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鎮

四川省攀枝花市轄鎮

仁和鎮,隸屬於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區,地處金沙江南岸,攀枝花市西南近郊。東與金江鎮交界,南與總發鄉接壤,西與中壩鄉交界,北與前進鎮毗鄰。轄區總面積37.89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6月,仁和鎮下轄6個社區和7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田壩村土城社區。截至2018年末,仁和鎮戶籍人口47785人。

截至2018年末,仁和鎮有工業企業55個,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5個。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全鎮常住人口94311人。

歷史沿革


原屬雲南省永仁縣。
1965年7月,劃歸渡口市大河區。
1966年7月,仁和、土城2公社合併為大河公社。
1980年4月,析置仁和鎮。
2019年12月13日,撤銷總發鄉,將原總發鄉和大河中路街道大河南路社區炳仁路中心線以南所屬行政區域劃歸仁和鎮管轄。

行政區劃


2011年末,仁和鎮轄老街、仁和街、土城街、沙溝、大河、彎庄6個居民委員會,沙溝、蓮花、田壩、干壩塘4個村民委員會;下設42個居民小組、22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仁和鎮下轄6個社區和7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田壩村土城社區。
仁和鎮區劃詳情
老街社區仁和街社區沙溝社區大河社區彎庄社區土城街社區沙溝村
蓮花村田壩村總發村立新村紅旗村板橋村/

地理環境


境內以山區河谷壩地為主,屬南亞熱帶乾熱河谷氣候,年無霜期300天以上,具有日照強、熱量豐富、晝夜溫差大等特點。
全鎮幅員面積38.2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2940畝,其中田2010畝,地930畝,人均佔有耕地0.27畝。林地總面積3819公頃,林地2174公頃,有林地418公頃,森林覆蓋率38.38%。
境內的岩神山以其優美的自然景觀和獨特的人文景觀,吸引著各方遊客,具有較高的旅遊開發價值;隨著勝利水庫支斗渠的建成並投入使用,10000畝林果地水源得以保證;隨著城市整體規劃由4.2平方公里調整為15平方公里,現正加緊對小區城鎮建設的開發和投資力度;仁和鎮四面青山環繞,污染小、空氣清新,具有攀枝花市後花園的美稱,是居家住宅的最佳選擇。

地形地貌

仁和鎮境內最高點位於蓮花村岩神山山頂,海拔1899.9米;最低點位於老街社區居民委員會大河邊,海拔1069米。

氣候特徵

仁和鎮屬亞熱帶為基帶的立體氣候類型,其特點是夏季長,四季不分明,旱、雨季分明。多年平均氣溫19度,無霜期年平均30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700小時。

水文

仁和鎮位於金沙江上游,境內河流屬於金沙江水系,穿境而過的河流有大河、小河2條,境內長7.5千米。

自然災害

仁和鎮主要為氣象災害和地質災害,氣象災害主要為洪災、旱災、冰雹、霜凍、雪災;地質災害主要為滑坡、地震。洪災百年一遇。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1979年9月1日,涉及5個村,受災面積826畝,直接經濟損失30萬元。

自然資源


仁和鎮境內礦藏資源貧乏,只有較少的黏土、石英砂、頁岩、花崗岩;境內有耕地面積2597畝,其中水田1536畝,旱地1061畝。

人口民族


2011年末,仁和鎮轄區總人口6.88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1896人。另有流動人口21555人。總人口中,男性35813人,女性32949人;14歲以下10027人,15至64歲54436人,65歲以上4299人。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6.79萬人;有彝族、藏族、蒙古族、納西族傈僳族等15個少數民族,共825人。2011年,人口出生率8.7‰,人口死亡率2‰,人口自然增長率6.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801人。
截至2017年末,仁和鎮常住人口59229人。
截至2018年末,仁和鎮戶籍人口47785人。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全鎮常住人口94311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仁和鎮農民人均純收入7632元。
2011年,仁和鎮財政總收入8600萬元,比上年增長35.3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0.53億元,比上年增長22.45%。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0.23億元,增值稅0.27億元,企業所得稅0.17億元,個人所得稅57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52%、54.86%、75.15%、7.55%。人均財政收入1250元,比上年增長27.13%。
截至2018年末,仁和鎮有工業企業55個,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5個。

第一產業

2011年,仁和鎮農業總產值7791萬元,農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6%。仁和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2011年,糧食產量1411噸,其中水稻799噸。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芒果。2011年,蔬菜種植面積2655畝,產量19286噸;芒果種植面積4100畝,產量4130噸。仁和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出欄18827頭,年末存欄17160頭;羊出欄14170年末存欄4340隻;家禽出欄218680羽,年末存欄41400羽2011年,仁和鎮水產品總產量420噸。

鄉鎮產品

一、芒果
仁和鎮芒果基地分佈於大河社區、田壩、蓮花、沙溝、干壩塘村轄區內的各村(居)組。種植總面積約2000畝;主要以紅象牙、吉祿、凱特等幾大品種為主。紅象牙和吉祿屬早熟品種,商品價中等。紅象牙果大,果長圓柱形,肉滑汁多味甜,核小,可食率高,品質良好,豐產,一般上市時間在7—8月;凱特屬晚熟品種,產量高、價格好,其果肉厚,肉質膩滑,纖維少,味甜芳香。優質較穩產,耐貯運,一般在9—10成熟。
二、桂圓
仁和鎮桂圓基地主要分佈在沙溝村的下龍潭、彎庄居委會的下彎庄組和田壩村的那招等地,種植面積約為400餘畝,品種主要以青皮為主,該品種具有味甜、肉厚、核小等特點,上市時間一般在每年的7—8月。
三、荔枝
仁和鎮荔枝基地主要分佈在沙溝村先鋒組,老街社區五組,種植面積約100餘畝,品種主要以大紅袍為主。荔枝已培植五年,現已全部掛果,商品價中等,在本地上市時間一般為6月中旬至6月底。
四、葡萄
仁和鎮葡萄基地位於沙溝村下龍潭組,種植面積約20畝;主要以青提紅富士等品種為主。該基地葡萄已培植三至四年,現已經全部掛果,上市時間一般在5—6月。

第二產業

仁和鎮工業以製造業為主。2011年,工業企業43家,職工872人;工業總產值9287萬元,實現工業增加值3063萬元,比上年減少53%,佔全鎮地區生產總值的18%。

第三產業

2011年末,仁和鎮有商業網點4344個,職工4559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15880.6萬元,城鄉集貿市場3個。

交通


2011年,仁和鎮有214省道過境,境內長4.6千米;渡仁西線(棉沙灣至路歇橋)公路境內長3.8千米。2011年末,仁和鎮鎮區道路總長度16千米;橋樑3座,總長度744米。鎮區開通5條公交客運線路。

社會


文化事業

2011年末,仁和鎮有群眾文化活動團體22個,成員1560人;綜合文化站1個,村(居)文化活動室10個;農家書屋4個,藏書6760冊;社區職工書屋2個,藏書6770冊。
2011年末,仁和鎮有體育運動場1個。經常參加體育活動人員占常住人口的43.4%。
2011年末,仁和鎮有有線電視用戶1500戶。

教育

2011年末,仁和鎮有幼兒園12所,在園幼兒1916人,專任教師144人;小學3所,在校生4344人,專任教師214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中學2所,在校生8059人,專任教師491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100%。

科技

2011年末,仁和鎮有蔬菜合作社2個,會員13人;水果種植合作社2個,會員35人;花卉合作社1個,會員6人;養殖合作社1個,會員7人。

醫療衛生

2011年末,仁和鎮有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門診部)4個;病床24張,專業衛生人員4人。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15.9%。、13.2%。、7.9%。。

社會保障

2011年,仁和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3528戶,支出5299.7萬元,比上年增長24.2%,月人均174.7元,比上年增長24.1%;城市醫療救助118人次,支出38.5萬元,比上年減少49%。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0戶,人數34人,支出2.8萬元,比上年減少239%,月人均68.6元,比上年減少11.1%;農村五保分散供養6人,支出2萬元;農村醫療救助166人次,支出25.2萬元,比上年增長17.4%;農村臨時救濟388人次,支出6.2萬元。自然災害受災人口1153人,農作物受災面積211畝,直接經濟損失156萬元,救災支出61380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54人,撫恤事業費支出8.4萬元,比上年增長1.1%。社會福利費9.9萬元,比上年增長49.4%。新增就業人員760人,有521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92人,全年共幫助8戶零就業家庭實現每戶至少一人就業。年末參加城鎮居民醫療保險7200人。規模以上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達到100%。

基礎設施

岩神山
岩神山
境內有大型集貿市場2個,小型市場2個,市場規模達37943平方米;農業基礎設施完善,水資源豐富;交通便利,村村通公路,東南西北幹道形成網路。隨著炳仁線、雅攀、攀永高速公路的開通,仁和鎮將成為南達昆明,北達成都的交通要道。
境內有高級中學1所,初級中學2所,小學5所,學生教育率、升學率均達100%;有市級醫院2所,區級醫院1所,村甲級衛生站6個,敬老院1所,社會保障體系完善,村村通廣播、電視、電話,電視普及率96%,電話普及率60%以上。
郵政電信
2011年末,仁和鎮有郵政儲蓄所1家,鄉村通郵率100%。電信、移動信號覆蓋全境,電話用戶普及率60%以上。
給排水
2011年末,仁和鎮鎮區自來水公司1個,供水能力3萬立方米/日,自來水普及率99%。
供電
2011年末,仁和鎮鎮區電力裝機總容量8.5萬千瓦時,變壓器252台。

文化


名稱由來
仁和鎮地名因“仁義友愛,和睦相處”得名。

獲得榮譽


仁和鎮是省級科普示範鎮,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