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士大學
英士大學
民國年間,著名國立大學。1938年,經浙江省政府決議,省立戰時大學於開始籌備,1939年2月正式辦公。1939年5月定名為浙江省立英士大學,分設工、農、醫三院於松陽、麗水。1942年5月英士大學內遷雲和、泰順,12月經國民政府行政院決議改為“國立英士大學”,1945年11月遷至永嘉,1946年3月奉令移址金華。1949年8月為金華市軍管會接管,並解散了英士大學,其院系併入浙江大學、復旦大學。
英士大學受教育部和浙江省教育廳領導。其內部學制組織可分兩階段:1939年至1943年為省立大學時期,設農、工、醫三院,下設農藝、農業經濟、畜牧獸醫、土木工程、機電工程、應用化學、醫學、藥學等8個學系和農學、合作兩專修科;1943年至1949年為國立大學時期,一度曾將工學院劃出,增設法學院,后將醫學院停辦,工學院仍劃歸,又增設文理學院。這樣至1948年共設法、農、工、文理等四學院,增設法律、政治、經濟、中國文學、哲學、外國語文學、史學、數學、物理、化學、森林、機械工程和電機工程等學系。
英士大學
上海光復使革命局勢發生極為有利的改觀。在此影響下,5日,江蘇省會蘇州、浙江省會杭州幾乎同時宣布獨立。陳其美又促成江浙聯軍,至12月2日,革命聯軍攻克南京,為臨時政府成立奠了基礎。被孫中山譽為“革命首功之臣”。
1913年,袁世凱復辟帝制遭到全國反對,陳其美追隨孫中山開展反袁活動,1916年在上海法租界被袁派人刺殺身亡,年僅38歲。
中華民國郵政發行的烈士像普通郵票中就有陳英士,圖案採用的就是就任滬軍都督時的戎裝照(見圖,蓋原地戳——浙江吳興)。其侄陳果夫、陳立夫亦有名。
英士大學
嗚呼,在國難時期創辦並發展壯大起來的大學,實屬不易。然時當局者卻因主觀意識的不同,就遭關閉,實為我國現代高等教育的一大損失。由於戰爭的動亂和意識形態的偏見,英士大學校史資料散落各處,鮮有人知。其先後在杭州、臨海、麗水、泰順、永嘉和金華等地辦學,也未見相關原地實寄封,尚有待挖掘。
1929年民國政府在杭州三公園建立了陳英士銅像,上個世紀60年代因故被拆除。海內外的英士大學校友們為了紀念陳英士的革命精神,籌集資金重塑銅像,於2005年4月,再次屹立在杭州西子湖畔。百餘名白髮蒼蒼的前英士大學校友冒雨出席了揭幕禮。
英士大學創校伊始,在日寇鐵蹄下,校址一日三遷,但是始終弦歌不絕。校長擇才施教,教師盡學相授,學生克難苦學。該校各系人才輩出,遍佈於工農業中、醫衛界、經濟界、政法界、教育界、科技界、文化藝術界,皆卓有成就、頗多建樹者。法律系學生為司法界重鎮,會計系學生多為名會計師,建築系學生亦為名建築師,人才濟濟,不愧為名教名校。只可惜“陳英士反共”,英大被砍掉,其實陳英士1916年被袁世凱暗殺,中國共產黨成立於1921年,反共之說實屬無稽。1978年後,撥亂反正,史學界統一認識,終於確認陳英士為辛亥革命先驅,討袁烈士。英士學校及師生名位亦得以逐步糾正、恢復。 英大校友曾經在台集會,校長鄧傳楷以當時諸同學生活艱困,聚餐費用均由其支付,可說校長請學生之佳話。
1986年金華創立英大校友會,次年,編成全國性的《原英大校友通訊錄》。
1988年3月12日英大(杭州)校友會假省府大樓五號樓正式成立,由省政府副秘書長、省民進副主委、英大校友吳畏主持。各地如上海、北京、南京、成都、福州等均先後組成校友分會或小組。杭州成為校友聯絡中心。原老浙大、浙農大、浙醫大等各位校長、書記都確認英大系前身之一部分。英大(杭州)校友會且得到浙江大學校友總會承認,成為分會級團體成員,又被“浙江省高校校友會聯誼會”接納為組成成員,推舉孫懷仁、姜亮夫、周鳴錚、王季午、董太和等5位英大老師為名譽會長。
自1988年至今,英大(杭州)校友會工作活動正常有序,從不間斷。除平常探訪、聯絡各地校友、互通信息,增進情誼外,堅持每年舉行一次各地校友聯誼年會,堅持編髮內部刊物《英大校友通訊》,堅持每季召開校友理事會一次,不定期聯絡“台北英大旅台校友會”和“美、加英大校友聯誼會”數次,送往迎來。還曾海內外互動,商議試圖分步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