。”《素問·腹中論》:“其氣急疾堅勁,故非緩心和人。”
⑺使緩解。《素問·至真要大論》:“急者緩之。”
⑻脈象的一種,脈搏弛緩無力。《靈樞·小針解》:“有知調尺寸大小緩急滑澀,以言所病也。”
⑼緩方。方劑的一種,即作用緩慢的方劑。《素問·至真要大論》:“補上治上制以緩。”
⑽放寬,放鬆。《靈樞·經脈》:“炙則強食生肉,緩帶披髮。”
⑾弛緩。尺膚診的徵象之一。《靈樞·論疾診尺》:“審其尺之緩急大小滑澀。”

造字法


形聲:從糹、爰聲

英文翻譯


slow, leisurely; to postpone, delay

相關人物


醫緩:東周時期名醫,秦國人。
《秦醫緩和》:公(晉侯)疾(通“急”的意思。)病,求醫於秦(秦醫緩和)。秦伯使(請,叫)醫緩(一位醫生名緩)為(治療)之。未至(醫生還沒有到之前),公夢疾(夢見疾病)為(是)二豎子,曰:“彼(秦醫緩和)良醫(很有技術的醫生)也。懼傷我(他會治病,我鬥不過他),焉(是否)逃之?”其一(另一個)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他又能把我怎能樣)?”醫至,曰“疾不可為(治,你的病,我是治不了)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葯不可至焉,不可為也(無法治療)。”公曰:“良醫也!”厚禮為之禮而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