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海鞘
海鞘綱玻璃海鞘科的動物
玻璃海鞘因其分泌有圍繞它們身體的膠質或革質的“被囊”(Tu-nic),又被稱為被囊類(Tunicates)。這類動物的大多數種類只有在幼體期營自由游泳生活,經變態發育為成體后,開始營固著的生活方式,尾部連同其中的脊索隨即消失。玻璃海鞘的外形呈長橢圓形,基部固著在海底岩石、貝殼或船底之上。中國國內外已經利用海鞘進行抗腫瘤的研究,並將其應用於醫藥方面。曾有人提出將海鞘作為一種食用新資源,但是還缺乏對玻璃海鞘的全面營養學分析。
玻璃海鞘
玻璃海鞘
幼體營自由生活,成體營固著生活。被囊厚。咽部有許多鰓孔,排泄腔或圍鰓腔包圍咽部,由排泄孔通至外界。稚參培育後期和室外潮間帶養殖池內多有發生。當室內育苗時,長期不倒池,易使海鞘在池壁或附著基上生長。而室外潮間帶養殖池內海鞘的發生與周圍海區海鞘生物資源量、繁殖季節和進水方式等有關,8月份是海鞘繁殖的高峰期。
海鞘類體形多樣,適應鹽度範圍較廣。單海鞘生殖腺可食用,被囊可提取纖維素。但因其成體常附著於艦艇、船隻和碼頭上,能起破壞作用;又能與貝、藻類爭奪基地,對海產養殖業產生不利影響。海鞘的大量繁殖,不僅會與海參爭奪生活空間和餌料,而且會大量消耗溶解氧,同時向水中排泄代謝物,從而抑制海參的生長。
玻璃海鞘,常附著於水下的硬質物體,營固著生活。體壁能分泌一種類似植物纖維素的被囊鞘,包圍在動物體外。玻璃海鞘的被囊是透明的,其內臟清晰可見。尚無有效的藥物清除方法。玻璃海鞘繁殖季節時期,養殖用水要經過沙濾等措施。勤倒池也能避免海鞘的繁生。如果發現養殖系統中有海鞘附著,必要時通過人工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