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香墓

黃香墓

黃香墓位於許昌禹州市郭連鄉黃台寨村孝山上,現存墓冢高5米,周長32米,墓前原有碑,此碑已失,據清康熙年《鈞州志》等記載處為黃香墓。

基本介紹


關於黃香墓的真實位置當今有多種說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河南禹州的說法,這是目前認同人數最多的一種說法:
黃香,字文強,是江夏(今湖北)安陸人。九歲的時候,母親去世,他思念母親面容憔悴,始終為母親守喪,鄉里人稱讚他特別孝順。十二歲的時候,太守劉護聽說了他的表現,召他為自己門下的孝子,對他非常愛護和看重。黃香家中貧苦,沒有僕人,凡事都自己親身去做,吃苦耐勞,盡心奉養家人。最終博學經書典籍,精研道術,能寫文章,京城人稱讚他是“天下無雙,江夏黃童”。
起初被授予郎中,元和元年,肅宗親自下詔讓黃香到東觀(皇家書院),去讀沒有讀過的書。黃香後來告假回家,等到回到京城,當時正趕上千乘王加冠,皇上在中山官邸會見群臣,就令黃香到殿下,皇帝對諸王說:“這就是所說的‘天下無雙,江夏黃童’啊。”左右人沒有不對黃香另眼相看的。後來應召到安福殿談論政事,被授予尚書郎官職,多次向皇上陳述政事得失,皇帝對他的賞賜增加,曾經獨自一人住在尚書官署,晝夜不出官署大門,皇帝聽到后非常讚賞他。
延平元年,黃香調任魏郡太守。郡內原有內外園田,常分給人種,每年能收穫谷糧幾千斛。黃香說:“《田令》規定,‘商人不務農’,《王制》規定‘做官的人不耕田’,做官吃國家俸祿的人,不應和百姓爭利益。”於是全都把這些地分給百姓,督促他們耕種,當時遇到水災百姓挨餓,黃香就把自己的俸祿和所得到的賞賜分發給窮人。在這種情況下那些郡內富裕人家也都各自拿出救濟窮人的糧食,幫助官府分發給災民,災民得以保全。
後來,因為水災事處置不當被免官。當時其子黃瓊已在朝廷做了大官,立了大功,被封為“邟鄉侯”。封地就在今禹州市東部郭連地域及許昌、長葛部分地方。黃香賦閑在家,就到兒子黃瓊的封地邟鄉來養老。他閑讀《楚辭》,讀到《哀郢》篇,其中有一句“曾不知夏之為丘兮”,非常感興趣。老先生突然明白,這裡原來早在夏代就是夏啟居住的“黃台之丘”啊!是“興王之地”,龍脈很好,就決計就在這裡為自己選擇一塊塋地。黃香死後,他兒子黃瓊就按照父親的意願,將他埋在了“黃台崗”上。
當地群眾說,墓碑砸毀之前,許多年長的識字人,還看到黃香墓碑上刻有“死葬黃台之丘”的遺囑。
這就是湖北黃香為何埋在禹州黃台的原因。而後,因為黃香是孝子,名字和事迹都記載在《二十四孝》上,影響很大,所以黃台崗向南有一段岡陵,為紀念黃香,就叫“孝山崗”。
湖北省雲夢縣的說法:
黃香去世后,歸葬故里江夏安陸源口,墓在今雲夢縣城北郊十五華里。據孝南區董永街黃桂庭老人所存之敦本堂《黃氏宗譜》記載:該墓為清康熙四十九年新安派裔孫置地重建,墓前有湖廣總督郭世龍加建的石牌坊,墓園佔地八畝,墓碑高七尺,寬二尺五,上刻:“漢孝子魏郡太守尚書令黃公諱香字文疆府君之墓”。⒃郭世龍,山西汾州人,是清初與于成龍齊名的幹練大臣,相信他對立牌坊這樣嚴肅的事情決不會馬虎從事。乾隆年間的禮部侍郎吳省欽任湖北督學時來雲夢憑弔黃香墓,還吟誦“粹質涵江夏,高文啟漢京。一堂尊始祖,百步表佳城。婉孌垂髫歲,殷勤奉枕情……”十二韻五言排律,表達對黃香的敬仰之情。⒄省督學是文化高官,對全省的人文歷史必然了如指掌,他憑弔黃香到雲夢而不去安陸,證明黃香墓在雲夢而不在安陸。黃香墓的位置在雲夢縣義堂鎮南約3公里處的316國道西側,黃香墓坐北向南,是筆者少年時與窗友常游之地。墳塋用青磚粉牆圍砌。南面為三脊功德牌坊,中脊是黃香的墓牌,牌位下方有一方形小孔,孔下並列鑲嵌著三塊刻滿文字的青石碑,筆者那時年紀尚幼,不知碑文所言何事。碑前約3米處設有3座石砌祭壇,墓垣中樹木蔥蘢,鵲鳥和鳴。義堂古有“白馬咀前帆掛月,黃香墳里村搖風”的楹聯流傳至今。遺憾的是這一勝跡於上世紀50年代擴建漢襄公路時被平。現在當地政府正在準備重修。
湖北省房縣的說法:
湖北省十堰市房縣當地居民普遍認為,黃香墓一直位於該縣縣城以西2公里處,黃香為東漢著名孝子,有扇枕溫席、待親至孝的傳說。但具體原由並無從考證,墓碑上的銘文內容以及款式很可能系近現代作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