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以群的結果 展開

以群

上海市文學研究所所長

以群,原名葉以群,安徽歙縣人。中共黨員、九三學社成員。歷任上海文聯、文協理事、組織部幹部,上海文化局電管處副處長,上海聯合電影製片廠副廠長、藝術處處長,上海市文聯、作家協會副主席,上海市文學研究所所長,《上海文學》、《收穫》副主編。

人物簡介


以群
以群
以群,原名葉以群,安徽歙縣人。中共黨員、九三學社成員。1929年留學日本東京政法大學經濟系。1932年參加左聯,曾任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左聯組織部長,《北斗》雜誌編委,《西安文化報》副總編,武漢《抗敵文藝》編委,重慶文化聯絡社總編輯,香港交通社負責人,全國文協理事、編委,1949年後歷任上海文聯、文協理事、組織部幹部。1932年開始發表作品。195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生平簡歷


青年時期

葉以群1911年出生於歙縣藍田村。少年隨父在杭州讀書。民國18年(1929)高中畢業,曾因在《浙江潮》發表文章,號召青年學生以錢塘潮的洶湧氣概,衝破社會禁錮而被捕。后經族人葉元龍教授保釋。同年秋,留學日本,就讀東京政法大學經濟系。但他興趣在文學,參加日本無產階級科學研究會和中國問題座談會,閱讀和翻譯了不少左翼文藝論著和進步作品,次年,負責建立東京“左聯”支部,並團結東京“教聯”和“社聯”,成立“文化總同盟”。以華蒂為筆名發表文章,介紹日本進步作家和作品。后因參加東京中國留學生愛國反日活動,被迫回國。民國20年,在上海任左聯秘書處幹事和《北斗》、《青年文藝》雜誌主編。次年同丁玲田漢等人一起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被推為左聯組織部長,主編左聯機關刊物《十字街頭》,負責組建左聯安徽分會,主編《安徽學生》。

民國期間

民國22年,左聯派以群、丁玲、艾思奇(李生萱)等人成立“上海反帝大同盟”。民國23年夏被捕,次年9月,經葉元龍託人保釋,後去西安。民國27年參加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任該會機關刊物《抗戰文藝》編委。后根據周恩來的安排,赴重慶協助茅盾做了大量文藝領導和組織工作,有“茅盾的參謀長”之譽。民國35年赴上海創辦新群出版社,出版文藝叢書。民國37年被派往香港主持文藝通訊社。開展對海外華僑文藝社團和報刊的文藝通訊及聯絡活動。

建國后

建國后,先後擔任華東和上海中蘇友好協會副總幹事,上海電影製片廠副廠長、上海市文聯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上海市文學研究所副所長、《上海文學》和《收穫》副主編等職。因受“潘漢年案件”株連,被長時間審查。1966年被迫害跳樓自殺。

貢獻

以群
以群
以群在文藝理論方面造詣極深,著述很多,主編有高校教材《文學的基本原理》;著作有《創作漫談》、《文學的基礎知識》、《在文藝思想戰線上)、《魯迅的文藝思想》、《談有關文學特性的幾個問題》、《論無產階級革命文藝的發展方向》、《今昔文談》等十多種;譯作有《蘇聯文學講話》、《新文學教程》等。

主要著作


文藝創作概論(文論)1933,天馬
以群紀念館
以群紀念館
創作漫話(文論)1936,天馬
生長在戰鬥中(報告文學)1940,中國文化服務社
文學底基礎知識(文論)1941,生活
旅程記(散文、文論合集)1942,桂林集美書店
秭妹行(話劇)1943,重慶東方書社
新人的故事(短篇小說集)1943,重慶當今出版社;1947,新群
文藝思想問題筆記(文論)1954,新文藝
在文藝思想戰線上(文論)1957,新文藝
魯迅的文藝思想(文論)1957,新文藝
我們的文藝方向和創作方法(文論)1958,新文藝
在不平常的日子裡(散文)1958,百花
談有關文學特徵的幾個問題(文論)1958,上海文藝
蘇聯文學的光輝成就從哪裡來?(文論集)1958,上海文藝
文學問題漫談(文論)1959,作家;增訂本,1963,作家
論無產階級革命文藝的發展方向(文論)1960,上海文藝;修訂本,1963,上海文藝
今昔文談(文論、雜文)1962,上海文藝
以群文藝論文集(文論)1983,上海文藝
戰鬥的素繪(報告文學集)選編,1943,作家書屋
南京的虐殺(即《戰鬥的素繪》)選編,1946,作家書屋
高爾基畫傳(傳記)編寫,1956,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文學的基本原理(上下冊)主編,1963—1964,上海文藝;合訂本,1964,修訂本;1983

翻譯書目


隱秘的愛(短篇小說集)蘇聯高爾基著,華蒂(即以群)、《森堡譯,1932,湖風;修訂本〈英雄的故事〉,1941,重慶上雜
祈禱(短篇小說)日本川綺妮子著,1933,光華
蘇聯文學講話 蘇聯塞維林、多里福諾夫著,1936,讀書生活
怎樣寫作—高爾基文藝書信集與麟林合譯,1937,讀書生活
新文學教程(教材)蘇聯維諾格拉多夫著,1937,讀書生活;1952,新文藝
給初學寫作者(書信)蘇聯高爾基著,1941,讀書;1949,三聯;1952,平明
蘇聯作家論(評論集)蘇聯塞維林著,1941,上雜
高爾基論兒童文學 蘇聯密德魏傑娃編,與孟昌合譯,1956,中青

以群與巴金


就在巴金離開上海準備赴杭州繼續參加亞非作家其它活動之前,他和當時的上海市作協主要領導葉以群見了一面。雖然只是匆匆一面,但是,巴金仍然能體會到這位結識幾十年的老朋友,當時的心緒相當緊張。不過以群仍然還象從前那樣處事泰然,並沒有因為作協出現幾張大字報,就對自己多年的革命經歷產生了懷疑。
可是,讓巴金大吃一驚的是,1966年8月2日當他還在杭州的時候,忽然聽到從上海傳來不幸消息:葉以群竟然在造反派的批鬥中從樓上跳了下來,並且當場跌死!
以群故居
以群故居
葉以群的自殺,對巴金心裡的衝激是無法用語言形容的。以群是他多年共事的老領導和老戰友,沒有誰比巴金更了解以群的為人。他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到葉以群竟會是造反派們口誅筆伐的“黨內走資派”!他在上海臨行前,儘管市作協內部對葉以群的批判,已經到了大字報貼滿大樓內外的地步,然而巴金無法接受葉以群慘死的嚴峻現實。
在葉以群自殺不久,巴金也回到上海。他忽然感到從前自己那麼熟悉,從心裡感到親切的市作協大樓,一夜之間竟變得那麼陌生起來。他不得不放棄早在亞非作家緊急會議召開之前就已著手準備的一系列寫作計劃。巴金也開始投入到這場被人稱之為“摧枯拉朽”的運動中來。
那時,巴金感到很不適應,他好象剛剛從一片灑滿陽光的天地,忽然走進一片偌大的陰影。儘管他沒有見到葉以群跳樓自殺的現場,可他憑自己的思維想象,仍然在腦子裡虛構出那一可怖的場面:一個那麼謙虛謹慎的人,竟然在作協運動剛剛開始就自尋了短見。葉以群的頭部猝然在滾燙的水泥地面濺出了紅白相間的液體。巴金正是從葉以群的悲劇之中看到了可怕的將來。
巴金每天從武康路13號那飄著玉蘭香味的小院來到巨鹿路作協,他的心情始終充滿難言的緊張。因為他已經發現造反派們的目光開始轉向了他,巴金再走進作協大樓時,就會感受到一種冰冷的威脅。從前人人見他時臉上的笑容,不知為什麼竟然被一種陌生的冷漠所代替。幾乎無人與他主動打招呼了,即便有也只是個別人,偷偷向巴金丟個安慰的眼神罷了。他開始意識到自己的處境正在悄悄發生意外的轉化,巴金無法理解身邊這些微妙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