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岩油杉

青岩油杉

徠青岩油杉(學名:Keteleeria davidiana (Bertr.) Beissn. var. chien-peii (Flous) Cheng et L. K. Fu)是松科、油杉屬鐵堅油杉的變種,喬木;一年生枝有毛或無毛,干后呈淡紅褐或褐色,稀深褐色;冬芽圓球形。葉條形,先端圓或微尖,上面光綠色,無氣孔線,下灰白色氣孔帶,兩端角部三層,下面兩側邊緣一層連續排列。球果圓柱形或圓柱狀橢圓形,中種鱗卵形,上部邊緣微向外反曲,稀先端微向內曲,鱗背露出部分無毛或近無毛;鱗苞先端三裂,中裂子10月成熟。

中國特有樹種,僅在貴州貴陽青岩海拔1100-1300米石灰岩山地有成片的人工林。

木材可作房屋建築、橋樑及一般用具等用材。

形態特徵


青岩油杉
青岩油杉
喬木,高達50米,胸徑達2.5米;樹甲皮粗糙,暗深灰色,深縱裂;老枝粗,平展或斜展,樹冠廣圓形;一年生枝有毛或無毛,淡黃灰色、淡黃色或淡灰色,二、三年生枝呈灰色或淡褐色,常有裂紋或裂成薄片;冬芽卵圓形,先端微尖。葉條形,在側枝上排列成兩列,長2-5厘米,寬3-4毫米,先端圓鈍或微凹,基部漸一窄成短柄,上面光綠色,無氣孔線或中上部有極少的氣孔線,下面淡綠色,沿中脈兩側各有氣孔線10-16,條,微有白粉,橫切面上面有一層不連續排列的皮下層細胞,兩端邊緣二層,下面兩側邊緣及中部一層;幼樹或萌生枝有密毛,葉較長,長達5厘米,寬約5毫米,先端有刺狀尖頭,稀果枝之葉亦有刺狀尖頭。球果圓柱形,長8-21厘米,徑3.5-6厘米;中部的種鱗卵形或近斜方狀卵形,長2.6-3.2厘米,寬2.2-2.8厘米,上部圓或窄長而反曲,邊緣向外反曲,有微小的細齒,鱗背露出部分無毛或疏生短毛;鱗苞上部近圓形,先端三裂,中裂窄,漸尖,側裂圓而有明顯的鈍尖頭,邊緣有細缺齒,鱗苞中部窄短,下部稍寬;種翅中卞部或近中部較寬,上部漸窄;子葉通常3-4枚,但2-3枚連合,子葉柄長約4毫米,淡紅色;初生葉7-10枚,鱗形,近革質, 長約2毫米,淡紅色。花期4月,種子10月成熟。
青岩油杉
青岩油杉
喬木;一年生枝有毛或無毛,干后呈淡紅褐或褐色,稀深褐色;冬芽圓球形。葉條形,長1.5-5厘米,寬2-4毫米,先端圓或微尖,上面光綠色,無氣孔線,下灰白色氣孔帶,橫切面上麵皮下細胞一層不連續排列,兩端角部三層,下面兩側邊緣一層連續排列。球果圓柱形或圓柱狀橢圓形,長5-16厘米,徑3.5-6厘米; 中種鱗卵形,上部邊緣微向外反曲,稀先端微向內曲,鱗背露出部分無毛或近無毛;鱗苞先端三裂,中裂子10月成熟。為我國特有樹種,僅在貴州貴陽青岩(模式標本產地)海拔1100-1300米石灰岩山地有成片的人工林。木材可作房屋建築、橋樑及一般用具等用材。 F. Flous發表K. chien-peii Flous 時,引證了兩號標本,即蔣英8式標本,采自貴州貴陽青岩)與秦仁昌6187號(采自廣西羅城至宜山途中)。這兩號標本有著明顯的區別,應為兩種。從模式標本及采自模式標本產地的多號標本看來,它與分佈於陝西、四川、湖北、湖南、貴州的鐵堅油杉K. davidiana (Bertr.) Beissn. 有著密切的親緣關係,其不同之處僅冬芽圓球形,一年生枝幹后呈紅褐色或褐色。為此,將它改為鐵堅油杉的一個變種。由於秦仁昌6187號標本的一至二年生枝有密生柔毛,球果中部的種鱗近五角狀圓形,上部寬圓形中央微凹,背面露出部分有密生短毛、有白粉等形態特徵, 可區別於其他各種油杉,應屬於柔毛油杉K.pubescens Cheng et L.K.Fu.

生長環境


青岩油杉
青岩油杉
青岩油杉生長於海拔1010-1200米,氣候中 亞熱帶季風濕潤的氣候區。其特點為夏無酷署,冬無嚴寒,溫暖濕潤,年均溫15.0℃,≥10℃年活動積溫4794.1℃,1月平均溫4.9℃,極端低溫-7.2℃,7月均溫23.4℃,年降雨量1157毫米,無霜期283天,相對濕度多在80%以上,無明顯的乾濕季節。其地貌為黔中山地丘陵,生境為發育在三迭系青岩組灰綠色泥質頁岩上孤立低緩小山丘,坡度18°-26°。土壤為黃色粘土層發育的黃壤,PH值4.8-5.5,土層深厚濕潤,利於油杉的生長發育。
青岩油杉是群落中的優勢樹種,林下灌木,草本十分稀疏,深根性生長。生長在分佈區東側山丘中幼林。
青岩油杉喜光,幼樹幼苗能耐蔭,在20×20米樣方內有實生幼樹7株,伐樁萌櫱2株,30年前,徑年平均生長量為0.3-0.45厘米;30-70年間生長量減少,年均生長量約為0.2-0.33厘米;70年後更為下降,直到130年後其增粗仍未停止,生長較緩慢,壽命長。

分佈範圍


產於甘肅東南部、陝西南部、四川北部、東部及東南部、湖北本部及西南部、湖南西北部、貴州西北部。

繁殖方法


青岩油杉可用種子人工育苗,或天然更新,在分佈區有小片人工林,生長良好,種子發芽率不高,春季條播,每畝播種量7-10公斤,幼苗生長緩慢,需經移栽培育。

主要價值


也是園林綠化觀賞的樹種之一

保護現狀


青岩油杉
青岩油杉
徠青木油杉青岩油杉是貴州省瀕危珍稀植物,國家三級保護漸危種。
青岩油杉保護區位於貴陽市花溪區青岩鎮和黔陶鄉。2001年7月在花溪區青岩油杉保護點的基礎上正式批准建成。現有地球上僅存的青岩油杉活立木9000餘株。為搶救保護這一珍稀樹種,對青岩油杉種子進行了育苗試驗,結果表明:青岩油杉通過催芽、條播和適當遮蔭后,對提高青岩油杉的發芽率、成苗率和苗木質量具有明顯的效果,發芽率達48.2﹪,一年生苗平均高為10.1cm,平均地徑為0.35cm。

植物文化


青岩油杉
青岩油杉
世紀穿梭,古老的青岩油杉家族本來可以一直在沉默中繁衍生息,可是它豐厚的底蘊終究吸引了人們的好奇目光。把這個“古老的家族”發掘出來並在世人面前亮明其身份,當歸功於上個世紀中葉的一個重大發現。據資料記載,1931年至1974年間,中國植物分類學泰斗鄭萬鈞教授將在青岩採集的油杉標本進行了3次分類鑒定,最終確認該樹種是裸子植物門松科油杉屬鐵堅杉的一個變種,遂以青岩的地名為這個古老的物種命了名。
根據專家們的考察,青岩油杉在全球僅分佈於中國貴州高原中部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分水嶺地帶,並主要集中分佈在珠江水系支源源頭的青岩鎮,分佈範圍約80公頃,在青岩鎮歪腳村形成了約6公頃的青岩油杉生態群落。
青岩油杉物種的古老,因其是強陽性先鋒樹種——即構成地球上第一批森林的樹種之一,因而十分珍稀。1984年根據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對保護珍稀瀕危植物的要求,青岩油杉被錄入《貴州省珍稀瀕危植物》一書。

物種區別


油杉屬植物種類很多,其中分佈區較廣的5種為:鐵堅油杉、雲南油杉江南油杉、油杉和石灰岩山地新發現的黃枝油杉。
海南油杉:產於廣東海南島霸王嶺(模式標本產地)海拔約1000米的山區。
黃枝油杉:產於廣西北部及貴州南部,多生於石灰岩山地。
江南油杉:產於雲南東南部、貴州、廣西西北部及東部、廣東北部、湖南南部、江西西南部、浙江西南部。
矩鱗油杉:產於廣西西部田陽
柔毛油杉:產於廣西北部羅城至宜山、貴州南部黎平、從江、下江。
台灣油杉:產於台灣。
鐵堅油杉(原變種):產於甘肅東南部、陝西南部、四川北部、東部及東南部、湖北本部及西南部、湖南西北部、貴州西北部。
雲南油杉:產於雲南、貴州西部及西南部、四川西南部安寧河流域至西部大渡河流域海拔700-2600米的地帶。
冷杉常綠喬木,耐寒,耐蔭性強,喜涼潤氣候,是森林更新和造林的主要樹種,也可綠化觀賞。種子繁殖,播種前要催芽,一般採用雪中埋藏法或低溫濕沙層積法。幼苗出土后要適當遮蔭,秋天要給以充分的光照,使苗木能健壯地發育。育苗期要注意預防立枯病。苗木生長緩慢,第三年春進行苗圃移植,第五年可以出圃造林。
雲杉:可高達25米。喜高寒,耐陰濕,是高山造林和森林更新的主要
樹種,也是園林綠化觀賞的樹種之一。種子繁殖,幼苗喜陰濕,對陽光抵抗力弱,圃地應選擇在海拔較低、地勢開闊、利於排水、土壤肥厚的粘壤土地。播種前要催芽,幼苗出土后要保持濕潤,架設蔭棚,防止暴雨衝擊。雨後或灌后要鬆土,全年6~8次。剛出土的幼苗要防止鳥害與日灼,夏天要防立枯病。幼苗生長遲緩,當年不間苗,第二年適當間苗,一般3~4年生的移植苗可以出圃造林。
池杉落葉喬木,高達25米。喜潮濕,樹冠窄,抗風力強,既是優良的觀賞樹種,又可選作江南地區的綠化造林樹種。種子和扦插都可繁殖,圃地要選擇在肥沃、濕潤的微酸性沙壤土,冬播或浸種后春播。剛出土的幼苗要適當遮蔭,夏秋高溫季節要注意澆水。造林可用一年生幼苗,綠化用三年生移植苗。扦插可用1~2年生幼樹的硬枝或嫩枝。
水杉:落葉喬木,是一個古老的樹種,被稱為“活化石”,是著名的速生用材樹種和優美的庭園樹種。喜歡生長在土壤深厚、肥沃濕潤的地方,不宜在乾旱瘠薄的土壤上栽植。播種或扦插繁殖。圃地應選擇在地勢平坦、排灌方便、雜草和病蟲害少、肥沃疏鬆的沙壤土。幼苗出土后要注意鳥害,適當遮蔭。6~8月分幾次施肥。兩年出圃定植。用一年生枝扦插繁殖,成活率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