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瑞岩寺的結果 展開

瑞岩寺

福建省福清市瑞岩寺

瑞岩徠寺坐落於浙江省寧波市國家AAAA風景區,距寧波市區35公里。依山傍水,風光秀麗,景色迷人。寺周圍有久負盛名的“瑞岩十景”;十二峰、靈芝山、石柱潭、芝水岩、綠筠屏、飛石坑、芝水橋、剪月亭、石菌亭、聚石堂。

目錄

正文


瑞岩寺位於福建省福清市境內的瑞岩山。北宋所建,距今約九百年歷史。瑞岩山山中怪岩奇洞,勝景甚多,著名的有佛窟岩、天章岩、大洞天、振衣台、桃花洞等三十七奇景。山頂石岩,史載有一孔洞大如箕,水滿其中,春夏不涸,人稱「可通海」。北宋宣和四年(一一二二年)團欒居士于山南開闢景物,並創建瑞岩寺。佛殿梵宮依山而建,恢宏壯麗。后歷代有興修,現有建築為明末清初及民國初所築。寺西有一巨大石雕彌勒佛像,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明嘉靖年間(一五二二年至一五六六年),戚繼光游瑞岩山,開闢大洞天、宜睡洞、歸雲洞諸勝景,並於嘉靖四十三年(一五六四年)九月,書《瑞岩開山記略》,立碑於彌勒像左。自岩頂鳥瞰遠山近水,雲影天光,心曠神怡。瑞岩寺獨具特色的佛教文物當屬瑞岩彌勒佛造像。它在瑞岩山瑞岩寺西。系用一天然巨岩圓雕而成,是一尊高和厚各約九米、寬十米的彌勒佛坐像,據《海口特志》記載:「元至正元年(一三四一年),邑人呂伯恭琢大石為彌勒佛像,高三丈五尺,相傳琢匠日間有百人,夜間只有九十九人,疑有神助。」明洪武二十三年(一三九○年)僧悟普構堂覆之,現周圍仍存有石柱,堂已圮。嘉靖末,參將戚繼光勒石紀勝,碑文系周天球所書。又鐫「望闕台」三字。泰昌元年(一六二○年),少師葉文忠公募資重建,石像盤腿坐,袒胸露肩,左手拈珠,右手撫腹,兩眼微眯,雙耳垂肩,笑容可鞠。腿腰上還雕有三尊小羅漢,逼真生動地表現了彌勒慈祥、樂觀的性格,形神兼備,為元朝石雕的傑作,是我國東南最大的石雕佛像。瑞岩寺現存主要佛教建築有大雄寶殿、文昌閣仙公樓、伽藍殿。最後一次重建是一九九五年。寺內有僧舍利塔五座,其中最具文物價值的是「祖師舍利塔」,陰刻梵文徠。另有各類碑記六十八塊,均屬宋朝和明朝所立。現任監院志禪法師,三十餘歲,福建省福鼎人,畢業於福建佛學院。寺址:福建省福清市海口鎮牛宅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