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州陀羅尼經幢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趙州陀羅尼經幢,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城內南大街與石塔路交叉口,趙州陀羅尼經幢本名叫佛頂尊勝陀羅尼幢,因幢體刻有《陀羅尼經》而名陀羅尼經幢,又因幢體全部用花崗岩石雕琢疊砌而成,外形似塔,當地人俗稱石塔。始建於北宋景佑五年(1038年),是中國最高的一座石經幢。
趙州陀羅尼經幢坐北朝南,由基座、幢體和幢頂寶珠幾部分組成,為八棱多層形式,共七級,每節用獨塊巨石雕琢砌築。幢高16.44米。幢身各節之間均置有八棱形華蓋或幢檐。
1961年3月4日國務院公布趙州陀羅尼經幢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趙州陀羅尼經幢本名叫佛頂尊勝陀羅尼幢,位於河北省趙縣城內,原唐代開元寺的舊址上。因幢體刻有一部完整的陀羅尼經文,又稱“陀羅尼經幢”。經幢用花崗岩石雕琢疊砌而成,外觀造型酷似塔,當地俗稱“石塔”。
北宋景佑五年(1038年),趙州陀羅尼經幢由禮賓副使、知趙州王德成督辦建造,共七級,每層用巨石雕琢而成。
明隆慶五年(1571年)九月,趙州陀羅尼經幢重修。
1966年3月8日和3月22日,趙州陀羅尼經幢銅質幢剎因邢台大地震而震歪,於1973年扶正。
1984年,趙縣對趙州陀羅尼經幢修繕,經實測精確高度為16.44米。
1983年8月27日,趙州陀羅尼經幢突遭雷擊,第三、四、五層華蓋嚴重受損,太子游門巨形華蓋擊為兩半,裂縫達1~3厘米,擊落碎石五十餘塊。
1990年3月,經請示國家文物局核准,趙縣對趙州陀羅尼經幢進行修復,同年12月竣工。
趙州陀羅尼經幢
趙州陀羅尼經幢坐北朝南,由基座、幢體和幢頂寶珠幾部分組成,為八棱趙州陀羅尼經幢(5張)多層形式,共七級,每節用獨塊巨石雕琢砌築。幢身各節之間均置有八棱形華蓋或幢檐,層層相托,形制則各有特色,雕有纓絡垂幔、神獸和佛教故事等,為經幢石雕藝術最精華所在。
趙州陀羅尼經幢基座有三層。底層為正方形平面的低平須彌座,由覆蓮、束腰和上下兩層疊澀組成。束腰每面用束蓮柱分成三間,刻金剛、力士和火焰式拱門。第二層為八角形平面的須彌座,上下疊澀各三層,束腰用角柱,角柱間浮雕菩薩、伎樂等。第三層平面也是八角形,下為覆蓮,上面雕成一圈迴廊,每面分三間,明間刻出台階。每間內刻有佛本生故事的浮雕。
須彌山之上,為經幢主體幢身,分為六節,均為八棱形。第一節正面篆刻“奉為大地水陸蒼生敬造佛頂尊勝陀羅尼幢”十八個大字,其他七面和二、三節幢身上刻楷書經文,行筆遒勁,結構嚴整,是一部優秀的書法作品。四、五節幢身上滿刻佛教人物、經變故事等。第六節幢身上面為一八角亭,其上安置桃形銅製火焰寶珠塔剎。
趙州陀羅尼經幢採用多層形式建造,設計合理,比例勻稱,自下而上逐層遞縮。石幢本來是以雕刻經文為主的,而這座石幢則改變成以雕刻藝術為主、經文居於不顯著地位,是學術界和藝術界公認的石雕藝術佳作。整座經幢雕刻內涵豐富,工藝精細。
綜述
趙州陀羅尼經幢坐北朝南,由基座、幢體和幢頂寶珠幾部分組成,為八棱多層形式,共七級,每節用獨塊巨石雕琢砌築。
基座
底層台基高1.9米,底面邊長7.35米左右,上面邊長6.1米左右。漢白玉蓮花石柱支撐著台基面,台基四周刻有蓮花園柱,各種花卉、佛像和當地人間景象。
台基上是八角形腰式須彌座,分為兩層:第一層束腰部八個角上,各雕一根蓮花園柱,將束腰處分為八個長方格,格內刻有三尊坐蓮菩薩;第二層束腰部每面以石雕園柱分為三間,八面共二十四間,其中雕有仿木單檐布瓦房頂,形似廟宇殿堂,每間殿堂內均刻有數量不等的佛像,北面幾個殿堂內刻有仙山、寶塔、長廊等。第二層須彌座上面刻盤龍,盤龍上面峻立著八座須彌山,托著第一節幢體,須彌山上雕寺院景象,山峰險峻,層巒中雕有廟宇、寶塔、浮雲、樹木、禽獸等,攀山小徑若隱若現,善男信女在著力攀登朝拜諸佛。
幢身
幢身為八角形石柱,最下為寶山,刻有龍和宮殿。上面疊置三段滿趙州陀羅尼經幢刻陀羅尼經文的八角形幢柱。再上為八角形佛龕、蟠龍短柱和素麵短柱,共為六層。每層上部是一圈雕飾帶:下二層為八角瓔珞寶蓋上加仰蓮,第三層為刻有釋迦游四門故事的八角城闕,第四層為帶斗栱的屋檐,與其下的佛龕構成八角形小殿,第五層為八角雕飾物,第六層為屋頂形飾物。各層幢柱的直徑和高度向上遞減,各層雕飾帶也逐層變小,雕飾由繁而簡,形成上收的幢身。
第一節幢身的正面(南面),首刻“奉為大地水陸蒼生敬造佛頂尊勝陀羅尼幢”篆書十八字,次刻陀羅尼經序,題名及祝辭,皆正書。第一節雕刻分為三層:第一層為幢檐,亦稱華益,華益呈八面,刻有龍首、纓絡、垂幔,每面垂幔上刻有兩個騎禽獸駕樣雲呈飛狀的佛像。其出檐底面刻八幅飛天。八個角上刻有八朵懸空白蓮花;第二層在華蓋上面八個角上刻有四個象頭和四個疫貌(傳說中的猛獸,亦名獅子,此指石獅),懸空相間伸向八方,據《大智度論》卷七中說:“佛為人中獅子,佛所坐之外,若床若地,皆名獅子座”,後來國王坐處也為獅子座。獅子在四足獸中獨步無畏,能伏一切,佛亦如此。佛於九十六種道中,降伏一切無畏,故名:“人中獅子”。因而,幢上均有獅子頭,表示佛的威嚴。第三層為仰蓮座,每個蓮瓣上刻一尊佛像,蓮座托著第二節幢身。
第二節分兩層,上層為蓮座,下層為華蓋,其雕刻裝飾與第一節上面的華蓋仰蓮基本相似,只是仰蓮瓣上無佛像,幢身正南面,刻有“佛說大佛頂如來放光悉但多大神力都攝一切咒王陀羅尼經大威德最勝金輪三昧咒品上上”三十六個大字。
第三節正面右側額題:“佛說隨求即得大自在陀羅尼神咒”。其餘各面刻楷書經文。即刻有:“根本咒、一切佛心咒、心中心咒、阿彌陀羅尼神咒經”共四品,蓋皆大自在陀羅尼也。為劇如錫書,行筆道勁、瀟灑流利、結構嚴整,是一部優秀的書法佳品,雕一座八角城,每個城角雕單檐建築,東、西、南、北四個城門前刻馬騎游四門圖樣,為太子游四門。檐面雕有人物、花卉等圖案。
第四節為仿木結構的石雕頭拱單檐建築。幢身的八角刻石柱,八個平面分別雕有門窗,門窗上刻有送子娘娘等佛教故事圖案。
第五節幢身的八個面,各雕一尊大金剛力,身材粗壯,敞胸露腹,披頭散髮,滿臉兇相,雙目圓睜,有的用單手,有的用雙手,有的用頭頂,還有的用肩背等神態各異的姿勢撐著著上邊的幢檐;為八角形華益,雕刻八幅釋速牟尼修道成佛系列圖案,有釋迦牟尼講法圖、卧佛圖(病態圖)、入棺圖、焚棺圖(火化)、靈魂升天圖、迎魂圖、拜塔圖、成佛圖。雕刻最為精細的是卧佛圖,釋起釋迦側身安樣安詳在病床上,弟子們守護在身旁。
第六節為一層八角亭。八角亭上面是幢剎。剎座為仰蓮花盆。幢身刻有“隆慶五年辛未九月”字樣,明代重修之文記。
寶頂
寶頂由仰蓮、覆缽和銅製火珠組成,已不是宋代原物。頂部用桃形鋼質“火焰寶珠”收結,亦叫桃形寶珠或寶壺,佛教稱為凈潔不污的意思。
幢,梵語叫“馱縛若”,意譯為幢。幢的本意就是旌幡,原本是中國古代做儀仗用的以羽毛為飾的一種旗幟。佛教傳入中國以後,佛教徒在長筒圓形綢傘上寫經叫經幢,為了長久保存,又將經刻在石柱上叫石幢,後來亦稱為經幢。
中國石柱刻經始於六朝,而石柱刻陀羅尼經則始於唐初。宋代以後,經幢造型複雜,逐漸發展演變成集建築雕刻藝術、佛教內容於一體的石雕建築,趙州陀羅尼經幢就是這樣一個例子。
趙州陀羅尼經幢是中國最高的一座石經幢,被譽為“華夏第一經幢”。
趙州陀羅尼經幢造形華麗,雕刻細緻、形象生動,是中國雕刻藝術寶貴的遺產,是研究雕刻藝術發展史不可缺少的實物。整個石幢是用各種浮雕組成,上層短柱全部為雕刻品,幢身就是一座形象優美、比例勻稱的形體,是中國建築與雕刻藝術相結合的優良典範,是研究北宋佛教和雕刻藝術難得實物,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趙州陀羅尼經幢除一、二、三層刻經文外,其餘各層(節)幢身、幢座、幢檐等都雕佛教人物、經變故事、神獸、建築花卉等。台基束腰部東、西、南三面刻有婦女作掩門狀的“婦女掩門”,在佛教教義中沒有此事,這是宋代造型藝術中所特有的題材和手法。這種佛與世俗相混雜的雕藝現象說明了佛教逐步演變為中國化、通俗化,從而使佛教藝術與民族藝術、民間藝術互相影響和滲透。
這種雕刻藝術反映了宋代佛教面貌的一面,從整個幢體所雕佛教藝術中,可藉以了解宋代社會生活的一個側面。這就啟示我們認識中國古代雕刻家們在建造這座石幢中,既保持了宗教內容和意義,又把石幢創造成一座優秀的雕刻品和裝飾性紀念性建築物,突出了雕刻藝術地位,從而使這座石幢反映和體現出古代藝術中人民性的一面。
1961年3月4日,國務院公布趙州陀羅尼經幢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0年3月~12月,趙州陀羅尼經幢進行修復。石幢周圍建保護池,呈八角形,設39間青石欄板。
2015年5月6日,國家文物局同意趙州陀羅尼經幢搶險加固工程。
地理位置
趙州陀羅尼經幢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城內南大街與石塔路交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