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浩雲航運博物館

1896年創於上海交大的建築

董浩雲航運博物館由香港董氏慈善基金會和上海交通大學(創始於1896年)聯合創辦,設立於交大新中院。

簡介


(圖)董浩雲航運博物館
(圖)董浩雲航運博物館
樓高二層,西式建築,內有天井,是學校早期學生宿舍,距今已有90多年歷史,充溢著歷史的滄桑況味。
展廳面積600平方米,內有中國航運史館和董浩雲陳列室,將作永久陳列。中國航運史館通過大量的圖片、文獻資料和實物模型及航海貿易物品,概括反映了中國古代自新石器時期以來的舟船及航運歷史。

“董浩雲航運博物館”上海交通大學開館


“董浩雲航運博物館”昨日在上海交通大學開館,董建華帶領董家五兄妹來到上海交大為父親董浩雲圓夢。董浩雲白手起家,在幾十年間建立了一個擁有巨輪百餘艘的航運王國,名列世界七大船王之一,其一生為中國航運作出了巨大貢獻。

董建華赴滬為父建館

“董浩雲航運博物館”正式在上海交大開館。上海是董浩雲事業起步的地方。董建平在整理父親留下的日記時發現,
董浩雲航運博物館
董浩雲航運博物館
父親有過建立陳列室的想法。
博物館展廳面積600平方米。底層為中國航運史館,二樓為董浩雲陳列室,將作為永久陳列。
二樓是“董浩雲陳列室”,樓梯盡頭,一個銅製大鐘赫然入目,上面刻著“QUEENELIZABETH”,乃是董浩雲1970年收購“伊麗莎白皇后”號上的標誌。
展覽館分兩側。包括“海洋巨子”和“陸地英傑”兩部分,內容分別為“青年時期、創建強大的船隊、創辦海上大學”和“藝術家的摯友、國際企業家、圖書館/資料室”。

三艘巨輪意義非同尋常

左室內陳列了三個巨大海船的模型,分別為“東方之星”、“大西洋信仰”和“東亞巨人”。三艘郵輪在董浩雲的航運事業里均有不可磨滅的意義。
“東方之星”是董浩雲的第一艘大船,他在1956年11月20日的日記里寫道:“‘東方之星’為中國最大之郵輪,排水量13300噸,是第一艘國人在歐洲所建造的貨輪”。
董浩雲日記里關於“東亞巨人”號的記載充分體現了他的理想主義。1959年9月28日日記:“‘東亞巨人’下水后,目的僅為中國人之航海能力之培植與表現,併發揚光大。”

事業與愛情並駕齊驅

董浩雲在幾十年間建立了一個擁有巨輪百餘艘、載重超過1100萬噸的航運王國及一個包括銀行業、保險業、房地產
董浩雲航運博物館
董浩雲航運博物館
業、造船業和石油天然氣開採的綜合性跨國集團。其一生為中國航運作出了巨大貢獻。
陳列室里的照片還有許多是董家的生活照,一家人幸福甜蜜,其樂融融。董浩雲夫婦感情甚篤。展館里公開的董浩雲日記中,董更親昵地稱夫人顧麗真為“真妹”。(據《香港文匯報

現代鄭和董浩雲


董浩雲,浙江省定海縣人,1911年出生,1936年到上海自辦中國航運信託公司。他開創了中國、亞洲和世界航運史上的多項第一,因而享有“現代鄭和”的美譽。
到1982年董浩雲心臟病突發去世時,董氏集團已擁有各種乾貨船、集裝箱船油輪客船及散裝船等149艘,總噸位達1100萬噸,是蜚聲全球的希臘船王奧納西斯的近一倍。

館內布局介紹


董浩雲陳列室用生動的照片、資料、實物和逼真的場景,濃縮了“世界七大船王”之一的董浩雲傳奇的一生,在這個期盼“四海一家”的跨國企業家身上,擁有不變的的中國心。

一樓中國航運史館

我國幅員遼闊,江河密布,大海環抱,生息於這塊古代土地上的先民很早就與江河湖海結下不解之緣。他們用超群的
董浩雲航運博物館
董浩雲航運博物館
智慧,人類造船與航海事業的發展奉獻了諸多發明,曾獨領風騷一時。
遠在史前時代,他們就開始走向廣漠無涯的海洋,留下了不少美妙的傳說:當歷史跨進中世紀的門檻,“海上絲瓷之路”已將東西方世界緊密相連;明初天下方定,偉大的航海家鄭和率領龐大的船隊,七下西洋,創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襟江帶海的上海依據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譜寫了沙船興市的華章……
在這裡,我們從中國造船和航運事業的歷史長河中採擷朵朵浪花,以此來展現中華民族在舟船航運領域的偉大發明創造和親近海洋、發展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光輝歷程。

二樓董浩雲陳列室

董浩雲,原籍浙江定海,1912年出生於上海一個小商人家庭,1982年在香港病逝。他很早就萌生了獻身航運事業的雄心壯志,在幾十年間,白手起家,歷經艱辛,建立了一個擁有巨輪百餘艘,載重量超過一千一百萬噸的航運王國及一個包括銀行業、保險業、房地產業、造船業和石油、天然氣開採業的綜合性跨國集團。
本室分“海洋巨子”和“陸地英傑”兩部分,展示他在航運領域的理想和成就,並反映他對教育事業的熱衷和奉獻、對多種藝術的濃厚興趣、對國際事務的熱誠關注及對家庭的重視、對友情的珍惜,凸顯其開創精神和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