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集團

印尼第一大財團

金光集團(SinarMasGroup)由印尼知名華人黃奕聰先生於1962年創立,現有數百家法人公司,擁有員工15萬名,資產約200多億美元,曾被世界著名財經雜誌《福布斯》評為印尼第一大財團。金光集團投資範圍遠及亞洲、北美、歐洲、澳洲等地。集團已發展形成六大核心產業:製漿造紙業、金融業、農業及食品加工業、房地產業、煤礦、移動通訊。1992年起,金光集團開始在中國投資。

2020年2月1日,金光集團為抗擊疫情捐贈1億元。

公司規模


印尼著名財團—金光集團(SinarMasGroup)由亞洲知名華人企業家黃奕聰先生所創立,其業務主要集中於四大核心產業:漿紙業、農業及食品業、金融業、房地產業。其中漿紙業集團—亞洲漿紙業有限公司(AsiaPulp&PaperCo.,Ltd.,簡稱APP)於1994年10月在新加坡註冊成立。經過30年的不懈努力,APP現已發展成為世界紙業十強之一,總資產達100多億美元,年生產及加工總產能約1000多萬噸,擁有100多萬公頃速生林。自1992年起,APP以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為投資重點,先後斥巨資建立了以金東、寧波中華、金華盛、金紅葉、海南金海等為代表的、具世界領先水平的大型漿紙業企業,以及大規模的現代化速生林區。其中,金東紙業是中國最大的造紙企業,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單一銅版紙生產企業;寧波中華是中國最大的工業用紙企業;金華盛是中國最大的無碳複寫紙企業;金紅葉是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生活用紙企業;海南金海是中國最大的製漿企業;亞龍是中國最大的紙製品加工企業。
目前,APP在中國擁有17家全資或控股的漿紙企業及20餘家林場,總資產約560億元人民幣,年加工生產能力約500萬噸,2010年在華銷售額近500億元,擁有全職員工約2萬名。
本著永續經營的理念,金光集團APP一向重視企業與社會和環境的特定關係,努力保護自然,善盡社會責任。為21世紀成為世界一流的林、漿、紙一條龍企業,公司致力於實施人工林培育項目,目前在華造林企業已成功造林430多萬畝,逐步形成林漿紙一體化的循環經濟模式。並且,APP在華已投產的10餘家漿紙企業均通過ISO14001國際環境體系認證,其中寧波中華紙業成為中國第一家通過ISO14001國際環保認證的造紙企業;金東紙業、寧波中華紙業於2004年9月、2005年11月分別榮獲國家環保最高榮譽“國家環境友好企業”稱號,這逐步改變了造紙工業一貫的污染形象。
同時,APP始終不忘積極推動社會回饋計劃,積極協助政府與社區的各類工作,累計在華各類捐助已超過1.99億元,2004年獲《福布斯》“中國慈善榜”外資企業第二名,2005年獲胡潤百富中國慈善榜第一名。APP希望通過引入世界領先水平的設備和技術,以及規模化的生產方式,以期促成中國紙業從傳統向現代化的革新;同時,通過自身的環保實踐,將綠色紙業觀念引入中國,為中國紙業的可持續發展做出應有貢獻。

企業規模

黃志源
黃志源
亞洲漿紙業有限公司(AsiaPulp&PaperCo.,Ltd.,簡稱APP)於1994年10月在新加坡註冊成立,主導金光集團的漿紙業。經過30年的不懈努力,APP現已發展成為世界紙業十強之一,總資產達100多億美元,年生產及加工總產能約1000多萬噸,擁有100多萬公頃速生林。
自1992年起,APP以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為投資重點,先後斥巨資建立了以金東、寧波中華、金華盛、金紅葉、海南金海等為代表的、具世界領先水平的大型漿紙業企業,以及大規模的現代化速生林區。
其中,金東紙業是中國最大的造紙企業,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單一銅版紙生產企業;寧波中華是中國最大的工業用紙企業;金華盛是中國最大的無碳複寫紙企業;金紅葉是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生活用紙企業;海南金海是中國最大的製漿企業;亞龍是中國最大的紙製品加工企業。

公司業務


製漿造紙業

製漿造紙業由亞洲漿紙業有限公司(AsiaPulp&PaperCo.,Ltd.,簡稱APP)主導。作為金光集團的
金光集團
金光集團
主導企業,APP現擁有20多家製漿、造紙公司及100多萬公頃的速生林,分佈於印尼、中國等地,總資產達100多億美元,為世界紙業十強之一,亦為亞洲地區(除日本以外)規模最大的漿紙業集團公司。目前,APP在華總資產約55億美元,在中國的江蘇、浙江、廣東、海南等地共投資建立了17家全資或控股的漿紙企業及20餘家林場,年加工生產能力約500餘萬噸,2009年在華銷售額接近400億元,擁有全職員工約2萬名。
金光集團在2002年明朗了和雲南的合作關係。根據2002年9月金光集團與雲南簽署的備忘錄顯示,金光集團擬和思茅地區合資的林漿紙一體化項目不僅包括建設一個年產120萬噸的紙漿廠和50萬噸造紙廠,還包括承包營造1065萬畝紙漿原料林基地。
焦點正是這個基地。協議約定,50年承包期,每畝土地承包費40元(合每年每畝0.8元??承包地上的林木則以每立方米70元的價格轉讓。除思茅以外,金光集團也照此條件在文山州“圈”了550萬畝原料林基地。
引起環保人士擔憂的是合同上看不到的東西,也就是,那所謂的紙漿原料林基地,實際上大部分是現有林。單說思茅這1065萬畝基地,除了365萬畝是金光集團宣稱“在宜林荒山”上獨資經營的新基地,另外還有600萬畝的85%則實際上已是鬱鬱蔥蔥的以思茅松為主要樹種的現有林。將這些現有林圈入作為基地林顯然違反了國家相關法規。
但金光集團中國漿林事業部雲南事業區給出了一個解釋:在金光集團之前,有一個“雲景林紙”就已在雲南存在了。
雲景林紙是國內第一家林漿紙一體化企業,1998年,因為亞行貸款投資要求建設10萬噸製漿廠必須配套林基地,所以,地方政府就以委託經營的方式將100萬畝現有林划與企業作為漿材林基地。
雲南區的一位負責人說,“雲景林紙近幾年一直處於虧損狀態,省里希望與金光合作,藉助金光在漿紙業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使雲景林紙扭虧為盈。但云景林紙規模小,即使已有政府的一些優惠條件,但運行成本還是高。除非擴大規模,分擔運行成本,否則無法解救雲景林紙。所以雙方協商同意擴大現有規模另建60萬噸至120萬噸化學漿廠。”
“規模擴大后,配套林基地面積就要相應增大。因此,利用現有政府規劃的有採伐指標的600萬畝商品林,是在較短時期內解救雲景林紙最好最快的方法。為了降低成本,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又考慮建50萬噸紙廠,因此在思茅地區規劃365萬畝速生豐產林基地,以提供造紙所需短纖漿的原料。”
在一個公開的會議上,記者也聽到省林業廳官員相似的解釋,“不是哪個人出賣群眾利益,人家知道我們的企業配了100萬畝的原料林,也要求同等的待遇。”思茅市分管林業的副市長關鼎祿也說:“都是金光惹的禍,雲景林紙搞了這麼多年,誰也沒注意。”
而實際上,雲景林紙的這一基地配套當年也是一個“擦邊球”。
國家林業局關於嚴格天然林採伐管理的意見》規定:“原則上禁止將天然林分改造為人工林分,保持天然林面積不減少和天然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但是,雲景林紙原料林基地實施的卻是國家林業局《關於完善人工商品林採伐管理的意見》對於定向培育的工業原料用材林的寬鬆政策,實際上就是利用原有林地,可以“根據森林經營方案確定合理的年採伐量”,“達到一定規模可以單獨編製年採伐限額”。
“國家的林漿紙一體化產業是鼓勵企業自己培育林基地,而不是從現有的森林資源裡面劃一塊出來給企業自行採伐。”林業系統一知情人士說,“但是,這個項目確實是得到了國家有關部門的批准。雲景林紙的立項報告看起來說的都是要造工業原料林,但如果仔細看,後面的表格中這些土地基本上都是有林地。有林地上怎麼造原料林?肯定要採伐現有林啊。”
在這場金光跟雲景林紙的意向性的“聯姻”中,金光不僅將雲景林紙的現有資產及100萬畝林基地收入囊中,還延續了雲景林紙的“通道”並獲得了更為優惠的條件。
金光項目中土地承包費50年40元的條件就是從雲景林紙照搬過來的,但令人驚訝的是,林木協議轉讓價格從每立方米250元的保護價居然又大幅度下降到每畝70元。
專家們和媒體都大惑不解:為什麼會談出70元這麼低的價格?不算其他闊葉林,單單隻算思茅松,每畝林地平均有4立方米蓄積量,剔除公司的採伐運輸成本,每立方米價值在300元以上,600萬畝林地的思茅松價值就是72億元,而按照初步協議暫時擬定每畝70元來算就只有4.2億元。兩者之間的差價近70億元。
“70元這個價格是用倒推法測算出來的,用紙漿生產出來的價格減去企業合理利潤以後,企業能承擔多少生產成本,就得出了林木原料的價格。”林業系統內一個知情人這樣說。
記者向林業廳一負責人詢問該事,對方的說法是,從一開始,林業部門就沒有在協議過程中“參與意見”,“我們參加會議了,但是沒參與意見,人家(思茅)是一級地方政府,有權決定,沒有向我們徵求意見。”
破壞天然林與“荒山造林”的謊言
對於在雲南“跑馬圈地”2750萬畝以建造桉樹速生豐產林基地的事實,金光集團對外界的說法是其在雲南省承包的所有林漿紙一體化基地“全部是荒山(造林),整個雲南100%都是荒山(造林)”。39
但實際上,如下所示,金光集團與雲南省簽訂的規劃之中並沒有那麼多荒山。在雲南省林業廳給雲南省政府的工作報告中指出,思茅地區“宜林荒山面積不能滿足項目需要。隨著合作的深入,金光集團提出將漿紙材基地面積從600萬畝擴大到1200萬畝,項目規模不斷擴大。從思茅現有林地資源來看,無林地僅有280萬畝,如果要營造1200萬畝紙漿林,只能對現有林進行採伐,重新營造速生豐產林”。40
綠色和平組織在雲南思茅市瀾滄縣謙邁鄉包穀地村調查時發現,在當地金光集團下屬金瀾滄公司所種植的桉樹速生豐產林基地中,存在大量被砍伐后遺留下來的樹樁和沒有來得及運走的樹榦,而其中大部分樹的胸徑超過了5公分。
中國國家《森林法》第三十二條規定,“採伐林木必須申請採伐許可證,按許可證的規定進行採伐”。但是根據《新聞周刊》記者調對金瀾滄公司負責人彭清志的調查採訪,該公司並未辦理採伐證。

金融投資

金融業的投資涉及商業銀行、保險、證券、投資、信用卡及租賃等領域。印尼國際銀行(BankInternationalIndonesia,簡稱BII)是金光集團在金融業投資活動的旗艦。BII於1993年在中國寧波投資成立了寧波國際銀行,並於1998年12月在上海成立了寧波國際銀行上海分行。

農副加工

農業及食品加工業的投資主要是通過其在新加坡上市的亞洲食品及不動產有限公司(AsiaFood&PropertiesCo.Ltd.,簡稱AFP)進行的。AFP為印尼最大的棕櫚油生產商之一,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私營棕櫚種植園。AFP在中國投資了家喻戶曉的華豐速食麵和大滿貫食用油。

地產布局

房地產方面的投資是通過AFP的不動產部及其下屬子公司進行的。金光集團的房地產分佈在印尼、新加坡、美國和中國。其中國項目包括上海50層高的外灘中心、中山廣場,以及寧波金光中心等。
目前,金光集團在中國的總資產約65億美元。

產品服務

經過10年的發展歷程,APP在中國已能夠生產出越來越多的成熟產品,為越來越多的客戶提供周到的服務;並且,除在建的漿廠外,APP在華12家紙廠全部通過ISO9000系列質量體系認證。集團APP本著“替代進口、服務中國”的宗旨,APP在中國以中高檔紙品為主,主要包括:文化用紙——銅版紙/卡、輕塗紙、雙膠紙、雜誌紙、複印紙、列印紙、收銀紙、無碳複寫紙、稅票紙等;
工業用紙——白卡、白紙板、紙箱及紙盒加工等;
生活用紙——“唯潔雅”、“清風”、“真真”系列紙手帕、衛生紙、面紙、濕巾紙、餐巾紙、廚房紙巾、擦手紙等;
同時為了貫徹“經營顧客心”的服務理念,APP在中國近40個城市建立了銷售公司和辦事處,為客戶提供及時的銷售服務及技術支持。
APP希望,通過運用世界先進的技術設備,結合中國的成本優勢,讓更多的中國用戶能以相對低廉的價格,享用到與進口產品一樣的優質產品。

環保領域

造紙業
金光集團是一家在環保領域有著頗多爭議的企業,被多個環保組織指責為造成印度尼西亞森林非法採伐率世界最高的元兇。但金光集團自身一直宣稱“使用的所有木材來源都有合法證明”,並於2004年10月28日宣布暫時中止採伐印尼蘇門答臘島的高保護價值森林。世界自然基金會、綠色和平國際環保非政府組織則都宣稱他們掌握有確鑿證據,證明金光集團與非法採伐有直接聯繫。
2009年10月,綠色和平委託獨立檢測機構IntegratedPaperServices,Inc.(IPS)在兩個月前對金光集團APP(中國)5個紙張產品的樣本進行了纖維分析。檢測結果顯示,清風(生活用紙)、紅鋼炮(複印紙)和旗艦(複印紙)這3個品牌的樣本中均含有印尼混合熱帶硬木漿成分,該成分來自於採伐印尼熱帶雨林,而不是金光集團APP所聲稱的漿紙人工林。
金光集團APP對蘇門答臘島上原始森林的亂砍濫伐使得泥炭地森林所儲存二氧化碳大量釋放到空氣中,並直接導致包括蘇門答臘虎與紅猩猩在內的多個物種面臨瀕危狀態。
2004年11月16日,綠色和平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了《金光集團APP雲南圈地毀林事件調查報告》,並在隨後的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了他們所掌握的金光集團非法採伐中國雲南地區原始森林的證據。報告宣稱自2002年8月起金光集團在雲南的思茅、文山、臨滄三地以建設“林漿紙一體化項目基地”的名義非法砍伐原始森林2750萬畝,但綠色和平的報告遭到了金光集團的否認。此後中國浙江飯店業協會以環保理由向所屬的400多家會員單位發出《關於抵制APP紙產品的通知》,號召他們抵制APP的紙張產品,但該協會遭到金光集團侵犯名譽權的起訴。
在綠色和平和社會輿論的壓力下,金光集團APP在2005年5月向國家林業局做出承諾,表示“遵守國家有關法律和政策”。
2011年7月底,印尼蘇門答臘島上一隻蘇門答臘虎不幸落入金光集團APP人工林林場內的動物陷阱(一種用來捕獲野生動物的簡易鋼絲圈套。落入圈套的動物通常情況下很難逃脫,並在漫長的痛苦中等待死亡。老虎就是不幸地被這樣的圈套困住,受傷的老虎只能緩慢地、在巨大的痛苦中等待死亡),在被困的第7天,當地森林管理員組成救援小組終於到達現場,試圖將老虎救出,但這隻年輕的老虎在援救行動進行到一半時便溘然而逝。尖銳的鋼絲刺破老虎的一隻前爪讓他無法動彈。由於傷勢嚴重,加上未能及時獲救,這隻年輕的雄性老虎最終在所有在場目擊者面前痛苦地死去。全世界僅存不到400隻野生蘇門答臘虎,工業化採伐以及大面積人工林種植正在快速的侵食老虎自然的棲息地,迫使這瀕臨滅絕的物種到人類活動區域覓食,加劇了人虎衝突。這隻老虎悲慘的命運正見證了瀕危物種賴以生存的森林家園被破壞的結果。
植物油
金光集團擁有40.6萬公頃油棕種植園用於生產棕櫚油,並聲稱可以隨時擴張。在進行種植園擴張的同時,大量熱帶雨林被砍伐,使得當地生態環境失衡,當地物種紅猩猩處境危險。
2012年3月——綠色和平國際發布報告《印尼白木的蹤跡》,指出金光集團APP印尼漿廠涉嫌非法伐運受國際瀕危野生動植物公約CITES保護的瀕危樹種印尼白木(拉敏木)。
2012年3月——國家地理、富士施樂(Xerox)、時裝品牌Mondi確認不再採購APP紙品。
2012年4月——達能集團取消與APP的合約,並承諾發展新政策應對毀林。
2012年5月——綠色和平成功遊說麥肯錫和SkagenFunds棄售他們持有的毀林公司金光集團APP在印尼的上市子公司IndahKiat紙業的股票。此外,世界上最大的政府財富基金管理機構挪威政府養老基金和國際銀行InternationalBankBNPParibas也棄售了IndahKiat紙業的股票。
2012年5月24日——綠色和平發布調查報告《從熱帶雨林到包裝盒》,指出全球連鎖餐飲行業巨頭肯德基的紙質包裝品含有熱帶雨林成分。綠色和平要求肯德基及其母公司百勝餐飲集團立即停止直接或者間接購買任何導致熱帶雨林破壞的紙製品,停止成為毀林和破壞生物多樣性的幫凶。7月和10月,肯德基印尼和英國分公司分別取消了與APP的合約。
2012年7月——在綠色和平保護海南天然林工作的推動下,海南省政府出台一項新政策旨在保護海南所有的天然林。根據這項新政策,曾涉嫌破壞海南天然林的金光集團APP將不能對其在海南中部山區天然林內的漿紙林進行採伐和收穫。
2013年2月5日——在綠色和平的推動下,金光集團APP宣布“森林保護新政策”,將即刻停止其在印尼供應鏈中所有涉及天然林的作業,以開展高保護價值森林和高碳儲量的評估。此政策包括其在中國區的整體業務。APP在中國也將積極承諾保護中國的天然林,確保漿紙林運營操作不涉及轉換任何的天然林。

公司文化


追求完美

(PursuingExcellence)
·不斷挑戰極限、挑戰自我
·持續改善、要做就做最好
·好中選優、好中求快

誠信正直

(Integrity)
·踏踏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事
·虛懷若谷、坦誠待人、言行一致
·嚴守公司機密·

卓越領導

(Leadership)
·以模範行為做下屬的表率
·積極進取,創新突破,創造最大價值
·激勵下屬、發揮團隊潛力

自主管理

(Ownership)
·發揚企業主人翁精神
·公司興亡,匹夫有責
·在工作中主動展示自己的才智能力

團隊協作

(Teamwork)
·標竿學習,相互激勵
·經常溝通,互相幫助
·相互尊重,共同進步

經營哲學

1.以人為本(RespecttoIndividual)
經營哲學
經營哲學
·員工是企業最寶貴的資產
·提供學習發展的機會,增強員工智能,提供發展才華的平台2.創新發展(InnovationandDevelopment)
·創新突破,採用先進科技。
·創造市場所需的高附加價值產品
3.顧客滿意(CustomerSatisfaction)
·逆向思考、市場導向,以顧客滿意為最大目標,不斷拓展業務,為顧客提供超越市場價值的產品和服務。
4.最高績效(HighestPerformance)
·集團要求員工以科學的方法做正確的事。
·以世界先進企業的最好績效為標竿,來衡量員工和團隊的經營成果,力創集團世界第一的績效。

公司管理


管理團隊

目前,APP在中國擁有17家全資或控股的漿紙企業及20餘家林場,總資產約540億元人民幣,年加工生產能力約500餘萬噸,2009年在華銷售額接近400億元,擁有全職員工約2萬名。

發展歷程


發展前景

本著永續經營的理念,金光集團APP一向重視企業與社會和環境的特定關係,努力保護自然,善盡社會責任。為在21世紀成為世界一流的林、漿、紙一條龍企業,公司致力於實施人工林培育項目,目前在華造林企業已成功造林400萬畝,逐步形成林漿紙一體化的循環經濟模式。並且,APP在華已投產的10餘家造紙企業全部通過ISO14001國際環境體系認證,其中寧波中華紙業成為中國第一家通過ISO14001國際環保認證的造紙企業,這逐步改變了造紙工業一貫的污染形象。
同時,APP始終不忘積極推動社會回饋計劃,積極協助政府與社區的各類工作,累計在華各類捐助超過1.5億元人民幣,2004年中被《福布斯》雜誌慈善榜評為外資集團第二名,2005年被胡潤百富中國慈善榜評為企業捐助第一名。

社會事件


社會公益

2020年2月1日,金光集團為抗擊疫情捐贈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