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

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

《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日語:色彩を持たない多崎つくると、彼の巡禮の年),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於2013年出版的長篇小說,同年十月,中文簡體版正式上架,這是村上春樹的突破之作,是不一樣的村上小說。這部小說敘述一位36歲鐵道工程師多崎作,在女友木元沙羅的鼓勵下,決定一個個去拜訪年少時集體遺棄他的摯友,展開關鍵旅程。

作品簡介


《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這部小說講述一個36歲痴迷於鐵路的工程師重新掌握自己人生的故事,作品描繪了主人公多崎作努力克服內心深處幽暗部分中的失落感與孤獨絕望,展現並歌頌了主人公的堅強。作者在該書的開頭中寫到:“從大學二年級的7月到次年1月這段時間,多崎作幾乎只是在考慮一件事——死亡。”
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
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
主人公多崎作在高中時代有幾個親密的好友,他們的姓氏中分別帶有“赤”、“青”、“白”、“黑”,而“多崎”這個沒有色彩的名字令他感到一種“無法言喻的距離感”和不安。主人公獨自背井離鄉來到東京求學,卻被這4人告知要與他斷交。不明所以的他陷入了強烈的失落感與孤獨絕望之中。多年以後,而今功成名就的多崎作仍然對當年莫名其妙就被朋友疏遠這件事耿耿於懷。在女性友人木元沙羅的鼓勵下,他為了探尋自己16年前被拒的“理由”,再次踏上“巡禮”旅途。
而此次引導主人公多崎作踏上旅程的旋律則是弗朗茲·李斯特的《巡禮之年》。
“並不是一切都消失在了時間的長河裡。那時,我們堅定地相信某種東西,擁有能堅定地相信某種東西的自我。這樣的信念絕不會毫無意義地煙消雲散”——十六年的彷徨迷惑,換來一場決然的巡禮之年,當最後一塊拼圖集齊,重回完滿的正五邊形,剩下最稀薄的人,重建大地。
人若真的受傷,通常會無法直視傷口,想隱藏它忘卻它,把心門關起來。這是一個成長的故事。要成長,傷痛就得大一點,傷口就得深一點。

作品目錄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
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
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第十七章第十八章第十九章(結局)
書中曲目
第一年:瑞士遊記
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
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
1.No.8.Lemaldupays(Homesickness)鄉愁
2.No.9.LesclochesdeGenève(TheBellsofGeneva)日內瓦的鐘聲
第二年:義大利遊記
3.Sposalizio(MarriageoftheVirgin)貞女的婚禮
4.IIpenseroso(TheThinker)沉思者
5.CanzonettadelSalvatorRosa(CanzonettaofSalvadorRosa)薩爾瓦多·羅薩的小調
6.Sonetto47delPetrarca(Sonnet47ofPetrarch)彼特拉克十四行詩第47首
7.Sonetto104delPetrarca(Sonnet104ofPetrarch)彼特拉克十四行詩第104首

創作背景


20世紀70年代末,日本完成了從工業社會向消費社會的轉變,即將迎來80年代的經濟鼎盛時期。在這個眾人都對經濟前景充滿信心,邁步進入新時代的時刻。面對時代轉折,村上覺察到的是一個對個體自我具有更大的控制性、侵害性的時代即將到來,這個時代就是他後來在小說中所稱的“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這時,他已經對這個已經逐漸到來的時代感到了厭惡。

角色介紹


多崎つくる(戶籍上是“多崎作”)
主角。故事中為36歲,單身。從小時候就喜歡火車站,東京的鐵路公司負責車站設計的工作。故鄉在名古屋
赤松慶
主角高中的親密友人。現居名古屋。開設了一家以提供員工教育為目標的公司,並在名古屋享負盛名。
青海悅夫
主角高中的親密友人。現居名古屋。於Toyota旗下的高級品牌Lexus經銷商中上班。
白根柚木
主角高中的親密友人。鋼琴老師。於YAMAHA音樂教室任職。死前在濱松居住,現已亡故。
黒野恵里
主角高中的親密友人。陶藝家。與來自芬蘭前往日本學習陶藝的男子結婚,現居芬蘭。
木元沙羅
作的女性友人。比作大兩歲。工作是旅行社業務。居住於東京。
灰田
作在大學時期為數不多的朋友之一。大學二年級下后就消失蹤跡。
灰田的父親
作大學時期時擔任秋田公立大學的哲學系講師。大學鬥爭時期曾經休學,進行一年的流浪生活。
綠川(みどりかわ)
灰田的父親於休學時期打工的旅社中的長期住客。曾向灰田的父親談論起關於自己要死的事情。

作品鑒賞


《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是一本回歸之作,無論是故事主題、角色的設定、事件的鋪陳還是讀者的閱讀體驗。村上也說,這本書是最《挪威的森林》式的小說,都是關於成長之痛,僅僅是一對一的人物關係擴大到一對多,從而讓傷口更深、更痛,故事更具張力。38歲的渡邊與36歲的多崎作,不管是18年前在那微風拂過直子臉頰的草原,還是16年前毫無因由的決裂,人生只有直面傷痛,去審視、去追問、直至接受,才能懂得,人心的結合不只是因為調和,彼此傷害也能親密聯接,這樣,生活才不至於艱難得難以忍受。既然勇氣和生存是永恆的主題,那麼帶著死去的人的遺憾與希望活下去,就變得神聖起來。
生死是個大問題,這在村上的小說里,也不例外。《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開篇就是一大段對死亡的精彩描寫。20歲的青春少年像夢遊者一般應付著生活的必需步驟,漫無目的地遊盪,他摸不到死亡之門,只能在夢境中直直地墜落。從常人的眼光看,他嚮往死亡的原因有些牽強,被一個小團體拋棄而要尋死覓活。但在村上的筆下,一切又合情合理:孤獨而自認平庸的男孩經過某種偶然而奇妙的,或許是上天安排下的“化學反應”,融入了一個“和諧有序的親密空間”。從此,一個毫無色彩或者說色彩稀薄的人獲得了一群五顏六色人物的照拂,所以他一直是感恩而惶恐的,惴惴於這個團體在未來的不確定。當這種不確定變成了確定的拋棄且毫無因由后,他從這個和諧有序共同體的化學反應中獲取的熱量驟然停止,孤寂與寒冷迅速侵蝕於他。一個人的東京,因為有著這個團體,即使孤獨,卻不寂寞;五個人的名古屋,即使是故鄉,沒有了其他四個人,即使表面上不孤獨,卻寂寞森森。
20歲的多崎作認為死亡就是自己所處的世界不存在了,自己也就不存在了,這樣想想,就很誘人。村上對死亡的描寫帶有濃重的存在主義色彩。加繆曾說,自殺是我們唯一需要嚴肅考慮的問題,我們無法決定自己生的方式與處境,但我們可以決定死亡的方式,因此,自殺是人類唯一能主宰自身的活動。能夠主宰自我的死亡方式,的確足夠誘人。幸與不幸,多崎作過其門不入,他沒有死,或者說,他根本就死不成。
20歲的多崎作對死亡的解脫源自於一個奇怪的夢境,在這個夢境中,劇烈而陌生的情感——在那個和諧有序的小團體中不曾存在過的憤怒與忌妒——衝擊著他,包圍著他。這是一種生的力量。絕望到了盡頭,生的力量噴薄而出,“抵消了一直以來苦苦糾纏他的對死的憧憬”。這種力量讓他尋找到了對抗死亡誘惑的方式,即再次讓自己的生活染上別人的色彩,即使那只是庸常的生活著,渾渾噩噩,不求甚解,包裹住自己,靜待年華老去。多崎作與灰田的相遇,就是這樣。灰田代表的色彩並不明艷,甚至於他經常講述奇怪的死亡啟示,卻已然讓多崎作產生了依賴。此時,村上果斷地將灰田抽離,他從此消失在多崎作的生活里,杳無音訊。在村上的理解中,多崎作真正的成長並不能依靠外在顏色的渲染,而必須直面這被掩蓋了16年的傷口。多崎作註定要失去有色彩的灰田,遇見沒有色彩的沙羅。
沙羅沒有色彩,但她是多崎作喜歡的,這樣的喜歡並不是染色所帶來的依賴。她告訴多崎作,他不需要依賴任何人,只需要面對過去的傷口,就能解脫,就能獲得自身的色彩。於是,多崎作開啟了他重拾勇氣的巡禮之年。這並不是一個複雜的故事,懸念遠沒有村上在一開始鋪陳的那麼絕妙。對弱者的保護需要對強者的拋棄,而導致這一切的,是一個錯誤而虛假的觀念。然而,弱者的生活要繼續,必須將錯就錯;強者的生活,即使被誤解,即使被拋棄,甚至會遭遇死亡危機,也一定能安然度過。強者,是赤、青、黑對沒有色彩的多崎作的認知,卻不是多崎作的自我認知。
36歲,開始著巡禮之年的多崎作,安然鎮定,對當年真相掩蓋下的錯誤寂靜接受。當他們之中最具幽默感的黑略帶絕望的敘述“那個美好的時代悄然逝去,而且一去不復返,各種美麗的可能性竟被流逝的光陰吞沒,消失得無影無蹤”時,曾經自認為色彩最稀薄的多崎作卻能坦然面對。這樣的信念絕不會毫無意義地煙消雲散。”這樣恰如其分的話,總是姍姍來遲。
姍姍來遲的又何止多崎作的話語。故事的開頭預設了一個隱喻:多崎作感覺自己被生死糾纏,就像那“被巨鯨吞入腹中倖存下來的《聖經》人物”。在《舊約》里,耶和華將桀驁不羈的約拿投入巨鯨腹中,約拿對抗了三天三夜,最終以歸順而得拯救。多崎作的對抗持續了16年,直到他歸順了生活的本真面目。人,不可能如20歲的多崎作以為的那樣毫無色彩,也不可能僅僅依靠他人的色彩來生存。內容空白,腹中空空的自己,在別人眼中卻活潑而生動。如何感知和彌合這其中的差異,除了智慧之外,還需要勇氣。在這個以色彩作為線索的故事裡,生存的動力是發現自身多彩的一面和安然接受自己無彩的一面。這是36歲的多崎作姍姍來遲的領悟,也是支撐他“一個人就能橫渡黑夜中冰冷的大海”的信念。從20歲到36歲,多崎作的成長在一夜之間,他做到了向死而生。
向死而生不僅是多崎作珍貴的領悟,也是村上小說哲學性的集中體現。故事從絕望開始,以希望結局。無論沙羅最終是否接受多崎作,至少多崎作不會真的去死,即使他習慣於用死來恐嚇自己。“沒什麼大不了”,多崎作會這樣安慰自己的。
作家是語言哲學的實踐者。維特根斯坦將語言的界限設定為主體自身,“即只能是我能理解的語言的界限,意味著我的世界的界限”。在常識所定義的公共世界的一致性之外,個體的私人體驗隱藏在心靈深處,不為人知。若需表達,只能通過“我”,其表達的程度與真假,完全取決於“我”自身。多崎作的生與死,既是主人公個體的選擇,也是作家村上為他設定的世界的界限。這條界限,是作家村上所理解的語言和他所觀察的世界的界限。
一方面,作家是體貼的,只有親切地關照生活才能寫出好作品;另一方面,作家又是任性的,話語權在手,讀者便要認可他世界的界限。作為暢銷書作者的村上春樹,無疑是幸福的,他寫作的“專橫”與“任性”獲得了很大程度的寬容。如此這般,對村上來說,轉型也好,回歸也罷,就這麼堅持寫作下去吧,“我就要回到老地方,我就要走在老路上”。

作品影響


2013年6月3日,日本公布了國內上半年間暢銷書排名。位居榜首的是村上春樹4月新上市的長篇小說《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該排名是由主營出版物的代銷日本出版販賣株式會社(日販)依2012年12月至6月3日的暢銷書排行榜排出。
村上春樹的這部新作從2013年4月才開始銷售,而他發行上一篇長篇小說至今已有3年之久。此部新作講述36歲的工程師多崎作在李斯特的鋼琴曲《巡禮之年》引導下探尋自己16年前突然被4位好友要求“斷交”的原因,從而克服心靈創傷、打開心扉的過程。這部名家新作的問世在日本圖書市場聚集了極高的人氣,也是村上春樹所有作品中銷售速度最快的一部,發售第7天就創造了銷量破百萬的市場佳績。
日本信息服務公司“ORICON”2013年12月2日公布了2013年(2012年11月19日~2013年11月17日)暢銷書籍排行榜,村上春樹的《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位列綜合類榜單第一名,估測銷量為98.5萬冊。

作品評價


真相裹挾著“痛”與“善”,未解而又不該解開的秘密若隱若現。然而就如沙羅對多崎作所說,“即使記憶可以隱藏,歷史卻無法更改”。的確,總有一天得鼓起勇氣,直面過去。就算那裡滿是不解之謎也要勇敢面對。村上春樹大概是想對讀者這樣說。——佐佐木敦(早稻田大學教授)
村上春樹的文學已成為現代日本文學的代表。——RobertCampbell(東京大學教授)
如何戰勝痛苦,是遺忘還是直面現實?村上春樹和我們的心靈的巡禮之旅,才剛剛開始。——橫尾和博(文藝評論家)
正是這個直視過去的傷痛,試圖重塑人生的多崎作,讓我產生了共鳴。——吉村千彰(《朝日新聞》編委)
從《沒有色彩的多崎作》中,可以看出作者刻意採取了剋制的態度,他也許是懷著痛苦,希望通過“創造有形的東西”,來描繪出意欲前行的人們的姿態。——《讀賣新聞》
被村上春樹比作《挪威的森林》的新作,反映現實人生的因緣際遇,帶領讀者進入他擅長的生死二次元課題。——《中國時報》
《沒有色彩的多崎作》主要表現從團體中脫離出來的人生的困苦,不像《1Q84》一樣讓人感覺用力很深,容易與讀者產生的共鳴。——《南方都市報》

作者簡介


村上春樹
村上春樹
村上春樹,日本現代小說家,生於京都伏見區。畢業於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演劇科,亦擅長美國文學的翻譯,29歲開始寫作,第一部作品《且聽風吟》即獲得日本群像新人獎,1987年第五部長篇小說《挪威的森林》上市至2010年在日本暢銷一千萬冊,國內簡體版到2004年銷售總量786萬,引起“村上現象”。2013年4月,《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面世,七天突破100萬冊,創日本文學史上的最快突破100萬冊的紀錄。
其作品風格深受歐美作家的影響,基調輕盈,少有日本戰後陰鬱沉重的文字氣息,被稱作第一個純正的“二戰後時期作家”,並被譽為日本80年代的文學旗手。
寫作之餘,熱衷翻譯英語文學、跑步、爵士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