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貼花瓷
剪紙貼花瓷
剪紙貼花瓷這種瓷器裝飾方法為宋代吉州窯所獨創,像在黑釉茶盞器內,就常裝飾有鳳鳥、梅枝等剪紙紋樣。民國時期,剪紙貼花瓷器成為一種流行的裝飾手法。工匠們根據器型的需要,充分利用剪紙特點,剪出各式各樣的圖案進行裝飾。並採用各種印刷手段把陶瓷顏料印刷在專用紙上或薄膜上,再把這種做好的剪紙貼於陶瓷製品上,經燒制后達到裝飾目的。在貼花瓷器各種各樣的圖案中,有的全部採用貼花工藝,有的採用一部分繪畫、一部分貼花的方法進行表現。剪紙貼花按照裝飾在瓷胎或釉體上的不同,可分為釉上貼花、釉中貼花和釉下貼花。器型以瓶、帽筒等為多見。
黑釉剪紙貼花瓷為吉州窯所獨創,為吉州窯一絕!在全國其他窯址中都沒有發現這種產品。剪紙歷來為農村婦女的閨中之作,用以增加節日、婚嫁等喜慶氣氛和繡花打制底樣。吉州窯醫師們把傳統的、民間喜聞樂見的剪紙,成功移植到黑釉瓷器上,從而賦予沉悶單調的黑瓷以民間藝術之美,這是一大創造。常見的剪紙紋飾有雙龍、雙鳳、朵花、花卉飛鳳、梅花鹿、梅花竹枝和長命富貴、福壽康寧、福山壽海、金玉滿堂等吉語。這件南宋吉州窯黑釉剪紙貼花梅花鹿紋碗就是代表作品。該碗閩北出土,高6.8厘米,口徑11.8厘米,足徑4.3厘米,敞口、斜壁、深腹,雙層台階式矮圈足,胎體呈白黃色,較粗松。通體施厚薄不勻的黑釉,見釉水下流之垂淚痕,口沿及釉薄處見黃褐色,底足無釉。碗內壁用剪紙貼有兩隻梅花鹿和3朵梅花花朵紋,極富民間裝飾藝術趣味。
民國剪紙貼花瓷
現在剪紙貼花瓷的貼花紙工藝也有很大發展,在過去貼花紙只能手工製做,現在可以採用工業印染技術,進行大量印染。
潮州剪紙貼花瓷
一、用放大鏡(一般眼睛也很容易分別)看畫面的花紋,如果有類似布匹上的網狀紋,則是貼花的。
二、手繪的不存在完全一樣的,我們可以拿兩個一樣的杯子對比下,如果畫面完全一致則是貼花
三、青花的釉下的貼花很難區別,手繪的由於著力不同,顏色會出現深淺不一致,貼花的則很難做到,也是一個重要的參考。粉彩的貼花都是釉上的,很好區分。現在還有介於貼花和手繪的半手繪的,這種是貼線條然後填色或汾水,通過上面的方法亦可區分,難度大些。
一、看裝飾紋圖案。有很多瓷器,上、下、左、右邊緣,常常有一圈裝飾圖案。貼花的圖案,普遍會出現圖形疊交、錯位、接頭缺口三種狀況。如缸、碗、杯、瓶…之類。
二、細看有時會發現缺色的現象,像蟲咬過。這是由於貼花紙在轉運過程中,或操作時弄掉了貼花紙上的部份陶瓷顏料所至,但並不是一定都出現,要細看。
三、細看對稱的、或相同的圖案。每個局部,貼花瓷基本是一致的。而手繪的肯定不能做到一致。這一點很重要。
四、球面幾何形狀瓷器(如大天球瓶),大面積連續圖形畫的完整的人物、花鳥、風景,不會是貼花的,否則會出現摺疊現象。
五、青花分水工藝做的瓷器,可以判定不是貼花的。
六、從顏色上判斷。無論釉上、釉下貼花紙,從工藝上講,陶瓷顏料附著厚度有限,顏色的深淺不易解決。對於某種顏色,如黃色,就會出現所有這種顏色在整個畫面上,都會基本一致。這是最重要的區別方法。
七、對於有球面幾何形狀的瓷器,它的貼花紙,往往多片貼花紙拼塊組成,如山水畫,為了整體效果,也人工畫一些補充圖案。這樣就會同種顏色(如青花顏色),手繪和貼花出現不一樣色調的現象。如瓶子,元圈裝飾線都是用手工畫的,這個顏色往往與同種貼花顏色色調不一樣。
九、從瓷體上分析,貼花瓷其瓷體不管是否高白泥,多數都比較粗糙。高級日用瓷除外。好瓷體不會用貼花。
十、潮州瓷目前所看到的都是貼花的。還有,景德鎮瓷用潮州貼花紙現象也很普遍。
十一、用貼花瓷比較多的地方如餐具、花盆、各類魚缸、各類大花瓶、小花瓶。
十二、用刻有裝飾紋印,印上裝飾圖案,屬人工繪製,有別於貼花。
十三、貼花瓷器是否有收藏價值,要看它的歷史特徵和數量大小,不能一概而論。收藏要盡量避開貼花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