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新區
複合型城市新區
2010年12月,漯河新區正式經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2013年12月,省委、省政府決定將全省16個複合型城市新區統一更名為城鄉一體化示範區。2015年1月26日,漯河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對黑龍潭鎮、姬石鎮實行屬地管理。
徠漯河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位於河南省漯河市區東部,規劃區空間範圍以漯河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城產業集聚區為基礎,逐步向東北方向拓展,西起金山路,東至召陵區姬石鎮、召陵鎮的東邊界,南至規劃建設的南環路,北至沙河,總規劃面積173平方公里。漯河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重點圍繞“一園三區”總體發展思路,全面快速推進臨港產業園、文化教育科技產業園區、區域高端服務區、都市生態農業示範園區開發建設,在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公共服務均等化、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先行實踐,致力於打造全市城鄉一體發展的試驗樣板區。
規徠划範圍
漯河新區
(1)示範區規劃區範圍
規劃區範圍為:西起金山路,東至召陵區姬石鄉、召陵鎮的東邊界,南至規劃建設的南環路,北至沙河,規劃面積148平方公里。
(2)示範區中心城區範圍
規劃示範區中心城區面積約為75平方公里。
城鄉統籌規劃
人口與城鎮化水平:規劃區總人口到2020年約50萬人,2030年約66萬人;規劃區城鎮化率到2020年80%,2030年90%;規劃區城鎮人口到2020年40萬人,2030年59.4萬人。
城鎮職能結構:(1)中心城區:示範區中心城區是以食品、電子信息等產業為基礎,以高端產業配套服務為依託,提供高品質生活服務的城市新區。
(2)鎮
召陵鎮:城鄉協調發展的試點小城鎮,以生活服務為主導的綜合型小城鎮。
姬石鎮:城鄉協調發展的試點小城鎮,以物流和電子信息產業為主導的工貿型小城鎮。
城鎮體系空間結構:規劃區城鎮體系形成“一主兩副”空間結構。“一主”即以示範區中心城區為主體;“兩副”即以召陵鎮和姬石鎮作為區內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依託,集聚周邊鄉村人口,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城鎮。
性質與規模
城市性質定位為:國際食品綠谷,區域服務平台,多元生活高地,生態創智新城。
人口規模:示範區中心城區近期2020年人口36萬人;遠期2030年人口53萬人。
城市建設用地規模:近期2020年,示範區中心城區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50.6平方公里以內,人均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140平方米以內;遠期2030年,中心城區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75平方公里以內,人均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141.8平方米以內。
產業發展規劃
示範區的產業發展定位為:以食品、電子信息等產業為主導產業,以總部經濟、研發創新等生產性服務業為支撐的城市產業集聚區。
規劃示範區起步區發展成為產業服務中心區,創建現代總部服務基地,研發、創新、培訓、推廣平台和高端、綜合、公共中心。
產業發展戰略為:“特一優二強三”戰略、均衡化融合戰略、三角型推進戰略。
用地空間布局
城市空間布局結構:規劃示範區空間結構為:“雙心、雙軸、四區”。
“雙心”:分別為示範區起步區產業服務中心和中山路商業中心。
“雙軸”:分別為人民東路城市發展主軸和中山路城市發展次軸。
“四區”:分別為位於示範區起步區中央活力區組團、綜合居住區組團、經濟技術開發區產業集聚區、東城產業集聚區。
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布局結構
規劃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布局按“城市級——片區級——社區級”三級配置。結合中央活力區的服務功能形成城市級的公共服務中心,並依據公共管理設施分佈現狀,布局城市級的行政管理、文化設施、教育設施和醫療設施等;片區級的的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結合各功能片區和組團中心進行設置,主要是片區管理、中小學等教育、片區文化體育設施、片區醫院等;社區級的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結合社區內部進行配置,主要為社區管理設施、社區文化設施和門診醫療設施等。
城市道路網規劃
規劃在中心城區形成“快速路框架+方格網”結構的路網系統,城市道路以“兩橫一縱”的快速路體系形成基本的道路框架,各組團自身則以方格網為主。突出快速路的交通疏解功能,加強內外交通銜接,加強組團間快速聯絡,形成具有較高服務水平的道路網路。
近期建設規劃
漯河新區
規劃近期到2020年示範區中心城區人口規模為36萬人,城市建設用地規模為50.61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140.57平方米。
按副廳級架構兩級管理
據悉,漯河新區和南陽新區一樣,規劃建設將在省委、省政府和漯河市委、市政府領導下實施,主要幹部任免由市委提名后報省委研究。在體制上,按照組織協調和實施兩個層面,成立漯河新區兩級組織管理機構。
也就是說,先由漯河市委、市政府成立漯河新區規劃建設領導小組。同時,成立漯河新區工委和管委會,分別作為漯河市委、市政府派出機構,按副廳級架構設置。新區管委會是新區規劃建設的執行機構,具有統一規劃編製、人事管理、公共事務管理、財政管理等職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