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燈坡
文化旅遊景點
天燈坡,原名永固山,位於群山環抱的長順縣城之中,地處東經106°26′15",北緯26°2'30"。山上古木參天,岩石嶙峋,暮春盛夏,樹木繁茂,一片碧綠,生機盎然,深秋寒冬,滿山老樹橫陳,傲霜鬥雪,是長順山的象徵。景區的來源還流傳有相關戀人的傳說,趣味性極強。
目錄
天燈坡
永固山改名為天燈坡,也有一段傳說。嘉慶年間,長寨來了一個河南人氏的官吏,他上任不久,為了標榜為官清正廉明,便在下屬幕僚和鄉紳氏族中散布謠言,說他的父母在他出世前曾對天許願發誓,如生的是男孩,將來做官為宦,一定要為群眾做善事。為此,他親自登上永固山,在簡單的勘查之後,他把永固山的龍脈走向、風行水運邪說一通,並在烽火台上豎起一根燈桿。每天傍晚,就在燈竿上掛上一個明亮的燈籠,名日: “天燈”,取“天燈高懸,國泰民安”之意。自那時起,永固山就易名為天燈坡。
1920年,長寨來了一個新縣長叫李靜生,廣西白流人,他帶來一個弟弟李淡生充其幕僚。李淡生是個迷信狂,自稱精通風水,諳熟陰陽。在百無聊賴中,他經常跋山涉水查看地脈走向,編造了許多盅惑人心的邪說。長寨城因地勢較高,城郭低洼,城內僅有兩口水井供全城人飲用。一到冬季,水荒嚴重,加之人民生活貧苦,居住條件極差,燒的是茅草柴禾,點的是油燈火把,稍不慎,極易引起火災。李淡生見此便擺出一副地仙架式糊弄百姓,說什麼長寨之所以年年火燒房屋,是因為羊城電形似火炬,而又位居南方,按五行八卦,南方生火,所以城嬙不開南門,責成長順城門四門開三門,要免除火焚之災,唯以水相剋。因此,必須在天燈坡修一座龍王廟,迎四海龍王供奉之,以便行四海之水制服烈火。共兄李靜生也是愚頑之輩,他聽信李淡生的話,即將沒收慣匪高敬先的數間瓦房,拆來建在天燈坡頂上,一座龍王廟便在天燈坡出現了。
1938年,新任長寨縣長劉仲雅在地方勢力尖銳的矛盾衝突中死於非命,繼任縣長為了表彰劉仲雅“以身殉職,盡忠黨國”的氣節,將劉的血衣供奉在天燈坡的龍王廟內,並改龍王廟為忠烈祠。“文化大革命”中,因為破除“四舊”,忠烈祠被拆。
隨著時間的推移,天燈坡的面貌已大為改觀,往返天燈坡,人們已經不用攀越荊棘叢生的小路,寬敞、平坦的水泥石級把縣城和天燈坡連接在一起。天燈坡頂,愚昧的歷史陳跡,已經杳無蹤影,代之而起的是長順標誌性建築——鐘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