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茅區

雲南省普洱市下轄區

思茅區,隸屬於雲南省普洱市,位於雲南省南部、普洱市中南部、瀾滄江中下游,位於北緯22°27′-23°06′、東經100°19′-101°27′之間,東連江城縣,西接瀾滄縣和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南鄰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北臨寧洱縣,總面積3928平方公里。

思茅區是歷史上的茶馬古道—南方絲綢之路的起點,為雲南三大海關重鎮之一,曾有“東南亞陸路碼頭”和“銀思茅”之稱。思茅區主要遺跡有石屏會館、思茅文廟、思茅老海關、茶馬古道等;歷史人物有同盟會會員呂志伊、清官陳啟周等。

截至2017年,思茅區下轄3鄉4鎮,2015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120.0250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8500元。2018年9月26日,思茅區榮獲2018年“中國天然氧吧”創建地區稱號。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思茅區常住人口為416188人。

歷史沿革


大理時為“思摩部”,元代稱“思么”,明代叫“思毛”。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設立“思茅廳”,隸屬普洱府
思茅區
思茅區
民國二年(1913年)廢廳,改“思茅縣”。民國三年(1914年)至民國十五年(1926年),為普洱道署駐地。
1949年2月,思茅解放,8月建立思茅縣臨時人民政府。
1950年5月,正式建立思茅縣人民政府。
1955年,起為思茅專區駐地。
1958年12月,思茅縣併入普洱縣。
1981年5月,恢復思茅縣。
1993年3月,改為縣級市。
2003年,思茅地區改設“思茅市”,縣級思茅市改為“翠雲區”。
2007年1月,原思茅市更名為普洱市,翠雲區更名為思茅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思茅區位於雲南省南都、普洱市中部,地處北緯22°27`-23°06`,東經100°19`-101°27`之間。東連江城縣,西接瀾滄縣和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南鄰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北臨寧洱縣。東西長118公里,南北寬72公里,總面積3928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思茅區境內呈不規則的三角形,東西橫距長,南北縱距短。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中部隆起。境內諸山均屬橫斷山脈無量山南延部分,山巒重疊,河流縱橫,山脈和峽谷相間分佈,構成中山深谷地貌。最高的西北部大蘆山,海拔2154.8米,最低的瀾滄江邊小橄欖壩海拔578米。城區海拔1302米。

氣候

思茅區屬低緯高原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境內立體氣候明顯,有北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和北亞熱帶4個不同的氣候類型,具有低緯、高溫、多雨、濕潤、靜風的特點。年均氣溫17.8°c,年均降雨量1524.4毫米,無霜期318天,冬元嚴寒,夏元酷暑,四季溫和。

水系

思茅區主要河流有瀾滄江幹流及其支流小黑江、曼老江、大中河、大開河、五里河、倚象河、軟橋河、踏青河,瀾滄江幹流在思茅區境內長64公里。
貫穿思茅壩區的主要河流為思茅河,是瀾滄江三級支流。發源於城區南部的大尖山,由南向北流過思茅壩后經石龍過峽出境匯入普洱大河,主要支流有老楊箐、洗馬河、石龍河、石屏河及思茅飛機場左河道等五條。

自然資源


林業資源

思茅區有林地494.2萬畝,森林覆蓋率70.28%,是全省第二大林區和重點林區之一。

水資源

思茅區境內有大小河流136條,水域面積28.01平方公里,水資源總量57.7億立方米。

行政區劃


截至2017年,思茅區下轄3鄉3鎮1街道,60個村、10個社區、712個村民小組。政府駐思茅街道。
類別名稱
街道思茅街道
南屏鎮、倚象鎮、思茅港鎮
龍潭彝族傣族鄉、雲仙彝族鄉、六順鄉

人口民族


人口

2012年,思茅區總人口為30.64萬人。全年人口出生率為12.2‰,死亡率為6.1‰,自然增長率6.1‰。
2015年,思茅區常住人口為31.3萬人。全年人口出生率為12.42‰,死亡率為5.67‰,自然增長率6.75‰。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思茅區常住人口為416188人。

民族

思茅區居住著漢族、彝族、哈尼族、傣族、苗族、拉祜族佤族白族傈僳族回族等民族。

經濟


綜述

2015年,思茅區地區生產總值120.025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4年增長10.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2.9038億元,比2014年增長5.0%;第二產業增加值46.8085億元,比2014年增長12.3%;第三產業增加值60.3127億元,比2014年增長10.3%。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8500元,比2014年增長9.9%。2015年,思茅區三次產業結構為10.8:39.0:50.2。
第一產業
2015年,思茅區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3.261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4年增長5.4%。
思茅區
思茅區
2015年,思茅區有茶葉面積15.05萬畝,增加3210畝,增長2.2%;年末擁有咖啡面積18.42萬畝,烤煙播種面積達到1.72萬畝,蔬菜播種面積3.31萬畝。
2015年,思茅區糧食播種面積26.39萬畝。其中:大春糧食播種面積20.26萬畝,小春糧食播種面積6.13萬畝。全年糧食總產量達到57747噸。其中:大春糧食產量50351噸,小春糧食產量7396噸。
2015年,思茅區造林面積1萬畝,全社會木材生產量6.47萬立方米,松脂產量1065噸,橡膠產量1224噸。
2015年,思茅區肉類總產量16795噸,比2014年下降1.9%。豬、牛、羊出欄分別為22.11萬頭、0.78萬頭、1.41萬隻;豬、牛、羊肉產量分別為13703噸、681噸、240噸。家禽出欄142.49萬隻,比2014年增長15.7%;家禽肉產量2158噸。蛋類產量2870噸。年末大牲畜存欄2.28萬頭、生豬存欄18.95萬頭、山羊存欄2.97萬隻。
2015年,思茅區水產品產量20701噸,比2014年增長8.95%。
2015年,思茅區農業機械總動力16.34萬千瓦,比2014年末增長2.9%。其中:農用排灌動力機械0.33萬千瓦,比2014年增長3.1%;農用運輸車637輛,比2014年增長0.8%。全年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8744噸,與2014年持平。有效灌溉面積7400公頃,比2014年增長5.7%。
2020年8月,入選農業農村部“網際網路+”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縣名單。
第二產業
2015年,思茅區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22.2588億元,比2014年增長10.3%。
2015年,思茅區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3戶,在規模以上工業中:飲料製造業增加值2.7958億元,木材加工業增加值3443萬元,醫藥製造業增加值6593萬元,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加值1.9909億元,電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8.6406億元,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3310萬元,有色金屬礦採選業增加值2.6610億元,農副食品加工業增加值2462萬元,非金屬礦採選業增加值3442萬元,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增加值1309萬元,橡膠和塑料製品業增加值1170萬元,有色金屬冶鍊和壓延加工業增加值7448萬元。
2015年,思茅區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44.1056億元,比2014年增長3.3%;產品銷售率88.0%。全年實現利潤1.8155億元,下降55.8%;虧損企業虧損額5524萬元。
2015年,思茅區建築業總產值45.9266億元,比2014年增長5.3%。年末資質等級以上建築企業55個,與2014年持平。全年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實現工程結算收入32.4810億元,實現利潤1.3091億元。
第三產業
2015年,思茅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8.3579萬元,比2014年增長10.5%。分城鄉看:城鎮市場零售額46.9031億元,比2014年增長11.4%;鄉村市場零售額1.4548億元,比2014年下降12.3%。
2015年,思茅區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企業單位數達到66家,實現零售額36.2071億元,比2014年增長12.1%,佔零售總額的74.9%。
2015年,思茅區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企業中:汽車類銷售額9.4761億元,石油及製品類銷售額29.2428億元,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銷售額9114萬元,化妝品類銷售額1588萬元,書報雜誌類銷售額1.5156億元,食品、飲料、煙酒銷售額2.2872億元。
2015年,思茅區固定電話用戶達到7萬戶;行動電話在網用戶達到46.83萬戶;固定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達9.34萬戶。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4.3223億元,比2014年增長7.9%。其中:郵政業務總量6500萬元,比2014年增長43.0%;電信業務總量3.6723億元,比2014年增長3.5%。
2015年,思茅區實現旅遊總收入33.15億元,比2014年增長14.9%。共接待海內外遊客451.9萬人次。其中:接待國內旅遊人數450.5萬人次,比2014年增長15.3%;接待海外旅遊人數1.4萬人次,比2014年增長3.7%。
2015年,思茅區全區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264.1885億元,比2014年末增加29.2795億元,比2014年增長12.5%。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265.8708億元,比2014年末增加14.8633億元,比2014年增長5.9%。

交通


2015年,思茅區民用汽車擁有量5.98萬輛,比2014年增長11.2%。全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貨物周轉量55813萬噸公里,完成旅客周轉量58859萬人公里。機場旅客吞吐量33.22萬人次。

社會


城鎮建設

思茅區
思茅區
2015年,思茅區人均擁有綠地面積10.8平方米,比2014年增加0.04平方米,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8.8%。有污水處理廠2家,日處理污水能力5萬噸。全年優良以上空氣質量達標率99.45%,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94.2%。

教育事業

2015年,思茅區共有普通高等學校2所,專任教師574人,在校學生1.06萬人,畢業生2164人;中等專業學校4所,專任教師356人,在校學生1.03萬人,畢業生2527人;職業高中專任教師115人,在校學生0.15萬人,畢業生706人;普通中學13所,專任教師1351人,在校學生2.0萬人,畢業生6137人;小學38所,專任教師1228人,在校學生2.55萬人,畢業生3935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99.7%;全區各類幼兒園33所,專任教師555人,在園幼兒1.13萬人。
境內普通高等學校
類別名稱地址
省屬普通本科高等學校普洱學院學苑路1號
高等職業院校雲南農業大學熱帶作物學院思茅區思亭路3號
境內主要中學
普洱市第一中學雲南省思茅第一中學普洱民中
雲南省思茅第四中學普洱市第二中學雲南省思茅第六中學

科技事業

2015年,思茅區有縣及縣以上獨立自然科研單位6個。全年科研經費支出2013萬元。全年完成各種實用技術培訓0.63萬人次,推廣實用技術51項。

文化事業

2015年,思茅區有藝術表演團體2個,演出場次207場;藝術表演場所1個,文化館2個,文化館組織文藝活動33次;文化站7個,組織文藝活動99次;建成村級文體活動場所42個,農家書屋71個;公共圖書館2個,總藏量27.61萬冊(件);廣播電視台2個,廣播發射台及轉播台6座,公共廣播節目2套,廣播和電視覆蓋率分別為100%和99.0%。

體育

2015年,思茅區有體育運動中心2個。舉辦七彩雲南全民健身運動會2015年“偉士杯”普洱市羽毛球邀請賽,開展全國百城和千村健身氣功交流展示系列活動。舉辦了思茅城區陀螺比賽、思茅區總工會第四屆職工氣排球比賽,舉辦了教育、林業、文體廣電等系統職工運動會。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第七個“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動、2015年迎新年健步走等活動。

衛生事業

2015年,思茅區共有衛生機構194個(包括診所、醫務室等)。醫院10所,其中綜合醫院6所、中醫醫院1所、專科醫院3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174個,其中鄉(鎮)衛生院7個、社區衛生服務站2個、村衛生室50個、診所醫務室113個、門診部2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8個,其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個、婦幼保健院2所、衛生監督所2個、急救中心1個、采供血機構1個;擁有醫學科學研究機構2個。年末擁有衛生技術人員3448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166人、藥師(士)164人、註冊護士1586人、技師(士)155人。年末實有床位3010張,其中醫院床位2738張、衛生院床位212張、婦幼保健院床位60張。

社會保障

2015年,思茅區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5.72萬人,比2014年末增加1.28萬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6.58萬人,比2014年末增加0.05萬人。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髮放水平繼續提高,養老金社會化發放率達100%。年末失業保險參保人數3.55萬人,比2014年末增加0.44萬人。年末享受城鎮最低生活保障人數4560人,全年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040萬元;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9803人,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668萬元。
2015年,思茅區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6.71萬人,比2014年末增加0.14萬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3.45萬人,增加0.25萬人;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的人數為13.44萬人,增加0.12萬人。年末工傷保險參保人數達5.09萬人,比2014年末增加0.58萬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達4.29萬人,增加0.22萬人。

旅遊


• 雲南太陽河國家森林公園
雲南太陽河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思茅城東南部,區劃跨南屏、倚象兩個鎮,距思茅主城區37公里。整個森林公園東西長約23公里,南北寬約9公里,佔地面積216平方公里。
• 茶城觀景台
茶城觀景台
茶城觀景台
茶城觀景台位於普洱市思茅區梅子湖旅遊環線,整個觀景台佔地16.8畝。觀景台建設以原始生態環境為基礎。
• 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的源頭思茅、寧洱是中國西南邊疆少數民族聚居地,普洱茶的原產地和集散中心。普洱茶和其他產品交換流通以馬幫為主要馱運工具,是民間國際貿易、茶文化交流的通道。古道由思茅為始發點,經景東、大理、麗江、中甸等進入西藏。
• 洗馬河公園
洗馬河公園距市中心1公里處,傳說三國時諸葛亮率軍南徵到此,曾在河裡洗刷戰馬,故名洗馬河。公園依山傍城,園內有諸葛亮座像及泥塑戰馬數匹。洗馬河公園建於1985年,水庫岸邊佔地面積543畝,水面面積600畝。

獲得榮譽


全國雙擁模範城 
雲南省精神文明建設創建工作先進市(區)
雲南省園林城市 
雲南省縣域經濟法制先進縣(區)
首批雲南省文明城區 
全國民政工作先進區 
全國法制宣傳教育先進縣(區)區 
雲南省平安縣(區) 
雲南省甲級衛生城 
雲南首批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 
2020年6月,入選國家森林康養基地(第一批)名單。
2020年11月,入選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