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莎草
莎草科水生植物
紙莎草(Cyperus papyrus),是一種莎草科水生植物,直立、堅硬、高大,好像蘆葦一樣生長在淺水中。其葉從植物底部長出,覆蓋了莖的下部,可高達3~4英尺(90~120厘米);莖部不長葉子,可高達15英尺(4.6米);花朵呈扇形花簇,長在莖的頂部。紙莎草原生於中國、歐洲南部、非洲北部以及小亞細亞地區。紙莎草是古埃及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古埃及人利用這種草製成的書寫載體曾被希臘人、腓尼基人、羅馬人、阿拉伯人使用,歷3000年不衰。至8世紀,中國造紙術傳到中東,才取代了莎草紙。
原產非洲埃及、烏干達、蘇丹及西西里島。中國中亞熱帶南部及華南有栽培。紙莎草喜溫暖及陽光充足的環境,耐瘠;不擇土壤;喜光,稍耐蔭,要求士壤肥沃、在微鹼性和中性土壤中長勢良。
紙莎草叢植水體的淺水處營造景觀,也常與其他水生植物配植或作背景材料;可用於人工濕地的污染水體治理。
紙莎草得名與其用途有關。古埃及人利用這種草製成歷史上最早、最便利的書寫紙,曾被希臘人、腓尼基人等使用,歷3000年不衰。至8世紀,中國造紙術傳到中東,才取代了紙草造紙術。因是可以作紙用的莎草,故名紙莎草,又名紙草、埃及莎草。
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莖稈直立叢生,三棱形,不分枝。葉退化成鞘狀,棕色,包裹莖稈基部。總苞葉狀,頂生,帶狀披針形。花小,淡紫色,花期6~7月。瘦果三角形。其栽培品種有:細葉傘草(C.a.'Gracilis'),植株較矮小,高30~45厘米。花葉傘草(C.a.'Variegatus'),葉片具白色縱條紋,有時全為白色。
紙莎草
紙莎草生長在熱帶至亞熱帶的環境中,不論是潮濕的森林或乾燥的沙漠,只要全年均溫在20到30°C且土壤pH值在6.0-8.5就可以生長。紙莎草的花在暮夏盛開,並且傾向於在全日照到半陰涼的環境開花。像許多典型的熱帶植物一樣,紙莎草對霜很敏感。
紙莎草
紙莎草,可以防治水污染。
紙莎草可以叢植、片植,常用於路邊、橋頭、亭角、廊邊、榭旁等種植。水際線配置與再力花、紅鞘竹芋、紅稈慈姑、長象耳草、玫紅水生美人蕉、大慈姑、金線水蔥等較宜,水深梯度配置與象耳草、劍葉梭魚草、標槍燈芯草、熱帶睡蓮、王蓮等較宜。可用於人工濕地的污染水體治理。可作為插花的高級花材,亦可盆栽觀賞。
紙莎草曬乾的莖稈可用來生火建房,其內稈可做燈芯用於照明。用紙莎草的表皮編織籃子、草席、纏腰布、草鞋、鳥籠或者漏勺等日用品。嫩芽可以生吃,內稈在爐子里煮熟后再吃。但是,由於紙莎草葉非常尖利,只能用於餵養牲畜。根可提取香料,用於祭祀和驅趕蚊蠅等。
門中文名 | 被子植物 |
門拉丁名 | Angiosperms |
綱中文名 | 單子葉植物 |
綱拉丁名 | Monocotyledoneae |
科中文名 | 莎草科 |
科拉丁名 | Cyperaceae |
科號 | 23 |
種拉丁名 | Cyperus papyrus L. |
種中文名 | 紙莎草 |
引種地點 | 四川大足 |
引種時間 | 20031115 |
引種號 | 34738 |
引種材料 | 苗 |
鑒定人 | 趙家榮 |
Id | 3313 |
栽培地點 | 水生植物資源圃 |
引種數量 | 10株苗 |
栽培方式 | 地栽 |
生長性狀 | 草本 |
以根狀莖分株繁殖為主,也可採收種子進行播種繁殖,播種全年均可,以春、秋季為佳。在微 鹼性且富含有機質的土壤中生長良好,要求土壤肥沃。盆栽和地栽均可。水池地栽可以採用盆栽苗下地。保持水位在20~30cm,經常修剪枯萎、老化植株。
紙莎草有性和無性繁殖均可。只要氣溫允許有性繁殖全年均可播種、育苗。在生產上以無性繁殖為主,採用分株方法,在生長李節按叢起苗,用利刃按2-3芽分成小叢種植於苗床中,株行距40厘米×50厘米。加強水肥、溫度和光照管理即可。
扦插於夏季進行,選開花前健壯枝上帶莖的頂梢,取3-5厘米的段作插穗扦插。播種在春季進行。
中亞熱帶中部及以北地區冬季需起出地下部分進地窖或溫室保存。翌年春季氣溫升高后再移出種植。
栽培種植宜用盆栽,春季施足基肥。生長旺季,每月施肥1-2次,及時修剪,除去老黃葉,控制高度。宜生長在20-30℃的氣溫下。在中國華東南部和華南、西南地區可露地越冬,寒冷地區冬季要利用設施栽培才能越冬,景觀中常用沉缸法,在春季用缸或盆栽植成活后,連盆沉入水池中做綠化,也便於季節性栽培。
紙莎草與同屬植物埃及莎草(學名:Cyperus prolifer Lam.)較為接近,埃及莎草植株遠為矮小、挺立。
在古埃及用於造紙、造水船。石器雕刻師從紙莎草的形狀獲取靈感,把它描繪、雕刻在廟宇、皇宮的石柱上。埃及藝術家也經常在自己的繪畫及雕塑作品中描繪紙莎草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