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野山藥的結果 展開

野山藥

薯蕷科薯蕷屬植物

野徠山藥為多年生纏繞草質藤本,花期6~8月,果期8~10月。生於山坡林邊、灌木林下及溝邊。主產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北、內蒙古、山西、陝西。野山藥營養豐富,可葯菜兼用,具有健脾胃、助消化、滋腎益精、益肺止咳、降低血糖、延年益壽的作用,是很好的營養滋補品。其作為蔬菜口感好,食味佳,也是多數人喜食的上好菜肴。

形態特徵


野山藥(D.japonicaThunb.)。多年生纏繞草質藤本。根莖橫走,栓皮呈片狀脫落,斷面黃色。莖左旋,無毛。葉互生,掌狀心形,變化較大,長8-15cm,寬7-l3cm,邊緣作不等大的三角狀淺裂、中裂或深裂,至頂生裂片較小,全緣。花單性異株,穗狀花序腋生;雄花無柄,花被6裂,雄蕊6;雌花常單生,花被6裂。蒴果倒卵狀橢圓形,有3寬翅。

生長環境


野山藥在雲南各山區都能生長,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太嚴格,以中等肥力的沙壤土為宜,土壤酸鹼度以弱酸至弱鹼性較適宜。在土壤肥沃、土質疏鬆、排水良好的土壤上生長更好。對比較貧瘠的土地,可以通過施用有機肥來改善土壤的肥力和理化性狀。如用堆肥、廄肥、草炭等,必須經過充分腐熟后施用,以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生長習性


野山藥屬於薯蕷科,薯蕷屬植物,別名白苕、腳板苕山薯等,薯蕷屬的植物多是珍貴的藥材,可以食用的有50多種,野山藥富含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除作為糧食或制澱粉外,主供烹調,咸甜均宜,為滋補食品,可以補脾健胃、降低血壓和血糖、抵抗腫瘤、延緩衰老,對許多疾病有很好的療效。野山藥適應性強,易栽培,收穫后耐貯藏與運輸,因此在偏僻山區土壤條件適宜的地方栽培后可以遠銷,以供各方需求。

主要價值


生物學

1.野山藥的生長環境。穿山龍常野生於山坡、林緣和雜草、灌木林中。適應土壤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種植及山坡地種植。
2.種子的發芽及幼苗生長。穿山龍種子棕褐色,扁平,橢圓形,具膜翅,發芽率40%-60%。種子適宜的發芽溫度為20℃-30℃,有足夠濕度(土壤含水量16%—19.6%),約25-28天出苗;如溫度低於10℃或高於30℃,則種子發芽受到抑制。種子經低溫層積處理(1℃—3℃處理30天),播種后可使種子發芽提早到9-10天,發芽率可達88%-91%,出苗后約20天,根莖薯蕷皂甙元已經形成,至幼苗後期可達1.14%。光照對幼苗後期根莖生長和薯蕷皂甙元的積累起良好作用。
3.開花結實的特性
開花。種子繁殖的穿山龍於第2年春季開花,花株率約30%;無性繁殖植株,當年6月開花,花株率約73%;2年以上植株花株率100%,且花期稍有提早。從現蕾到第一朵花開放約經過11-25天,開花期的遲早與開花期的溫度有關。始花后2-8天開花最多,占開花總數的89.08%。一天內則以7-9時開花最多,約佔開花總數的80%以上;午後、夜間開花極少,這種現象與開花期間溫度和光照條件有關。
結實。野山藥果實發育期主要分為3個不同階段,即果實增長期、種子發育期和果熟期,不同成熟度的果實,其種子發芽率、千粒重均有較明顯的差異。因此,合理確定種子採收期,對提高種子品質十分重要。
4.根的生長特性。野山藥根系活動一般從4月上旬開始,10月上旬結束,以8月增長迅速,無性繁殖植株當年增長率為150%左右,有性繁殖的增長速度比無性繁殖的緩慢。而薯蕷皂甙元的含量,無論有性或無性繁殖,以及不同年齡根莖間隔,無明顯差別。根主要集中於土地上層,無性繁殖1-2年根系垂直分佈10厘米-40厘米,水平分佈半徑幅度為20厘米-60厘米。有性繁殖垂直分佈幅度與無性繁殖基本相同。要提高野山藥根莖產量,必須根據根系發育規律和在土中的分佈狀況,制定出有效的施肥與耕作措施,確定合理的種植密度,才能獲得較高產量

化學成分

主要含薯蕷皂甙(dioscin)等多種甾體皂甙。穿山龍含薯蕷皂甙(dioscin),纖細薯蕷皂甙(gracillin),穗菝葜甾甙(asperin),25-D-螺甾-3,5-二烯(25-D-spirosta-3,5-diene)及對羥基苄基酒石酸(piscidicacid)。
柴黃姜:本亞種與穿龍薯蕷十分相似,主要區別在於:植株較粗壯,根莖沒有剝落的栓皮,花多少有柄,葉片有較多小刺毛。花期6-8月,果期8-10月

採制

春、秋季採挖,挖取根莖,除去鬚根、外皮(栓皮),曬乾。

山藥燉羊肉

原料:凈羊肉500克、鮮山藥300克、精鹽5克、味精3克、胡椒粉1克、料酒25克、姜塊(拍破50克、蔥段50克、花椒幾粒、精鍊油50克、清水1500克。
制徠法:
1、凈羊肉切成3厘米見方的塊,入沸水中來2分鐘撈出,山藥去皮洗凈,切成3厘米長的滾刀塊待用。
2、鍋置旺火上,下精鍊油燒至6成熱,放入羊肉、花椒、姜、蔥編炒出香味后,倒入燉鍋內,摻入清水燒沸,打去浮沫,保持湯麵沸騰至湯白肉熟軟后,放入山藥塊加熱至熟。最後放入精鹽、味精、胡椒粉、料酒調味,揀去姜、蔥、花椒,裝入湯碗即可。
特點:湯白味醉,軟糯鮮美,營養豐富。

滋補山藥

原料:鮮山藥500克、銀耳15克、枸杞10克、紅棗30克、雪梨一個、桂圓乾30克、清水1000克、冰糖150克。
製法:
1、鮮山藥去皮洗凈,用刀切成約3厘米的塊,用沸水燙洗一下。
2、銀耳洗凈,用清水浸泡24小時,使其充分吸收水分回軟,撕成小朵,枸杞淘洗乾淨;紅棗切成兩半,去核洗凈;雪梨削皮去核,切成小塊,用清水浸泡;桂圓乾洗凈待用。
3、將處理后的山藥、銀耳、構憶、紅棗、雪梨、桂圓乾放入玻璃湯碗內。摻入清水,放入拍碎的冰糖,用保鮮薄膜封口后,上籠旺火蒸約1小時,取出揭去薄膜即成。
特點:原料多樣,香甜滋潤,甘而不濃,營養豐富。

山藥燉羊肚

原料:山藥200克、羊肚300克、生薑10克、蔥5克、食鹽、紹酒適量、味精少許。
製法:
1.將羊肚洗凈,切成長3厘米、寬2厘米的塊;山藥洗凈,切成厚1厘米的片。
2.鍋置火上,加入羊肚、山藥及生薑、蔥、食鹽和適量水,大火燒沸后改用小火煨燉,至羊肚成熟后加味精少許,攪勻即成。
特點:湯鮮味醉,適干冬季食用。

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野山藥
含量參考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143千卡
蛋白質2.5g
脂肪0.1g
水分63g
碳水化合物33.1g
膳食纖維0.9g
灰分1.2g
32mg
22mg
1.8mg
維生素B1(硫胺素)0.09mg
煙酸(煙醯胺)0.2mg
維生素C(抗壞血酸)1mg

栽培技術


種子處理

選用冬前預留的上塊莖作種莖,要求無霉點、無病斑、無腐爛。一般是山藥莖塊切斷做種薯,在2月中旬取上段切段,每段15~20cm,切口處及時用石灰粉蘸好,起到消毒作用,並曬3~5個晴天,增加種子束縛水含量,促進形成愈傷組織,在下種前用粉銹寧、多菌靈浸種3~5min,晾乾后即可播種。

選地整地

選擇疏鬆肥沃的、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和無積水黏土,背風向陽的地栽培為宜,施足基肥3000kg/畝,深翻70~80cm,春季淺耕20~25cm。播種前澆透底水,整地作畦,多數採用壟作,壟寬60cm,可採取雙行種植或單行種植,兩壟間作排水溝、灌溉。整地整畦要整平,預防澆水不均勻,還要做好排水設計,確保田間無積水。

播種

野山藥適宜在3月底4月初進行種植,株距20~25cm,每畝種植密度為2600~2900株,在土壟上開溝,溝深80cm,可在溝底墊上一層水泥口袋等硬物,可以很好的避免山藥往土壤深處生長而造成採收困難的缺點,墊好硬物后再在上面放入大量的玉米稈、桔稈等物,再蓋土然後將種莖平放溝內,蓋土整平后覆蓋地膜。

田間管理

野山藥出苗5~9cm時要及時破膜放苗,並封膜保溫,嚴防燒苗。蔓高30cm時,及時搭支架扶蔓,支架高度為1.5~1.6m,以便通風透光。生長期間每年中耕除草3~4次。

施肥及澆水

野山藥出苗后視苗情適當施提苗肥;6月中旬時,進入藤蔓及薯塊生長期,地下塊莖開始迅速膨大,此時應施一次肥;8月中旬,根據植株長勢和長相進行病蟲害防治,可在葉面噴施1%尿素和0.25%的磷酸二氫鉀溶液,每10d噴施1次,連續3~4次,以防植株早衰。
澆水管理:應注意在塊莖生長盛期保持土壤濕潤,不旱不澆,後期應少水,以防腐爛。

收穫加工

播種的4-5年採收,根莖繁殖的3年採收。春秋均可採挖,但春季採收的薯蕷皂甙元含量不高,因春季為營養生長期,採挖的不多,收購的也少,9-10月採收的較為普遍。加工時去掉鬚根及殘皮,切成小段,採用曬乾、炕干、陰乾、烘乾的方法,以曬乾、烘乾的方法較好。方法簡便易行,乾燥時間短,薯蕷皂甙元不遭破壞,含量高。陰乾的時間較長,易發霉變黑,薯蕷皂甙元含量低,影響質量。一般667平方米產干品200千克左右。

防治方法


野山藥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葉斑病、莖腐病等3大病害,3大病害的防治:首先,在收穫后清理野山藥殘體枝葉及雜草落葉,並集中燒埋,減少越冬病原物;其次,在栽培過程中盡量降低林間濕度,改善通風通光條件。蟲害有蠐螬(又稱白土蠶)、小地老虎(又稱黑土蠶)等蟲害,其幼蟲危害野山藥近地面的種薯、根系和幼苗,能造成整株死亡,嚴重的會大面積缺苗斷壟。使用藥劑防治效果良好,但野山藥苗期對殺蟲劑比較敏感,濃度稍高就易產生藥害,使植株葉片出現斑點,發生委縮和捲曲現象,嚴重時整株死亡。因此提倡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殺蟲劑敵百蟲等藥劑。並且配合其它防治方法,形成綜合防治的良好局面,達到經濟、安全、高效地保護野山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