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

2010年劉郎、夏燕平執導紀錄片

《西湖》是由浙江廣播電視集團、浙江衛視拍攝,劉郎、夏燕平執導的人文紀錄片。

該片分為《西湖雲水》《臨安的記憶》《西湖舊影》《湖山晴雨》《香市》《戲文的神采》《畫印西湖》《西博往事》《伊人在水》《天堂》共十集,以全新的點位展現與西湖相關的人物、景物、文物與風物。

該片於2010年3月2日至10日每晚22.45在浙江衛視首播。

劇情簡介


《西湖》紀錄片
《西湖》紀錄片
西湖,總有一種特殊的味道,歷來惹得文人墨客往返留連。白居易和蘇東坡兩位大文豪膾炙人口的詩句,不僅道出了西湖之美,更是言出了西湖之魅。憶杭州、憶西湖,憶的不僅僅是山光水色,更是凄迷、惆悵、委婉、柔軟的意境和心情。西湖,美的不僅僅是景,魅的是最具中國美學氣質的生活方式、態度和情感。無論是岳飛廟,或是蘇堤、白堤,都因為這種歷史的積澱,給了世人不同的體驗和詮釋,看到的不僅是今天西湖的“這樣”,而且聆聽到了西湖從歷史隧道中匆匆而來的腳步。
西湖不僅是因為四季的美不勝收,文人墨客,也不乏才華絕代的女子們,在西湖歲月中留下的音容笑貌、燈燭杯盞。秋的濃艷、春的感傷、冬的孤獨、夏的燦爛,通過其中的地方戲曲,甚至廟宇裡面的香火,體現為歷史的細節和故事。
“水氣、花氣、和氣、僧氣、文氣、秀氣、豪氣”,這“七氣”恰是西湖形而下的實在之美和形而上的寫意之美的形象寫照。

幕後製作


拍攝現場
拍攝現場
該片歷時三年,歷經三次推翻重來,第一次十集的稿子全部推翻;第二次初剪的樣片全部推翻;第三次是在審核幾集后把餘下的全部推翻。
該片用了情景再現、三維復原等表現方式,在《西湖舊影》一集中,攝製組搜集到了大量舊日西湖的影像資料,然後在同機位、同景別、同景物的前提下,完成了西湖舊影與今日風貌的影像比照。
為了完成西湖夏荷的一個鏡頭,從俯拍到仰拍的長鏡頭,是攝製組扛著大搖臂機器在北山路口完成的。捕捉荷花在晨昏不同光影下的身姿,三年下來,僅荷花鏡頭的素材,積累了三四個小時。

主創團隊


出品人王同元、瓮衛軍
總策劃程蔚東、施泉明
總導演劉郎、夏燕平
分集導演《西湖雲水》楊銘
《臨安的記憶》周路
《西湖舊影》楊銘
《湖山晴雨》劉郎
《香市》夏燕平、王雷、楊園媛
《戲文的神采》葛臨鐙
《畫印西湖》周路
《西博往事》邱珏
《伊人在水》楊銘、邱珏、夏燕平
《天堂》楊園媛、王欣
執行導演楊銘、楊園媛、周路、邱珏、王欣、葛臨鐙、王蕾
總撰稿劉郎
分集撰稿《西湖雲水》劉郎
《臨安的記憶》胡志毅
《西湖舊影》楊銘、孫昌建
《湖山晴雨》江弱水、王蕾、劉郎
《香市》劉郎
《戲文的神采》胡志毅、葛臨鐙
《畫印西湖》江弱水、任平、劉郎
《西博往事》王旭烽、劉郎、邱珏、楊園媛
《伊人在水》何鑫業、楊銘
《天堂》龔纓晏、劉郎、楊園媛、王欣
撰稿執筆劉郎
攝影楊銘、張克鑫、史魯杭、葉惠明、桑海斌
再現導演魏陽、鄭文灝、許廣慶、楊銘
作曲姚傑軍
錄音謝穎
解說鐘山
音樂編輯范博
技術支持陳憲、呂小田、陶紅
非線編輯魯俊、楊奕
後期合成瓮林鈺、蔡慧、盧煊、劉高林、宋星、丁曉嶸
製片主任謝麗君、施偉紅、王凱
協助陳亞楠、孔建偉
感謝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杭州市河坊街管理委員會、杭州市文物考古所、南宋官窯博物館、杭州市檔案館、杭州市民族宗教事務所、杭州市佛教協會、浙江崑劇團、浙江藝術職業學院、杭州小百花越劇團、紹興越劇團、紹興小百花越劇團、杭州黃龍越劇團、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浙江圖書館古籍部、中國傘博物館、西泠印社、浙江省美術館、杭州西湖博物館、杭州都錦生博物館、杭州西湖博覽會博物館、杭州胡慶余堂、杭州胡雪岩故居、張靜江故居、杭州西子國賓館、杭州茶葉博物館、杭州司徒雷登故居、杭州新新飯店、杭州胡雪岩故居、韓一飛、沈弘
策劃高克明、庄臨安、沈蔚琴、許繼鋒、楊揚
總製片人夏燕平、沈蔚琴
監製夏陳安、庄臨安、麻寶洲
總監製程蔚東、施泉明、汪小玫
攝製浙江廣播電視集團、浙江衛視

幕後花絮


攝製組在辦公室里拍攝一個宣紙的鏡頭,為了使鏡頭更有感覺,他們在宣紙上灑上了墨水,拍完后揉成一團丟在廢紙簍里。因為看上去很像被火燒黑的紙,被領導在大會上點名批評:在辦公室里燒紙,違反了消防條例。
2010年3月2日該片首播后,觀眾提議能否少插播一些廣告,經浙江廣電集團和浙江衛視的領導隨後商量決定,此後的九集取消了所有的廣告,這一撤,損失了1500萬廣告費。

獲獎記錄


時間頒獎方獲獎名稱獲獎者提名/獲獎參考資料
2012年第22屆電視文藝“星光獎電視紀錄片大獎《西湖》獲獎

發行信息


播出信息
播出日期播出平台播出時間播出地區參考資料
2010年3月2日-10日浙江衛視每晚22.45中國大陸
2011年9月24日-10月3日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CCTV-9)每晚22:00

作品評價


該片氣勢宏大,頗具史詩感,但在很多方面卻有意識地以微小的細節出奇制勝,達到“小叩而大響”之功效。如因為社會生活的變遷,有些古老節日在人們的生活當中已被淡漠。而寺院生活的特殊形態,使得這些節日得以相對完整地保的時候,編導們拍下了寺院僧人製作臘八粥的場景。畫面中沒有凡俗社會的喧嘩,沒有普通作坊的嬉笑,有的只是早課一般的關注、打坐一般的入神,而這些清香四溢的五穀雜糧,這種調和真朴的淡定之味,卻讓觀眾感受到別一種生活的儀式,看到的是傳統的承接,是民俗的延續。(《中國電視》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