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肚竹

禾本科箣竹屬的植物

大佛肚竹枝葉叢生,性喜溫暖濕潤,喜陽光,不耐旱,也不耐寒,宜在肥沃疏鬆的砂壤中生長。大佛肚竹一般盆栽於5厘米深的淺盆內,以選用面積較大的長方形或橢圓形盆為佳,這樣有利於竹鞭水平橫向生長。若盆中再點綴些小塊湖石石筍石,則更顯得景緻自然秀美。

資料


大佛肚竹
大佛肚竹
種 名:大佛肚竹
學 名: Bambusa vulgaris cv. Wamin
科 屬:禾本科竹亞科箣竹屬
類 型:合軸叢生型
成齡大小:高度2~5米,直徑3~5厘米。
觀賞特色:稈及大多數枝條節間短縮腫脹呈佛肚狀。
園林應用:叢生竹,適宜華南地區生長,不耐寒
特 性:不耐寒
筍 期: 7月中旬(江西泰和縣)

形態特徵


中型叢生竹,高僅2—3米,直徑可達4—5厘米,下部各節間極其縮短,形如算盤珠狀,形態奇特,頗為美觀,竹株生長粗壯密集,為觀賞珍品,冬季不能耐受5℃以下的低溫。

產地分佈


大佛肚竹
大佛肚竹
佛肚竹為我國廣東特產,是盆栽和製作盆景的良好材料。

種植


佛肚竹生長季節均可移植,但以在早春二月和梅雨季節最好。移植時,選3-5竿母竹,盡量多帶地下竹鞭,要避免弄傷竹與鞭連接處。移植后應置於陰濕處養護半個月,再移至陽光充足處。

養護


大佛肚竹
大佛肚竹
佛肚竹平時養護,要注意保持土壤濕潤,但不能大濕;氣候乾燥時,應經常向葉面噴水。新竹抽出后,為控制竹的高度,可通過控水來抑制其生長;每次扣水至頂梢嫩葉發灰微卷時,再澆透水。往複幾次,就可明顯抑制植株長高。除盛夏外,都應給予全日照。此竹雖喜肥,但盆栽竹一般要少施肥,只在新筍抽出前施一次餅肥,秋末施一次雞糞豆餅作基肥即可。若施肥過多,易導致枝竿生長旺盛,不利保持植株低矮秀雅之姿。越冬應移入室內向陽處,使室溫保持在0℃以上。
佛肚竹與一般竹子的不同之處是竹節處較細,節間短而膨大。但在北方如蒔養不得法,新竹會節長而細,和毛竹相差無幾,失去佛肚竹的風韻。若想使新生佛肚竹節短肚大,應注意以下幾點: 1.剪除秋芽佛肚竹一年有2次萌芽,第一次在初夏,第二次在初秋。在養護得法的情況下,一般初夏生長的新竹節短肚大,而初秋萌生的新竹節長而細,以剪除為宜。 2.施用礬肥水佛肚竹原產南方,喜弱酸性土壤,但北方土壤呈弱鹼性。因此應適當施幾次礬肥水,使土壤變成弱酸性。 3.控制澆水這是重要一環。

觀賞應用


稈可作檯燈柱、筆筒等工藝美術品。適宜於別墅、公園、風景區的園林綠化,是著名觀賞竹之一。是作工藝品的上等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