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裝節

賽裝節

賽裝節即彝族少女的時裝表演,楚雄彝州有兩個地方有賽裝節。一個是永仁縣直苴村的賽裝節,時間為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日。一個是大姚縣三台鄉的賽裝節,時間為每年的三月二十八日。

賽裝節為居住分散,平時很難有機會相聚相識的青年男女提供了一個表白愛情的機會。而姑娘們最能顯示自己的魅力,就是看誰的衣服最漂亮。彝族女子的服裝,全靠手工桃花和刺繡,做一套衣服往往要花一兩年的時間。因此,誰的衣服多、花樣好,誰就會被看作是勤勞能幹、心靈手巧的人。

與過去的賽裝方式不同、現在,人們已不再把所有衣服都穿在身上,而是不停地更換新衣,有的姑娘一天要換五六套衣服。於是,賽裝節上也就多了一個景緻:在山管邊、青樹下,老人們搭起無數帳棚,烹煮著食物,忠實地為自己的姑娘守護著服裝。

賽裝節從一開始就有比賽的性質,這可謂是最早的時裝表演。所不同的是,彝族少女既是服裝的設計者,也是製作者,更是表演中的“時裝模特”。

特色


賽裝節
賽裝節
每 年農曆正月十五,聚居在永仁縣直苴地區及附近中和、大姚縣桂花等地的彝族人民,都要聚集在一起歡度賽裝節。所謂賽裝節,就是服裝、服飾大比賽的日子。這是一個充分顯示彝族人民聰明智慧和勤勞能幹的節日,也是一個愛美比美的節日。
賽裝場上,色彩紛呈,滿眼都是花花綠綠的鮮艷服飾,令你目不暇接。彝族婦女不光是在帽子、衣服、圍腰上繡花,而且還在挎包、鞋子、鞋墊上也綉滿了各種圖案。並且各人的工藝、構圖、用色都互不相同,各有千秋。風雨雷電,日月星辰,山水木石,花鳥禽獸,各種人物都可以入綉。其構圖上的繁簡虛實,形象的誇張變形,色調上的對比反差,令人嘆為觀止。

傳說


雲南永仁縣中和鄉直苴地區彝族人民的賽裝節,俗稱“服裝節”,源於一個美麗、神奇、誘人的傳說。
賽裝節
賽裝節
相傳很久以前,朝里若、朝拉若從月利巴拉來到直苴腹地泥澤薄打獵,發現這裡山青、水秀、土肥。於是感慨地說:“要是在這裡種上穀子,一定是連年大豐收,吃也吃不完。”當他們彎下腰來,想痛飲那清甜的泉水時,箭筒里滾出了三顆飽滿的穀粒。兄弟倆顧不上喝水,趕忙撿起谷種撒到一個泥塘里,並祝願說:“如果這裡是鄉親們能夠安居的地方,那麼但願三顆谷種能長成三大叢,穗頭有馬尾巴那樣粗、那樣長。”此後不久,兄弟倆又背上氈毯帶上弓箭、鋤鐮返回泥澤薄,精心管理。果然,事隨人願,三顆谷種發成了三大叢,金黃的谷穗確有馬尾巴那樣粗長。兄弟倆背著豐收的糧食趕回家,消息傳遍了各個村寨,許多鄉親都隨朝里若兄弟遷到直苴,大片大片的土地開墾出來了,田裡栽上了秧,地里種上了蕎、麥、豆、麻。到了金秋,彝家新寨家家戶戶喜開豐收鐮。
朝里若、朝拉若兄弟倆對開發直苴有功,老年人一心要給他們選擇稱心如意的對象,當老年人徵求兄弟倆喜歡哪個姑娘的時候,朝里若說哪家的姑娘心靈手巧,就和哪家的姑娘做一家,朝拉若說他最愛直苴的山水林木花草,哪家的姑娘能把直苴的山水林木花草綉在衣裳上,就娶哪家的姑娘做媳婦。老年人向全村宣布了朝里若、朝拉若的擇妻條件,並規定全村姑娘於來年正月十五在村旁的山頂上、樹林里、青棚下舉行衣裝比賽,讓兄弟倆選擇對象,於是,全村的姑娘在農閑時忙個不停:績麻、紡線、染線、剪裁、縫衣、刺繡——正月十五終於盼來了。一大早,老年人穿上節日盛裝,朝里若、朝拉若兄弟和其他小夥子打扮得特別英俊,姑娘們穿上親手刺繡的衣裳紛紛湧向賽裝場,朝里若、朝拉若兄弟倆走遍了整個賽裝場,仔細看過了所有姑娘穿在身上的服裝,各自選中了自己的意中人。
彝家人為了繼承美麗、神奇、誘人的傳說,每年農曆正月十五都要穿上親手刺繡縫成的新衣到直苴聚集比賽、唱歌打跳,仿效她倆尋找意中人。這樣,代代相傳,形成了彝族傳統的賽裝節。1987年美國文教專家馬克。本德爾千里迢迢趕赴直苴參加賽裝節,回國后熱情洋溢地寫下了《豬射—帶銅炮槍的虎人》 ,在海外介紹直苴賽裝節的盛況。
為弘揚民族傳統文化,提高永仁彝族賽裝節知名度,每年舉的行彝族賽裝節活動,都有彝族服飾比賽、民族民間體育競賽、火把狂歡夜、對山歌、彝族文化傳承、畢摩表演、趕山街等項目。

傳承


賽裝節
賽裝節
凝聚著古老悠久歷史和濃郁古樸民族文化風情的彝族“賽裝節”,起源於古老的祭祀和“伙頭”交接慶典活動。伴隨著滄海桑田的歷史變遷,據文字記載已經走過六百多年的歲月。隨著石羊鹽井通往蜀地古鹽道的開通,蜀 地文化和彝族文化的交融,直苴這一古鹽道上的重要驛站,其傳統的祭祀活動中又增添了許多新的內容,它涵蓋著祭祀、伙頭制、婚姻(生殖)、古鹽道、服飾、歌、舞、樂等文化,集對歌賽舞、服飾展示、民族體育競技、商貿物資交流於一體,形成了一道獨特的彝族文化景觀。直苴地區民間有這樣一句俗話:“葫蘆笙一響,腳板就發癢”。在如今的賽裝場上,既有七八十歲的老奶奶,也有剛會走路一兩歲的小孩,大家都在盡情地跳,展示著自己的服飾之美。參賽者上千,圍觀者上萬,規模宏大,氣氛熱鬧非凡。直苴的彝族服飾大多是以紅色為主,頭戴“公雞帽”,整套衣褲鞋帽花紅葉綠,藍天白雲,刺繡針針細膩,線線密匝,放眼望去簡直就是花的世界、花的海洋。

性質


賽裝節
賽裝節
賽裝場,除了賽裝展示服飾之美,還是直苴彝族青年男女傳情遞 意、談情說愛的好場所。白天是老、中、青、幼年女性打跳,首先必須由幾個長者帶頭跳上幾轉,慢慢地其他人才能參加進來,許多年輕姑娘一天換好幾套艷麗的服裝來展示自我,凡是在打跳場周圍的男性都只能是觀賞者和裁判。一些小夥子在這個時候就會在這裡認真仔細地觀察著打跳場上的每一位姑娘,瞅准賽裝女,看看誰的手巧、誰繡得美,誰能成為自己的意中人。到了晚上,就是這些未婚青年男女的時間了,多少有情人蒙面來敘舊,它簡直是一場彝族蒙面舞會。伴著皎潔的月光,青年男女還頻頻相會,或泉邊對歌,或樹叢低語,姑娘吹響樹葉、口弦,小伙高奏竹笛、葫蘆笙。正所謂“賽裝賽到日落頭,打跳打到月當空。”除賽裝外,彝族賽裝節還舉行耙田、捆馱子、射弩、踩高蹺、頂肩、拔藤等民族體育競技,這是彝族小夥子體現力量與智慧的時刻,更是彝家姑娘們挑選意中人的重要時刻。

習俗


在雲南永仁等地的彝族,還舉行一年一度的賽裝節。屆時,從六七歲的小女孩到七、八十歲的老太太,紛紛穿上自己最心愛,最漂亮的繡花衣裳,成群結隊趕來,參加隆重快樂的賽裝節,顯示自己精巧的手藝和才智,學習別人的經驗。她們互相欣賞交流,比賽誰的服裝最美,誰的手藝最高。她們還在一起唱歌跳舞,興盡方散。
賽裝節
賽裝節
彝族主要分佈在雲南、四川、貴州、廣西等省區,現有人口657萬多,其中雲南最多,有405萬多人。彝族是雲南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佔全國彝族人口的60%左右。雲南絕大部分縣市都有彝族分佈,而以楚雄彝族自治州、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哀牢山區、烏蒙山區和滇西北大涼山一帶比較集中。彝族歷史悠久,有自已的語言文字,民間文化藝術豐富多彩。其《太陽曆》和《十二獸曆法》有其獨特之處。自稱他稱有多種,主要的有撒尼撥、阿細撥等。

傳統文化


“賽裝節”彝族傳統文化的“活化石”,是彝族傳統文化的突出表現形式,具有人類學、民族學、民俗學研究的特殊價值。因此,永仁縣已經在為“賽裝節”申報第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賽裝節
賽裝節
賽裝節以象徵“伙頭”權力的“器火”的移交儀式及相關的祭祀活動為載體,由集宗教、軍事和政治三權於一身的“伙頭”主持,大量原始農耕祭祀的禮儀、民族信仰、文化創造,在賽裝節活動中被保留下來。彝族賽裝節不但反映著原始部落的政權組織形式,而且涵蓋了彝族的歌、舞、樂、綉等幾乎所有門類的藝術,是祭祀文化、服飾文化、婚俗文化、歌舞樂文化以及古鹽道文化的大展演,這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彝族服飾。彝綉滿身是花,用色大膽誇張、構圖精美、針法靈活、針腳細密、工藝獨特、風格迥異,一針一線都是藝術品,一花一朵都是民族符號。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它所包含的歌舞藝術不僅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固定模式,而且通過活動本身使技能得到了不斷的開發和提高。由於其在民間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影響,因此成為彝族民間歌舞樂美術工藝等藝人進行技藝交流和傳承的重要舞台。對研究彝族傳統音樂、舞蹈、說唱、刺繡等藝術發展史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彝族賽裝節,可以說是一張有代表性的彝族“名片”,一塊彝族傳統文化的“活化石”。

服裝秀


比賽日期

元宵佳節也是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縣、大姚縣的部分彝族一年一度的“賽裝節”,彝族姑娘在這天盡情展示自己的服裝服飾之美。
賽裝節
賽裝節
據說,彝族在農曆正月十五舉行“賽裝節”,已經有了數百年的歷史。一大早,姑娘們就穿上一年來精心綉制的服裝服飾,艷麗得像山坡上的盛開的馬櫻花一樣,一路打鬧嬉戲,從四面八方的山間小路來到“賽裝場”。三五成群的彝族小夥子也吹著葫蘆笙,來賽裝場尋覓意中人。父親母親也來了,他們關心著兒女的終身大事。附近其它民族的兄弟也來了,來看比試心靈手巧的彝家姑娘服裝服飾比美。
彝族婦女善於刺繡,風雨雷電、日月星辰、山川木石、禽獸花鳥都是刺繡內容。她們不僅在帽子、衣服、圍腰上綉上花朵,而且在挎包、鞋子、鞋墊上都綉上各種圖案,構圖簡潔、形象誇張、色調強烈、色彩繽紛,使人以賞心悅目。

比賽方式

服裝服飾比賽在中午開始。首先是集體比賽,各村刺繡能手組成的賽裝隊,一隊接一隊出場,在嗩吶、蘆笙的伴奏中翩翩起舞,展示各自漂亮的服裝服飾和優美的舞姿,為本村寨贏得榮譽。集體表演后,是分散開來的各家自由表演。有的一家人穿著漂亮的衣服,在樹下團團圍坐,一邊讓人欣賞自家美麗的服裝服飾,一邊品嘗自家帶來的美味佳肴。有的人家將自己刺繡的帽子、圍腰、手袖和褲腳花邊掛在樹上或擺在草地上,供人觀賞,就像在辦服裝服飾展覽。

賽裝場

最有意思的是有些姑娘不斷更換自己的衣服,一天內要換七八件。她們穿上一套衣服,就在人群中穿來穿去以引起人們注意,展示自己手巧。這時,如果哪位彝族小夥子看上了姑娘,就上前抓走姑娘的一件綉品跑到場外樹林里去。要是對這個小夥子無意,姑娘就會不予理睬,小夥子見狀自然會託人把綉品還給姑娘。要是姑娘芳心私許了,就假裝索要綉品,向樹林里跑去追趕小夥子。
“賽裝節”沒有評委和裁判,也沒有名次的評判。誰最心靈手巧,誰最美麗漂亮,大概只有有情人自己心裡明
中午時分,一群群身著粉紅新衣的彝族少女翩然而來,紅艷艷的色彩照亮了大家的眼睛,這時的賽裝場上已是人山人海,昆明、大姚、元謀、四川攀枝花等四面八方的幾千名遊客紛紛向直苴湧來,彙集到這個海拔2189米的高山之地。喝杯彝家米酒,吃塊蘸滿蜜糖的蕎粑粑。
在畢摩老人為賽裝節的順利舉辦進行虔誠的祭祀后,各年齡層次的賽裝隊伍手挽著手在蘆笙的伴奏中,一隊隊依次上場,老人、少女、兒童翩翩起舞,和著悠揚的葫蘆笙旋律,跳起傳統的彝族“三跺腳”,以優美的舞姿展示自己親手刺繡和縫製的服飾。

服裝特點

賽裝節
賽裝節
仔細觀看,每個人的服裝都是獨具特點。構圖、用色都互不相同。那構圖上的繁簡 虛實,形象的誇張變形,色調上的對比反差,令人嘆為觀止。慕名而來的賓客都沉浸在賽裝場面中。各村寨的刺繡能手組成的賽裝隊在嗩吶、蘆笙的伴奏聲中翩翩起舞,燦爛繽紛的色彩隨著光與影的流動強烈衝擊著我的視線。在這裡,世界猶如萬花筒般展現出絢麗的姿態。燦爛別緻而不同尋常的服飾美,亮麗而不艷俗的色彩美,散發出無窮的魅力。
賽裝節是比美賽智的節日,彝族婦女的聰明才智和心靈手巧在這裡得到淋漓盡致地體現和發揮。她們用一根根五顏六色的絲線綉出自己對美的嚮往,對美的熱愛和對美的體驗。她們不光在帽子、衣衫、褲子、圍腰上繡花,還在挎包、鞋子、鞋墊上也綉滿了各種圖案。

跳腳

賽裝節
賽裝節
“跳腳”,是賽裝節又一項重要活動。人們手拉手圍成圈,隨著悅耳的胡琴旋律縱情地歌舞。旋律和舞步由弱到強,由慢漸快。舞至高潮時,步伐更為整齊劃一,氣氛歡快熱烈。傍晚,月亮像剛從水裡撈出來似的,銀亮、雪白,把夜空照得一塵不染,層層疊疊的山峰飄浮在雪白的雲煙上。空地上燃起一堆堆篝火,小伙姑娘手拉著手,伴著胡琴的優美旋律和優雅動聽的音樂,跳起歡快的舞蹈直到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