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州
趙紅州
趙紅州(1941.4——1997.4) ,中國著名科學學家、科學計量學家。河南溫縣人。
1964年10月一1972年8月,在中央馬列主義研究院及中共中央政研室工作。
1972年8月一1974年8月,在全國總工會河南羅山幹校勞動。
1974年8月一1982年6月,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工作,助研。
1982年6月一1985年12月,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工作,副研究員。
1985年12月一1987年7月,在中國科協科技培訓研究中心工作,副研究員。
趙紅州先生是我國科學學和科學計量學界,一位極富創造性的人物,是該領域的先驅和學科帶頭人。
1974年,他在河南幹校勞動期間,利用上海復旦大學學報發表的自然科學大事年表,獨立地發現了世界科學中心轉移現象,與日本科學史家湯淺光朝的研究不謀而合,即著名的“湯淺現象”(國內不如稱為“紅州現象”)。
1980年,他首次提出和建立了科學發現採掘模型,並按錢學森的指示,據此模型對室溫下核聚變作出了科學學解釋,成功地預測了凝聚態物理作為當代“回採科學”的近期突破性進展。這項成果受到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國際著名物理學家馬凱的賞識,並推薦發表在國際科學刊物上。
1986年,他首次發現科學知識的波譜結構,提出科學認識活動的“三極體模式”,解釋了指數增長律,提出科研生產關係問題及其科研體制改革中的理論指導作用等等。
由於上述出色成就,他在1981年、1983年兩次受普賴斯舉薦,作為著名專家訪問美國,出席科學規劃和理解大自然的學術討論會。此外,他還為開拓我國潛科學和領導科學,做出了巨大貢獻。這些學術成就受到國內外專家學者的高度評價。為此,他作為有傑出貢獻的科學家、教育家和學者,先後被選入美國《馬奎斯世界名人傳》和英國劍橋世界名人錄中。由於他在科學計量學和管理科學上的貢獻,他被兩家國際著名期刊Scientometrics和Technology Analysis&Strategic Management聘為國際編委,並贏得1993年度國際普賴斯科學計量學獎提名獎。
趙先生髮展和開拓了我國一批新興交叉學科,諸如科學計量學、科學能力學、潛科學、領導科學、政治科學學、社會物理學、科學文藝學等,貢獻了自己畢生的精力。
他著有《科學能力學引論》、《大科學觀》、《科學和革命》、《科學史數理分析》等專著,並主編、合著、合譯著作十多部;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500 余篇,在國內外學術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贏得了廣泛的聲譽。河南師大梁立明教授曾對我國科學學研究會的兩份會刊,作過論文作者統計分析,其研究表明,趙紅州教授的論文產出名冠全國第一。
下面是趙紅州先生生前好友,馮之浚先生寫的一首悼亡詩
哭紅州
趙君紅州 系吾摯友 多年奮力 耕耘不止
成績斐然 積勞成疾 釀成頑症 丁丑三月
病疾山倒 住院四旬 妻女盡心 友朋儘力
回天乏力 四月九日 撒手人寰 遽歸道山
英年早逝 廿年交往 形同手足 情篤誼長
痛哭紅州 悲慟不已 自 度別曲 念之悼之
哭紅州 學問深
淚千行 悟性強
生死兩茫茫 三十年耕耘
苦酒伴凄涼 碩果甚輝煌
學苑英華一撒手 天公應憫才華溢
文壇驚悉皆悲傷 留住人間著書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