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備風險
儲備性外匯資產因匯率變動
儲備風險是指國家、銀行、公司等到持有的儲備性外匯資產因匯率變動而使其實際價值減少的可能性。
高額的儲備規模、日益增加的資產種類、更為精巧的投資工具、以及更為動蕩的國際金融市場,所有這些,都將國際儲備的風險管理提到了關鍵的位置。鑒於此,新的國際儲備管理原則大大擴充了風險管理的內容,主要包括:
①建立一種管理框架,以便識別國際儲備管理的風險,並將其控制在一定範圍內;
②對受委託管理國際儲備的外部管理者而言,其管理方式與原則應該與貨幣當局一致;
③風險暴露程度應該定期檢測,以識別風險是否超過可接受範圍;
④國際儲備管理者應能夠清醒認識並準備接受風險暴露可能帶來的損失;
⑤關注衍生工具和外匯操作的風險;
⑥為了評估國際儲備資產組合的脆弱性,國際儲備管理單位應該定期進行壓力測試以評估宏觀經濟與金融衝擊的潛在影響。
外匯儲備風險是指外匯儲備所有者或投資人在持有、經營儲備資產過程中,因偶發性、不完全確定性以及其他各種因素所引起的收益的不確定性和儲備資產損失的可能性。作為一國持有的特殊金融資產,外匯儲備既面臨金融資產普遍面臨的一般金融風險。
而國家外匯儲備風險是指一國所有的外匯儲備因儲備貨幣貶值而帶來的風險。它主要
儲備風險
在國際儲備流動性風險管理方面,該文提出:
①應該在對外部風險和潛在資本流動波動性進行估計的基礎上,決定高度流動性儲備資產的數量;
②應該考慮在外匯市場過度波動的情況下,使得中央銀行持有足夠規模的高度流動性國際儲備資產來干預外匯市場,發展中國家尤其需要如此;
③作為流動性管理的一部分,中央銀行通常持有一定數量的外匯現金以保證支付短期負債和其他負債,這種現金管理有利於發行短期債務;
④獲取收益是國際儲備管理的一個基本原則,為了使一國擁有充足的國際儲備來對付外部的脆弱性,國際儲備投資戰略應更多地轉向追求高收益的中長期投資。
在國際儲備幣種構成方面,該文提出,國際儲備的幣種構成基準高度依賴儲備充足的決定路徑,常見的選取方法有:
①短期外債風險覆蓋方法,當持有國際儲備主要是為短期外債提供風險覆蓋時,國際儲備的幣種結構要與短期外債的幣種結構相一致;
②最優分散化方法,匯率與利率變動通常是國際儲備收益與風險的決定性因素,國際儲備管理者應像一個組合投資管理人那樣,尋求最優化的資產分散管理;
③購買力方法,那些很難通過國際資本市場融資來緩和經常項目衝擊的國家,為償還外債和維持正常進口,應該考慮用償還債務和進口的主要幣種來構建國際儲備的幣種基準結構;
④持有成本法,在那些國際儲備大多是借來的國家,國際儲備通常的投資目標,就是在嚴格限定凈頭寸風險暴露的同時減小持有成本,因而在這種方法下,國際儲備投資應該與外債的期限和幣種結構相匹配。此外,還有一些複雜的因素也應考慮在內。例如,要考慮私人部門的外債期限、貨幣風險暴露程度,還要考慮由於資本外逃導致的匯率波動對外貨幣風險暴露的影響等。
顯然,在金融創新和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下,一些被私人部門已經廣泛使用的風險管理方法現在已經被廣泛地引入國際儲備管理之中。
1,保持外匯儲備的貨幣多元化,以分散匯率變動的風險;
2,根據進口商品、勞務和其它支付需要,確定各種貨幣的數量、期限結構以及各種貨幣資產在儲備中的比例;
3,在確定儲備貨幣資產的形式時,既要考慮儲備資產的收益率,也要考慮流動性、靈活性和安全性;
4,密切注意儲備貨幣匯率的變化,及時或不定期調整不同幣種儲備資產的比例。
因此,國家外匯儲備的管理原則是:“安全、靈活、保值、增值”。第一位是安全,只有在安全的前提下,保值和增值才有基礎。但由於儲備資產是支付工具,應該隨時能變現,因此必須具有靈活性,這兩者缺一不可。當然,這裡所說的安全,不僅是貨幣匯率、利率風險的防範,更重要的是變現、流通、兌換風險的防範。因此,為減少儲備資產風險,在考慮對外支付的情況下,應該採取積極主動的手段,把儲備當作金融資產進行管理和運營。在保值的基礎上,不僅僅要獲取基本利息的收益,還要努力爭取獲得較高的投資收益,實現儲備資產的增值。
又由於其來源和用途的特殊性,存在一些特殊風險。其特點是:
1、除了面臨金融風險,還面臨一定的非金融風險。
2、首期風險主要由國家承擔,一旦風險暴露會呈梯次推進,進而影響到整個經濟體系的發展。
3、風險高度集中,一旦風險變成現實,造成的經濟損失巨大,甚至打亂金融秩序,帶來社會動蕩。
4、風險程度受多種因素影響,且容易因外部衝擊而加劇。
5、受損國和地區會採取緊急救治措施,但這些措施可能會影響到其他國家和地區金融乃至經濟局勢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