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

美國海軍新一代多用途對地打擊戰艦

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英語:Zumwalt-class destroyer,中文: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是美國海軍新一代多用途對地打擊宙斯盾艦。

本級艦從艦體設計、電機動力、指管通情、網路通信、偵測導航、武器系統等,無一不是超越當代、全新研發的尖端科技結晶,展現了美國海軍的科技實力、財力的雄厚以及設計思想上的前瞻,是美國海軍的新世代主力水面艦艇。

本級艦採用名為整合式防衛系統(Integrated Ship Defense System,ISDS)的分散式高整合度艦載戰鬥系統,以其為核心,連結整合式寬頻主被動聲納、主動相控陣雷達與電子戰系統。

2016年10月15日,朱姆沃爾特號驅逐艦正式服役。

2019年1月26日,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邁克爾·蒙蘇爾”號正式服役。

發展沿革


研製背景

和平時期的前沿存在
和平時期的前沿存在
冷戰結束后,前蘇聯對於美國大洋 制海權的威脅急劇降低,但是地區性衝突卻與日劇增。美國的新威脅中國海軍仍處在建設期,仍然沒有與之全面抗衡的能力。因此,美國海軍的戰略方針從冷戰的大洋海戰,逐漸演變成對陸地上的武力投送,以應付紛紛擾擾的地區性衝突。
新世代海上遠征部隊概念
新世代海上遠征部隊概念
1992年9月,美國海軍司令、美國海軍作戰部長與美國海軍陸戰隊司令共同頒布“由海向陸”(From the Sea)的戰略白皮書,內容明顯針對對沿岸目標投送武力、控制沿海以及內陸通往海 洋戰略要道,對地面投送武力為考慮,包括強化海軍艦隊與陸戰隊的協同作業、建立海上遠征部隊(Naval Expeditionary Forces)與陸軍和空軍聯合作戰等等,大幅修改了冷戰時代在大洋上反潛與爭奪制海權的政策。隨後在1992年10月,美國海軍進一步提出“21世紀驅逐艦技術研究”,其概念隨後被納入到美國海軍新一代水面作戰艦艇框架之中,即“21世紀水面作戰”(Surface Combatant of 21th Centry,SC-21)。
1994年9月,美國海軍提出“前沿—由海向陸”(Forward-from the Sea,FFTS),首度將近岸作戰、支援對地攻擊納為海軍主要任務之一,具體要求艦隊能對深入陸地100海里(185公里)的地面部隊實施支援(這個距離成為日後AGS先進艦炮系統的射程依據),並提出“前沿存在”、“前沿部署”、“前沿作戰”等新概念。
衣阿華級戰列艦開火
衣阿華級戰列艦開火
除了航空母艦、海軍陸戰隊外,以往美國海軍投送武力至陸上 的重要武器就是不死老兵──依阿華級戰列艦(Iowa Class)。但是這批巨炮軍艦已經於90年代永久除役。因此,確立對陸地投送武力的未來新方針之後,美國海軍開始規劃對地投送武力的新型水面艦艇。

建造沿革

武庫艦概念
武庫艦概念
1995年左右,美國海軍作戰部長傑里米·邁克 爾·布爾達(Jeremy Boorda)暫時擱置了SC-21/DD-21,全力展開“武庫艦”(Arsenal Ship/Bombardment Ship)。武庫艦源自於COEA發展SC-21時,另外著手進行的“大容量導彈艦”構想(包含COEA 3A6與COEA 3B5兩種構型),是一種極為單純的導彈艦艇,唯一的武器就是超過500管裝填導彈的垂直發射裝置(部分提案也有155mm對地艦炮、MLRS多管火箭等次武裝),唯一的任務就是對地投送武力,主要武裝包括戰斧導彈在內的各式對地導彈。
武庫艦概念
武庫艦概念
為了節省成本,武庫艦不裝設任何感測裝置、指揮管制與自衛武器,對地攻擊所需的目標資訊完全交由友軍單位通過CEC聯合接戰能力網路提供,並依賴友軍艦隊的掩護,即便美國海軍將標準導彈與海麻雀也納入武庫艦的導彈清單內,也完全依賴友艦通過CEC的制導接戰。武庫艦降低了航速的要求,最大速率只有25節。由於系統架構單純,武庫艦採用極為低矮的上層結構,艦面平滑簡潔,雷達截面積低,艦體結構也十分堅固耐打,整體存活設計吸收了大型商船與郵輪的經驗,擁有雙層艦殼、大量的水密隔艙與極為厚實的裝甲,武庫艦本身完全沒有自衛能力,完全依靠前述降低被偵測、被擊中機率、損管裝備以及厚重裝甲來存活。
武庫艦概念②
武庫艦概念②
武庫艦一度被部分媒體譽為將取 代航空母艦的明日之星,但是這種設計十分極端的艦艇在美國海軍內部引發了頗大的爭議,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獨立偵測、運作與自衛的能力,需要其他友艦支援保護,在詭譎多變的戰場上可說是限制重重且風險極高;作戰時如果無法順利獲得友軍傳輸資料,武庫艦將淪為滿載炸藥的浮動標靶。雖然武庫艦看似武力強大,但是在實際執行武力投送任務時,使用彈性卻比不上航空母艦艦載機。
傑里米·邁克爾·布爾達
傑里米·邁克爾·布爾達
1996年5月,最支持武庫艦的布爾達上將因為V字墜飾佩戴爭議憤而舉槍自盡,之後武庫艦頓失靠山,繼任的海軍作戰部長傑伊·L ·約翰遜(Jay L. Johnson)上將重新啟動SC-21/DD-21計劃,而武庫艦在1996年4月被降為SC-21附屬的子計劃(海上火力支援實驗艦,MFSD),在1997年10月的追加預算遭到國會封殺,隨後一度風光的火力艦在1997年12月被國防部正式撤銷。
正式立項
時任海軍作戰部長傑伊·L·約翰遜
時任海軍作戰部長傑伊·L·約翰遜
在1997年7月,在傑伊·L·約翰遜(Jay L. Johnson)部長的示意下,聯合需求審查委員會(JROC)於1997年7月完成了重新啟動的DD-21的費用與作戰有效性評估(COEA)。這項評估報告分析了DD-21採用全新設計或從伯克級改良的效益,評選的方案有三種:第 一種是先前全新設計的DD-21(仍以COEA 3B1為基礎)以及衍生的CG-21防空巡洋艦,第二種是簡化版伯克級(以伯克級原有的設計略為簡化,加強對地能力),第三種是伯克級的對地大改型(以伯克級為基礎發展專門的對地艦艇,變更設計,取消神盾系統,並搭載數量更多的VLS)。評估結果顯示伯克級的基本設計無法滿足隱身與縮減人力的需求,因此COEA最後建議採用全新設計、共通船體的DD-21/CG-21方案。
DDG-110
DDG-110
1997年11月,傑伊·L·約翰遜(Jay L. Johnson)部長簽署了以先前SC-21 COEA研究為基礎的DD-21作戰需求書(ORD),並於11月7日在海上系統司令部(NAVSEA)成立專門負責DD-21的PMS-500管理單位。緊接著在1997年12月,國防採購委員會(DAB)批准DD-21進入里程碑階段,開始定義計劃與降低風險作業;在12月11日,DD-21計劃簽署了後續發展備忘錄。接著,美國海 軍艦艇特性改良委員會也同意選用全新開發的DD-21而非改良型伯克級,並在1998年1月設定了DD-21的需求細節,至此,SC-21正式立項。
競標命名
林登·貝恩斯·約翰遜
林登·貝恩斯·約翰遜
最初只有一個競爭團隊角逐DD-21的研發合約,由亨廷頓·英格爾斯紐波特紐斯造船及船塢公司(該廠於2001年4月被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購併)與通用旗下Bath Iron Works( BIW)造船廠主導,其他參與廠商包括雷神公司(Raytheon)、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新港紐 斯(New Port News)造船廠與美國鋼鐵公司(National Steal)。美國海軍考慮到DD-21是一種從裡到外都深具革命性的嶄新艦艇,為了降低風險,在1998年6月18日宣布參與廠商必須組成兩個造艦團隊(Shipbuilder Alliance)來角逐,每個團隊各由一家造船廠與一家系統承包商主導,而兩個團隊分別是由亨廷頓·英格爾斯造船廠、雷神、波音公司組成的金隊(gold team),以及通用BIW、洛馬組成的藍隊(blue team),金與藍是美國海軍制服的顏色之一。
麥可·蒙蘇爾
麥可·蒙蘇爾
2000年7月4日,美國總統柯林頓宣布首艘DD-21採用曾任美國海軍軍令部長、在2000年1月20日去世的小埃爾莫·R·朱姆沃爾特上將(Admirl Elmo R. "Bud" Zumwalt )來命名。2008年10月29日,美國海軍宣布將DDG-1000的二號艦(DDG-1001)命名為麥可·蒙蘇爾號(Michael Monsoor),這是紀念一位在2006年9月29日在阿富汗陣亡的美國海豹突擊隊二等士官,該士官為了保護隊友、撲上一顆敵方扔擲的手榴彈而犧牲,事後 被美國海軍追贈榮譽勳章。在2012年4月16日,美國海軍宣布DDG-1000三號艦(DDG-1002)以以美國第36任總統、1963至1969年任職的林登·貝恩斯·約翰遜(Lyndon B. Johnson)為命名。
得標結果
DDG-1000簽約儀式
DDG-1000簽約儀式
2002年4月29日,美國海軍宣布金隊得標,其優勢很可能就在於前述側邊垂直發射裝置、較大的直升機甲板等變更設計。美國海軍隨即授予金隊廠商一份價值2.65億美元的系統設計/建造/測試合約,為期三年。依照原訂計劃,未得標的藍隊廠商仍能以DD (X)次承包商的身份參與後續的建造合約,一如以往建造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與伯克級驅逐艦的慣例。美國海軍計劃在DD(X)細部設計完成後,在2004至2005預算年度頒布DD(X)首艦建造工作的招標書,並由諾格船艦系統(Northrop Grumman Ship Systems,NGSS,即前Ingalls造船廠)與GD的BIW廠競標DD(X)首艦的全壽期承包商合約。
建造歷程
建造中的DDG-1000整合式艦島
建造中的DDG-1000整合式艦島
最初第一艘DD (X)預計在2005年開工, 2011年移交美國海軍,2013年起達成初始操作能力,但這個時程隨後跳票了;而美國海軍已經開始擔心等伯克級的建造工作完全結束時(最後一艘伯克級(DDG-112)將在2006年開工),如果下一代艦艇的建造業務不能即時銜接,將對美國造船業造成嚴重衝擊。原先預計要被DD (X)取代的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早在2005年便全數退役,反而是由產量不斷追加的伯克級來取代此型艦艇。
2012年10月完工的艦島
2012年10月完工的艦島
2007年11月12日,美國海軍給BIW廠一紙1.42億美元的合約,繼續進行首批DDG-1000的設計建造工作,而諾格集團也在13日獲得一紙9000萬美元的合約來完善建造計劃與備料。在2008年2月14日,美國海軍與 BIW簽署首艦朱姆沃爾特號(DDG-1000)的建造合約,價值14億美元。在2009年2月11日,美國官方宣布DDG-1000計劃進入全速生產,而首艦朱姆沃爾特號也正式展開建造(依照2008年7月的規劃,朱姆沃爾特號應在該年10月就開始建造)。2011年7月26日,美國海軍與BIW達成關於DDG-1000二、三號艦(DDG-1001、1002)合約的協議,並在9月15號正式簽署兩艦的建造合約,價值18億美元,後續還有超過20億美元的合約等待簽署。
2013年6月,移動中的DDG-1000後半段
2013年6月,移動中的DDG-1000後半段
2010年3月,朱姆沃爾特級的二號艦邁克爾·蒙蘇爾號(USS Michael Monsoor DDG-1001)展開相關建造工作(依照2008年7月的規劃,DDG-1001應在該年2009年9月開始建造)。在2011年10月22日,通用BIW廠一個已經造好的朱姆沃爾特號前部大型船段完成了移動工作(這是該廠有史以來最大、最複雜的一次船段移動工作),將這個船段從原本的超大型艦體(Ultra Hull)組裝設施移到BIW廠內三個總裝線之中最大的一個,移動距離約900英尺(274m)。這個艦首船段長180英尺(54.86m),寬60英尺(18.3m),重量4000噸,其上將承載AGS先進艦炮系統。在2011年11月17日,BIW廠為朱姆沃爾特號舉行一個私下的安放龍骨儀式,開始將各船段結合。
運抵諾福克港的DDG-1000艦島
運抵諾福克港的DDG-1000艦島
2012年4月4日,BIW廠為朱姆沃爾特級三號艦(DDG-1002)舉行開工建造儀式。此時,首艦朱姆沃爾特號的艦體建造進度已達65%,二號艦麥可。蒙索號建造進度約為25%。在2013年5月23日,二號艦麥可·蒙索號舉行廠方的安放龍骨儀式,開始將各船段結合。依照現規劃,朱姆沃爾特號會在2014財年交付美國海軍,麥可。蒙索號在2016財年交付,而DDG-1002則在2018財年交付。在2012財年內,三艘朱姆沃爾特級的艦體建造資金都已經完全到位,政府供應項目(艦上裝 備)則繼續下撥。
2013年10月28日,首艦朱姆沃爾特號在馬里蘭州巴斯鋼鐵造船廠下水,2015年12月7日開始海試,兩艘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延遲交付,二號艦和三號艦預計將分別於2016年11月2018年12月交付。
2016年5月6日,美國海軍官員透露,DDG1000已經開始“驗收試驗”,以評估、完善和進一步發展它所搭載的許多技術,包括導航、推進、輔助系統、防火與損失控制能力。
2018年2月,二號艦邁克爾·蒙蘇爾號在美國東海岸順利完成了美國海軍的驗收試驗。

服役歷程

2016年10月15日,朱姆沃爾特級首艦“朱姆沃爾特”號正式服役。
2019年1月26日,美國海軍在西部城市聖迭戈為“邁克爾·蒙蘇爾”號驅逐艦舉行服役儀式。

技術特點


設計特點

海試中的朱姆沃爾特號
海試中的朱姆沃爾特號
DDX宣傳海報
DDX宣傳海報
身為全球頭號強權美國的 新世代主力水面艦艇,本級艦從艦體設計、電機動力、指管通情、網路通信、偵測導航、武器系統等,里裡外外無一不不是超越當代、全新研發的頂尖科技結晶,再度展現了美國海軍無與倫比的科技實力、財力以及思想上的前瞻遠見,全球頭號海強的架勢展現無遺。正由於本級艦的開發如此地具有前瞻性與挑戰性,所以美國海軍除了採用螺旋推進的開發策略外,並將DD(X)的各種主要技術難關列為十大關鍵技術,並分別指定承包商針對這十大技術通過工程發展模型(Engineer Development Model,EDM)的方式進行實際的測試。
這十大關鍵技術包括:
• 穿浪逆船舷艦體(Wave Piercing Tumble Home)
• MK-57垂直發射系統(艦體周邊垂直發射系統,Peripheral Vertical Lauhcn System,PVLS)
• 整合複合材料艦島與孔徑(Integrated Composite Deekhouse and Apertures,IHDA)
• 紅外線模型(IR Mockups)
• 整合式電力推進(Integrated Power System,IPS)
• 雙波段雷達(Dual Band Radar,DBR)
• 整合水下作戰系統(Integrated UnderSea Warfare,IUSW)
• 先進艦炮系統(Advanced Gun System,AGS)
• 艦上共通運算環境(Total Ship Computing Enviroment,TSCE)
• 自動火災抑制系統(Au噸omatic Fire Suppression System,AFSS)
諾格在2005年完成DD (X)的系統設計以及十大關鍵技術的EDM,而此一細部設計在同年9月通過美國海軍的細部設計審查,國防部並在稍後的11月23日宣布DD(X)進入階段IV。
DDG-1000使用全艦計算環境(TSCE)作為艦船各系統(指控情報、平台控制、動力系統、武器系統等)的集成系統來進行信息整合,以發揮系統整體資源優勢,最終形成一個統一的“網路中心戰”節點。TSCE 基於開放式體系結構(OA),通過軟、硬體模塊化以及構件化和服務化,解決了各分系統獨立運行、互操作困難、資源無法共享等問題,最終達到跨平台、跨領域的協同作戰能力。

動力系統

先進電力推進船隻展示平台
先進電力推進船隻展示平台
同樣,不同於現役大部分艦艇,本級艦將採用革命性的整合式全電力推進系統(Integrated Electric Propulsion,IEP)。除了DDG-1000外,英國新一代的45型驅逐艦與伊麗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也將採用整合式電力推進系統。
艦尾AWJ-21推進器
艦尾AWJ-21推進器
為了研究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的整合動力系統項目,美國海軍研究辦公室(Office of Naval Research,ONR)主導製造了一艘長40.6米、排水量120噸的實驗艇──先進電力推進船隻展示平台(Advanced Electric Ship Demonstrator,AESD),整個艇體構型宛若DDG-1000的縮小版,上面可容納2名操作人員。A ESD由位於華盛頓的Dakota Creek Industries製造,在2005年8月24日下水。AESD的頭一個實驗工作,便是測試勞斯萊斯海軍海事公司(Rolls-Royce Naval Marine)的AWJ-21水噴射推進系統。
與傳統水噴射推進器不同,AWJ-21完全沉入水面以下,可減少噪音與航跡,並增進推進效率;此外,此型推進器外型緊緻,吃水深度低,利於在淺水環境操作。AWJ-21本身兼具推進與轉向功能,使船只得以省略船舵,不僅靈活度大幅提升,也簡化了機械的複雜度。AESD的動力系統包括柴油發電機與蓄電池,以柴油發電機驅動時的航速可達16節,單純使用蓄電池時則可達8節。

隱身設計

AESD
AESD
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採用先進而全面的隱身設計,使其擁有潛艇般的隱身性──在海上作業時被發現的機率遠低於10%。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的艦面上只會有一個單一的全封閉式船艛結構,即稱為整合式複合材料船艛與孔徑(Integrated Composite Deckhouse and Assembly,IDHA),整個結構與上面的天線設計都由雷神公司負責。IDHA是一個一體成型的模塊化結構,採用重量輕、強度高、雷達反射性低且不會鏽蝕的複合材料製造,整體造型由下往上向內收縮以降低雷達反射截面(RCS)。
朱姆沃爾特級雙視圖
朱姆沃爾特級雙視圖
除了整合了艦橋、所有的電子裝備天線之外,還容納有主機煙囪的排煙道,尾部則含有直升機庫。而為了驗證IHAD整合複合材料上層結構組合,NGSS與雷神還建造一座縮尺寸的IDHA模型,放在美國海軍中國湖實驗場進行RCS測試;而為了測試紅外線訊號,NGSS也建造了主機排氣口與其他熱點部位的實體模型進行熱訊號測試,以驗證DD(X)預定採用的空氣冷卻、水冷等降溫手段的能耐。
朱姆沃爾特級艦體
朱姆沃爾特級艦體
動力系統的廢氣先以海水以及空氣冷卻,由整合式艦島頂部的排氣口排出,只能從上方 才能觀測到排煙口,減少了敵方的紅外線觀測方位。其他用來降低熱訊號的裝備還有海水噴霧冷卻,吸取海水沖刷船身的熱點。靜音設計方面,本級艦的動力系統將裝置於減震浮筏上,以降低被潛艇聲納發現的機率。由於WTM船體低阻力的穿浪特性,加上種種先進的降噪措施減振,本級艦稱能將水面航行時的噪音降至110分貝左右,相當於後期型的洛杉磯級攻擊核潛艇,成為全世界最安靜的水面艦艇,徹底顛覆過去水面艦艇永遠比潛艇吵雜、潛艇總是能在遠距離先聽到水面艦的情況。

作戰系統

整合式防衛系統
整合式防衛系統
本級艦與過去的作戰系統將不同感測器與不同武器所需要的輸出/輸入系統分別配置的作法不同,ISDS將整合控制所有的艦上裝備,一如人體大腦對肢體的控制,概念與第五代戰鬥機類似。
佩里級護衛艦
佩里級護衛艦
2006年11月,雷神公司選定早已參與DDG-1000計劃的L-3通信公司海事系統分部,作為DDG-1000的整合艦橋系統(CINB)的承包商,合約價值1800萬美元。CIBS採用開放式架構,符合民間業界標準,整合有電子海圖製圖顯示器與資訊系統(ECDIS-N)、航海規劃,整合導航態勢圖、避碰與水雷規避、艦艇機動控制等功能,可實施自動化航行作業,包括航路規劃/執行、操縱以及通信等,並符合美國海運署海軍艦艇的相關規劃。CINB的整合與自動化程度極高,只需一名人員就能在整合顯控台進行操作。
依照雷神的說法,本級艦的戰鬥系統還是整合了SM-2與SM-6防空導彈的射控能力(但現階段不具備反彈道導彈功能)。由於ISDS的高度自動化以及整合化,使的DDG-1000的人力需求可以大幅降低至150人以內,遠低於以往驅逐艦動輒三、四百人,甚至比佩里級護衛艦還低。

DBR雷達

DBR雷達的陸基原型①
DBR雷達的陸基原型①
DG-1000最主要的雷達系統為雙波段雷達 系統(Dual Band Radar,DBR),主承包商為雷神公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是由洛馬研發的長程廣域搜索雷達(Volume Search Radar,VSR),其次則是由雷神開發的多功能雷達(Multi Fuction Radar,MFR),兩者相輔相成,滿足艦上需要的所有雷達機能,包括對空/平面搜索、早期預警、防空自衛及對海對地作戰所需的追蹤/標定/射控。由於DBR雷達系統原本就是DD-21計劃底下的一環,因此在2001年DD-21暫時遭到擱置時,DBR的研發也一度受到影響,直到後來DD(X)計劃步入軌道時才逐漸恢復。
DBR雷達的陸基原型②
DBR雷達的陸基原型②
Multi Function Radar (MFR)陸基車
Multi Function Radar (MFR)陸基車
不同於SPY-1,VSR與MFR都只採用三面相控陣天線;由於平板陣列電子掃瞄天線的波束偏離軸心之後,等效孔徑(天線孔徑在波前方向的投影量)就會降低,當波束偏離軸心一定程度之後就會明顯變寬,偵測距離、解析度、增益全部顯著降低,故理論上單面天線的波束掃瞄極限被限制在偏離中心軸正負60度的範圍,也就是涵蓋120度的方位角,理論上三面天線就能涵蓋360度的方位角。而為了確保目標通過兩面天線波束交界時仍能有效持續追蹤,一般相控陣雷達多半將單面天線的掃瞄方位角限制在90度,並以四面天 線完成360度的涵蓋。
VSR與MFR大膽採用三面天線的構型,單面天線的波束涵蓋範圍幾乎達到電子掃瞄天線的極限,這似乎意味美國廠商在信號控制與處理技術上又獲得了飛躍的進步,所以可以讓掃瞄方位提升到天線實體能力的理論上限;而減少一面天線就意味著減少25%的體積重量,系統成本亦可降低。2010年6月2日,美國國防部決定刪除DDG-1000的VSR雷達系統,只保留MFR雷達。取消VSR的最立即原因是為了節省成本(每艘DDG-1000可節省1000至2000萬美元),以因應美國海軍沉重的預算壓力。

反潛系統

建造中的朱艦,正在安裝艦首聲納圍殼
建造中的朱艦,正在安裝艦首聲納圍殼
反潛偵測方面,DDG-1000配備AN/SQQ-90整合式水 下作戰系統(Intergrated Undersea Warfare,IUSW),整合的各次系統包括AN/SQR-20多功能拖曳陣列聲納系統、擁有主/被動模式的輕量化寬頻可變深度聲納、整合式雙頻(高頻/中頻)主被動艦首聲納、直升機載吊放聲納、投送式探溫儀、拖曳魚雷對抗系統、水下聲學對抗系統(可對敵方魚雷聲納進行雜訊干擾或製造假目標)、相關的數據感測裝置以及軟硬體等,所有聲納系統構成一套雙基(Bistatic)接收機,並採用未來作為美國海軍通用標準的開放式系統架構。
DDG-63的AN/SQQ-89
DDG-63的AN/SQQ-89
整套AN/SQQ-90的電子設備都整合在一個電子模組外殼(EME)之中,在交付造船廠之前就能完成整合與測試工作,不僅節省許多安裝與測試時間,還可減低整套設備的體積與重量,同時也獲得最佳的電力供應和冷卻效率。AN/SQQ-90所需的操作人力只有宙斯盾艦使用的AN/SQQ-89的1/3。美國海軍宣稱DD-21的先進整合聲納系統將達到可跨層(cross layer)運作的目標,是1990年代以來最重要的反潛科技突破。在2007年8月,DDG-1000的AN/SQQ-90 IUSW正式通過審查。在2011年4月11日,雷神公司將用於DDG-1000首艦朱姆沃爾特號的AN/SQS-60聲納交付美國海軍。在2012年4月,雷神交付第一套完整的AN/SQQ-90反潛作戰系統,準備安裝於朱姆沃爾特號上。

主要武裝

先進艦炮系統
先進艦炮系統
以對地攻擊任務為主的本級艦將以聯合防衛公司(United Defense,在2005年被英國BAE購併)與雷神(Raytheon)新開發的周邊垂直發射系統(Perip heral Vertical Luanch System, PVLS,正式名稱為先進垂直發射系統,Advanced Vertical Luanch System,AVLS)以及聯合防衛的155mm先進艦炮系統(AGS)作為主要武器系統,以遂行對地縱深打擊等任務。
關於這兩種武器,見詞條:先進艦炮系統和MK-57垂直發射系統
本級艦將配備數種垂直發射的對地攻擊導彈,包括戰斧巡航導彈、戰術型戰斧巡航導彈(TACTOM)、對地型標準導彈(Land Attack Standard Missle,LASM)以及先進對地導彈( ALAM),涵蓋不同等級的射程範圍並滿足不同的需求。其中除了戰斧巡航導彈是現役裝備外,后三種都仍在研發階段。

次要武裝

RIM-162 ESSM
RIM-162 ESSM
由於本級艦以對地攻擊為主要任務,且 不需要擔任區域防空任務,因此僅配置短程武器以供自衛。防空部分,DDG-1000以垂直發射的海麻雀ESSM近程防空導彈作為主要的點防禦自衛裝備。海麻雀ESSM乃以現役海麻雀導彈為基礎大幅改良而來,採用向量推力控制技術與新的射控軟體,射程、機動性能較現役海麻雀導彈大幅提升,可有效應付超音速掠海反艦導彈。海麻雀ESSM整合於AVLS中,不需要配備另一種規格的垂直發射系統,而其摺疊彈翼的設計使AVLS的每個發射管可裝入四枚此型導彈。
密集陣近程防禦武器系統
密集陣近程防禦武器系統
由於本級艦將在敵國沿海作業,可 能與敵方小型武裝水面船艦相遇,而笨重且不靈活的AGS艦炮系統並不適合執行此類任務;而在1999年柯爾號遭自殺快艇攻擊事件后,美國海軍開始重視如何擊毀近距離高速迫近的小型水面目標;雖然美國改良了密集陣近程防禦武器系統攻擊水面船舶的能力,成為Block 1B,但面對神風式的自殺攻擊時,20mm穿甲彈畢竟沒有在安全距離外徹底摧毀水面目標的十全把握。為此,由諾·格集團領軍的金隊便建議DDG-1000另外加裝一種新型中口徑快速艦炮,兼具防空與射擊水面目標的功能。
維斯比級護衛艦上的博福斯57mm艦炮
維斯比級護衛艦上的博福斯57mm艦炮
自由級瀕海戰鬥艦上的博福斯57mm艦炮MK-110
自由級瀕海戰鬥艦上的博福斯57mm艦炮MK-110
為了節省成本,負責此項工作的美國雷 神(Raytheon)公司與聯合防衛(United Defense)直接在市場上挑選發展成熟的現貨;經過詳盡的研究后,雷神與聯合防衛認為瑞典博福斯防衛公司(Bofors Defence,已被聯合防衛購併)的博福斯57mm艦炮隱身型(Mark.110型)最符合DDG-1000的需求,此炮不僅擁有周詳的隱身設計,更配備3P (Pre-fragmented Programmable Proximity fuzed)可程式化破片近發引信彈藥,無論對付空中、水面或陸地目標都有極佳的威力與效能。而在2003年9月,MK-110 Mod 0已經被美國海岸警衛隊的整合深水計劃(Deepwater Program)相中,成為海岸警衛隊新一代巡邏艦的制式艦炮。
2004年10月底,美國海軍正式決定以美國版的MK-3艦炮──由聯合防衛生產的MK-110,作為DDG-1000的最後一道防線,美軍稱此系統為近迫火炮系統(Close In Gun System),將以往CIWS狹隘的反導彈定義拓展為“對付任何自空中/水面迫近的威脅”。MK-110已經成為美國海軍下一代的自衛用中口徑火炮,除了DDG-1000外,亦配備於LCS自由級瀕海戰鬥艦上。
mk46艦炮
mk46艦炮
2014年8月4日,美國海軍海上系統司令部(NAVSEA)表示,為對付大量小型快速水面艦艇的攻擊,將原計劃安 裝在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的兩座口徑為57毫米的MK110艦炮更改為為兩座口徑為30毫米的MK46艦炮。MK110艦炮由英國BAE系統公司生產,而MK46艦炮由通用動力公司生產。自2005年起,通用動力公司已向海軍交付了38門Mk 46艦炮系統。該炮是LPD 17的主炮,也是LCS和DDG-1000的副炮。最新的Mk 46 Mod2採用了新的開放式架構、故障隔離軟體和嵌入式訓練系統。本次生產工作預計在2016年11月結束,由通用動力公司的多家分廠共同執行。

水雷對抗

AN/WLD-1 RMS遠程獵雷系統
AN/WLD-1 RMS遠程獵雷系統
這方面,本級艦將裝備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發的 AN/WLD-1遙控偵雷/獵雷載具(Remote Minehunting System,RMS),使其能自力解決水雷問題;除了獵雷之外,WLD-1還具有反潛功能。而美國海軍下一代的Nulka主動式消耗性誘餌(AED)也會是本級艦的裝備。海麻雀ESSM導彈與MK-110艦炮為DDG-1000服役初期之配備,日後隨著科技進步,DDG-1000也將在服役生涯中換裝幾種仍在研究階段、更具前瞻性的嶄新武器,例如能勝任近迫反導彈/反魚雷系統的電磁炮,電磁推進炮彈的速度預計高達水中音速(1500m/s)的5倍
投放中的遠程獵雷載具
投放中的遠程獵雷載具
由於將反魚雷列為需求之一,此種電磁炮炮彈的開發勢必牽涉到超空泡化(supercavitation)流體力學領域,才能在水中高速且穩定地前進。而其他更具科幻味道的強力渦流反魚雷系統、激光武器等,也可能成為未來美國海軍主戰艦艇的武裝。其他可能被DDG-1000採用的積極/消極自衛裝備還包括導彈與魚雷近接警告系統、減聲氣泡系統等等。

艦載機

艦尾直升機平台
艦尾直升機平台
DDG-1000擁有兩個直升機庫,可配備兩架MH-60R近海作戰直升機,或者由一架MH-60R直升機搭配3架諾格公司的RQ-8A/B型垂直起降戰術空中載具(UTUAV )的組合。MH-60R可攜帶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發的空載水雷壓制系統(AMNS),擔任水雷對抗任務。
除了航空器之外,DDG-1000位於直升機起降甲板下方的艦體還設有小艇收容船塢(Boat Bay),收放艙門位於艦尾,其空間可容納2艘長度11m的硬殼膨脹快艇(RHIB),暫時預定配置2艘長7m的RHIB。

性能數據


由於本級艦為暫未役艦,以下數據均為參考:
參考數據
艦長182.8米
舷寬24.1 米
吃水8.1米
排水量滿載14564噸
乘員140人
動力系統
IEP
2×Rolls Royce MT-30主燃氣渦輪機發電機組/72MW(96553馬力)
2×Rolls Royce 4500輔助燃氣渦輪發電機組/8MW(10728馬力)
2×永磁電進電機(合計78MW,約104557軸馬力)
雙軸推進
續航力未知
航速30節
船電系統
雷達1×AN/SPY-3 X頻多功能相控陣雷達(MFR)(由三具固定式陣列天線組成)
1×整合光電偵測/射控系統
聲納整合式雙頻主/被動艦首聲納
LBVDS輕量化寬頻變深聲納
AN/SQR-20多功能拖曳陣列聲納(MFTA)
其他ISDS整合式防衛系統
NWCS海軍對地武器控制系統
IUSW整合水下作戰系統
艦載武裝
艦炮2×AGS 155mm 62倍徑先進艦炮系統
導彈20×四聯裝MK-57先進垂直發射器(AVLS)(總裝填量:80枚,可裝填標準區域防空導彈、海麻雀ESSM短程防空導彈、戰術型戰斧巡航導彈、ALAM先進對地導彈、垂直發射反潛火箭(VLA)等)
近防2X30mm的MK46艦炮
其餘不詳
艦載機/小艇
2×MH-60R近海作戰反潛直升機
或1×MH-60R近海作戰直升機與3×RQ-8A遙控飛行載具
2×7m長RHIB硬殼膨脹快艇 

本級艦


舷號艦名開工下水服役時間
DDG-1000朱姆沃爾特號(USS Zumwalt)2008年10月2013年4月2016年10月15日 
DDG-1001邁克爾·蒙蘇爾號(USS Michael Monsoor) 2009年9月2014年5月2019年1月26日
DDG-1002林登·約翰遜號(USS Lyndon B. Johnson)2012年4月2015年3月預計2019年

總體評價


朱艦開火想象圖①
朱艦開火想象圖①
朱姆沃爾特級 驅逐艦一直面臨伊拉克龐大戰費排擠預算、國際油價與鋼鐵等原物料價格飛漲等極端不利的背景因素,加上由於集各種高科技於一身而導致成本持續飆漲,付出天價換來的實質作戰效益卻沒有那麼顯著。耗費巨資開發大量嶄新技術,不僅與作戰相關的項目(戰鬥系統、偵測射控、指管通情、武器裝備等)幾乎都是全新開發,連與作戰任務本身沒有直接相關的艦體載台設計、推進機電也有許多開美國海軍先河的開發;革新技術的比例過高,往往使國防軍備計劃走向膨脹與失控。
朱艦開火想象圖②
朱艦開火想象圖②
美蘇冷戰結束后,美國的主要對手科技層次都十分低 落,這讓許多先進高科技軍事技術重要性陡降,昂貴的成本在國防預算逐漸刪減的年代卻盡顯弊病,尤其是導致軍方財力能負荷的裝備數量減少;而冷戰結束后真正衝擊作戰面貌的往往是資訊化的革新,通過情資傳輸共享使敵方動態獲得最大的掌握,並讓自身的武力單位能在正確的時間在正確的位置出現。這種趨勢下,投資過多資源強化單一武器載台本身性能,往往不能明顯地展現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