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科

兔型目兔科動物

兔科(拉丁學名:Leporidae;hares)是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哺乳綱(Mammalia)、兔形目(Lagomorpha)的1科,通稱兔。陸棲,見於荒漠、荒漠化草原、熱帶疏林、乾草原和森林。

分佈範圍


兔科成員依體型和習性可以分為古兔亞科(Palaeolaginae)和兔亞科(Leporinae)兩類,共11屬63種,以亞洲東部、南部、非洲和北美洲種類最多,少數種類分佈於歐洲和南美洲,其中一些種類分佈廣泛或者被引入很多地區,而也有不少種分佈非常局限。兔屬(Lepus)是兔亞科的最大一個屬,擁有將近半數的種類,分佈廣泛,最北的種類如北極兔(Lepus arcticus)等可進入北極圈,但集中在非洲和亞洲。穴兔屬(Oryctolagus)僅包括穴兔(Oryctolagus cuniculus)一種,原產於地中海沿岸,因被馴化成了家兔而引入世界各地。穴兔或家兔是人們最熟悉的動物之一,適應力非常強,被引入各地后常能很好地適應,其中穴兔被引入大洋洲后數量劇增,造成當地嚴重的生態災難。其它的穴兔以北美洲種類最多,其中美洲的棉尾兔屬(Sylvilagus)是兔亞科的第二大屬,也是唯一自然分佈於南美洲的屬。中國僅有9種兔屬種類,沒有野生穴兔類。其中草兔分佈歐、亞、非三洲,中國除華南和青藏高原外,廣泛分佈;雪兔冬毛變白,分佈在中國新疆、內蒙古和黑龍江北部;高原兔分佈在青藏高原;華南兔分佈在中國華南及台灣,鄰國朝鮮也有分佈;東北兔在中國小興安嶺及長白山地區有分佈。

下級分類


兔亞科
統稱兔類。終生在地面生活。初生的幼兔全身具毛,眼睜開,不久便能走路。為避天敵,耳長,且後腿變長以適應迅速奔跑;而奔跑中需氧多,后鼻孔變寬(翼內窩的寬度大)。僅兔屬Lepus,共29種,為兔科最大屬,佔總數的一半。體型大。分佈廣泛,最北的種類如北極兔Lepus arcticus等可進入北極圈,但集中在非洲和亞洲。我國9種兔科動物全部屬於兔屬,其中草兔(蒙古兔、野兔)Lepus capensis分佈歐、亞、非三洲,我國除華南和青藏高原外,廣泛分佈;雪兔Lepus timidus冬毛變白,分佈在中國新疆、內蒙古和黑龍江北部;高原兔(灰尾兔)Lepus oiostolus特產於青藏高原;華南兔(短耳兔、野兔)Lepus sinensis分佈於我國華南及台灣,鄰國朝鮮也有分佈;東北兔(林兔)Lepus mandshuricus在我國小興安嶺及長白山地區有分佈。
兔科
兔科
古兔亞科
統稱穴兔類。體型略小。耳朵和後腿相對較短。穴居,幼兔出生時裸露、閉眼、無聽覺,7天後才長毛,睜眼時具聽覺。包括8屬24種。棉尾兔屬Sylvilagus分佈於中美洲,有13種,是兔科的第二大屬,也是唯一自然分佈於南美洲的屬。穴兔屬Oryctolagus僅穴兔Oryctolagus cuniculus,原產於地中海地區,現已馴化成家兔Oryctolagus cuniculus domestica,有多個品種,全世界廣泛分佈。蘇門答臘兔屬Nesolagus僅蘇門答臘兔Nesolagus timminsi,分佈於蘇門答臘島,是數量最為稀少的兔科動物之一。火山兔屬Romerolagus僅火山兔Romerolagus diazi,分佈於墨西哥火山附近,活動範圍狹窄。琉球兔Pentalagus furnessi分佈於日本德之島和奄美大島,是唯一棲息於森林中的兔科動物,被稱為活化石。其它種屬包括灌叢穴兔屬Bunolagus(1種)、侏兔屬Brachylagus(1種)、粗毛兔屬Caprolagus(1種)、中非兔屬Poelagus(1種)、紅兔屬Pronolagus(3種)。
兔科
兔科

主要價值


野兔是資源相當豐富的狩獵動物。兔毛由角蛋白組成,絨毛和粗毛都有髓質層,絨毛的毛髓呈單列斷續狀或狹塊狀,粗毛的毛髓較寬,呈多列塊狀,含有空氣。兔毛纖維細長,顏色潔白,光澤好,柔軟蓬鬆,保暖性強,可以用於紡織。中國兔毛出口數量占國際市場的90%。兔肉可食用,中國凍家兔肉占國際市場份額的60~70%。兔皮雖薄,但保溫性強。

生活習性


兔科:個子大,腿長,尤其是後腿。善於跳躍奔跑,還會用後腿踢蹬敵人來自衛。它們有一雙長圓的大耳朵,使其聽覺靈敏,又可以調節體溫,散發熱量。
野兔會游泳,多在夜間活動。主要以草為食,偶爾也吃昆蟲、螺類,甚至是自己的幼崽。為適應嚴酷的環境和堅韌的纖維植物,兔子生有一個特殊的雙重消化功能。兔子有兩種糞便,一種是常見的圓形干便(糞蛋);另一種是潮濕的,為黏膜包裹的球形軟便,此種糞便從長長的盲腸中分泌出,富含維生素,排除后,兔子立即吞食,讓營養不致丟失,野生兔子一般能活10年,家養者可長達18年—20年。

保護現狀


數量大。國家“三有”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