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棣棠花的結果 展開
- 中藥
- 薔薇科棣棠花屬植物
棣棠花
薔薇科棣棠花屬植物
棣棠花(學名:Kerriajaponica(L.)DC.):灌木,高1-2米;小枝有棱,綠色,無毛。葉卵形或三角形,先端漸尖,基部截形或近圓形,邊緣有重鋸齒,上面無毛或有稀疏短柔毛,下面微生短柔毛;葉柄無毛;有托葉。花單生於側枝頂端;無毛;花直么3-5厘米;萼筒扁平,裂片5,卵形,全緣,無毛;花瓣黃色,寬橢圓形;雄蕊多數,離生,長約花瓣之半;心皮5-8,有柔毛,花柱約與雄蕊等到長。瘦查黑色,無毛,萼裂片宿存。
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境,耐寒性較差;在中國大部分地區及日本都有分佈。棣棠花除供觀賞外,入葯有消腫、止痛、止咳、助消化等作用。
一般所常見的是單瓣棣棠花。棣棠花還有兩個變種,一種是重瓣棣棠花,一種是白棣棠花。
變型:重瓣棣棠花(K.japonica(L.)DC.f.pleniflora(Witte)Rehd.),花重瓣,湖南、四川和雲南有野生,中國南北各地普遍栽培,供觀賞用。此外,還有金邊(K.japonicaf.aureo-variegataRehd.)和銀邊(K.japonicaf.picta(Sieb.))Rehd.等變型,葉邊呈黃色或白色,庭園栽培。
棣棠花
葉互生,三角狀卵形或卵圓形,頂端長漸尖,基部圓形、截形或微心形,邊緣有尖銳重鋸齒,兩面綠色,上面無毛或有稀疏柔毛,下面沿脈或脈腋有柔毛;葉柄長5-10毫米,無毛;托葉膜質,帶狀披針形,有緣毛,早落。
單花,著生在當年生側枝頂端,花梗無毛;花直徑2.5-6厘米;萼片卵狀橢圓形,頂端急尖,有小尖頭,全緣,無毛,果時宿存;花瓣黃色,寬橢圓形,頂端下凹,比萼片長1-4倍。
瘦果倒卵形至半球形,褐色或黑褐色,表面無毛,有皺褶。
花期4-6月,果期6-8月。
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境,耐寒性較差,對土壤要求不嚴,以肥沃、疏鬆的沙壤土生長最好。
原產中國華北至華南,分佈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南、湖北、廣東、甘肅、陝西、四川、雲南、貴州、北京、天津等省。
以分株、扦插和播種法繁殖。
棣棠
扦插:以早春扦插,用硬材扦插(3月份)用未發芽的一年生枝。梅雨季節,6月份左右用嫩枝扦插,用當年生粗壯枝,留半數葉插條長12-450px,插在褐色土、熟土或沙土,如果插在露地要遮蔭,防止乾燥。
播種:播種繁殖方法只在大量繁殖單瓣原種時採用。種子採收后需經過5℃低溫沙藏1-2個月,翌春播種。播后蓋細土,覆草,出苗后搭棚遮蔭。
選地應選擇溫暖濕潤的、土壤要求鬆軟、排水良好的、非鹼性土壤。移栽地的準備:施入基肥、堆肥、廄肥、腐熟人糞尿等,混拌均勻,整平,春季發芽前或10月間移栽露地或上盆。
中耕除草,5-6月份除草,一般不需要經常澆水,盆栽要在午後澆餅肥水,不易多澆。夏天要多澆水,在整個生長期視苗勢酌量追施1-2次液肥。當發現有退枝時(枝條由上而下,漸次枯死),立即剪掉枯死枝,否則蔓延到根部,導致全株死亡。在開花后留50cm高,剪去上部的枝,促使地下芽萌生。棣棠落葉后,還會出現枯枝,第二年春天(2-3月)選擇連續晴天數日剪枝,使當年枝開花旺盛,如要想多的分枝,僅留7cm左右把其餘部分剪去。在寒冷地區盆栽3年左右換一次盆,結合修根、分株、更新老弱枝。
【僳僳葯】給西里:花、枝葉治久咳,消化不良,水腫,風濕痛《怒江葯》。
【土家葯】鼓錘七(guchuiqi):花治肺虛久咳,小兒消化不良《土家葯》。
【功能主治】
治久咳,消化不良,水腫,風濕痛,熱毒瘡。莖髓作為通草代用品入葯,有催乳利尿之效。
①《民間常用草藥彙編》:祛風,潤肺,止咳,化痰。
②《四川中藥志》:治久咳,消化不良;外洗小兒蕁麻疹。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外用:煎水洗。
【選方】
1、治久咳:棣棠花,蜂糖蒸服。(《四川中藥志》)
2、治風丹,熱毒瘡:棣棠花枝葉煎水外洗。(《重慶草藥》)
3、治風濕關節炎:棣棠莖葉10克,水煎服。(《雲南中草藥》)
棣棠花枝葉翠綠細柔,金花滿樹,別具風姿,可栽在牆隅及管道旁,有遮蔽之效。宜作花籬、花徑,群植於常綠樹叢之前,古木之旁,山石縫隙之中或池畔、水邊、溪流及湖沼沿岸成片栽種,均甚相宜;若配植疏林草地或山坡林下,則尤為雅緻,野趣盎然,盆栽觀賞也可。
黃葉病害
棣棠花[薔薇目薔薇科植物]
發病癥狀,發病時首先表現為植株頂稍嫩葉發黃,葉面組織變為黃色或淡黃色,但葉脈仍為綠色,隨著病情的加重,整枚葉片全部變為黃色或黃白色,葉緣變成灰褐色並桿死。
防治方法:
(1)選擇適宜的栽植地,土壤以輕酸性或中性壤土為好。
(2)發病初期可用硫酸亞鐵溶液200倍液進行灌根,並用0.5%硫酸亞鐵溶液進行噴霧,每10天一次,連續澆灌和灌霧3—4次,可明顯改變癥狀。
(3)多施用腐葉肥、牛馬糞等有機物肥,提高土壤的通透性。
褐斑病害
發病癥狀:發病初期葉片邊緣著生有灰褐色病斑,病斑呈不規則狀擴展,內灰褐色,邊緣紅褐色,發病後期病斑乾枯,褐色,著生黑色粒狀物。
發病規律:致病菌為半知菌類真菌,在寄主植株病殘體上越冬,借颳風、降雨及澆水傳播,4月下旬至5月初開始發病,7、8、9三月為發病高峰期。
防治方法:
(2)加強修剪,使植株始終保持在通風透光狀態。
(3)發病期禁止噴灌,降低病害發展速度。
名稱由來:原產中國從雲南到長江流域一直到秦嶺山區,只是因為19世紀有個叫Kerr的西方人最初是在日本接觸到這種花,所以誤認為原產地是日本,於是取名字Kerria並在後面跟了個joponica。
花語:高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