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爪龍
西爪龍
![西爪龍的趾爪化石](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e/e/meefdbdf2a9c86e1bd9c46027c991925e.jpg)
西爪龍的趾爪化石
西爪龍的恥骨已癒合,代表這個小型恐龍已是成年個體,而非幼年個體。朗里奇與柯爾估計西爪龍的身長小於1公尺,體重約1.9公斤,使它們成為已知最小型的北美洲肉食性恐龍。阿瓦拉慈龍科的亞伯達爪龍體型更小,但可能以昆蟲為食。除了部份骨盆以外,皇家蒂勒爾博物館的一些小型手指、腳趾骨頭也被歸類於西爪龍。
在命名西爪龍時,朗里奇與柯爾也提出該物種的系統發生學研究。他們將西爪龍歸類於小盜龍亞科。小盜龍亞科是馳龍科的一個演化支,過去被認為只分佈於白堊紀早期的東亞。
西爪龍的發現,使小盜龍亞科的地理分佈、生存年代擴大。在發現西爪龍之前,小盜龍是已知最晚期的小盜龍亞科,生活於白堊紀早期的阿普第階;西爪龍的生存時期晚於小盜龍約4500萬年,是已知最晚期的小盜龍亞科。斑比盜龍也生存於白堊紀晚期的北美洲,有時也被歸類於小盜龍亞科;朗里奇與柯爾的2009年研究則提出斑比盜龍較接近於蜥鳥盜龍。
![西爪龍重建圖](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a/d/madbf31dca91aa74a1e54419d6d42301d.jpg)
西爪龍重建圖
在白堊紀晚期的歐洲與亞洲,已發現小型肉食性恐龍的化石,而北美洲長期以來都沒有發現。以現代生態系統為例,溫血哺乳類佔有小型肉食性動物的生態位,這些小型肉食性動物的物種數量超過大型肉食性動物。近年來古生物學界多認為恐龍是溫血動物,過去都沒有發現白堊紀晚期的北美洲小型肉食性恐龍,造成研究上的斷層。西爪龍的發現,填補了北美洲的小型肉食性動物的生態位。由於皇家蒂勒爾博物館將一些標本歸類於西爪龍,使西爪龍的標本超過10個,而同時代的蜥鳥盜龍有30個,馳龍只有2個,顯示西爪龍是種相當常見的小型恐龍。
該地區發現的另一小型肉食性動物是哺乳類的始負鼠(Eodelphis),體重約600公克。過去的理論認為,小型恐龍的競爭,妨礙哺乳類演化成更大的體型;朗里奇與柯爾提出不同的推測,來自哺乳類的競爭,反而阻礙小型恐龍演化出更小的體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