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德利庫斯·約瑟夫斯·弗朗西烏斯·瑪麗·斯內夫利特

印尼共產黨和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

亨德利庫斯·約瑟夫斯·弗朗西烏斯·瑪麗·斯內夫利特(荷蘭語:Hendricus Josephus Franciscus Marie Sneevliet)(1883年5月14日-1942年4月13日),筆名馬林,荷蘭共產主義者,印尼共產黨和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

人物生平


傳播革命

馬林
馬林
馬林出生於荷蘭鹿特丹,1900年進入荷蘭鐵路系統任工人,並加入荷蘭社會民主黨和鐵路工會。1907年,馬林成為荷蘭社民黨首位市議員。1911年,部分荷蘭工會參加了國際海員罷工,但是荷蘭社民黨多數成員卻反對。馬林厭倦了兩派的爭吵,決定前往荷屬東印度傳播革命思想。
馬林於1913年抵達荷屬東印度,隨即積極參加當地反抗荷蘭殖民當局的活動。1914年,他參與創建了印尼社會民主聯盟(印尼共產黨前身之一)。馬林在印尼領導積極的工人運動,這不但招致了荷蘭殖民當局的反對,也不符合荷蘭社會民主黨多數成員的意見。馬林於是在1916年退出荷蘭社民黨,轉而加入荷蘭共產黨。
十月革命之後,荷蘭殖民當局擔心馬林激進的思想和在當地居民中的聲望會引起革命。於是強迫其於1918年離開印尼。回到荷蘭后,馬林繼續致力於發動工人運動,與荷共領導發生分歧,逐漸被邊緣化。

助建中共

1920年,馬林作為印尼共產黨代表前往莫斯科出席共產國際第二次大會,當選為共產國際執行委員和民族殖民地問題委員會書記。在會上,列寧對馬林留下了深刻印象,決定派遣其前往中國,幫助中國的共產主義者建立自己的政黨。
1921年6月3日,馬林乘坐阿奎利亞號(Acqulia)客輪抵達上海。化名安德萊森(Andresen),公開身份是記者。他先是住進了永安公司樓上大東旅社,不久搬到公共租界麥根路(現淮安路32號)后又遷到匯山路(現霍山路6號)。
在中國期間,馬林主持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及其後的一些會議。
中共一大結束后,陳獨秀從廣州回滬主持中央工作,馬林作為國際代表也經常協助。此時,馬林力勸中共應接受共產國際的經濟援助,陳獨秀出於自尊開始不願接受。不久陳被捕,靠馬林動用了共產國際撥給的幾千元活動經費打通關係才得到釋放,就此陳獨秀感到中共在自身沒有財政收入的情況下外援十分重要,同意參加共產國際。

牽線國共

1921年12月,孫中山在桂林數次會見馬林
1921年12月,孫中山在桂林數次會見馬林
馬林根據在爪哇的經驗,認為目前只有幾十名黨員的中國共產黨應與號稱擁有幾十萬黨員的國民黨合作,才能推動民族運動並使自身獲得大發展。為此,他作為共產國際代表由翻譯張太雷陪同,於1921年末前往桂林會見了孫中山。馬林提出了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合作的可能性,並介紹了蘇俄的新經濟政策。孫中山馬上興奮地表示,這與他的民生主義原則相符合,自己雖不信奉馬克思主義,思想卻基本一致。此行雖然沒有正式達成合作協議,卻為後來孫中山確定“聯俄容共”政策最早牽了線。
1922年7月11日,馬林向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提交了一個報告,介紹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和他訪問過的國民黨人士孫中山等情況。
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做出指示,讓中國共產黨立即把中央委員會駐地移到廣州,同時要求中國共產黨與馬林密切配合開展國共兩黨合作的有關工作。由魏金斯基簽署的這個指示,被仔細地列印在一塊白色的綢緞上,縫進了馬林的襯衣。
同時,在共產國際的安排下,馬林還取得了一個可以堂而皇之活動的身份——《共產國際》和《國際新聞通訊》兩份雜誌派駐遠東的記者。
1922年7月24日,馬林第二次登上了趕赴中國上海之路。到達上海后,馬林又協助組織中國工人運動。開灤煤礦同盟罷工時,他不顧面孔容易暴露的危險,在中共黨員陪同下深入礦區井下,同工人談話並進行動員。
馬林於1923年6月在廣州參加了中共“三大”,會上確定了用加入國民黨的形式進行國共合作,這正好與他在爪哇的經驗相近。不過,對於共產黨人如何保持獨立性及警惕國民黨右派反共,馬林未能很好地認識,因此與中共領導人產生很大的矛盾。
1924年,馬林被召回,由維經斯基接替。馬林返回莫斯科后,與共產國際東方部產生觀點分歧,便辭職回國擔任荷蘭共產黨的領導。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馬林曾深有感慨地對熟悉的中國同志說:“中國問題,棋輸一著,我們大家都有責任,今後應正視錯誤,努力前進”。

英勇就義

1927年,馬林與荷蘭共產黨決裂,自組政黨,並加入了托洛茨基組織的第四國際,期間一度被捕入獄。不久之後,馬林及其政黨又離開第四國際,轉而同英國獨立工黨和西班牙馬克思主義聯合工人黨結盟。
馬林1933年在獄中當選為荷蘭下議院成員,此後他一直利用此身份領導荷蘭工人運動。1940年納粹德國佔領荷蘭,馬林隨即解散自己的政黨,轉而組織抗擊德國侵略的游擊戰,建立了馬克思-列寧-盧森堡戰線。馬林編輯了秘密發行的報紙《斯巴達克》,鼓勵荷蘭人民奮起反抗侵略者。
1942年,馬林和馬克思-列寧-盧森堡戰線其他主要領導人一道被納粹德國抓獲,4月13日被槍決。據稱,他們臨刑前仍然全體高唱國際歌。

主要成就


馬林在中國的兩年間,中共接受了共產國際的領導,而國共兩黨也開始了實質性的合作。他剛到中國時曾宣稱,“要把中國最大的、真正的政黨國民黨建設成為一個群眾性的政黨”,為此,他為早期中共選擇了一條與共產國際以及國民黨的合作之路。
1922年8月28日至30日,在馬林的提議下,中共中央在杭州西湖舉行了特別會議,專門討論國共兩黨的合作問題,他向與會者傳達了共產國際的八月指示。經過討論,會議基本達成了一致意見。會後,陳獨秀、李大釗、蔡和森、張國燾、張太雷等中共中央領導人相繼加入了國民黨,並開始幫助孫中山改組國民黨。西湖會議標誌著中共政治主張的重大改變,即採取“黨內合作”的形式同國民黨共事,國共合作邁出重要一步。
1923年6月12日—20日,中共三大召開,馬林以共產國際代表的身份出席了會議。三大最終確立了國共合作的具體方針及政策。這為國民黨在1924年1月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做好了鋪墊,預示著國共合作的正式啟動。

軼事典故


馬林作為國際職業革命家,於1921年4月在奧地利維也納領取前往中國 簽證時被捕,獲釋后被西方列強的警方列為注視目標。馬林在6月3日到滬后,向荷蘭總領事館登了記(否則就有被驅逐的危險),並以《地方經濟學家》雜誌駐上 海記者身份公開活動。不過密探們很快就掌握了他的行蹤。
日本警視廳1921年6月底就得到情報說,“上海支那共產黨”近期將召集各地代表開會,隨後通知了上海的英美法租界。至於情報的來源,估計是秘密檢查了上 海的李達寫往日本鹿兒島通知周佛海的信件。周佛海在日本時曾向同學們宣傳過共產主義思想,很快引來警視廳監視,李達通知他到上海參加共產黨成立會議的信很可 能受到郵檢。
中共一大在上海的“李公館”進行到1921年7月30日,正在討論黨綱時,突然有個可疑的陌生人闖入會場,自稱找錯了地方。有地下工作經驗的馬林馬上宣布 散會,再改期改地點進行。代表們疏散不過十幾分鐘,法國巡捕便包圍了會場進行搜查。李達後來回憶說:“假如沒有馬林的機警,我們就會被一網打盡。”

歷史評價


張國燾:“他這個體格強健的荷蘭人,一眼望去有點像個普魯士軍人。”“說起話來往往表現出他那議員型的雄辯家的天才,有時聲色俱厲,目光逼人。他堅持自己主張的那股倔強勁兒,有時好像要與他的反對者決鬥。他是一個老資格的社會主義者,曾在荷屬東印度工作多年,同情東方被壓迫民族,譬如他在上海路遇到一個外國人欺侮中國苦力,他竟挺身出來與那個外國人大打出手。但他的談吐往往過分形容亞洲人民的落後,也有時談到東方社會主義者的幼稚可笑,使人覺得他沾染了一些荷蘭人在東印度做殖民地主人的習氣。他是共產國際東方問題的權威,並以此自傲,有時還提到他曾和列寧在共產國際第二次大會中共同制訂殖民地問題決議案的事。所有這些表現,使他自居解放的人看來,就覺得他具有社會主義的白人優越感。”
包惠僧:“他對馬克思、列寧的學說有精深的素養,他聲若洪鐘,口若懸河,有縱橫捭闔的辯才……我們在他的詞鋒下開了眼界。”
李玉貞:“馬林三次出入中國,參與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並為第一次國共合作做了重要準備,是中共黨史上一位值得紀念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