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景之亂

侯景之亂

侯景之亂,又稱太清之難,是指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梁將領侯景發動的武裝叛亂事件。

景本為東魏叛將,被梁武帝蕭衍所收留,因對梁朝與東魏通好心懷不滿,遂於548年以清君側為名義在壽陽(今安徽壽縣)起兵叛亂,549年攻佔梁朝都城建康(今江蘇南京),將梁武帝活活餓死,掌控梁朝軍政大權。

侯景起兵后相繼擁立又廢黜蕭正德蕭綱(簡文帝)和蕭棟三個傀儡皇帝,最後於551年自立為帝,國號漢。

梁湘東王蕭繹在肅清其他宗室勢力后,派徐文盛、王僧辯討伐侯景,戰局逐漸扭轉;駐守嶺南的陳霸先北上與王僧辯會師,於552年收復建康。侯景乘船出逃,被部下殺死,叛亂終於平息。

侯景之亂后,江南地區的社會經濟遭到毀滅性的破壞,加劇了南弱北強的形勢。士族門閥在侯景之亂中不僅充分暴露了腐朽無能,而且受到了極其沉重的打擊,從而大大加速了南朝士族的衰亡。

出身江南寒人的陳霸先趁勢崛起,在亂后5年取代梁朝,建立陳朝北朝的兩國尤其是西魏利用侯景之亂的機會吞併大片南朝土地,國力陡增,為隋朝統一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簡介


侯景之亂
侯景之亂
南朝梁武帝蕭衍統治末年東魏降將侯景發動的叛亂。南朝後期,門閥士族統治開始走向衰落。士族已經變為一個失掉統治能力的腐朽、寄生階層,對於任何政治風浪的衝擊,士族往往都缺乏起碼的應變能力。侯景原為東魏大將,於梁武帝太清元年(547年)率部投降梁朝,駐守壽陽,不久起兵反叛,於三年(549年)攻破建康,梁武帝被困餓死。侯景進入建康后,悉驅城市文武,僳身而出,交兵殺之,死者三千人,又縱兵殺掠,交屍塞路。長期的腐朽寄生生活,造成了士族的極端脆弱和無能。他們膚脆骨柔,不堪行步,體羸氣弱,不耐寒暑,坐死倉猝者,往往而然。侯景又陸續派軍在三吳地區大肆燒殺搶掠,直到簡文帝大寶二年(552年),才被陳霸先王僧辯所擊敗。

歷史背景


侯景之亂
侯景之亂
蕭衍自天監元年(502)稱帝后,在長達四十多年的統治中,一貫執行寬縱皇族,優容士族的政策。
為了避免前代皇族間骨肉相殘局面的重演,他取消了宋、齊兩代監視和限制皇族權力的典簽制,給皇族以實權,出任方鎮,對他們的橫徵暴斂甚至公開搶劫和叛國均予寬容。武帝晚年,出任方鎮的諸王無不擁兵自重,以至窺測皇位。長期優容士族的結果,大大加速了士族的腐朽過程,使統治集團中貪殘、侈靡、輕視武備之風日益嚴重,吏治極端黑暗,階級矛盾空前尖銳,形成了“人人厭苦,家家思亂”的嚴重局面。這就給侯景之亂的得逞以可乘之機。

戰爭概述


侯景(?~552),字萬景,原為北魏懷朔鎮(今內蒙古包頭東北)戍卒。六鎮起義時,投降爾朱榮,為鎮壓葛榮的先
侯景之亂
侯景之亂
鋒。因功擢為定州刺史、大行台,威名遂著。后高歡誅滅爾朱氏,他又投靠高歡,官至司徒、河南道大行台,將兵十萬,專制河南達十四年之久。太清元年(547)高歡死,侯景與高歡子高澄有隙,乃據河南叛,並派人向西魏和梁洽降。西魏對侯景十分警惕,以援助為名,派兵佔領侯景據地之半,並逼其交出兵權,入朝長安。梁武帝雖也曾一度猶豫,但很快就不顧多數朝臣的反對,納降侯景,封為河南王,都督河南南北諸軍事,並派蕭淵明領兵五萬進攻東魏。
出乎梁武帝意料,侯景率騎數百、兵八千順利渡過長江,攻入建康,直指台城。十月二十四日,台城被圍時,、在良將羊侃指揮下展開了慘烈的台城保衛戰。侯景在三年三月十二日攻破台城。五月,被軟禁的梁武帝病餓而死,侯景立太子蕭綱為帝(簡文帝),自居相國、宇宙大將軍、都督六合諸軍事,派兵攻佔三吳等地。所到之處,專以焚掠為事。殺戮立威,但百姓寧死而終不附。大寶二年(551)侯景率大軍西上,攻佔郢州,進軍江陵,六月被蕭繹的荊州軍擊敗,退回建康,從此一蹶不振。八月,侯景廢簡文帝,十一月自立為帝,國號漢。承聖元年(552)二月,王僧辯與起自嶺南的陳霸先會合,三月大捷於姑孰(今安徽當塗),進抵建康,侯景東逃,四月為其部下殺死,持續四年之久的叛亂終告平定。

事件經過


醞釀叛亂

建康城平面圖
建康城平面圖
侯景初入梁時,欲求婚於王、謝名門,請梁武帝做媒,梁武帝嫌其門第不夠而予以拒絕,侯景因而對梁心懷怨念。引發侯景之亂的更重要的契機則是梁與東魏通好。東魏趕走侯景及梁軍以後不久,就向梁朝拋出橄欖枝,讓俘虜蕭淵明寫信給梁武帝,聲稱若兩國重歸於好,便可放還蕭淵明。梁武帝一向重視宗室團結,看到蕭淵明信函后竟然流淚;同時他已透過寒山之戰認識到梁軍戰鬥力之差,不堪再戰,所以偏向通好,近臣朱異、張綰等也主和。但傅岐和侯景堅決反對,尤其是侯景,他害怕自己會被梁朝作為交換蕭淵明的籌碼,因此多次上書梁武帝,陳述不可與高澄通好的理由,並請纓北伐,均遭梁武帝駁回。又寫信送錢給朱異,請他改變主意,朱異收了錢卻不回信。侯景又偽造了東魏要求以侯景交換蕭淵明的書信,梁武帝看了該偽信以後竟然接受,復書說:“貞陽侯(蕭淵明)早上回來,侯景晚上就可以給你們送過去。”侯景看了之後怒不可遏,說:“我就知道這糟老頭子沒心沒肺!”其心腹王偉也勸他造反。於是侯景以壽陽為基地,密謀叛亂。
侯景充分利用了梁朝的各種矛盾。他以南豫州牧的身份鎮守壽陽,廢除了梁朝盤剝百姓的市場稅和田租,使百姓都來參與叛軍,又將百姓子女分配給叛軍,使壽陽成為一個大軍營。曾為梁武帝養子的臨賀王蕭正德久蓄異志,侯景也與之聯結。侯景屢屢向梁廷索求錢財武器,言辭也愈發傲慢,但梁武帝從未拒絕,一味姑息,給侯景運輸物資的“信使相望”。蕭范、羊鴉仁元貞、裴之悌等人相繼向朝廷報告侯景欲謀反的消息,梁武帝及朱異等人卻不以為意,說:“景孤危寄命,譬如嬰兒仰人乳哺,以此事勢,安能反乎?”甚至還斥責蕭范“不許朝廷有一客”。侯景便利用梁武帝昏庸的綏靖政策迅速壯大起來。

侯景起兵

侯景所攻佔的城市
侯景所攻佔的城市
經過數月的準備,到548年(梁太清元年,東魏武定六年,西魏大統十四年)八月十日,侯景以誅殺中領軍朱異、少府卿徐驎、太子右衛率陸驗、制局監周石珍為借口起兵於壽陽,兵力約有8000人,正式揭開侯景之亂的帷幕。梁武帝聽說后笑道:“是何能為,吾以折棰笞之!”乃派邵陵王蕭綸統率諸軍,征討侯景。侯景知梁軍來攻,決心爭取主動,放棄淮南,率輕騎突襲建康城。九月,侯景留部將王顯貴守壽陽,自己詐稱遊獵,出壽陽城。十月,侯景揚言進攻合肥,實際上卻襲占譙州(今安徽滁州)、歷陽(今安徽和縣),進而引兵臨江。梁武帝徵詢都官尚書羊侃討侯景之策,羊侃請求派2000人急據採石(今安徽馬鞍山),另派一軍襲擊壽陽,從而使侯景進退失據。朱異卻說:“景必無渡江之志”,故羊侃的建議未被採納梁武帝命蕭正德為平北將軍、都督京師諸軍事,屯守丹陽(今江蘇南京西南)。蕭正德早已與侯景約為內應,派大船數十艘,以運蘆葦為名,暗中接濟侯景軍輜重。當時梁寧遠將軍王質率水軍3000巡弋江上,侯景將要渡江,擔心被其阻擊,便派間諜查看。此時,梁臨川太守陳昕向梁武帝建議,採石急須重兵鎮守,而王質水軍力量較弱,要求增加戍軍。梁武帝遂命王質與陳昕換防。間諜將此消息告侯景,侯景遂乘王質與陳昕換防之機,率軍8000自橫江(今安徽和縣西南)渡江,搶佔採石,俘獲陳昕。繼又分兵襲取姑孰城(今安徽當塗),俘淮南太守蕭寧,主力進到慈湖(今安徽當塗西北),建康震動。梁武帝將軍務託付給皇太子蕭綱,太子部署建康防務,命其子宣城王蕭大器總督城內諸軍,並赦免囚徒以充軍。百姓聽說侯景的軍隊到了,爭相逃入城中,士大夫幾十年不見兵器,柔弱不堪,聞變后惶惶不可終日。羊侃布置防守,整頓秩序,皇太子欣賞羊侃的膽識,對他很是倚賴。

建康淪陷

侯景軍於十月二十日渡江,十月二十四日至朱雀航(今江蘇南京南)。由於有蕭正德的內應,侯景很快攻破朱雀門,守門的東宮學士庾信逃走。接著,蕭正德開宣陽門,迎接侯景軍入城。自十月二十五日開始,侯景軍就圍攻台城(宮城),由於有羊侃的堅守,久攻不下,乃築長圍以斷台城內外聯絡。十一月初一,蕭正德登基為皇帝,改元正平,封侯景為丞相,並加緊對台城的攻勢。梁武帝第七子荊州刺史湘東王蕭繹起兵於江陵,聯絡湘州刺史河東王蕭譽、雍州刺史岳陽王蕭詧等一起增援建康。此時,統領諸軍征討侯景的邵陵王蕭綸聽說侯景渡江南進,已回軍京口(今江蘇鎮江),率步騎3萬西進。侯景遣軍至江乘(今江蘇句容北)阻擊;蕭綸迂迴至蔣山(即紫金山)紮營,侯景大懼,一面備船作退走的準備,一面分兵三路進攻蕭綸。蕭綸先敗侯景,迫其退向覆舟山(今南京市九華山)北。后在玄武湖畔交戰,蕭綸兵敗,逃朱方(今江蘇丹徒東南)。侯景繼續圍攻台城,鄱陽王蕭范與西豫州刺史裴之高、建安太守趙風舉率軍救援建康,屯兵於蔡州,等待長江上游諸軍。北徐州刺史蕭正表則投降侯景,並率兵萬人於歐陽(今江蘇儀征)江中立柵,阻遏江陵蕭繹等援軍,又襲廣陵(今江蘇揚州西北),敗后還鍾離(今安徽鳳陽東北),降東魏。
十二月,侯景採取火攻及引玄武湖水灌台城,仍未能攻克。此時,梁衡州刺史韋粲、司州刺史柳仲禮、西豫州刺史裴之高、南陵太守陳文徹等援軍已會師於新林王游苑(今江蘇江寧西南),合兵10餘萬,沿秦淮河豎立柵欄,侯景亦於秦淮河北岸立柵相拒。梁軍推舉柳仲禮為大都督,協調諸軍行動。侯景派步騎萬人挑戰,柳仲禮因諸軍新至,堅壁不出,后聞蕭繹已率3萬銳卒自江陵東下,部署諸軍進擊侯景。次年(549年)正月,韋粲部向進攻出發位置前進時,遇大霧迷路失時,到達青塘,夜已過半。立柵未成,遭侯景軍突襲戰敗而死。柳仲禮馳救青塘,稍挫侯景軍,雙方遂隔秦淮河對峙。蕭綸收容殘部與東路援軍蕭大連等同柳仲禮會合,江陵方面援軍蕭方等及王僧辯軍亦至。二十七日,蕭綸所屬蕭嗣、李遷仕、樊文皎等部渡過秦淮河,攻破東府前柵迫使侯景軍後撤。李遷仕、樊文皎率銳卒5000深入敵軍營地攻打,獲勝,后被侯景部將宋子仙以伏兵擊破,樊子皎戰死。
由於主帥柳仲禮不留心戰事,反而“置酒高會,日作優倡,毒掠百姓,污辱妃主”,又凌侮來援諸將,各路勤王之師內部互相猜疑,致諸將均無戰心,各自思歸。當時台城中已湧入避難百姓十多萬人及兩萬士兵,經過數月圍攻,大多數人都身體浮腫,奄奄一息,成批死亡,能作戰的士兵不到四千人。而侯景軍則已發展到十萬人。到十二月時,守城的股肱之臣羊侃去世,被視為罪魁禍首的朱異也在一個月後病死。549年(梁太清三年,東魏武定七年,西魏大統十五年)三月,侯景再次引玄武湖水灌台城,並四面猛攻,梁將蕭堅之書佐董勛、熊曇朗於十二日拂曉引導侯景軍由西北角樓處攻入台城。侯景入覲梁武帝及皇太子,並矯詔解散援軍。各路援軍退還,柳仲禮等出降,侯景佔領了建康全城,控制梁朝軍政大權。梁武帝心中不平,對於侯景的要求都不予滿足,侯景遂斷絕其供應,到五月初二活活餓死於台城。皇太子蕭綱即位,是為簡文帝,改元大寶,仍為侯景手中傀儡。曾過了一把皇帝癮的蕭正德怨恨自己被侯景當槍使,乃密召鄱陽王蕭范帶兵入京,侯景得悉后將蕭正德勒死了。侯景攻陷台城后,於549年(梁太清三年,東魏武定七年,西魏大統十五年)三月末遣於子悅率兵數百攻奪吳郡(今江蘇蘇州)。當地豪強陸映公恐作戰不勝,資財被掠,勸太守袁君正載米、牛、酒迎降,於子悅俘袁君正,大肆掠奪。民眾紛紛築城堡反抗。五月,侯景任命廂公蘇單於為吳郡太守,派儀同宋子仙進軍錢塘。新城(今浙江杭州境)守將戴僧逿據城防守。六月,吳民陸緝等起兵攻打吳郡,斬殺蘇單於。七月,宋子仙自錢塘(今浙江杭州南)回軍攻陸緝,陸緝棄城逃奔海鹽(今浙江嘉興東南)。吳興(今浙江吳興南)兵力較弱,侯景派中軍都督侯子鑒等攻吳興,吳興太守張嵊戰敗被俘。十一月,侯景派宋子仙自吳郡再攻錢塘,戴僧遢投降。宋子仙渡浙江攻會稽(今浙江紹興)。梁邵陵王蕭綸先逃鄱陽(今江西波陽)。十二月,會稽守將梁南郡王蕭大連亦棄城逃走,其司馬留異率部降於宋子仙,並引宋子仙追俘蕭大連。至此,三吳盡為侯景佔領,其聲勢達到頂峰。他不僅娶了簡文帝的女兒溧陽公主,還自封為宇宙大將軍、都督六合諸軍事。此時梁朝諸王不但不攻打建康,反而自相殘殺,蕭繹殺死蕭慥蕭譽,他的世子蕭方等亦死於內戰中,蕭詧投奔西魏,蕭綸、蕭范、蕭大心諸王也相互攻擊,使侯景得以蹂躪三吳,擴充勢力。

蕭繹反攻

550年(梁大寶元年,東魏武定八年,西魏大統十六年),侯景攻下樑江州(今江西九江)、豫章(今江西南昌)后,梁湘東王蕭繹派寧州刺史徐文盛率軍數萬,於貝磯(今湖北黃岡西)敗侯景將任約,進逼大舉口(今湖北黃岡東)。侯景派宋子仙等率兵2萬西援。次年(551年)正月,新吳(今江西奉新)太守余孝頃舉兵聲討侯景,侯景命於慶迎戰。與此同時,蕭繹派護軍將軍尹悅、安東將軍杜幼安、巴州刺史王詢等率軍2萬,自江夏(與郢州同治夏口,今湖北武漢武昌)趨武昌,受徐文盛節度,進擊任約。三月,徐文盛等攻克武昌,任約向侯景求援。侯景親自率軍西上,閏三月進至西陽(今湖北黃岡東),與徐文盛等隔江築壘對峙,侯景軍壘被徐文盛軍擊破。四月,侯景聞江夏空虛,命宋子仙、任約率輕騎400由淮內(今湖北黃岡)過江,襲郢州,俘刺史蕭方諸。侯景乘風舉帆,越徐文盛等軍而入據江夏。徐文盛逃回蕭繹大本營江陵,王詢、杜幼安等投降侯景。
蕭繹見徐文盛戰敗,又派王僧辯為大都督,統率諸軍征討侯景,進至巴陵(今湖南嶽陽)。王僧辯得知郢州失守,即於巴陵築壘固守。侯景分遣任約攻江陵令宋子仙率軍1萬為先遣,自率大軍繼進,由隱磯(今湖南臨湘西北長江南岸)攻巴陵,晝夜攻擊,未能攻下。至五月,侯景軍疾疫流行,士卒死傷大半。蕭繹以胡僧祐為武猛將軍入援巴陵,與信州刺史陸法和於赤沙亭(今湖南華容南)會師,侯景派任約率軍阻擊。六月,任約兵敗被俘。侯景聞知,焚營退走,留宋子仙等領兵2萬駐守郢州,派別將支化仁鎮守魯山(今湖北武漢東北),派儀同三司任廷和與范希榮等分別守晉州(今安徽懷寧)、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率大軍順流東歸,至蕪湖遭豫州刺史簡朗截擊,竭力突圍才返抵建康。同時,侯景部將於慶進攻鄱陽受挫,亦撤兵。王僧辯進抵漢口,克魯山、郢州,擒斬宋子仙等,戰局大為改觀。

平定叛亂

當時,交州刺史陳霸先擊敗響應侯景的高州刺史李遷仕,自南康北上,進屯西昌(今江西泰和)。七月,王僧辯克湓城(今江西九江西),陳霸先3萬人屯巴丘(今江西峽江北),欲與王僧辯會合。八月,王僧辯前鋒襲於慶於郭默城(今江西九江東北),於慶與潯陽(今江西九江)守將范希榮棄城東走。蕭繹命王僧辯屯兵潯陽,以待上流援軍。侯景敗還建康,見自己折兵損將,恐不能久存,遂廢梁簡文帝為晉安王,迎梁武帝曾孫豫章王蕭棟為帝,改元天正,旋即弒殺簡文帝。同年(551年)十一月,侯景逼蕭棟禪位於己,改國號為漢,建元太始
次年(552年)二月,蕭繹傳檄討伐侯景,命王僧辯率諸軍從潯陽出發,對侯景發動全面反攻。陳霸先率甲士3萬、舟船2000從南江(今江西贛江)北上,與王僧辯會師於白茅灣(今安徽懷寧東)。王僧辯軍襲破南陵(今安徽繁昌西)、鵲頭(今安徽銅陵)二地,進至大雷(今安徽望江),侯景急命侯子鑒率水師拒之。侯子鑒在戰鳥(今安徽繁昌北)與王僧辯陳霸先戰,敗奔淮南(今安徽當塗)。王僧辯和陳霸先抵蕪湖,守將張黑棄城而走。侯子鑒據姑孰、南州(今當塗江中)抵抗,侯景派兵2000助守。三月,侯子鑒先閉營不出,后挑戰輕進。王僧辯軍進至姑孰,以大艦斷其歸路,擊敗侯子鑒,佔領姑孰,繼克歷陽(今安徽和縣),入秦淮河。侯景命人把大小船隻皆裝滿石頭沉入江里,堵塞秦淮河口,沿淮築壘,從石頭城(今江蘇南京西)至朱雀航10餘里。陳霸先搶渡北岸,在石頭城之西落星山築柵,其他軍隊依次連修城堡八座,延伸到整個石頭城西北,形成包圍之勢。王僧辯進軍招提寺北(石頭城北)。侯景害怕西州(侯景以西州為府,在今南京西南秦淮河東側)路斷,在石頭城東北築五城,控制道路,以王偉等守台城,自率萬餘人列陣於西州之西。陳霸先佯退誘敵,遣弩手2000橫擊其後,侯景軍敗退。王僧辯大軍高歌猛進,侯景部將盧暉略開北門迎降,王僧辯攻入石頭城。侯景兵敗,不敢入台城,收殘部百餘騎奔吳(今江蘇蘇州)。王僧辯入台城,並命侯瑱追擊,侯景逃至胡豆洲(今江蘇南通一帶),四月十八日被部將羊鵾所殺。侯景的屍體被送到建康,王僧辯暴其屍於市,軍民爭相食用,連溧陽公主也吃了侯景的肉。侯景的謀臣王偉等也被押送江陵,旋遭蕭繹處死。歷時近四年的侯景之亂終於平定。

重大影響


南朝影響

哀江南賦
哀江南賦
侯景之亂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其所造成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陳寅恪指出:“侯景之亂,不僅於南朝政治為巨變,並在江東社會上,亦為一劃分時期之大事。”侯景之亂使南朝蒙受空前浩劫,庾信的《哀江南賦》正是亂后南朝人悲凄心境的真實寫照。具體而言,侯景之亂對南朝的影響,可從政治格局、經濟文化、社會階級、族群結構四方面加以分析。
政治格局是侯景之亂對南朝直接影響的方面,其表現即為政權更迭。隨著侯景之亂的爆發,原本號稱“如金甌一片,無一傷缺”的梁王朝土崩瓦解,呈現碎片化局面。縱使侯景之亂被平定,梁朝也是四分五裂、名存實亡了。蕭紀割據蜀地而稱帝,荊襄的蕭詧依附西魏,湘州的王琳依附北齊,蕭勃固守嶺南,各地盤踞自保的土豪更是不計其數。在侯景之亂中崛起的陳霸先脫穎而出,他火併了競爭對手王僧辯,並於557年迫使梁敬帝禪讓,開創了陳朝,接著在他的侄兒陳蒨陳頊的努力下,終於統一了長江以南地區,重建南朝的統治秩序。因此可以說侯景之亂引發了梁陳易代,換言之即南朝政治格局的變動。
侯景之亂對江南地區經濟文化的破壞是顯著而慘重的。侯景最初兵臨建康時,“號令甚明,不犯百姓”,但叛軍的紀律嚴明是暫時性的,由於久攻不下,其本性便暴露出來,“乃縱兵殺掠,交屍塞路,富室豪家,恣意裒剝,子女妻妾,悉入軍營。及築土山,不限貴賤,晝夜不息,亂加毆棰,疲羸者因殺之以填山,號哭之聲,響動天地。百姓不敢藏隱,並出從之,旬日之間,眾至數萬……破掠吳中,多自調發,逼掠子女,毒虐百姓,吳人莫不怨憤,於是各立城柵拒守”。侯景公開宣揚屠殺,對麾下將領宣稱“若破城邑,凈殺卻,使天下知吾威名!”梁朝“王師”的紀律比起侯景也是五十步笑百步,使百姓遭受雙重劫難。侯景攻打台城時,梁朝援軍“才過淮,便競剝掠,征責金銀”,又“毒虐百姓”,大失民心。552年王僧辯收復建康,縱容兵士大燒大搶,百姓哭聲震天,甚至反而懷念侯景,“僉以王師之酷,甚至侯景”。在侯景與梁朝官軍的燒殺搶掠之下,再加上飢荒、瘟疫,江南百姓流離失所,死者枕藉,號稱富庶的三吳之地經歷侯景之亂后“千里絕煙,人跡罕見,白骨成聚如丘隴焉”,社會經濟遭到毀滅性的破壞。此外,侯景叛軍還燒毀東宮藏書三萬卷,象徵梁朝文治的士林館也在戰亂中化為灰燼,加上後來梁元帝江陵焚書十四萬卷,可以說東晉以來南方引以為傲的文化典籍收藏湮滅於侯景之亂及其間接引發的江陵之變之中。文人學士也遭逢亂離,侯景之亂對江南文化的破壞亦是不可估量。
侯景之亂還引發了南朝社會階級關係的調整。自東晉以來,士族門閥為江南地區的統治階級,南朝以後庶族(寒人)地位雖上升,但其勢力無法與士族高門相抗衡。士族往往蓄養大量奴婢,以維持他們醉生夢死的生活,到梁朝時,江南社會階層固化嚴重,階級矛盾已非常尖銳。侯景準確地利用了南朝的這個痼疾,再加上他曾向王、謝求婚失敗,因此對南朝士族門閥也充滿仇恨。他攻入建康后,士族門閥遭遇滅頂之災,除了被屠殺的,還有許多士族餓死,顏之推曾云:“中原冠帶,隨晉渡江者百家,故江東有《百譜》;至是,在都者覆滅略盡。”陳寅恪亦指出:“梁末之亂,為永嘉南渡后的一大結局。南朝士族在經過數百年腐化之後,於梁末被全部消滅。”此言雖不乏誇大成分,但反映了士族門閥尤其是占統治地位的僑姓士族在侯景之亂中遭到致命打擊的事實。與士族落魄悲慘相應的則是奴婢的揚眉吐氣,侯景攻入台城后,下令解放被梁朝作為奴婢的北方人,又任用了許多南朝士族家的奴婢為官,使他們紛紛投奔侯景,“人人感恩,為之致死”。侯景的隊伍之所以能從入梁時的800人到起兵時的8000人,最後到圍攻台城時的十萬人,很大程度上是有大量的梁朝奴婢和農民加入之故,所以有學者稱之為“梁末奴婢解放運動”。
侯景之亂還導致了南朝族群結構的變化。自東晉以來,南朝一直是北來僑姓士族占統治地位,吳姓士族與南方土著只是充當點綴與陪襯,鮮少有與聞機務的權力。侯景之亂使士族遭到沉重打擊,不僅庶族寒人地位上升,南方土著豪酋也趁勢崛起。史載:“梁末之災沴,群凶競起,郡邑岩穴之長,村屯鄔壁之豪,資剽掠以致強,恣陵侮而為大。”陳寅恪說:“南朝當侯景亂興,中央政權崩潰之際,岩穴村屯之豪酋乘機競起,或把持軍隊,或割據地域,大抵不出二種方式:一為率兵入援建鄴,因而坐擁大兵。為嘯聚徒眾,乘州郡主將率兵勤王之會,以依法形式,或勢力強迫,取代其位。”他進一步指出,侯景之亂后,“梁陳之交,是南朝政治史上的一個大變化的時代,楚子集團的時期結束了,士族的歷史結束了,原來默默無聞的南方蠻族中的土豪洞主,紛紛登上了政治舞台。陳朝便是依恃南方土著的豪族建立起來的。此為江左三百年政治社會的大變動。……在這個意義上陳也可說是南方蠻族建立的朝代”。

全國影響

侯景之亂除了對江東社會的變遷有劃時代的意義以外,也牽動著整個中國的局勢,使后三國的格局發生巨大變化。侯景之亂使南朝一蹶不振,加劇了南弱北強的形勢,北方兩國都成為這次變亂的受益者。因此,后三國的均勢被打破,極大拉近南北統一的時間。其中西魏利用侯景之亂,國力得到最充分的擴充。侯景之亂中,被蕭繹所排擠的梁武帝之孫蕭詧稱臣西魏,宇文泰趁機派楊忠等將領掠奪梁土。550年西魏破柳仲禮,攻佔漢東;552年取劍北之地;553年佔領巴蜀;554年陷江陵,殺蕭繹,一度攻入江南湘州,其疆域擴充一倍以上。除了領土的擴張,侯景之亂給西魏及其後繼的北周帶來的紅利還有經濟實力的增強(得到富庶的蜀地)、戰略地位的提升(取得“跨有荊益”的有利格局)、外交環境的改善(打破四面樹敵的局面)等,從而國力陡增,由一個貧弱之國迅速具備了統一中國的實力。與此同時,東魏及其後繼的北齊雖然也從侯景之亂中獲得一些利益,如攻佔了南朝江淮之地,但由於內外局勢的掣肘,其所得遠不如西魏及北周,後來北齊欲藉助扶植蕭淵明繼位來染指江南,但被陳霸先粉碎,不久後由於皇室淫亂、朝政腐敗,北齊被北周所滅。
另外,侯景之亂造成南北人員流動頻繁,南北各自皇統的神聖性也被稀釋,客觀上促進了南北社會心理的認同。總而言之,侯景之亂改變了南北朝的格局,使西魏及北周一躍而成為後三國中最強大的國家,為隋朝統一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主要過程


東魏武定五年(梁太清元年,547年)正月至552年,侯景先後叛東魏、叛梁以及被討平的戰爭。主要分侯景叛東魏之戰、侯景叛梁之戰、侯景攻三吳之戰、蕭繹討平侯之亂。

侯景叛東魏

東魏武定五年(梁太清元年,547年)正月至次年正月,司徒侯景叛東魏投降梁朝,被東魏慕容紹宗等於渦陽(今安徽蒙城)擊敗的作戰。武定五年正月,東魏丞相高歡死後,侯景因與高氏不和,內自不安,遂據所制黃河以南地區,叛東魏,歸附西魏。二月,西魏以侯景為太傅、上谷公。不久,侯景 侯景之亂相關書籍
又遣使致書梁武帝蕭衍,請以所控荊、襄等十三州歸附梁朝。梁武帝封侯景為河南王,於三月命司州刺史羊鴉仁、兗州刺史湛海珍等率兵3萬趨懸瓠(今河南汝南),運糧接應侯景。五月,東魏司空韓軌等圍攻侯景於潁川(今河南長葛西),侯景視梁軍為遠水,難解近渴,東魏軍又攻伐在即,遂以割東荊(今河南泌陽)、北兗州(今江蘇淮陰西南)等四城為條件,請求西魏出兵援救。西魏一面加封侯景為大將軍兼尚書令。同時,派李弼等率兵l萬赴潁川,接應侯景,以抗東魏。韓軌探知西魏軍至,撤圍還鄴(今河北臨漳西南)。李弼引兵還長安(今西安西北)。西魏荊州刺史王思政入據潁川,侯景以略地為名,引兵駐紮懸瓠。西魏丞相宇文泰恐侯景有詐,召景入朝,欲解除其武裝。侯景不從,王思政又分遣諸軍佔據侯景所轄七州、十二鎮。侯景遂叛離西魏,投歸梁朝。七月,梁援軍將領羊鴉仁入懸瓠,接應侯景。八月,梁以南豫州刺史蕭淵明為都督,舉兵攻東魏。九月,蕭淵明進屯寒山(今江蘇徐州東南),並在泅水築壩以灌彭城(今江蘇徐州)。東魏徐州刺史王則據城堅守。十一月,東魏以高岳、慕容紹宗率眾10萬疾馳救援彭城,發步騎萬人攻梁營被擊退,但梁軍在追擊中卻反遭東魏軍突襲反擊,梁軍大敗,死傷士卒數萬人,蕭淵明、胡貴孫等被俘。慕容紹宗引軍擊侯景,侯景退保渦陽,東魏軍列陣進攻,侯景命士卒執短刀沖入東魏陣中,砍人腿馬足。東魏兵遂敗。慕容紹宗撤至譙城(今河南商丘東北)。侯景領兵進攻不能克,退屯渦陽。兩軍相持數月。六年正月,東魏慕容紹宗以鐵騎5000夾擊侯景,大敗之,俘斬5萬餘人,其餘大部逃散。侯景僅率數騎渡淮,收容散兵,得步騎800人,入壽陽(今安徽壽縣),慕容紹宗等班師。

侯景叛梁之戰

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八月至三年三月,梁南豫州牧侯景率諸軍在壽陽(今安徽壽縣)起兵叛梁,攻台城(今江蘇南京玄武湖南)擊敗梁武帝蕭衍等的作戰。太清二年八月,侯景因反對梁與東魏議攻城戰車
和,遂以誅殺中領軍朱異、少府卿徐驎為名,在壽陽起兵叛梁。並密結臨賀王蕭正德於梁都建康(今江蘇南京)作內應。梁武帝立即派邵陵王蕭綸統軍征討侯景。侯景知梁軍來攻,決心爭取主動,放棄淮南,率輕騎突襲建康,九月,留部將王顯貴守壽陽,自己詐稱遊獵,出壽陽城。十月,侯景揚言進攻合肥,實際上卻襲占譙州(今安徽滁縣)、歷陽(今安徽和縣),進而引兵臨江。梁武帝徵詢尚書羊侃討侯景之策,羊侃請求派2000人急據採石(今安徽馬鞍山),另派一軍襲擊壽陽,從而使侯景前進受阻,退失基地。由於朱異反對,羊侃的建議未被採納。梁武帝命蕭正德為平北將軍、都督京師諸軍事,屯守丹陽郡(今江蘇南京西南)。蕭正德派大船數十艘,以運蘆葦為名,暗中接濟侯景軍輜重。當時梁寧遠將軍王質率水軍3000巡弋江上。侯景將要渡江,恐梁被其阻擊,便使諜視之。是時,梁臨川太守陳昕向梁武帝建議,採石急須重兵鎮守,而王質水軍力量較弱,要求增加戍軍。梁武帝遂命王質與陳昕換防。諜將此消息告侯景,侯景遂乘王質與陳昕換防之機,率軍8000自橫江(今安徽和縣西南)渡江,搶佔採石,俘獲陳昕。繼又分兵襲取姑孰城(今安徽當塗),俘淮南太守蕭寧,主力進到慈湖(今 梁武帝成了侯景的俘虜
安徽當塗西北)。建康震動。梁武帝倉皇部署建康防務,命宣城王蕭大器總督城內諸軍,並赦免囚徒以充軍。侯景軍至朱雀桁(今江蘇南京南)。蕭正德開宣陽門。迎接侯景軍入城,進圍台城,久攻不下,乃築長圍以斷台城內外聯絡。十一月,侯景立蕭正德為帝,自為丞相,改元正平,又克東府城(今江蘇南京東南角)。乘勝再攻台城,梁荊州刺史蕭繹,聯絡湘州刺史蕭譽、雍州刺吏蕭眢等一起增援建康。蕭繹發兵江陵(今屬湖北)。此時統軍討侯景的邵陵王蕭綸,聞侯景渡寇南進,已回軍京口(今江蘇鎮江),率步騎3萬西上。侯景遣軍至江乘(今江蘇句容北)阻擊;蕭綸迂迴至蔣山(即南京鐘山)紮營,侯景大懼,一面備船作退走的準備,一面分兵三路進攻蕭綸。蕭綸先敗侯景,迫其退向覆舟山(今南京市九華山)北。后在玄武湖畔一戰,蕭綸兵敗,逃朱方(今江蘇丹徒東南)。侯景繼續圍攻台城,是月,鄱陽王蕭范與西豫州刺史斐之高、建安太守趙風舉率軍救援建康,屯兵於蔡州(今江蘇掃:寧西南江中),等待長江上游諸軍。北徐州刺史蕭正袁則投降侯景,並率兵萬人於歐陽(今江蘇儀征)江中立柵,阻遏江陵援軍,又襲廣陵(今江蘇揚州西北),敗后還鍾離(今安徽鳳陽東北),降東魏。十二月,侯景採取火攻及引玄武湖水灌台城,仍未能下。此時,梁衡州刺史韋粲 侯景
、司州刺史柳仲禮、西豫州刺史裴之高、南陵太守陳文徹等援軍已會師於新林王游苑(今江蘇江寧西南),合兵10餘萬。沿秦淮河豎立柵欄,侯景亦於秦淮河北岸立柵相拒。梁軍推舉柳仲禮為大都督,協調諸軍行動。侯景派步騎萬人挑戰,柳仲禮因諸軍新至,堅壁不出。后聞蕭繹已率3萬銳卒自江陵東下,部署諸軍進擊侯景。三年正月,韋粲部向進攻出發位置前進時,遇大霧迷路失時,到達青塘,夜已過半。立柵未成,遭侯景軍突襲戰敗而死。柳仲禮馳救青塘,稍挫侯景軍。雙方遂隔秦淮河對峙。蕭綸收容殘部與東路援軍蕭大連等同柳仲禮會合,江陵方面援軍蕭方及王僧辯軍亦至。二十七日,蕭綸所屬蕭嗣、李遷仕、樊文皎等部渡過秦淮河,攻破東府前柵迫使侯景軍後撤。李遷仕、樊文皎率銳卒5000深入敵軍營地攻打,獲勝,后被侯景部將宋子仙以伏兵擊破,樊子皎戰死。由於柳仲禮凌侮來援諸將,援軍內部互相猜疑,致諸將均無戰心,各自思歸。三月,侯景再次引玄武湖水灌台城,並四面猛攻,梁軍蕭堅之書佐董勛、熊曇朗,於十二日拂曉引導侯景軍由西北角樓處攻入台城。侯景遂挾梁帝及太子,並矯詔解散援軍。各路援軍退還,柳仲禮等出降,侯景佔領了建康全城,控制了梁廷軍政大權。

侯景攻三吳

梁太清三年(549年)三月至十二月,梁丞相侯景遣諸將攻奪三吳(以吳、吳興、會稽三郡為三吳,相當今江蘇太湖以東、以南和浙江紹興、寧波一帶。)獲勝的作戰。太清三年初,侯景攻佔台城(今江 蕭衍(464~549)
蘇南京玄武湖南)后,於三月末遣於子悅率兵數百攻奪吳郡(今江蘇蘇州)。當地豪強陸映公恐作戰不勝,資財被掠,勸太守袁君正載米、牛、酒迎降,於子悅俘袁君正,大肆掠奪。民眾紛紛築城堡反抗。五月,侯景任命廂公蘇單於為吳郡太守,派儀同宋子仙進軍錢塘。新城(今浙江杭州境)守將戴僧逿據城防守。六月,吳民陸緝等起兵攻打吳郡,斬殺蘇單於。七月,宋子仙自錢塘(今浙江杭州南)回軍攻陸緝,陸緝棄城逃奔海鹽(今浙江嘉興東南)。吳興(今浙江吳興南)兵力較弱,侯景派中軍都督侯子鑒等攻吳興,吳興太守張嵊戰敗被俘。十一月,侯景派宋子仙自吳郡再攻錢塘,戴僧遢投降。宋子仙渡浙江攻會稽(今浙江紹興)。梁邵陵王蕭綸先逃鄱陽(今江西波陽)。十二月,會稽守將梁南郡王蕭大連亦棄城逃走,其司馬留異率部降於宋子仙,並引宋軍追俘蕭大連。至此,三吳盡為侯景佔領。

蕭繹討平侯景

梁大寶元年(550年)十一月至承聖元年(552年)三月,湘東王蕭繹討平侯景之亂的作戰。太寶元年,侯景攻下樑江州(今江西九江)、豫章(今江西南昌)后,梁湘東王蕭繹派徐文盛率軍數萬於貝磯(今湖北黃岡西)敗侯景將任約,進逼大舉口(今湖北黃岡東)。侯景派宋子仙等率兵2萬西援。次年正月,新吳(今江西奉新)太守余孝頃舉兵聲討侯景,侯景命於慶攻之。與此同時,蕭繹派護軍將軍尹悅、安東將軍杜幼安、巴州刺史王詢等率軍2萬,自江夏(與郢州同治夏口,今湖北武漢武昌)趨武昌,受徐文盛節度,進擊任約。三月,徐文盛等攻克武昌,任約向侯景求援。侯景親率軍西上,閏三月,進至西陽(今湖北黃岡東),與徐文盛等隔江築壘對峙,侯景軍壘,被徐文盛軍擊破。四月,侯景聞江夏空虛,命宋子仙、任約率輕騎400由准內(今湖北黃岡)過江,襲郢州,俘刺史蕭方諸。侯景乘風舉帆,越徐文盛等軍而入據江夏。徐文盛各軍驚潰,徐文盛逃往江陵(今屬湖北),王詢、杜幼安等降侯景。蕭繹又派王僧辯為大都督,統率諸軍征討侯景,進至巴陵(今湖南嶽陽)。王僧辯得知郢州失守,即於巴陵築壘固守。侯景分遣任約攻江陵令宋子仙率軍l萬為先遣,自率大軍繼進,由隱礬(今湖南臨湘西北長江南岸)攻巴陵。晝夜攻擊,未能克。至五月,侯景軍疾疫流行,士卒死傷大半。蕭繹以胡僧祜為武猛將軍入援巴陵,與信州刺史陸法和於赤沙亭(今湖南華容南)會師,侯景派任約率軍阻擊。六月,任約兵敗,被俘。侯景聞知,焚營退走。留宋子仙等領兵2萬駐守郢州,派別將支化仁鎮守魯山(今湖北武漢東北),派儀同三司任廷和與范希榮等分別守晉州(今安徽懷寧)、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率大軍順流東歸,至蕪湖遭豫州刺史簡朗截擊,竭力突圍返抵建康。同時,侯景部將於慶進攻鄱陽(今江西波陽)受挫,亦撤兵。是月,蕭繹督軍東下,同時命陸法和扼守巫峽口,以防蕭紀東出。王僧辯進抵漢口,克魯山、郢州,擒斬宋子仙等。江州刺史陳霸先亦兵發南康(今江西贛州西南),進屯西昌(今江西泰和)。七月,王僧辯克湓城(今江西九江西),陳霸先3萬人屯巴丘(今江西峽江北),欲與王僧辯會合。八月,王僧辯前鋒襲於慶於郭默城(今江西九江東北),於慶與潯陽(今江西九江)守將范希榮棄城東走。蕭繹命王僧辯屯兵潯陽,以待上流援軍。侯景敗還建康,見部將大多戰死,恐不能久存,遂廢梁簡文帝為晉安王,迎豫章王蕭棟為帝,旋殺簡文帝,十一月,逼蕭棟禪位於己,自稱漢帝。承聖元年二月,蕭繹繼續進攻侯景。命王僧辯率諸軍從潯陽出發。陳霸先率甲士3萬、舟船2000從南江(今江西贛江)北上,與王僧辯會師於白茅灣(今安徽懷寧東)。王僧辯軍襲破南陵(今安徽繁昌西)、鵲頭(今安徽銅陵)二地,進至大雷(今安徽望江)。侯景急命侯子鑒率水師拒之。侯子鑒在戰鳥(今安徽繁昌北)與王僧辯陳霸先戰,敗奔淮南(今安徽當塗)。王僧辯和陳霸先抵蕪湖,守將張黑棄城而走。侯子鑒據姑孰、南州(今當塗江中)抵抗,侯景派兵2000助守。三月,侯子鑒先閉營不出,后挑戰輕進。王僧辯軍進至姑孰,以大艦斷其歸路,擊敗侯子鑒,佔領姑孰,繼克歷陽(今安徽和縣),入秦淮河。侯景命人把大小船隻皆裝滿石頭沉入江里,堵塞秦淮河口,沿淮築壘,從石頭城(今江蘇南京西)至朱雀桁10餘里。陳霸先搶渡北岸,在石頭城之西落星山築柵,其他軍隊依次連修城堡八座,延伸到整個石頭城西北,形成包圍之勢。王僧辯進軍招提寺北(石頭城北)。侯景恐西州(侯景以西州為府,在今南京西南秦淮河東側)路斷,在石頭城東北築五城,控制道路,以王偉等守台城,自率萬餘人列陣於西州之西。陳霸先佯退誘敵,遣弩手2000橫擊其後,侯景軍敗退。王僧辯大軍繼進,侯景部將盧暉略開北門迎降,王僧辯攻入石頭城。侯景兵敗不敢入台城,收殘部百餘騎奔吳(今江蘇蘇州)。王僧辯入台城,並命侯填追擊,侯景逃至胡豆洲(今江蘇南通一帶)被部將所殺。侯景之亂遂平。點評:侯景之亂,造成了很大的破壞,他縱兵搶掠、姦淫婦女、無惡不作。當圍台城時,侯景軍吃盡了石頭倉、常平倉的儲糧,就掠人而食,米一斗貴到七、八萬錢,台城中糧食也吃光,軍士煮弩、煮鼠、捕雀而食,殿堂上的鴿子也被吃盡,即使屠馬也雜以人肉,疾疫而死者大半。許多建築物都被破壞,東宮台殿所藏圖書數百櫥,全被燒掉。王僧辯攻克台城時,兵士也大肆搶掠,百姓號叫之聲,徹於石頭。故當時“僉以王師之酷,甚至侯景。”多行不義必自斃,玩火自焚的侯景的滅亡也是必然的。但侯景之亂雖平,梁朝的壽命也不長了。不久,陳霸先以攻北齊為借口,偷襲殺掉了平定侯景的主帥王僧辯,獨自專權,不久,又代梁朝,建立陳。

戰爭過程


侯景之亂
侯景之亂
侯景之亂
侯景之亂
梁武帝太清元年(公元547年)正月的一天晚上,梁武帝做了一個夢,夢見北朝的刺史、太守都來向南梁王朝投降。這當然只是他日思夜想造成的幻夢。第二天上朝,他就把這件事告訴大臣,說:“我這個人很少做夢,這個夢一定是個好兆頭。”過了二十多天,恰好西魏的大將侯景派人來,說他跟東魏、西魏都有冤讎,決心向南梁投降,還表示願意把他控制的函谷關以東十三個州都獻給南梁。
侯景本出身懷朔鎮兵,曾隨爾朱榮鎮壓過六鎮起義。后歸附東魏丞相高歡,官至河南道台,擁兵十萬,鎮守黃河以南。高歡死後,因與其子高澄不和,侯景率部投降了西魏。西魏丞相宇文泰並不信任侯景,一面接受侯景的獻地,一面召侯景到長安去,準備解除他的兵權。侯景走投無路,又轉向南梁投降。梁武帝接見了侯景派來的使者以後,馬上召集大臣商議。大臣們大多認為南梁和北朝多年相安無事,現在接納了北朝叛將,只怕引起糾紛。但是梁武帝卻認為接納了侯景,可以乘機恢復中原,再想起他做過的一個夢,認為這是佛祖來幫助他了。他就不聽大臣的勸阻,接受了侯景的投降。把侯景封為河南王,管轄黃河南北軍政。並且派他的侄兒蕭淵明帶兵5萬去接應侯景。蕭淵明率軍北上,受到東魏的進攻。梁軍多年沒有打仗,紀律很差,跟東魏一交鋒,幾乎全軍覆沒。蕭淵明也被東魏所俘。之後東魏又進攻侯景,侯景大敗,率殘部800人逃到南梁境內的壽陽。
東魏派使者到南梁,主張雙方重新講和,說他們願意把蕭淵明送回來。侯景知道這件事,害怕起來,派一個人冒充東魏使者送信到建康,提出用蕭淵明交換侯景。梁武帝不知道這是侯景的試探,寫了一封信交給使者,說只要把蕭淵明放還,就立即把侯景交給東魏。
侯景本來不是真心投降南梁,看到梁武帝的信,就決定叛變。被東魏打得走投無路的侯景,對付腐敗的南梁,倒還很有力量。他的人馬很快就打到長江北岸。梁武帝派他的侄兒蕭正德在長江南岸布防抵抗。侯景派人誘騙蕭正德說,只要他肯做內應,在推翻梁武帝之後,就擁戴他做皇帝。蕭正德權迷心竅,秘密派了幾十艘大船,幫助侯景的叛軍渡過長江,還親自帶領叛軍渡過秦淮河。侯景順利地進入建康,把梁武帝居住的內城——台城包圍起來。
侯景用盡辦法攻台城,台城裡的軍民堅決抵抗。叛軍放火燒城,城裡的軍民用水澆滅。叛軍用木驢(一種攻城用具)掩護攻城,城上的人丟大石塊,把叛軍逼回去。叛軍又在城東城西堆起兩座土山,想從土山上攻進城去,城裡的人也築土山對付。這樣,雙方相持了一百三十多天。台城剛被圍的時候,城內還有百姓十幾萬人,兵士二萬多。到了後來,有的在打仗中死去,有的病死餓死,剩下的不滿四千人。城裡到處是屍體,沒人掩埋。大家都盼著南梁各州的諸侯王軍隊,遲早會來救援。
可是各地來勤王的二、三十萬軍隊,為了保存各自實力,卻相互推諉,都在建康周圍按兵不動。臨時被推為大都督的柳仲禮,躲在自己家裡,每天喝酒作樂。梁武帝問大臣,有什麼辦法打退侯景。這個大臣老實回答他說:“陛下的王公大臣,都是一些不忠不孝的人,怎麼能對付叛賊呢?”到了這個時候,誰也沒法挽回這個局面了。
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年)三月,侯景叛軍乘連日大雨,台城土山倒塌,發動總攻,殺入台城。梁武帝也成了侯景的俘虜。侯景自封為大都督,掌握了朝廷大權。他先殺了那個一心想做皇帝的同夥蕭正德,又把梁武帝軟禁在凈居殿內,並斷絕了梁武帝的膳食供應,梁武帝卧床不起,侯景也不準醫官進殿診治。最後,梁武帝被活活餓死在台城。
梁武帝死後,侯景又先後立了兩個梁朝皇帝當傀儡。簡文帝大寶二年(公元551年),侯景自立為帝,國號漢。侯景又陸續派軍大肆燒殺搶掠,給百姓帶來深重的災難,百姓對侯景切齒痛恨。承聖元年(公元552年),侯景西攻梁宗室、湘東王蕭繹,被蕭繹擊敗。此時梁朝大將陳霸先、王僧辯率領大軍從廣州出發,進攻建康。侯景的叛軍立刻土崩瓦解。最後,侯景只帶了幾十個心腹乘了一隻小船狼狽逃走,半路上被其部下所刺殺,侯景之亂方告結束。
南梁王朝經過這場大亂,內部四分五裂。永定元年(公元557年),陳霸先在建康建立了陳朝,這就是陳武帝。

相關人物


侯景之亂
侯景之亂
侯景(?~552),字萬景,原為北魏懷朔鎮(今內蒙古包頭東北)戍卒。魏孝昌元年,有懷朔鎮兵鮮於修禮,於定州作亂,攻沒郡縣;又有柔玄鎮兵吐斤洛周,率其黨與,復寇幽、冀,與修禮相合,眾十餘萬。后修禮見殺,部下潰散,懷朔鎮將葛榮因收集之,攻殺吐斤洛周,盡有其眾,謂之“葛賊”。四年,魏明帝殂,其後胡氏臨朝,天柱將軍爾朱榮自晉陽入殺胡氏,並誅其親屬。景始以私眾見榮,榮甚奇景,即委以軍事。會葛賊南逼,榮自討,命景先驅,至河內,擊,大破之,生擒葛榮,以功擢為定州刺史、大行台,封濮陽郡公。景自是威名遂著。後來侯景投靠東魏丞相高歡。梁武帝太清元年(547年)率部投降梁朝,駐守壽陽,不久起兵反叛,於三年(549)攻破建康(南京),梁武帝蕭衍被困餓死,侯景又立太子蕭綱為皇帝,侯景自封為大都督。台城在久圍之下,糧食斷絕,疫疾大起,死者十之八九。西元548年,侯景擁立蕭正德為皇帝,改元正平元年。侯景陸續派軍在三吳地區大肆燒殺搶掠,簡文帝大寶二年(552年),被陳霸先、王僧辯所擊敗。侯景企圖逃亡,被部下所殺。
侯景之亂
侯景之亂
蕭衍(464~549)中國南朝梁的建立者。即梁武帝。南蘭陵(今江蘇常州西北)人。字叔達,小字練兒。生於秣陵縣同夏里(今江蘇南京東南)。出身名門望族,父蕭順之為齊高帝蕭道成族弟。初為巴陵王南中郎法曹行參軍,旋遷衛將軍王儉東閤祭酒。竟陵王蕭子良開西邸,他與沈約謝脁王融蕭琛、范雲、任昉、陸倕等文士交遊,號稱竟陵八友。建武四年(497)率兵馳援雍州,齊軍盡被魏軍殲滅,唯他獨全,遷雍州刺史。南齊末年,皇族互相殘殺,朝政紊亂,他趁機招兵買馬,擴充實力。中興元年(501),他與宗室蕭穎胄擁南康王蕭寶融在江陵(今湖北江陵)稱帝。遷尚書左僕射,加征東大將軍,率軍東下,勢如破竹,攻佔京師建康(今江蘇南京)。雍州刺史王珍國殺齊帝,迎蕭衍,以宣德皇后令廢齊帝為東昏侯,遷其為大司馬、中書監、錄尚書事。次年,遷相國,封梁王。齊和帝被迫禪位,蕭衍稱帝,建立梁朝,改元天監。封和帝為巴陵王,旋殺之。即位后,任命大臣,分封王侯,大赦天下。頒布詔令,不分貴賤選拔人才,調和士族與寒門關係。重視教育,多次親臨明堂、國子學,詔令設立五館,置五經博士。勸課農桑,賑助飢荒,體恤民情。平定內亂,鞏固統治。尊儒崇佛,大興佛寺,重用僧尼,曾三次捨身同泰寺。刪定律令,頒布《梁律》。新置霍州、東揚州、南梁州。先立蕭統為太子,統死後改立蕭綱。統治長達40餘年。太清二年(548)河南王侯景反叛,引兵渡江,攻破都城。次年,蕭衍困餓而死。生前招納文士,辯論儒、佛義蘊,議定五禮,合著《通史》。精通佛學,善講佛經。擅長詩賦,文筆酣暢。善書法,精樂律。學問淵博,著述頗多,均早散佚,今存明人所輯《梁武帝御制集》。

戰爭後果


侯景之亂
侯景之亂
侯景之亂所造成的後果極其嚴重。江南社會遭空前浩劫。擁有二十八萬戶的首都建康,存者百無一二,完全成為廢墟。三吳原最富庶,經侯景燒殺搶掠,乃至殘破。及西魏破江陵,盡俘王公以下及百姓男女數萬家(又作十餘萬口)為奴婢,分賞 三軍,驅歸長安,弱小者皆殺之,得免者僅三百餘家。東晉以來經營數百年而形成的三大經濟文化中心,均遭到毀滅性的破壞。在這場戰亂中,東魏取得了淮南和廣陵,西魏取得了成都、漢中和襄陽,從而使南朝版圖大為縮小,加劇了北強南弱的局面。士族門閥在此次戰亂中不僅充分暴露了腐朽無能,而且受到了極其沉重的打擊,從而大大加速了南朝士族的衰亡過程。

戰爭評價


侯景之亂
侯景之亂
南朝後期,門閥士族統治開始走向衰落。士族已經變為一個失掉統治能力的腐朽、寄生階層,對於任何政治風浪的衝擊,士族往往都缺乏起碼的應變能力。而侯景之亂的發生,是對梁朝後期腐統治的沉重一擊,南朝從此衰落不振。侯景之亂使南朝士族遭到沉重打擊,“中原冠帶隨晉渡江者百餘家,至是在都者,覆滅略盡”顏之推《觀我生賦》;而亂事更令南方的社會生產造成了極大破壞,六朝古都建康“千里煙絕,人跡罕見,白骨成聚,如丘隴焉”《南史·侯景傳》。南方政權損失了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北強南弱之勢已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