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中華龍鳥的結果 展開

中華龍鳥

蜥臀目美頜龍科動物

中華龍鳥生存於距今年內1.4億年的早白堊世。1996年在中國遼西熱河生物群中發現它的化石。開始以為是一種原始鳥類,定名為“中華龍鳥”,后經科學家證實為一種小型食肉恐龍

物種簡介


1996年在中國遼西熱河生物群中發現。
它的最初骨架大小有1米左右,前肢粗短,爪鉤銳利,後腿較長,適宜奔跑,全身還披覆著原始絨毛。長期以來,對於鳥類是不是恐龍的後裔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中華龍鳥的發現提供了一定的證據。
中華龍鳥化石發現於中國遼西北票上園鄉。中華龍鳥的脊柱和體表有著流蘇一樣的纖維狀結構,這種結構有可能是羽毛的前身,它沒有飛翔功能,主要是保護皮膚和體溫。
中華龍鳥前肢粗短,爪鉤銳利,利於捕食,實際上是一種小型肉食恐龍。中華龍鳥化石的發現是近100多年來恐龍化石研究史上最重要的發現之一,不僅對研究鳥類起源,而且對研究恐龍的生理、生態和演化都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義。當大批恐龍在中生代晚期相繼退出歷史舞台時,人們相信,這種稱霸一時的爬行動物已經徹底完結了。其實,恐龍並沒有絕滅,它們中的一支或幾支,正試圖離開陸地向空中發展。
翼龍類最早具備飛行的“翅膀”,只不過這種翅膀上沒有真正的羽毛,翼龍的胸骨很寬,像鳥一樣具有龍骨突,但它們不能做長距離飛行,還不是空中的征服者,在沒有成為真正的飛行家之前就從地球上消
中華龍鳥
中華龍鳥
失了。誰是空中的征服者呢?鳥類出現了。
1996年8月,遼寧省的一位農民捐獻了一塊化石標本,它體態很小,但形似恐龍,嘴上有粗壯銳利的牙齒,尾椎特別長,共有50多節尾椎骨,後肢長而粗壯。此外,最引人之處是它從頭部到尾部都披覆著象羽毛一樣的皮膚衍生物。這種奇特的象羽毛一樣的物質長度約0.8厘米。科學家們經過認真地研究,確認這是最早的原始鳥類化石,由於是在中國發現的,被命名為“中華龍鳥”。
經考證核實,“中華龍鳥”和“帶羽毛的恐龍”確實都來自遼寧北票四合屯。化石均產出於一層2~7米厚的含有火山灰的湖泊沉積的頁岩中,這層頁岩在整個地層中則位於一大套厚厚的被地質學家稱為熱河群義縣組的地層的下部。而且,“帶羽毛的恐龍”實際上是“中華龍鳥”化石標本的正模,二者是某種動物的同一個個體。它原來是被四合屯的一位農民挖掘出來的,從化石的中間沿著岩層的層理分成了兩塊(正模和負模)。隨後,正模被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陳丕基研究員得到,負模則被中國地質科學院的季強研究員得到。
遼寧北票市本是中國北方一個不知名的小城。然而,1995年和1996年相繼發現的孔子鳥、中華鳥龍等珍稀化石,使得這個地方頃刻間名聞天下。
孔子鳥大小與雞相近,有類似今天鳥類的喙嘴,沒有牙齒,尾錐骨縮短,前肢變成了翅膀,但殘留強壯的爪鉤。與德國始祖鳥相比,孔子鳥與現代鳥類關係更為密切,所以很可能它才是鳥類的真正祖先。這一發現改寫了德國始祖鳥化石為鳥類始祖的歷史,證實鳥類的祖先在中國。另外德國始祖鳥全世界只在德國找到7隻,孔子鳥至今已發現數百隻,且多數保存較好。
中華龍鳥化石長約68厘米,頭骨低而長、腦顱很小,後肢長,前肢短壯,尾巴長,身上披有長而密的毛,嘴具劇齒狀牙。最初被認為是鳥,后中國古生物家經過細緻的研究,將它歸類為恐龍,並定名為“中華龍鳥”。恐龍皮膚化石全世界僅發現幾件碎片而已,而且都無毛,有毛的中華龍鳥是研究生物進化的重要依據。中華龍鳥在國際上也非常知名,新近出版全世界100多位學者撰寫的《恐龍的百科全書》,封面就是一隻中華龍鳥。
除了上述古鳥、類鳥化石,北票還發現了其它古生物化石,其中有大量昆蟲化石,如蜻蜓、蜂類等,不少於400種,而且保存之好令人嘆為觀止。另外北票的植物化石也十分豐富,其中最令人矚目的,是世界最古老的被子植物——遼寧古果的發現,不僅將裸子植物向被子植物進化的時間提前了1500萬年,而且證明被子植物的起源在中國。

形態特徵


外形

經科學家證實中華龍鳥為一種小型食肉恐龍。它的最初骨架大小有1米左右,前肢粗短,爪鉤銳利,利於捕食,後腿較長,適宜奔跑,全身還披覆著一至原始絨毛。其牙齒內側有明顯的鋸齒狀構造,頭部方骨還未癒合,有四個頸椎和13個脊椎,尾巴幾乎是軀幹長度的兩倍半,屬於獸足類科。

顏色

據《每日郵報》2010年1月28日報道,英國、愛爾蘭以及中國科學家日前首次發現了恐龍的顏色:生活在1.25億年前、奔跑迅速的食肉恐龍中華龍鳥,全身覆蓋著黃褐色和橙色相間的羽毛,而尾巴則是橙白兩色相間的。這一發現不僅揭示了史前恐龍的外貌特徵,同時改變了科學家們對恐龍進化成鳥類過程的看法。
儘管很多恐龍化石都保存非常完整,包括骨骼、牙齒甚至肌肉,但科學家們卻一直找不到有關恐龍顏色的任何線索。《侏羅紀公園》或者《與恐龍同行》等電影中的恐龍顏色,也都是猜測的,而新的發現改變了這一切。
中華龍鳥的化石最早發現於中國東北,沿著它的頭、脖子、後背以及尾巴,長著與眾不同的鬃毛,形成斑紋。利用電子顯微鏡,科學家發現化石中的“黑素體”,這是一種羽毛里的微型結構,不同的“黑素體”會讓羽毛、皮膚或者頭髮出現不同的顏色,包括黑色、灰色、橙色或者棕色等。
研究發現,中華龍鳥全身覆蓋著黃褐色和橙色相間的羽毛,而尾巴則是橙白兩色相間的。研究人員還發現,1.5億年前的始祖鳥有著白色、黑色和橙棕顏色的羽毛。

骨骼

從化石骨骼來看,中華龍鳥擁有很多典型的恐龍特徵:它的頭骨又低又長,腦殼(解剖學上稱為腦顱)很小;它的眼眶後面有明顯的眶后骨,“下巴”(解剖學上稱為下頜)後部的方骨直;它的牙齒側扁,樣子像小刀,而且邊緣還有鋸齒形的構造;它的腰臀部骨骼(解剖學上稱為腰帶)中恥骨粗壯,向前伸;它的尾巴相當長,有60多個尾椎骨,尾椎骨上還有發達的神經棘和脈弧構造;它的前肢特別短,只有後肢長度的三分之一,前肢的特徵顯示它的生活時代要比德國的美頜龍晚。陳丕基等研究人員在1998年1月8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發表了研究論文,認為中華龍鳥是一隻小型的獸腳類恐龍。當然,根據生物命名法則,季強最初給它定的名字“中華龍鳥”則依然使用。

主要價值


震驚世界

總統柯林頓在《國家地理》雜誌創刊110周年慶祝大會上,手持封面印有尾羽鳥復原圖的最新一期《國家地理》雜誌,稱讚中華龍鳥、原始祖鳥和尾羽鳥是最重要的科學發現之一。
這一自然奇迹是由中國科學家在中國遼寧省西部的朝陽市境內發現的。重要的發現起始於1996年8月,中國地質博物館館長季強在該地獲得了一塊奇妙的小型“恐龍”化石,“恐龍”長有很短的原始羽毛,具有似恐龍又似鳥類的特點,季強將其命名為中華龍鳥,並認為介於恐龍與鳥類之間的過渡型動物。頓時,轟動了新聞界,轟動了古生物界,震驚了全世界。

科學價值

中生代以來,朝陽地區被捲入瀕太平洋活動帶,受太平洋板塊向中國東部板塊俯衝作用影響,產生了一系列盆嶺相間的構造格局。主要盆地有7個,盆地內以火山沉積構造為主,其中賦存有極豐富的生物化石。僅對金嶺寺——羊山盆地東緣中段46.3平方公里範圍內,即朝陽市北票為四合屯一帶進行了重點地質調查,初步確定,已發現的中生代生物化石包括6個門、14個綱、20類、93個屬、141個種,構成了一個系統的、完整的“熱河生物群”,是中國遼寧省西部化石寶庫的最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寶貴的地質遺跡,對研究生物起源、進化和古地理、古氣候、古生態環境都具有重大科學價值。
中華龍鳥化石發現於朝陽市北票四合屯,賦存於晚侏羅世地層的凝灰質粉砂岩中,據中國和世界古鳥類專家研究考證,中華龍鳥是恐龍向鳥類演化的過渡型動物。這一重大發現,為鳥類起源於小型獸腳類恐龍的假說提供了重要證據。1996年12月,在四合屯又了現了中華龍鳥後代的化石,該化石產出層位在中華龍鳥化石層之上的5.5米、孔子鳥化石層之下的8.5米處。據專家研究考證,該鳥類具有很低的飛行能力,比德國巴伐利亞州索倫霍芬始祖鳥要原始些,故命名為原始祖鳥。1997年夏天,在四合屯又發現尾羽鳥化石,經專家研究確認,尾羽鳥與原始祖鳥相似,而比原始祖鳥又進化了一步,但仍比德國始祖鳥原始。
國內外著名古鳥類專家對朝陽市北票四合屯了現的各種鳥化石進行了深入研究,多數認為中華龍鳥雖然不會飛行,卻是鳥類的鼻祖;原始祖鳥和尾羽鳥是具有很低飛行能力的初鳥類;孔子鳥是具有短距離飛行能力的鳥類。這一發現和研究成果,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科學發現之一,使生命發展中鳥類起源與演化的研究迎來了曙光,取代了130多年來德國始祖鳥是鳥類祖先的地位。以美國耶魯大學教授、著名古鳥類專家奧斯特隆(Johnostrom)為首的歐美專家考察隊,在結束對四合屯考察后,一致認為中國遼西四合屯是回答鳥類起源與演化問題的最完美的地點,這一地點的國際意義是空前的。

重要地位

到目前為止,在中國遼寧省西部的朝陽地區發現鳥類化石250多枚,經專家研究確定為3個亞綱、11個屬、14種鳥類。僅四合屯地區就發現鳥類化石200多枚,包括4個屬、6種鳥類。朝陽地區發現的化石種類和數量之多,演化遺跡保存得如此系統、完整、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巴伐利亞州共發現7枚鳥化石,僅1個屬、2種鳥類,與朝陽市的發現是無法相比的。正如著名的美國古鳥類專家奧斯特隆(Johnostrom)所說:“這些沉積和這些化石,不僅是中國的財富,也是世界的財富”。因此,中國遼寧省西部的朝陽是全球古鳥類研究學乾神歸夢想的地方,中華龍鳥已經由朝陽飛向全世界。1998年10月,國家已批准以朝陽市北票四合屯為中心,建立了面積為46.3平方公里的鳥化石群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管理處遵照“依法保護、科學研究、合理開採、有效利用”的原則,管理工作已全面到位。在朝陽地區以及鳥化石群自然保護區內,中華龍鳥化石層位以下,還有厚度達千米以上的中、早侏羅陸相沉積地層,且保存得系統完好,是進一步研究生物演化和鳥類起源的理想場所,不但在中國而且在全世界也是典型的、罕見的。德國巴伐利亞州始祖鳥化石層位之下為海相地層,發現鳥類直接祖先和陸相生物演化遺跡的可能性是極小的。
遼西古鳥類化石的發現與研究成果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由中華龍鳥引起的古生物理論與實踐的大碰撞並沒有完結,研究工作還將繼續。科學家們普遍認為,隨著研究工作的深入,朝陽市作為世界鳥化石的寶庫對這一領域的貢獻將越來越重要,越來越為世界所矚目。

藏品信息


圖片描述:此圖為中華龍鳥的正型標本。中華龍鳥屬於獸腳類恐龍中的美頜龍科,其背部從頭到尾長著細絲狀的皮膚衍生物,是世界上第一個保存有類似結構的恐龍化石,它為鳥類羽毛起源問題提供了重要信息。
保存單位:中國地質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