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廣達

魯廣達

魯廣達(公元531年~589年),字遍覽,扶風郿人,魯悉達弟,南朝陳猛將。至德二年(584) ,隋將賀若弼卒師渡江,攻拔南徐,直逼金陵。金陵守將魯廣達率眾死戰,殺敵甚多。金陵失陷后,他猶督殘兵苦戰 不息,兵敗被俘。陳朝覆滅,廣達憤慨而卒。

人物生平


魯廣達忠義待人,朋友眾多。侯景之亂時,他與兄長魯悉達聚眾保護新蔡。承聖元年(公元552年),他任晉州刺史,參與平定侯景叛亂,立下大功。後來,他率部投靠大將王僧辯。當時江南將帥,各領所部,人以千數,而以魯氏最多。侯景之亂平定后,他升至員外散騎常侍。
陳永定元年(公元557年),陳霸先代梁稱帝,任魯廣達為征遠將軍、東海太守。他固辭不就,只任員外散騎常侍。天嘉二年(公元561年),其兄悉達卒后,他任假節、信武將軍、北新蔡太守,並代兄為吳州刺史,封中宿縣侯。光大元年(公元567年),魯廣達任通直散騎常侍、都督南豫州諸軍事、南豫州刺史。適湘州刺史華皎舉兵造反,朝廷派兵鎮壓。兩軍在夏口(今湖北武昌市)相遇。華皎水軍強盛,無人敢擋。魯廣達身先士卒,勇猛衝鋒。戰艦相撞時,魯廣達失足落水,溺水良久,才被救起。
太建初年(公元569年),魯廣達主動提議配合征南大將軍章昭達出兵三峽地區,通過文武並舉的辦法,招撫定、安、蜀諸州鎮,鞏固了陳朝西南邊防。當他發覺北周在蜀水邊上大規模進行造船活動,並運貯糧草,有佔領江北的企圖時,就與郢州刺史錢道戢一起,秘密發兵偷襲,縱火焚燒了北周的造船基地,然後帶領部下悄然返回巴州駐地。
魯廣達為政清廉,待人推心置腹,深受群眾擁護。魯廣達在巴州任期屆滿,百姓紛紛上書挽留,於是又被延期二年。
太建五年(公元573年),魯廣達率軍北伐,收復淮南舊地,又與齊軍戰於大峴,大破齊軍,斬守城主將張元范,11月光復北徐州(今徐州市),就任都督北徐州諸軍事、北徐州刺史。不久,又增任散騎常侍,回朝任右衛將軍。太建八年任北兗州刺史,調晉州刺史。太建十年,任使持節、都督合、霍二州諸軍事、仁威將軍、合州刺史。太建十一年,北周將領梁士彥揮師南征,圍壽春。魯廣達等率軍迎戰。周軍攻勢凌厲,節節勝利,陳國盡失淮南之地。魯廣達被免職。太建十二年,與豫州刺史樊毅率軍北伐,連克郭默等數城。遂任使持節、西平將軍,都督郢州以上七州諸軍事,率水軍四萬,鎮守江夏(今屬武昌市),擊退北周安州總管元景山之犯。
至德元年(公元583年),陳叔寶即位,魯廣達回朝任安左將軍。後為平南將軍、侍中,改封綏越郡公。回朝晉陞為中領軍(三品)。
至德三年,楊堅代北周稱帝,國號隋。楊堅相繼破突厥,滅後梁,統一北方,準備揮師渡江,統一全國。當時,魯廣達的兩個兒子魯世真和魯世雄在家鄉新蔡率兵投奔隋將韓擒虎,然後又派專人給魯廣達送信,規勸父親來歸。魯廣達正駐軍建康,保衛京師,接信后異常氣憤,親自送往朝廷請罪。後主陳叔寶安慰他說:“世真他們雖然投了隋,但你是國家的重臣,我完全信賴你,何必把自己置於嫌疑之中呢?”並賞賜他黃金,讓他當日返回軍營。
禎明三年(公元589年)正月,隋將賀若弼揮師渡江攻佔鐘山,魯廣達率軍在白土崗布陣,與隋軍針鋒相對。魯廣達手執兵器向前,往來拼殺,殺傷甚眾,隋軍後退。當隋軍擊敗其他諸將,乘勝進入宮城時,魯廣達仍率余兵,頑強抵抗。但畢竟寡不敵眾,建康終於陷落。當日暮時,魯廣達眼看大勢已去,於是丟兵解甲,面向宮城跪拜痛哭,對部下說:“我身不能救國,負罪深矣!”士卒們也都感動得涕淚俱下。
魯廣達依例入隋不久,思國成疾,拒絕醫治,憂憤而死。原陳尚書令江總伏柩慟哭,題其棺曰:“黃泉雖抱恨,白日自流名;悲君感義死,不作負恩生。”

人物評價


據《陳書·孝行傳》載,魯廣達痛悼故國,憤慨而卒,“尚書令江總撫柩慟哭,乃命筆題其棺頭為詩曰”,即是此詩。詩的開頭二句頌揚魯廣達為國捐軀,雖死猶生。他雖未酬身先死,抱恨九泉之下,但他的壯烈行為和高尚。
情操卻如日月長存,青史留名。詩歌的后二句是對魯廣達氣節操守的評價,充分肯定他為“義”捐軀、不肯負恩苟活。這首詩感情沉痛,語言平實,不加經營,有如脫口吟出,聲調悲壯,正應一個“哭”字。言詞之間對魯廣達的死既深表痛惜之情,又深致欽慕之意。
史臣曰:蕭摩訶氣冠三軍,當時良將,雖無智略,亦一代匹夫之勇矣;然口訥心勁,恂恂李廣之徒歟!任忠雖勇決強斷,而心懷反覆,誣紿君上,自躓其惡,鄙矣!至於魯廣達全忠守道,殉義忘身,蓋亦陳代之良臣也。

史書記載


《陳書 卷三十一列傳第二十五 魯廣達》:魯廣達,字遍覽,吳州刺史悉達之弟也。少慷慨,志立功名,虛心愛士,賓客或自遠而至。時江表將帥,各領部曲,動以千數,而魯氏尤多。釋褐梁邵陵王國右常侍,遷平南當陽公府中兵參軍。侯景之亂,與兄悉達聚眾保新蔡。梁元帝承製,授假節、壯武將軍、晉州刺史。王僧辯之討侯景也,廣達出境候接,資奉軍儲,僧辯謂沈炯曰:“魯晉州亦是王師東道主人。”仍率眾隨僧辯。景平,加員外散騎常侍,餘如故。
高祖受禪,授征遠將軍、東海太守。尋徙為桂陽太守,固辭不拜,入為員外散騎常侍。除假節、信武將軍、北新蔡太守。隨吳明徹討周迪於臨川,每戰功居最。仍代兄悉達為吳州刺史,封中宿縣侯,邑五百戶。
光大元年,授通直散騎常侍、都督南豫州諸軍事、南豫州刺史。華皎稱兵上流,詔司空淳于量率眾軍進討。軍至夏口,皎舟師強盛,莫敢進者,廣達首率驍勇,直衝賊軍。戰艦既交,廣達憤怒大呼,登艦樓,獎勵士卒,風急艦轉,樓搖動,廣達足跌墮水,沈溺久之,因救獲免。皎平,授持節、智武將軍、都督巴州諸軍事、巴州刺史。
太建初,與儀同章昭達入峽口,拓定安蜀等諸州鎮。時周氏將圖江左,大造舟艦於蜀,並運糧青泥,廣達與錢道戢等將兵掩襲,縱火焚之。以功增封並前二千戶,仍還本鎮。廣達為政簡要,推誠任下,吏民便之。及秩滿。皆詣闕表請,於是詔留二年。五年,眾軍北伐,略淮南舊地,廣達與齊軍會於大峴,大破之,斬其敷城王張元范,虜獲不可勝數。進克北徐州,乃授都督北徐州諸軍事、北徐州刺史。尋加散騎常侍,入為右衛將軍。八年,出為北兗州刺史,遷晉州刺史。十年,授使持節、都督合霍二州諸軍事,進號仁威將軍、合州刺史。十一年,周將梁士彥將兵圍壽春,詔遣中領軍樊毅、左衛將軍任忠等分部趣陽平、秦郡,廣達率眾入淮,為掎角以擊之。周軍攻陷豫、霍二州,南、北兗、晉等各自拔,諸將並無功,盡失淮南之地,廣達因免官,以侯還第。十二年,與豫州刺史樊毅率眾北討,克郭默城。尋授使持節、平西將軍、都督郢州以上十州諸軍事,率舟師四萬,治江夏。周安州總管元景將兵寇江外,廣達命偏師擊走之。
後主即位,入為安左將軍。尋受平南將軍、南豫州刺史。至德二年,授安南將軍,征拜侍中,又為安左將軍,改封綏越郡公,封邑如前。尋為中領軍。及賀若弼進軍鐘山,廣達率眾於白土崗南置陣,與弼旗鼓相對。廣達躬擐甲胄,手執桴鼓,率勵敢死,冒刃而前,隋軍退走,廣達逐北至營,殺傷甚眾,如是者數四焉。及弼攻敗諸將,乘勝至宮城,燒北掖門,廣達猶督餘兵,苦戰不息,斬獲數十百人。會日暮,乃解甲,面台再拜慟哭,謂眾曰:“我身不能救國,負罪深矣。”士卒皆涕泣歔欷,於是乃就執。禎明三年,依例入隋。
廣達愴本朝淪覆,遘疾不治,尋以憤慨卒,時年五十九。尚書令江總撫柩慟哭,乃命筆題其棺頭,為詩曰:“黃泉雖抱恨,白日自流名。悲君感義死,不作負恩生。”總又制廣達墓銘,其略曰:“災流淮海,險失金湯,時屯運極,代革天亡。爪牙背義,介胄無良,獨摽忠勇,率御有方。誠貫皎日,氣勵嚴霜,懷恩感報,撫事何忘。”
初,隋將韓擒虎之濟江也,廣達長子世真在新蔡,乃與其弟世雄及所部奔擒虎,擒虎遣使致書,以招廣達。廣達時屯兵京師,乃自劾廷尉請罪。後主謂之曰:“世真雖異路中大夫,公國之重臣,吾所恃賴,豈得自同嫌疑之間乎?”加賜黃金,即日還營。
廣達有隊主楊孝辯,時從廣達在軍中,力戰陷陣,其子亦隨孝辯,揮刃殺隋兵十餘人,力窮,父子俱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