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漢文的結果 展開

漢文

漢文

漢文一詞詞義隨語境變化較多,使用頻率較多的含義主要為以下。1.指漢朝的文學作品、史料。2.指漢文帝。3.與日文一類詞性質同樣,是對某個民族語言;文字稱呼,指的是漢民族語言;文字。4.特稱含義,專指文言文。5.劍名。

釋義說明


漢文一詞詞義頗多,而且有根據不同時代、不同語境變化的特點。古代語言習慣中,稱文章、文字皆為“文”,新文化運動時期,漢文一詞一度獨立出“漢字”、“文言文”的特稱意義。

詞義引證


1.指漢朝的文學作品、史料。清胡廣等《性理大全書·論文》:“韓文(韓愈的文章)力量,不如漢文,漢文不如先秦、戰國。”
2.漢文帝劉恆的省稱。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議對》:“漢文中年,始舉賢良。”唐劉長卿《長沙過賈誼宅》詩:“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北宋程頤《漢文殺薄昭論》:唐李衛公以為:漢文誅薄昭,斷則明矣,義則未安。清洪昇《長生殿·定情》:“庶幾貞觀之年,刑措成風,不減漢文之世。”
3.與日文一詞性質同樣,指某個民族的語言;文字,指漢民族語言;文字:即漢語、漢字、各種格式的漢語文章的詞義(白話文文言文同範疇),幾種詞義常常偏重其一亦或兼而有之。
(漢語)清《八旗通志》故以其子蘇喇章京〈漢文稱散騎郎〉佛保管理佛保、故以一等䕶衛延夀管理延夀縁事。
(漢語言文字)1945年《全國人大投票辦法》八、不通曉漢文、蒙文、藏文或者維吾爾文的代表,可以請人翻譯後,在漢文的一行內寫票。南朝梁僧祐《梵漢譯經音義同異記》:“或善梵義而不了漢音,或明漢文而不曉梵意。”
(漢字)1918年錢玄同《中國今後之文字問題》:欲廢孔學,不可不先廢漢文;欲驅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蠻的頑固的思想,尤不可不先廢漢文。中國文字,衍形不衍聲,以致辨認書寫,極不容易,音讀極難正確。
4.專指文言文:梁啟超《論日本文之益》:余輯有《和文漢讀法》一書,學者讀之,直不費俄頃之腦力……然此為已通漢文之人言之耳。若未通漢文而學和文,其勢必至顛倒錯雜瞀亂而兩無所成。
《大辭林第三版》:與現代漢語(中國語)文章相反、古老的漢語文章。推而廣之、日本人寫的純漢字構成的漢文、甚至変體漢文也可以說包含在其中。
《維基百科韓文版》:한문(漢文)ClassicalChinese,한문古文,文言文。
5.劍名。《東觀漢記·章帝紀》:“帝賜尚書劍各一,手署姓名:韓稜楚龍泉,郅壽蜀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