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炭疽病

葡萄炭疽病

葡萄炭疽病又稱晚腐病,是由圍小叢殼菌侵染所引起的、發生在葡萄上的病害。主要發生在葡萄果實和穗軸上,也能侵害葉片、新梢、卷鬚、果梗等部位,但癥狀不如果實和穗軸上明顯。主要在葡萄生長末期、果實著色成熟時發病,在植株的枝蔓、葉片、果實、花穗等部位均能呈現出一定的病害癥狀。

葡萄炭疽病是葡萄的主要病害。在中國各葡萄產區發生較為普遍。為害果實較嚴重;在南方高溫多雨的地區,早春也可引起葡萄花穗腐爛。在華北、華中及華東地區危害果實;南方高溫多雨地區,早春引起花穗腐爛,嚴重時可減產30-40%。中國上海地區在5月下旬能見到危害癥狀,以後病情逐漸加重。病菌有潛伏侵染的特點,因此果實越近成熟,發病越快。9月份如降雨多,在2次果上仍可發病。受日灼果粒常易感病。

炭疽病是由半知菌亞門、炭疽菌屬膠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侵染引起的。

葡萄炭疽病的防治方法主要以農業防治和化學防治為。關鍵防治措施是從清除病源和降低田間濕度著手。在結合化學藥劑進行防治。應提高防治意識,有效預防葡萄炭疽病。與此同時,應嚴格遵照發病規律用藥,科學選擇新型藥劑,不單一用藥,實現對葡萄炭疽病的有效防治。

病害癥狀


葡萄炭疽病發病果實
葡萄炭疽病發病果實
主要為害接近成熟的果實,所以也稱“晚腐病”病菌,侵害果梗和穗軸,近地面的果穗尖端果粒首先發病。
葡萄炭疽病主要發生在葡萄果實和穗軸上,也能侵害葉片、新梢、卷鬚、果梗等部位,但癥狀不如果實和穗軸上明顯。在花穗初期即開始感病,受侵染的花或花梗變褐腐爛,造成大量落花,後期整個花穗爛掉。幼果發病多從近地果穗頂部果粒開始,發病最初在果面產生針頭大小的褐色圓斑,後期隨著果實增大、含糖量增加、果實開始著色,病斑逐漸擴大並凹陷,果肉變軟腐爛,表面產生輪紋狀排列的小黑點,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天氣潮濕時,病斑中央有緋紅色粘質物,即分生孢子團。發病嚴重時,病斑可擴展到整個果面乃至全穗。在歐美雜交種葡萄上,病果多軟腐脫落;在歐洲種葡萄上,一般干縮成黑色僵果。侵染新梢和葉片時,穗柄和葉柄、葉緣也出現近圓形褐色病,濕度大時,也會產生粉紅色的分生孢子團。葉片發病初為褐色小圓斑,梢凹陷,當小病斑密布全葉,病斑相連時,往往使葉片枯黃脫落。新梢受害時呈現淡黃褐色病斑,被害部易脫落,殘痕處有緋紅色粘質物。果梗或穗軸發病,產生暗褐色長圓形凹陷病斑,並有緋紅色粘質物,嚴重時病部以下果穗乾枯脫落。

病原特徵


在露地環境條件下,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在樹體上潛伏於皮層內越冬,枝蔓節部周圍最多。翌年5、6月份后,氣溫回升至20℃以上時,帶菌枝蔓經雨水淋濕后,形成大量孢子。形成孢子的最適宜溫度為25℃—28℃,12℃以下,36℃以上則不形成孢子。病菌孢子借風雨傳播,萌發侵染,病菌通過果皮上的小孔侵入幼果表皮細胞,經過10—20天的潛育期便可出現病斑,此為初次侵染。有部分品種病菌侵入幼果后,直至果粒開始成熟時才表現出癥狀。病菌也可侵入葉片、新梢、卷鬚等組織內,但不表現病斑,外觀看不出異常表現,此為潛伏侵染,這種帶菌的新梢將成為下一年的侵染源。葡萄近成熟時,遇到多雨天氣進入發病盛期。病果可不斷地釋放分生孢子,反覆進行再次侵染,引起病害的流行。
病原有性世代為圍小叢殼菌(Glomerellacingulata (Stonem.)SpauldetSchrenk.),屬子囊菌亞門。據報道,無性世代有果生盤長孢菌(Gloeosporiumfructigenum Berk.)和葡萄刺盤孢菌(Colletotrichumampelinum Cav.),二者均屬半知菌亞門真菌。
形態特徵
圍小叢殼菌:子囊殼埋生於病組織內,數個聚生在起,梨形或近球形,深褐色,頂部稍突出於果皮表面,周緣有褐色菌絲狀物及膠黏物質。子囊殼直徑125-320微米,高150-204微米。子囊殼內基部有束狀排列的子囊。子囊棍棒形,無色透明,壁可消融,子囊大小為(55-70)微米×(915)微米,子囊內有8個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長橢圓形或稍彎曲呈香蕉狀,單細胞,無色,大小為(12-28)微米×(3.5-7.0)微米。
果生盤長孢菌:分生孢子盤為盤狀,埋生於寄主表皮下,后突破表皮外露,孢子盤大小為377.3-480.2微米,盤上聚生安培瓶狀、短小、單胞、無色的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大小為(12-36)微米×(3.5-1)微米,孢子梗頂端產生大量的分生孢子並有黏質物。分生孢子長橢圓形或短圓筒形,單胞,無色,兩端鈍圓,內有1個油點或不明顯,大小為(10-35)微米×3.5微米。
葡萄刺盤孢菌:分生孢子盤較小,為100-320微米,基部聚生分生孢子梗,其間還長出一些深褐色的剛毛,有的剛直,有的呈曲膝狀,均有分隔,其末端細胞鈍圓,剛毛的大小為(36-79.2)微米×(2.5-3.6)微米。其餘和果生盤長孢相似。
生理特性
15℃開始形成分生孢子,適宜溫度20-30℃,超過36-40℃孢子不能形成有雨、露、霧的條件有利於孢子形成。分生孢子在15℃時少量孢子萌發,19℃半數以上萌發,孢子萌發適溫28-32℃,分生孢子在9℃以下或45℃以上不能萌發。

傳播途徑


越冬病菌於6~7月開始形成分生孢子,通過風、雨及昆蟲傳播到果穗上。一般年份,病害從7月上旬開始發生,8月進人發病高峰期。病菌能直接從寄主表皮或皮孔、傷口侵入。病害的發生與降雨關係密切,降雨早,發病也早,多雨的年份發病重。果皮薄的品種發病較嚴重。早熟品種由於成熟期早在一定程度上有避病的作用,晚熟品種往往發病較嚴重,土壤黏重、地勢低、排水不良、坐果部位過低、管理粗放、通風透光不良均能招致病害嚴重發生。

發病條件


病原菌主要是菌絲體在樹體中的一年生枝蔓中越冬。翌年春天隨風雨大量傳播,潛伏侵染於新梢、幼果中。待溫度為20℃~29℃時,可在24小時內出現孢子。夏季葡萄著色成熟時,病害常大流行;降雨後數天易發病,天旱時病情擴展不明顯,日灼的果粒容易感染炭疽病;栽培環境對炭疽病發生有明顯影響,株行過密,雙立架葡萄園發病重,寬行稀植園發病輕;施氮過多發病重,配合施用鉀肥可減輕發病;該病先從植株下層發生,特別是靠近地面果穗先發病,後向上蔓延,沙土發病輕,黏土發病重;地勢低洼、積水或空氣不流通發病重。

防治方法


(1)秋季徹底清除架面上的病殘枝、病穗和病果,並及時集中燒毀,消滅越冬菌源。
(2)秋季徹底清除架面上的病殘枝、病穗和病果,並及時集中燒毀,消滅越冬菌源。
葡萄炭疽病
葡萄炭疽病
(3)加強栽培管理,及時摘心、綁蔓和中耕除草,為植株創造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同時要注意合理排灌,降低果園濕度,減輕發病程度。
(4)預防:將奧-力克(速凈)300倍液稀釋,進行植株全面噴施。用藥次數根據具體情況而定,一般間隔期為7-10天噴施1次。發現初期,使用速凈50ml+大蒜油15ml,兌水30斤進行噴霧,連用2天。發病中後期:使用奧力-克速凈75ml+大蒜油15ml+內吸性強的化學藥劑,兌水30斤進行噴霧,3天一次,連用2到3次,即可控制病情。
(5)果穗套袋是防葡萄炭疽病的特效措施。套袋的時間宜早不宜晚,以防早期幼果的潛伏感染。尤其對於不抗病的優質鮮食葡萄實行套袋,除免於炭疽病的侵染還可使葡萄無農藥污染,是項很有價值的措施。
(6)噴灑40%福美雙100倍液或3度波美度的石硫合劑加200倍五氯酚鈉藥液或38%惡霜嘧銅菌酯800-1000倍液,剷除越冬病原體。6月下旬至7月上旬開始,每隔15天噴1次葯,共噴3~4次。常用藥劑有:50%退菌特800~1000倍液、凈果精600倍液、70%興農征露750倍液、或56%嘧菌百菌清600~800倍液或多菌靈一井崗黴素800倍液。對結果母枝上要仔細噴布。退菌特是一種殘效期較長的藥劑,採收前1個月應停止使用。
根據該病的發病規律和發病條件,關鍵防治措施是從清除病源和降低田間濕度著手。在結合化學藥劑進行防治。應提高防治意識,有效預防葡萄炭疽病。與此同時,應嚴格遵照發病規律用藥,科學選擇新型藥劑,不單一用藥,實現對葡萄炭疽病的有效防治。
農業防治
● ● 搞好果園清潔工作是基礎:冬季修剪時,仔細剪除病弱枝及病僵果,集中深埋或燒毀,減少病源。 
● ● 加強栽培管理,及時排水降低濕度:及時綁蔓、摘心,改善植株的通風透光條件;注意合理施肥,適當增施磷、鉀肥,增強樹體抗病能力;籬架栽培時要適當升高最低層鐵絲的位置,以距地面60厘米以上為宜。 
● ● 有條件的果園,對經濟價值高的品種,採用設施或避雨栽培。同時,採用棚架整形及“高、寬、垂”整形,提高葡萄的結果部位。 
● ● 全園套袋:可於果粒像黃豆大小,實行果穗套袋。 
化學防治
重點是前期雨水天氣時的防治、套袋處理、轉色期和成熟期的保護。發芽前,噴灑5度石硫合劑。花序分離期,施用78%科博800倍液;開花前施用50%多菌靈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800-1000倍液。套袋前,用22.2%戴挫霉1200-1500倍液、或97%抑霉唑4000倍液、或50%保倍液水分散粒劑3000倍液、或2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2000倍液處理果穗。轉色期和成熟期,嚴格監測、適時保護,藥劑以必備、噴富露、美銨為主;套袋葡萄以波爾多液、必備、王銅為主;不套袋葡萄以噴富露、美銨、必備為主。
如果果園出現較嚴重的葡萄炭疽病,證明生產季節前期防治措施的失敗,並且要採取緊急措施。此時用藥,由於果粒比較大,必須在保證食品安全基礎上,適當增加藥劑的使用濃度。如在套袋前出現嚴重的葡萄炭疽病,可用50%保倍液3000倍液+97%抑霉唑4000倍液+20%苯醚甲環唑2000倍液蘸果穗或噴果穗,也可同膨大的藥劑一起施用。如後期發生葡萄炭疽病,馬上全園施用20%苯醚甲環唑1500倍液+10%鎂銨600倍液,5天後再單用1次10%美銨600倍液,再后5天施用1次80%必備1200倍液。之後可根據採收期決定施用的藥劑和次數。若第1次葯后遇雨,雨停后馬上補施20%苯醚甲環唑2000倍液+50%保倍液2000倍液,3天後用藥同上。

侵染循環


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在1年生枝蔓表層組織及病果上越冬,也能在葉痕、穗梗及節部等處越冬。第2年春季在環境條件適宜時,即能產生大量分生孢子,通過風雨傳播,引起初次侵染。

流行規律


發病時期
葡萄炭疽病的主要發病時期為果實生長期、著色期和成熟期。在果實生長期,幼果一般不發病;著色期出現初期病狀,隨著果實的生長,病狀逐漸明顯;到了成熟期果實萎蔫、落果,影響產量。
發病條件
當外界氣溫達到15℃以上,有足夠的濕度時,帶菌的枝蔓上即開始產生分生孢子,孢子在19℃時即可萌發,最適溫度為25-28℃。病菌侵入后至果實著色前,菌絲發育很慢,有一個潛伏期,20天後開始發病。若是果實成熟期前侵入,只需4天時間即可發病。中國上海地區在5月下旬能見到危害癥狀,以後病情逐漸加重。病菌有潛伏侵染的特點,因此果實越近成熟,發病越快。9月份如降雨多,在2次果上仍可發病。受日灼果粒常易感病。
葡萄炭疽病的發生程度與栽培措施相關。這種相關取決於栽培措施是否增加了果穗周圍的濕度和病菌的傳播。增加濕度、增加傳播的栽培措施有利於病害的發生和流行;減少濕度、減少傳播機會的栽培措施不利於病害的發生和流行。株行距過密、通風透光差、樹冠鬱閉時發病重;重穗越近地面,發病率越高;氮肥多施、枝蔓徒長,園地低洼、排水不良時有利於發病。
寄主抗性
不同的品種,對該病的抗性也不同,一般果皮薄的易發病,晚熟品種比早熟品種易發病,特別是歐亞種容易感染。據資料顯示,刺葡萄等品種比較抗炭疽病;義大利、巨峰、紅富士黑奧林等品種抗性中等;貴人香、長相思無核白、白牛奶、無核白雞心、葡萄園皇后、玫瑰香、龍眼等品種比較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