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鎮

廣西壯族自治區容縣下轄鎮

靈山鎮,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容縣,地處容縣西南部,東與楊梅鎮黎村鎮接壤,南連北流市大坡外鎮,西鄰北流市民安鎮、新榮鎮,北接楊梅鎮、石寨鎮,鎮人民政府南距容城34千米,西距玉林城區53千米,總面積135.39平方千米。

1996年12月,靈山鄉改為靈山鎮。截至2020年6月,靈山鎮下轄14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靈山圩。

2011年,靈山鎮財政總收入0.128億元,比上年增長14.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0.025億元,比上年增長4.8%,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42萬元,增值稅931萬元,企業所得稅90萬元,人均財政收入290元,比上年增長17%。2019年,靈山鎮有工業企業26個,其中規模以上企3個,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07個。常住人口29448人(2020年)。

歷史沿革


民國時期,屬容縣屬梅江區、靈山鄉。
1958年8月,設超美公社。
1962年,超美公社改為超美區。
1969年7月,超美區改為靈山公社。
1984年9月,靈山公社撤改為靈山鄉。
1996年12月,靈山鄉改為靈山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靈山鎮地處容縣西南部,東與楊梅鎮、黎村鎮接壤,南連北流市大坡外鎮,西鄰北流市民安鎮、新榮鎮,北接楊梅鎮、石寨鎮,鎮人民政府南距容城34千米,西距玉林城區53千米,總面積135.3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靈山鎮境內大部分為山區,地勢自東南向西北傾斜,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拔165米,最高山峰為望君頂,海拔853米,最低點海拔151米。
氣候
靈山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特點是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21.6℃,最低氣溫-0.9℃,年降雨量2192.9毫米。年無霜期在300天以上。
水文
靈山鎮屬西江支流北流河水系,境內主要河流靈山河、當中河流入楊梅江,六肥河流入北流市圭江。
自然災害
靈山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寒露風、滑坡、霜凍等。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靈山鎮下轄12個行政村:靈山村、當中村、六肥村、天堂村、六良村、仁勇村、六圖村、大陸村、羅權村、華埌村、守善村、旺維村。
截至2020年6月,靈山鎮下轄14個行政村:仁勇村、華琅村、大陸村、六泉村、六良村、靈山村、守善村、旺維村、羅權村、當中村、六華村、六圖村、六肥村、天堂村;鎮人民政府駐靈山圩。

基本介紹


靈山鎮[廣西容縣轄鎮]
靈山鎮[廣西容縣轄鎮]
靈山歷史悠久,環境優雅,唐朝開始設置靈山。1996年12月,自治區批准撤鄉建鎮,轄14個行政村,294個村民小組,總面積131.7平方公里。

自然資源


土地肥沃,資源豐富,靈山鎮歷來盛產稻穀、木茹、木芋。已實現糧食畝產“噸糧鎮”目標。八角、玉桂、沙仁、荔枝、龍眼、木材等品種繁多,質優量大,還盛產馬占相思、優質杉木、馬尾松、紅黎木等。境內蘊藏著豐富的金、銀、鉛、鋅、鐵、二氧化硅、花崗岩、石灰石等礦產資源,品位高,易開發。水力資源十分豐富,有天堂、野狸塘、華浪等3座水庫。有水電站8座,總裝機容量1800千瓦時,有3.5萬伏變電站1座,電力供應充足。
靈山鎮境內礦產資源主要為鐵,地質儲量50億立方米,可采儲量30億立方米,集中分佈在靈山大辣山。
2011年,靈山鎮有耕地面積1.61萬畝,人均0.36畝。

人口民族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靈山鎮常住人口29448人。

經濟


近年來,靈山鎮經濟快速發展,各項事業不斷進步。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46890萬元,農業總產值20100萬元,工業總產值超2億元,財稅收入102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125元。農業產業化結構調整紮實推進,初步建成了八角玉桂、麻竹、速豐林、龍眼荔枝、蠶桑、指天椒等6大生產基地。鄉鎮企業、股份制企業,個體等非公有制企業蓬勃發展,全鎮現有企業750個(含個體戶、私營),年產值1.5億多元,形成了以陶瓷、水電、紅磚、土紙、有色金屬採選、運輸等以及寶石加工、毛織加工體系。特別是廣西南山瓷器有限公司,有固定資產1.5億元,現有工人1600多人,年產日用瓷器7600萬件,品種30多個,產品主要暢銷歐美、東南亞國家和全國各地。

交通


靈山鎮境內有靈山北流、靈山綠蔭等主要公路過境。
通訊網路發達,交通便利。全鎮開通了程式控制電話、行動電話。郵政儲蓄全國通存通兌,三級水泥路直達縣城和北流市,距離國道324線14公里,村村通四級水泥硬化公路。圩鎮建設面積達1.8平方公里,街道整潔乾淨,市場繁榮,圩期為2、5、8。
靈山鎮風景秀麗,人傑地靈。天堂山是兩廣交界的名山,原始森林茂盛,野生動物繁多,天堂山下的龍墳灣是古容州八大名景之一,峽山河流風景有“長江小三峽”之稱,六良六泉山頭是中共粵桂地下黨“天山交通站”舊址。該鎮知名人物盤珠祁(字斗寅,留學美國偉士根新大學,獲碩士學位,1884-1984),解放前曾任廣西省建設廳廳長、教育廳長、廣西大學校長,解放後任梧州專區土地改革委員會副主任,中央農林部教授,中央文史研究員。

社會


教育事業
全鎮現有中小學校17所,中小學校教師520人(含代課),在校中小學學生8563人。文化廣播電視站設施比較齊備,群眾性的文娛體育活動豐富多彩。科技、衛生、生態能源等項事業全面發展,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精神文明建設成績顯著。
2011年末,靈山鎮有幼兒園7所,在園幼兒632人,專任教師21人;小學14所,在校生3180人,專任教師189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3所,在校生1698人,專任教師11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181萬元,比上年增長11%,預算內教育經費佔財政總支出比例為72%,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
科技事業
2011年末,靈山鎮有各類科技人才160人。
文化事業
2011年末,靈山鎮有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2個,各類文化專業戶3戶;各類圖書室9個,藏書5餘萬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人員40人。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靈山鎮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1個,門診部(所)1個;有床位42張,每萬人擁有病床1張;固定資產總值526萬元,專業衛生人員63人,執業醫師17人,執業助理醫師10人,註冊護士15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16萬人次,14個村村民大部分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6.67%。
社會保障
2011年,靈山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7戶,人數30人,支出7.2萬元,比上年增長33%,月人均200元,比上年增長33%;醫療救助472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4017人次,共支出46萬元,比上年增長35%,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247戶,人數339人,支出334萬元,比上年增長24%,月人均62元,比上年增長24%,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76人,撫恤事業費支出74萬元,比上年增長13%,社會福利費3.3萬元,比上年增長12%;敬老院1家,床位17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7人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1.42萬人,參保率65%。
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靈山鎮有郵政局1處,代辦所1所,郵政業務總量3.6萬元,其中純收入0.5萬元,報紙、期刊累計期發行1萬份(冊),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2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1萬門,固定電話用戶0.5萬戶,電話用戶普及率40.95%;行動電話用戶1萬戶,網際網路用戶0.1萬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230萬元。
● 給排水
2005年建成靈山鎮自來水廠,年供水16萬立方米。
● 供電
1998年建成靈山鎮變電站、供電站。
● 園林綠化
2011年末,靈山鎮有鎮區花壇1個,綠化面積20平方米。
水利
靈山鎮境內有天堂、野狸塘、華埌3座水庫,天堂水庫位於境內南部。

獲得榮譽


靈山鎮先後獲自治區體育先進鄉鎮、市級文明鎮、自治區級文明鎮、玉林市經濟發展進步鄉鎮、容縣財政大鎮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