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國寺始建於唐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原址在寶應縣城葉挺路東首,名為寧國教寺,后易名寧國禪寺,迄今已有1370年。歷代僧、官多加修建,古縣誌記載,寧國寺寺門朝南,前臨大街,后依城牆,規模宏闊,寺內藏明萬曆年間鑄造的大銅鐘,大雄寶殿匾額為唐代書法家顏真卿所書,寺後有千佛樓,寺內有數百間殿堂樓閣,素有“跑馬關山門”之說,是寶應第一大叢林。
寧國寺[寶應寧國寺]
寶應縣寧國寺始建於唐貞觀十一年(637年),由無塵和尚開山,原址在縣城葉挺路東首,名為寧國教寺,后易名寧國禪寺,迄今1368年。歷代僧、官多加修建。據史料記載,寧國寺規模宏大,大雄寶殿匾額為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所書。寺藏明萬曆銅鐘,前後共6處,殿堂樓閣數百間,有“跑馬關山門”之說。寺後有千佛樓,主供釋迦牟尼,樓內每根樑柱上雕刻的多尊佛像,形態各異,組成千佛繞毗盧的場面。清道光六年,大雄寶殿毀於大火,近百年來屢遭天災人禍,古寺瀕臨滅跡。
寧國寺[寶應寧國寺]
1993年3月,寶應縣人民政府決定在原城隍廟、萬壽庵舊址上又重建寧國寺。建設規劃範圍,北起縣城東門大街,南至新建巷,西起張仙廟橋,
東至安宜南路,面積約40000平方米。其布局分為三區一帶,即:中部這寺院建築中軸線及參觀遊覽區,東部為天王殿、鐘樓、東配殿及外圍仿古建築群,西部為
鼓樓、寶塔、戒壇、講經堂、西配殿、齋堂及生活區。至2005年,已新建天王殿、藏經樓、東部仿古建築群及大雄寶殿、玉佛殿、羅漢堂。天王殿西側門額“海會雲集”為台灣彌勒內院住持兼
常州天寧寺住持寬裕法師所題。大雄寶殿匾額由原全國政協副主席、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題寫。
寧國寺正在依照規劃,通過寺院自籌,信眾捐募,逐步實施建設南山門殿、祖堂丈室、鐘樓、鼓樓、講經堂、齋堂、戒壇、佛教文物館等,最後興建寧國塔,規劃高度63.7米,取意為寧國寺始建於637年。目前,寧國寺已成為寶應規模最大、香火最旺盛的一座佛教寺院,每年接待遊客數十萬人次,且逐年增多。
寧國寺
走進歷史悠久的寧國寺,只見這裡的殿閣上蓋金色琉璃瓦,重檐飛角,氣勢雄偉,殿內梵音悠揚,幽香縈繞,沁人心脾。寺內有千佛樓、蝴蝶廳,有紅木雕直徑1.2米的鐲金蟠龍柱8根,以及漢白玉浮雕釋迦佛八相成道圖等珍貴文物,世所罕見,尤為珍貴。據法師介紹,寺內現在藏有兩口大銅鐘,每年除夕夜,這裡都吸引許多市民前來撞鐘,祈福來年吉祥。聽說本報與市宗教、旅遊部門開展最具特色祈福撞鐘處評選活動,寺院對此表示支持,決定2008年新年之際與全市其他寺院聯動,開展撞鐘祈福活動。
寧國寺鎮寺之寶
據說在抗日戰爭時期,當時
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太虛大師應政府的請求,組團前往印度等國家訪問時,得到了印度總統
聖雄甘地和總理
尼赫魯的接見。印度國為了表示和中國結為友好關係,特別向太虛大師一行贈送了當時的印度國寶佛祖舍利。此寶后收藏於台灣秀峰山彌勒內院。2004年,彌勒內院住持寬裕長老應家鄉寧國寺明波長老之請求,特分出一份佛陀舍利在寧國寺供奉瞻仰。在友人精心安排下,我們有幸進入了寧國寺瞻仰供了奉著在此的
如來佛祖的真身舍利的佛殿。
寧國寺[寶應寧國寺]
2008年6月19日(佛歷二五五二年六月十六日)中午十二時二十五分,寶應縣寧國寺住持明波長老於寧國寺安祥舍報示寂。享年九十一歲,僧臘八十二載,戒臘七十二夏。
21日下午四時許舉行封龕儀式,由江蘇省佛協副會長、常州天寧寺住持松純法師為明波長老說法封龕。前來參加這一莊重儀式的諸山長老及明波長老的眾弟子、護法居士和信眾約千餘人次到場為明波長老助念。
明波長老圓寂后,江蘇省宗教事務局首先發來了唁電,致以深切的哀悼,表示明波長老的圓寂是江蘇省佛教界的重大損失,也是黨和政府失去了一位忠誠的朋友。另有很多的諸山長老和各有關部門領導都先後來寧國寺祭拜明波長老。
25日,寧國寺按照計劃將明波長老的法體移於運河西邊生態園進行荼毗,約3萬餘人為明波長老送行。明波長老荼毗后,骨灰將分成兩份,一份送往寶華山隆昌律寺供奉,另一份留在寧國寺供奉。
寧國寺[寶應寧國寺]
明波長老諱明波號月靜,俗名金成林,1917年10月20日出生於揚州市寶應縣古射陽鎮,1926年出家於射陽白衣庵,就讀私塾。1932年於嘉祥佛學研究社畢業;同年於射陽唐建龍竿寺受
沙彌戒;1936年春在江蘇省句容寶華山律宗第一名山隆昌律寺受具足戒,並留山參學,先後為引禮、
知客、知眾、律學院監學,受傳南山宗第十八世妙柔祖師法脈一支分燈於空青山寶藏寺、寶華山寶鎮寺;1946年,受寶華山委派至焦山佛學院,就讀於太虛大師創辦的中國佛教會會務人員訓練班;學業圓滿后復至寶華山任職,於解放前參加傳授三壇大戒。十年動亂期間,明波法師被迫離開寺院,歷經坎坷,飽經風霜,在逆境中堅持個人修持,成為
寶應縣後來佛教復興的根本動力。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落實。1979年,明波長老重返寺院和廣智、明秀、照融等長老一起組建了寶應縣佛教籌委會,恢復了寶應縣第一座佛教寺院——寶應縣圓通禪寺並任住持,寶應縣佛教協會成立後任寶應縣佛教協會第一任會長。此後,他相繼歷任寶華山佛學院教授,隆昌律寺竭磨,台灣靈光寺弘戒大德開堂和尚,鎮江江天禪寺首座,寶應縣寧國寺籌建處主任、住持,寶應龍竿寺住持、歷任寶應縣政協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屆政協委員、縣紅十字會理事、寶應縣美協名譽主席、寶應縣書畫院院長,從一九八五年起,明波長老應邀會同茗山長老、一誠長老、真禪長老、印波長老等著名當代高僧,先後在上海玉佛寺、江蘇寶華山隆昌寺、常州天寧寺、南京棲霞寺、安徽鳳陽龍興寺、甘肅省甘谷永明寺、廣州汕頭青元禪寺、澳門無量壽功德林等大型佛教道場,傳戒、弘法,其戒弟子萬餘人,遍布國內外。二十多年來,明波長老不顧年事以高,悲願宏深,親力親為,嘔心瀝血,精進不懈,為律學教學、律腔梵唄、傳戒儀軌的研究與傳承、為寶應縣佛教事業的發展,寺院的建設,建立健全寺院管理制度,培養愛國愛教的僧才,傾注了全部的精力和心血,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