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有序化的結果 展開

有序化

有序化

有序化是指系統的所有組成元素按照特定的邏輯法則進行順序排列的過程。

有序化可分為物質有序化與能量有序化兩類。由於物質有序化實際上就是物質在其結構上的有序化,也稱為結構有序化;能量有序化包括直接的能量有序化和間接的能量有序化,也稱為功能有序化,因此有序化也可分為結構有序化與功能有序化兩類。

概述


1、分子結構的有序與無序。它們是指物體內部結構中質點在空間排布的兩種不同狀態,其中,呈現某種有規律性的排布(例如位置呈周期性重複、配位多面體的空間取向一致等等)者是為有序(態);無規律者則為無序(態)。至於多型中的有序與無序現象,則是指其結構層的堆積順序是否有一定的重複規律(參見“超結構“)。
2、分子的結構有序化。分子的結構有序化是指晶格由無序結構向有序結構轉變的過程。
3、居里點。分子的有序化需在低於一定的臨界溫度(或壓力)下才能發生,這一無序與有序轉變的臨界溫度在金屬學中稱為居里點。
4、部分有序與完全有序。在地質作用中,有序化過程常經歷很長的地質年代。一般是首先經過部分有序的階段,逐漸增大長程有序度,最終轉變為完全有序結構。
5、有序度。有序度用來表徵晶體結構中不同質點在同類結構位置上排布之有序程度的一個參數。有長程有序度與短程有序度之分。一般所稱的有序度通常都是指長程有序度。計算有序度的公式隨晶體結構的不同而異,但完全有序和完全無序結構的有序度總是規定分別為1和0;且質點在有關結構位置上的佔位率越是接近於完全有序時的極限佔位率時,其結構的有序度就越高。
6、超結構:也稱超點陣,是有序固溶體結構的通稱。廣義超結構是指在一定結構層次基礎上形成的高於該結構層次的某種複合結構或變異結構,結構化學中不同體系的超結構有不同的具體內含。如合金體系AB中,由A和B原子分別佔據立方晶胞原點和體心位置的結構相對於以二個(A0.5B0.5)統計原子佔據晶胞原點與體心位置的固溶體形態是一種全有序的超結構。某些合金,當其成分接近一定原子比例時,較高溫度下短程有序。緩冷到某一溫度會轉變為完全有序,這樣的固溶體稱為有序固溶體,也叫超結構。蛋白分子中由α-螺旋與β-摺疊二級蛋白分子結構交替連接形成的Rossmann摺疊是一種超二級結構。血紅蛋白中由兩個α亞基與兩個β亞基組成的α2β2四聚體是具有協同載氧和脫氧生物活性的超分子結構。

耗散結構論


19世紀存在著兩種對立的發展觀。一種是以熱力學第二定律為依據推演出的退化觀念體系,它認為,由於能量的耗散,世界萬物趨於衰弱,宇宙趨於“熱寂”,結構趨於消亡,無序度趨於極大值,整個世界隨著時間的進程而走向死亡;另一種是以達爾文的進化論為基礎的進化觀念體系,它指出,社會進化的結果是種類不斷分化、演變而增多,結構不斷複雜而有序,功能不斷進化而強化,整個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都是向著更為高級、更為有序的組織結構發展。顯然,物理學與生物學、社會學中的這兩種觀點至少表面上在發展觀上是根本對立的。難道生命系統與非生命系統之間真的有著完全不同的運動規律嗎?為此,物理學家普利高津創立了“耗散結構論”,他認為,無論是生命物質還是非生命物質,應該遵循同樣的自然規律,生命的過程必然遵循某種複雜的物理定律。

基本思想

耗散結構論把宏觀系統區分為三種:
①與外界既無能量交換又無物質交換的孤立系;
②與外界有能量交換但無物質交換的封閉系;
③與外界既有能量交換又有物質交換的開放系。
它指出,孤立系統永遠不可能自發地形成有序狀態,其發展的趨勢是“平衡無序態”;封閉系統在溫度充分低時,可以形成“穩定有序的平衡結構”;開放系統在遠離平衡態並存在負熵流時,可能形成“穩定有序的耗散結構”。耗散結構是在遠離平衡區的、非線性的、開放系統中所產生的一種穩定的自組織結構,由於存在非線性的正反饋相互作用,能夠使系統的各要素之間產生協調動作和相干效應,使系統從雜亂無章變為井然有序。生物機體是一種遠離平衡態的有序結構,它只有不斷地進行新陳代謝才能生存和發展下去,因而是一種典型的耗散結構。人類是一種高度發達的耗散結構,具有最為複雜而精密的有序化結構和嚴謹協調的有序化功能。耗散結構論認為,耗散結構的有序化過程往往需要以環境更大的無序化為代價,因此從整體上講,由耗散結構本身與周圍環境所組成的更大範圍的物質系統,仍然是不斷朝無序化的方向發展,仍然服從熱力第二定律。由此可見,達爾文的進化論所反映的系統從無序走向有序,以及克勞修斯的熱力學第二定律所反映的系統從有序走向無序,都只是宇宙演化序列中的一個環節。

理論缺陷

儘管耗散結構論等現代自然科學理論在原則上拉近了物理學與生物學之間的距離,但仍然無法把它直接應用到生物學的研究之中,更無法把它順利推廣應用到社會科學之中。耗散結構論等所建立的概念體系幾乎與社會科學的概念體系沒有直接的聯繫,其研究思路也與社會科學的研究思路相距甚遠,這說明耗散結構論等本身存在著重大的理論缺陷。歸納起來,耗散結構論等的缺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沒能區分結構有序與能量有序。耗散結構論把耗散結構的結構有序與能量有序混為一談,而實際上,耗散結構的有序性在本質上就是能量的有序性;
2、沒能建立“負熵”與“價值”的聯繫。耗散結構論認為,任何耗散結構的生存與發展,需要不斷地生產與消費“負熵”,社會科學則認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需要不斷地生產和消費價值。有人把負熵與價值截然割裂開來,認為“負熵與價值沒有任何聯繫”;也有人簡單而機械地把負熵與價值聯繫起來,認為“負熵就是價值”,顯然,這兩者都是非常錯誤的;
3、用“序參量”來度量有序化程度。協同學的創始人哈肯提出用“序參量”來描述一個系統宏觀有序的程度,用“序參量”的變化值來刻畫系統從有序向無序的轉變情況。一般來說,耗散結構的序參量方程的求解是非常困難的,甚至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採用“序參量”來描述一個系統宏觀有序的程度,是不現實和不科學的;
4、沒能準確把握信息的本質。資訊理論的創始人申農認為,信息是使不肯定程度減少的量,是一種消除不確定性的東西。控制論的創始人維納認為信息量是負熵,他還提出了信息量的計算公式。他們對信息的理解都建立在抽象意義上、結構特徵上和形式邏輯上,而不是建立在本質意義上,這些信息概念與社會科學意義上的信息概念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此外,協同論、突變論和超循環論等現代自然科學理論都是從生物分子的結構特徵、組織形式及其動力學特徵等微觀領域來探索耗散結構的有序化過程,而不能超越這些微觀領域,進入人類社會的宏觀領域,這在根本上決定了它們的發展局限性。

人類有序化


人類本身就是一種高等耗散結構,其發展過程就是一個有序化的增長過程,人類的有序化可表現為三種具體形式:生理有序、行為有序和思維有序。

生理有序

是指人類機體的內部組織依靠功能上的協調作用,實現機體內部的物質、能量及信息的有序交流,共同促進機體的有序化進程。生理有序的發展表現為機體的內部組織越來越精細,分工越來越明確,協調性越來越好,物質、能量及信息的利用率越來越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越來越強。從總體上講,生理有序可使人有效地適應現有的環境,其特點是:內部運動,外部靜止。

行為有序

指人類機體的行為與外界環境的協調作用,以實現機體與外界之間物質、能量及信息的有序交流。行為有序是在確定的生理有序的基礎之上,通過改變機體與周圍事物之間的空間及時間特性,來改善機體與外界事物的協調作用,並提高生理有序的實際效果。行為有序可分為個體行為有序及社會行為有序兩個方面。個體行為有序的發展表現為行為動作越來越熟練,速度、力度及靈活性越來越高,動作模式的複雜程度越來越高;社會行為有序的發展表現為社會分工越來越發達,社會的行為規範越來越具體化、標準化、廣泛化,社會越來越有秩序,人們越來越文明、講紀律。從總體上講,行為有序可使人合理地選擇環境,其特點是:內部靜止,外部運動。

思維有序

是指人類的思維與客觀規律的一致性,即客觀事物的本質及其運動變化規律在人的頭腦中得到正確反應的程度,以實現人類機體與外界環境之間物質、能量及信息的有序交流。思維有序是在確定的生理有序及行為有序的基礎之上,通過改變機體大腦神經系統的某些指揮控制機制,來改善機體與外界事物的協調作用,並提高機體生理有序與行為有序的實際效果。思維有序可分為個體思維有序及社會思維有序兩個方面。個體思維有序的發展表現為個體所積累的知識學問越來越多,思維能力越來越強,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廣度與深度越來越高。社會思維有序的發展表現為社會的科學技術越來越發達,學科分化與整合越來越複雜。人類思維有序的程度越高,對客觀事物的本質認識就越清楚,對自身行為的指導就越有效,行為所產生的效率也就越高。從總體上講,思維有序可使人有效地改造環境,其特點是:內部運動,外部也運動。
生理有序、行為有序和思維有序的相互關係是辯證統一的關係,既有區別又有聯繫。其區別主要表現在:
①在與環境的關係上,生理有序只是為了被動地適應環境,行為有序是為了主動地選擇環境,而思維有序是為了積極地改造環境。
②在有序化實現的手段上,生理有序主要是調節和改善機體內部的生理功能,行為有序主要是調節和改善機體的行為方式,思維有序主要是調整和改善自己的思維方式。
③在有序化的實施手段之間的邏輯遞進關係上,行為心理有序為生理有序的發展提供了潛在的加速度,思維有序為行為有序的發展又提供了潛在的加速度,而為生理有序的發展提供了二次潛在的加速度。其聯繫主要表現在:生理有序是最基本的有序,是行為有序和思維有序維持和發展的前提條件;行為有序是在生理有序的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思維有序又是在行為有序的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行為有序為生理有序提供了加速發展的機會,思維有序又為行為有序提供了加速發展的機會;行為有序可以看作是生理有序的特殊形式,思維有序又可以看作是行為有序的特殊形式;行為有序決定著生理有序的發展方向;思維有序決定著生理有序和行為有序的發展方向。

社會有序化


人類社會的有序化還可以表現為經濟有序化、政治有序化與文化有序化三種基本類型。
經濟的價值本質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通過調整和控制各種生產要素(生產資料、勞動力和科學技術等要素)的直接配置比例,以達到財富的價值增值的目的,經濟領域所增值的財富通常也是按照參與該生產過程的生產要素的價值量比例來進行分配的,它實際上只是實現了社會財富的第一次分配。因此經濟的有序化實際上就是各種生產要素配置的有序化。
政治的價值本質是以權力對比為導向,通過調整和控制各種生產要素的配置比例的規則,以緩解社會矛盾,降低社會內耗,協調各方關係,平衡各方利益,以調動各方的積極性,充分利用有限資源,以達到財富的價值增值的目的,政治領域對於財富的間接作用所產生的增值量,通常是按照各種政治主體對於各種生產要素配置規則的影響權數(即權力大小)來進行分配的,它實際上實現了社會財富的第二次分配。因此政治的有序化實際上就是各種生產要素配置之規則的有序化。
文化的價值本質:以理論依據為導向,通過調整和控制各種生產要素配置比例的規則在理論上的系統性、觀念上的認同性、意念上的連續性、情感上的可原性、數理邏輯上的相容性、自然法則上的和諧性和語義邏輯上的一致性,以規劃社會目標、統一社會意志、協調社會行為、集中社會智慧,團結社會力量,以達到財富的價值增值的目的,文化的作用實際上就是調整和控制所有經濟規則與政治規則之規則,文化領域對於財富的間接作用所產生的增值量,通常是按照各種理論依據所要求的內容來進行分配的(如宗教信仰普遍提倡的富人和強者對於窮人和弱者所實施的救助,以及對於他人錯誤所實施的寬容等),它實際上實現了社會財富的第三次分配。因此文化的有序化實際上就是各種生產要素配置之規則的有序化。